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2年第一期  > 正文

民进党在继续误导“国家认同”

日期:2012-02-28 15:13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刘红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蔡英文在台湾执政的努力化为泡影,民进党内出现新一波的权力和路线调整声浪。从民进党的发展过程和政治立场看,权力调整会激烈化,放弃“台独党纲”可能性不大。因此,继续误导“国家认同”、塑造“台独国家认同”是其工作重点之一。

  

  坚持“台独立场”,对抗“一个中国认同”

  

  “台独执政”失败以来,民进党在“台独”问题上改变手法,重新包装“台独主张”。同时,继续误导台湾的“国家认同”,特别是把分化“一个中国认同”作为“台独”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台湾“国家认同”由“一个中国认同”,变为对“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台湾共和国、中国人、台湾人、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多种认同,原因多种多样,“台独”势力长期煽动,特别是利用掌握的公共权力强力推行是重要因素之一。

  建立和扩大“台独国家认同”一直是“台独”势力的基本目标,希冀通过宣扬台湾人是“新兴民族”有别于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宣扬台湾是“无主土地”有别于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一个国家,宣扬“中华民国”是“外来政权”有别于根据台湾现行“宪法”确定的“两岸一中”,宣扬台湾文化是“海洋文化、东西方混合文化”有别于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扬“主权在民”和“住民自决”有别于台湾前途在于两岸的统一,宣扬“台湾意识”、“台湾主体性”和“台湾共识”有别于两岸共同命运、共同利益、共同认识,就是要确立“台独国家认同”。经过“台独”势力的长期努力,再加上岛内外的其他因素,在台湾政治认同和选择的调查中,出现了支持“台独”的保持在四成左右,自认为是中国人者在下降、是台湾人者在上升的局面。对此,李登辉早在其下台时就声称,台湾没那么多时间,须赶快建立“国家认同”,只要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人都认同台湾,落实认同“国家”,“台独”就实现了。“台湾国家认同”的程度是随着李扁当局的“台独”政策的不断推行发展而加深的。李登辉自1994年4、5月间开始揭示自己的“台独心迹”,逐步推行“实质台独式”的“台湾认同”、“台湾意识”;陈水扁当局执政后全面推行“台独合法化、政策化、制度化”,强制推行“一边一国式”的“台独认同”;蔡英文把“台独党纲”融合于“十年政纲”和“台湾共识”中,继续误导台湾的“国家认同”。下野的民进党,面对已经处于分裂分化状态下的“国家认同”,一方面继续推行“台独国家认同”,一方面不会放弃“台独立场”。“台独国家认同”和“台独”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水涨船高,而且“台独国家认同”会让“台独”更加嚣张。

  

  拒绝“九二共识”,误导“一个中国认同”

  

  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核心,也是“十年政纲”的核心,就是拒绝“九二共识”。民进党负责人反复声称,“‘九二共识’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既不存在就没有所谓承认不承认或接受不接受的问题。蔡英文声称,“如以现在中国的这种层次和格局来处理对台关系,没办法在两岸间建构更坚实的基础、走更长的路。希望中国清楚认知,对中国,台湾最大的利益就是跟‘台湾共识’打交道,而不是‘九二共识’。”“处理台湾与中国的问题,不能陷入历史的框架里,更不能被政治前提压缩了处理的空间,‘九二共识’就是历史框架,就是政治前提。这个共识禁不起民意的检验,如何能够作为建构两岸可长可久关系的依据呢?”在大选的紧急关头,蔡英文和民进党挑起否认还是承认“九二共识”的大论战,把选举引伸为民众对于“九二共识”的“间接公投”,最后无法挽救选举失败的命运。拒绝“九二共识”,反映蔡英文作为“两国论”的设计者与“一边一国”论的推行者的政治底线,这样也就使得民进党大陆政策失去了可行性。下野四年来,民进党一再声称“马政府执政以来,不管在政治、经济、外交施政上都以中国认同、中国价值为核心,是‘和而要统,和而必统’。民进党主张台湾发展与中国关系,应从台湾认同出发,以台湾价值为核心,两岸必须维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关系。”马英九的大陆政策是“丧失主权,亲中卖台,矮化台湾,图利财团,锁进中国”,是以主权退让跟妥协,或以“国家安全”弱化来换取些许的让利。所以“面对暴冲的国民党,民进党只好牺牲自己把国民党拉回轨道。”对于国民党当局的任何一项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措施出台,民进党无不称之为“丧失主权、亲中卖台”,这是在威胁民众的“国家认同”。

  

  编造“台湾共识”,宣扬“台独国家认同”

  

  在民进党的“理性台独”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停止像陈水扁风格的“极端台独”,把“台独党纲”的精神贯穿在“台湾共识”、“台湾主体性”之中。编造“台湾共识”是下野后的民进党的重要工作,包括蔡英文在内的民进党领导层和理论家们,既说不清“台湾共识”的来龙去脉,更说不清“台湾共识”的具体内容,编造和宣扬“台湾共识”,成为其在大选中败北的重要原因。“台湾共识”的实质是把“台湾主体性”绝对化、极端化。长期以来,“台独”势力极力“抛弃中华文化,破除中华民族的神话,剪断中华民族的脐带”,就是要“建构国家认同与台湾主体性”,极端强调“台湾主体性”,核心在于宣扬“台湾民族论”、“台湾国家论”、“台湾共识”。蔡英文称,民进党的任务是“捍卫台湾、守护主权与国家安全”,这是民进党与国民党最大的不同;要突出“台湾性”,弱化“中国性”,建构“新的国家、新的台湾认同,迈向台湾主体性的重建时代”,就是要“捍卫台湾主权,塑造台湾主体性”。如何捍卫“台湾主体性”,一方面多边架构两岸关系,要在国际及区域结构下来思考及形塑与中国的关系,而不是在两岸的历史框架中打转,“不能局限在两岸的框架里”;“必须在国际的多边结构下思考两岸关系,透过国际共通的规范与准则,平衡台湾与中国实力的不对等”,“台湾会善用软实力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拓展两岸间的和平与积极互动”,透过多边的力量,共同平衡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可能带来的冲击,与世界一起走入中国。一方面是制度保障,声称通过“修宪”完成台湾的主体重建,给予“中华民国宪法”在台湾的一定正当性,形塑人民的“国家意识”,声称终止“动员戡乱”以及历次“修宪”,并没有让“宪法”成为台湾人民集体共识,这是未来“宪政改革”最需要继续努力之处,等到人民有足够共识时,再进行下一阶段进程,也就是要继续“修宪”,改变台海现状,建立“台湾国”。从争取国际支持和“修宪”等多方面,肯定和宣扬“台湾主体性”,就是要建立“台独国家认同”。

  

  反对和平发展,干扰“国家认同”

  

  下野后的民进党,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果时,一直站在对立面上充当干扰和破坏的角色。首先,民进党负责人多次表示,“民进党愿意听听中国大陆的意见,欢迎到民进党总部或智库,大家一起坐下来谈”,“民进党比国民党将更能稳健地处理对中国的关系,不会陷入两岸的框架,不会让台湾迷失方向。让两岸关系成为全球化趋势下更为正常、稳定的关系”;“民进党将更有自信、更务实、更大器地面对世界、面对中国”。此类话很好听,问题是由于拒绝“九二共识”,所以没有可行性。第二,向祖国大陆要价。民进党负责人多次强调两岸不同,“两岸早已各有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政治、社会发展更各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虽然“两岸讲一样的语言,但许多文化、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包括在历史记忆、信仰价值、政治制度、社会认同方面存在差异”;“民主是台湾最大的资产,是台湾内部形塑对中国关系的一个开始”,要“把民主与人权议题纳入两岸清单,将人权条款置入与中国大陆签署的各项协议,以支持中国民主化进程”,突出台湾的“民主体制”与“民主价值”的优越性。此类话很难听,因为两岸政治、制度、民主、文化上的“差异”不是“差距”,谁也不要把自己的制度强加给对方。第三,阻挠两岸交流。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到来后,蔡英文和民进党是“逢中必反,逢中必闹”,对于“两会”商谈和签署的16个协议,包括对于两岸“三通”、陆客入岛、陆生赴台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清单,总是挑刺和挑拨一番,总是从反面和负面去理解。为了挑起社会不满,声称两岸经贸图利大财团,造成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主打“阶级牌、贫富牌”。可以说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说到底是因为下野后,在引导台湾“国家认同”方面,已经没有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便利之处,只得利用其在朝野较量、族群对立、两岸关系上的话语权,误导“一个中国认同”而已。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