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3年第四期  > 正文

民进党“核心思维”的谬误

日期:2013-08-23 10:37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伟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民进党如此看重“台湾前途决议文”,那么“台湾前途决议文”是什么,它有怎样的内容,它的基本观点有何谬误,它将对民进党及海峡两岸产生何等影响,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台湾前途决议文”是

  “台独”党纲新的诠释和包装

  “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为因应2000年岛内大选,为骗取中间选民的选票,于1999年5月8日在该党第八届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在文字上有一定程度淡化“台独”色彩的一个决议案。该“决议文”虽然迫于当时岛内外的政治现实,首次间接承认了所谓“中华民国国号”,称不再坚持该党在1991年通过的“台独”党纲中的主张建立“台湾共和国”的急进“台独”诉求,但它所提出的主张,鲜明地反映了民进党的“台独”立场,仍是一份货真价实的“台独”纲领。

  第一,它鼓吹“台独”的基本理念和追求“台独”的最终目标。“决议文”虽然承认了所谓“中华民国”的称号,但这种承认是以认定“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为前提的。该“决议文”反复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主权独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该“决议文”界定所谓“中华民国”的领土主权范围“仅及于台、澎、金、马及其附近岛屿,以及符合国际法规定之邻接水域”,这实际上否定了“中华民国宪法”中规定的包括祖国大陆在内的“固有领土”;该“决议文”埋下了修改“宪法”、更改“国号”的伏笔。“决议文”称“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台湾应尽速完成公民投票的法制化工程,以落实直接民权,并于必要时藉以凝聚国民共识,表达全民意志”。言下之意是以后将等待时机,企图用“公民投票”的方式,修改“目前宪法”,更改“国号”,最终实现“台独建国”。

  第二,它坚持以“一中一台”分裂中国的两岸政策。“决议文”视两岸为“两国”,通篇用语均称海峡两岸为“台湾与中国”,公开鼓吹“台湾应扬弃‘一个中国’的主张”。宣称“台湾与中国应透过全方位对话,寻求深切互相了解与经贸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构,以期达成双方长期的稳定与和平”,图谋“和平独立”;“决议文”要求“台湾朝野各界应不分党派,在对外政策上建立共识,以面对中国的打压”,即为了实现“永久分裂”,煽动台湾民众共同对抗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

  第三,它谋求“台湾问题国际化”。“决议文”鼓吹“台湾应广泛参与国际社会,并以寻求国际承认、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为奋斗努力的目标”。

  由此观之,《台湾前途决议文》是不折不扣图谋分裂中国的“台独宣言书”。过去,陈水扁鼓吹的“一边一国”和“公投台独”,蔡英文的“台湾共识”其源盖出于此。现在苏贞昌把它作为民进党的核心思维,可见其“台独”理念的根深蒂固。

  “台湾主权独立”

  是自欺欺人的梦呓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澎湖等岛屿。1941年12月,中国政府废除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一切中日不平等条约。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中国政府光复台湾,恢复对台湾省行使主权。

  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政府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内战,但战争的结果是国民党政府被中国人民推翻,败逃退守台湾,造成了两岸分离的局面。如今,为了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民进党不顾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本事实,谬称祖国大陆为“中国”,而把台湾以“台湾国”来定位。由于民进党主张的“台湾国”受到其后台美国的反对,在实不得已的情况下,借用“中华民国”这块已经被中国人民推翻且不被各国承认的招牌来代表台澎金马,继续为以后的“台独”活动进行谋划。

  为了表达“台独”追求,“台湾前途决议文”竟然不顾逻辑上的矛盾,谬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中华民国就是台湾”。人所共知,从古至今,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个省,有时候人们也以台湾泛指台澎金马地区。但是无论是台湾本岛,还是台澎金马地区,都与主权独立国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请问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这一论调的民进党苏贞昌们,谁能说出台湾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国家的?谁能说出是哪个“宪法”规定了台湾有哪些主权?

  而“中华民国就是台湾”之说,更是不值一驳,且不说“中华民国”已成为过去时,就是按照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对台湾的定位,台湾也只是“中华民国”即中国的一个省,绝不享有“国家”层级的位置。

  “台湾主权独立”同样没有国际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得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迄今已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各国政府在同中国的建交公报中都明确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该决议的通过,不仅说明被“台独”势力用来遮羞的“中华民国”在国际上早已失去市场,同样说明“海峡两岸同属一中”,“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两岸的分离并不构成

  台湾可以脱离中国的理由

  由于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的插手和干涉,海峡两岸在分离了60多年后还未能实现统一,不少“台独”分子也借此发出“台湾不属于中国”的谬论。在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很早就曾叫嚣,台湾并没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效统治下,因此台湾不属于中国。此种观点既表现出他们逻辑思维之混乱,也表现出他们对于政府继承法规的无知。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败退到台湾的只是一个前政权的残余势力,而失去了代表国家政权的资格。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继承了旧中国政府的一切权力,无论其是否在台湾行使治权,从法理上讲,它都享有对台湾的主权。如果以民进党人所说的“只有统治过台湾,才能享有对台湾的主权”的错误逻辑,是不是自台湾光复以来,台湾当局没有统治过的钓鱼岛就不是属于中国台湾的了?1945年以前中国国民政府也没有统治过台湾,是不是1945年以后国民政府统治台湾就是错误的?香港在1997年以前也没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难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不应该收回香港了?

  两岸长期处于分离状态,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不幸,但这并不构成一些人梦寐以求的“台独”分裂的理由。如果以此来拒绝和平统一,谋求独立,那是危险的。因为,虽然在祖国大陆的不懈努力下,海峡两岸呈现和平发展态势,但是,两岸并未签署和平协议,从理论上讲,仍处于敌对状态,中国政府也没有宣布中国的内战状态已经结束,更没有作出会坐视“台独”势力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承诺。中国政府早已宣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民进党将为

  坚持“台独”思维付出代价

  苏贞昌等民进党的要角大都出身于街头运动,且他们多系法科生,多有较好的口才,更精于诡辩之术。他们在“爱台湾”口号包装下的“台独”说教,颇能迷惑一部分人,也确实借此捞取了不少选票。但是,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不断向前迈进,“台独”诉求日渐失灵,民进党的政策也日益引起人们质疑。近年来,民进党内部一些人已经要求检讨并进行两岸政策新的论述,实现民进党的转型。岛内舆论也对民进党的转型给予期望,期待着实现民共对话。但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使民进党转型陷入瓶颈。

  第一,民进党的“台独”思维,是制约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与转型的关键。民进党的“台独”主张已制度化与固化,成为凝聚民进党支持者的重要精神纽带,放弃“台独”,不仅民进党的许多大佬心有不甘,还可能造成绿营选民的流失,况且党内与绿营内部的“台独”基本教义派可以左右党内权力的分配与改革主张,让民进党的转型更困难。这是它很难放弃“台独”主张的主要原因。

  第二,民进党自我限缩,与祖国大陆缺少政治互信基础,使得自身难有作为。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在两岸人民中形成了更加广泛的共识,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为历史所证明。两岸合作交流,首要的前提就是两岸政治互信,两岸互信的建立和巩固来自于两岸的政治共识,而两岸政治共识来自于“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的“九二共识”。民进党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与祖国大陆展开实质性的党对党对话交流,实现两岸和解合作和平发展,构建与祖国大陆的政治互信基础。国共两党的政治基础是“九二共识”,而民共两党要形成的政治基础不论名称为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抛弃“台独”,与祖国大陆共同建构“一中”的政治共识。而以苏贞昌为首的民进党至今尚不能正视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把握难得的机遇,仍然作茧自缚,原地徘徊,甚至不进反退,这样不仅不可能修补固有两岸政策的短板,更有可能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抛弃。

  第三,在“台独”思维下,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不能转型,将进一步丧失与国民党竞争的筹码,在与国民党的竞争与角逐中很难争得两岸政策的制高点,只能处于下风而穷于应付。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又难以争取到选民,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选情,使自身继续处于在野地位。

  实现两岸和解合作和平发展是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而民进党长期执行的以“台独思维”为核心的两岸政策是与这一大势背道而驰的,因而民进党的政策转型,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民意所在。民意不可欺,民意更不可违。民进党能否突破一党之私,基于人民福祉,放眼两岸未来,真正带领民进党实现转型,人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