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3年第四期  > 正文

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

日期:2013-08-23 10:41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吴宜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两岸“两会”于6月21日上海举行的第9次高层会谈中,新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首次被祖国大陆镁光灯高度聚焦。这位去年10月刚走上两岸政治舞台的台湾本土政治人物,在祖国大陆知名度不高,但在台湾政坛却是党政资历完备的“老兵”。

  党政资历完备的政坛“老兵”

  林中森地政学专业出身,一路从基层做起,历任台湾行政中枢与地方、台北与高雄两市党政多个要职,公职生涯长达四十余年。

  专业技术官僚。林中森1944年12月17日生于台湾东部风光秀美、民风淳朴的宜兰县罗东镇。台湾中兴法商(台北大学前身)地政系毕业,后获得政治大学地政研究所硕士,1986年获政治大学地政研究所法学博士。1969年参加高等考试(公务员考试)优等及格后,1970年进入公务机关,从事了较长时间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公职工作:1970至1977年任内务部门技士、技正;1977年至1983年任台北市政府地政处科长、简任技正、专门委员;1983年至1990年被派往南部工作,任高雄市政府地政处副处长、处长,1987年被评为“全台保举最优公务员”。1990年,他被时任高雄市长吴敦义拔擢出任高雄市政府秘书长,1995年任高雄市常务副市长,任内推动高雄市地籍资料电脑化、地政业务便民革新等。期间,还在位于高雄的中山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兼职任教,并于1997年8月当选国民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内务部门的老长官。1998年吴敦义连任高雄市长失利后,作为其左右手的林中森回到原单位任职,12月任内务部门常务副负责人。2000年国民党败选下台后,虽然他在党员重新登记时第一个登记为“永久党员”,但仍凭借出色的能力获得民进党当局留任。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依旧任原职。十余年来,他主掌内务部门全台湾行政区域规划、土地政策、地方制度、跨域整合等重大改革及相关业务,负责“九二一地震”、“八八风灾”等重大灾害的灾后重建、安置等工作。2009年3月,原本打算届龄退休的林中森,被当时的内务部门负责人廖了以极力挽留,由常任文官转任政务官,担任政务副负责人,以辅佐廖了以开展工作。

  “党政通吃的秘书长”。2009年9月,老上司吴敦义出任行政部门负责人后,政坛经验丰富又擅长协调的林中森被任命为行政部门秘书长,主掌行政、立法机构及政党各方的协调工作,在沟通“美国牛肉进口案”、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他被指定担任国民党第十八届第一任中常委。2012年3月,在党主席马英九“钦点”下,林中森接掌国民党中央秘书长一职,不仅借重其协调长才,更显见党内高层和各方对他的信赖。

  “两岸协商的新鲜人”。2012年9月,在两岸协商上“一张白纸”的林中森,被马英九任命为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接任在“两会”协商方面功成名就的江丙坤。一时间,质疑和担忧纷至沓来,但多方分析也认为,林中森出身基层行政体系,且曾任行政部门秘书长、国民党秘书长,对政策了如指掌,熟稔文官体系、党政机制的运作,与各“部会”首长、民意代表均非常熟悉,在两岸“两会”交流已广泛涉及各部门的情况下,他是出任该职的最佳人选。同时,由于林中森没有两岸渊源与利益背景,但对高层“奉命唯谨”,在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的协商谈判中,更能有效地贯彻当局的意志。履新仅20天,林中森即展开了对祖国大陆的“精进之旅”,到北京、湖北、上海、江苏等地参观访问,获得两岸舆论及台商不错的评价。

  “专解死结”的“老师傅”

  林中森认真勤恳、执行力强,是一位擅协调,具亲和力的本土型政治人物。

  “拼命十郎”,使命必达。出身基层的林中森一向做事认真努力,拼劲十足。担任内务部门常务副负责人时身兼“重建委员会”执行长,经常利用周休日或立法机构休会期间到各个灾区重建点紧盯进度。曾与其长期共事过的内务部门同事称之为“超级CPU”,虽然年长,但是不论是专业与体力都十分惊人,这也是他从“政党轮替”做到“政党再轮替”,却始终“屹立不摇”的主因。曾任内务部门负责人的廖了以则形容其是比“拼命三郎”还拼命的“拼命五郎”。而林中森接任海基会董事长后,为弥补两岸协商经验的不足,依旧奉行“勤能补拙”,每天清晨一进办公室就浏览两岸新闻简报和文件,接待大量访客,马不停蹄地赴祖国大陆多地考察,自称是“一天当三天用”的“拼命十郎”。林中森的拼劲使他具有很强的政策执行力,对交办的任务“使命必达”,且从无怨言。内务部门业务繁杂,除了自己主管的业务外,他还常常当“救火队”,甚至得帮负责人主持会议,却始终秉承勇于任事的积极态度,从没喊过累。出任海基会董事长时,马英九就称赞林中森是“老骥伏枥”,“积极勤恳”、“使命必达”,而他也称要当“用生命冲锋陷阵的尖兵”。

  圆融沉稳,擅长协调。林中森性格圆融沉稳,善于沟通协调。他长期主管的地政事务涉及土地征收、拆迁补偿,不仅法令繁琐,而且还牵涉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常碰到棘手的难题,但在其协调下不仅常能避免矛盾升级,还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譬如1992年他出面调解高雄市中港土地征收事宜,提出了受到利益方、地方和台湾行政当局好评的“三赢”方案,兑现了吴敦义提出的“港市合一”的重要政见。而他在内务部门负责的灾后重建和安置工作,更是需要具备善于协调各方的“基本功”。正是由于其为人处世成熟,与各界关系良好,才先后被党内钦点出任专责协调工作的行政部门秘书长与国民党秘书长。他自许要做“顺风耳与千里眼”,任内充分展现了调和鼎鼐的协调能力,汇集与调和各方意见,使诸多棘手的案子在其协调下都获得圆满解决。出任海基会董事长后,林中森自称是长期在机关处理过各种沟通协调难题的“四十多年的老师傅”,“大风大浪都见过”,会努力胜任该职。首度到北京时,就对台商说“我专解死结”,表示要替台商沟通两岸、解决难题。

  温和低调,有为有守。林中森虽然律己甚严,但对于下属的偶尔出错却并不苛责,在部属眼中是个性温和的“老实人”、“老好人”。其平易近人的庶民作风,被媒体称为亲切又乡土的热心“阿伯”,被台商认为具“高超亲和力”。但在专业领域,林中森不但自有坚持且十分强势,曾经有民进党民意代表违反会议规则,带民众在内务部门“区域计划委员会”中录像,他立即要求清场,把违规者赶出去,不论民意代表如何说项,软硬兼施,就是不为所动。同时,政务官出身的林中森坚持在什么位置都要谨守分寸,行事风格低调,处理事情从不敲锣打鼓,但都能达成任务。任吴敦义副手时,虽获得充分授权,但从不越权,两人合作默契。任行政部门秘书长期间,更是不对外发言,对外界询问重大政策进展,都坚持不到最后拍板绝不对外透露,堪称“最低调的秘书长”。

  两岸沟通的桥梁

  林中森任内务部门政务副负责人时,曾任海基会董事、监事,并参与制定台湾当局“黄金十年”大陆政策,具一定的两岸政策基础,从其就任海基会董事长后的发言看,其两岸关系看法主要有:

  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推进“两会”协商。多次谈到两岸“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肯定两岸“两会”既有的协商成果。称“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辜汪会谈’及历次会谈建立的互信基础上,希望未来在两岸共同努力之下,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新局能不断精进”。

  坚持“先经后政”的两岸协商原则。“未来协商仍将以经贸为主,不会贸然进入政治协商,比政治协商还急迫的经贸问题还很多,经济问题还是摆在前面。”将继续秉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循序渐进,期待未来两岸在货品贸易、服务贸易、争端解决和海关合作等方面达成更多共识。“两岸交流首要是经贸合作,第一是优势互补、相互提升、分工合作,然后两岸合作起来,要引领全球经济。”

  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将“向下扎根,向上精进,持续深化两岸交流”。“在现有经贸交流已经取得诸多成果的基础上,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动在文化、教育、体育、环保、科技、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两岸合作,互利双赢。林中森曾说:“两会签署协议最重大的意义,就是互利双赢,辜汪会谈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要如何再创新局,让两岸在既有良好基础上不断精进。”“两岸应有同理心相互包容、关怀、扶持,才能继续累积更好的互信,彼此释出更大善意,才能共创互利双赢,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

  高度肯定祖国大陆发展。林中森自称以往他对大陆的了解,都来自资料及媒体,但“百闻不如一见”,亲自“登陆”后的所见所闻使他对祖国大陆的发展高度肯定,他感叹“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很多的发展贡献与成就,也得到全世界大家的敬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