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3年第五期  > 正文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两岸的共同责任

日期:2013-10-23 15:06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刘红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一方面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就是两岸共同责任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是下一阶段两岸的共同责任。

  一、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务重大,责任重大

  经过六年多的努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现在更需要继续发展,任务更大,困难也更多,因而责任重大。

  一是对于两岸交流来说,基数大了,难度也增加了。1979年的两岸经贸只有7000万美元,要增加较为容易,可以说是直线上升。现在基数大了、盘子大了,2012年1600多亿美元,增加百分之十是160亿美元,显然再往上升需要更多努力。人员交流也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每年祖国大陆赴台只有数百人,2012年是250多万人,同年两岸人员往来则是760多万人。大幅增加两岸人员往来需要更多努力。从交流领域看,可以说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两岸交流的空白领域。从交流手段看,可以说要找到具有开创性、带来巨大效益的新办法新途径,难度较大。所以提升交流层次、扩大交流领域,已经成为两岸共同的任务、使命和责任,潜力很大,空间很多。

  二是对于机制化建设来说,有待推进。机制化建设就是要建立和完成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政策、制度对接。因为两岸是不同的政治道路、不同的发展模式、不同的政治体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运作模式,但又是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共同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制度。因此,面对两岸每年高达近2000亿美元(2013年上半年超过1000亿美元)的贸易往来、高达800多万的人员往来,急切需要完成涉及各领域各行业的政策、措施和观念上的对接。现在有了19个协议,两岸往来的直接领域已有制度化和机制化安排,特别是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涉及提升交流层次、扩大交流领域的许多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工作,做好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文教合作框架”工作,还未进入正常程度。

  三是关于两岸政治协商,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的标志、突破口。过去两岸已经签署的诸多协议,让两岸关系曾经的许多“深水区”变为“浅水区”。如两岸“三通”,两岸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进行过交锋,没有成功。如人员交流,陈水扁时期曾经把祖国大陆人士分为三类进行限制。当年的这些难以解决的“深水区”,今天因为19个协议都已成为“浅水区”。但是在现在的“浅水区”面前,又有了新的“深水区”。如两岸政治协商与签署和平协议,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这既是祖国大陆多年来的主张,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前景。

  因此,两岸政治协商与签署和平协议,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和深化关系重大。

  二、两岸对于共同责任的共同认识

  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度,对于推进两岸关系的责任,两岸有许多共同点,这是和平发展的动力和内涵。对于共同责任,两岸都有明确的认识。

  祖国大陆强调,两岸要增强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祖国大陆致力于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前进,团结两岸同胞,造福两岸同胞,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因此,祖国大陆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进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迈进;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摆脱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崭新篇章;坚持增进两岸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继续反对“台独”,为深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采取更多积极举措,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台湾的表述主要集中在,用“一个中国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不会推进“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增强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两岸关系间的易与难、政与经难以划分,但是民间已经在谈,政治议题协商要稳健可行;要强化两岸经济关系和经济整合,为两岸创造更多的实质利益;深化社会交流,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教育协议协商等。

  从两岸对于共同责任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祖国大陆和台湾执政当局在推进和平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在推进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都把此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可见,尽管两岸间的相互定位还有严重分歧,有待双方认定。但两岸一家人没有错,所以才有共同的责任。

  三、两岸关于共同责任的不同认识

  在讨论两岸共同责任的时候,责任有时代高度,有历史厚度,有政治深度,有现实难度。或者说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两岸共同繁荣的战略高度看,两岸在共同责任的认识上和行动上有不同。可以说,在交流事务上的共性多一点,在政治领域的分歧多一点。

  对于共同责任的政治基础,一是对于“九二共识”。这是两岸60多年来唯一的政治共识,或者说是两种政治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模式、两种思维方式下的最为巧妙的政治对接。对此,祖国大陆强调“一中框架”下的“两岸同属一国”;台湾则是更多强调两岸间有争议的内容。台湾这样做,不利于营造双方探讨台湾政治定位问题的氛围。二是对于和平发展的前景。祖国大陆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台湾则是更多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发展过程,避谈、少谈、甚至不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终极目标。尽管台湾这样做有其现实要求,但不利于和平发展的长远动力和情感累积。三是对于“台独”的危害。祖国大陆的认识要深刻得多,台湾尽管经历过长达8年的“台独之乱”、“阿扁之祸”,但是对于“台独”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台独政党”甚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于政治议题,既是两岸共同责任的重要政治保障,也是共同责任的重要体现、共同责任的重要议题。对此,祖国大陆态度积极、向上和乐观,台湾显然消极得多。对于《和平协议》,台湾提出了“发展需要、民意支持、议会监督和公投决定”的限制性条件。对于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台湾不是积极创造条件,而是制造一些新问题。对于“民共交流”,民进党缺乏放弃“台独党纲”的勇气,成为策略性手段之一,部分社会舆论也是随之起舞。

  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两岸共同责任,台湾的牵制和干扰要多一些。如对于两岸关系发展的速度、进度,有误解的人不在少数;如对于和平发展成果的认定,对于陆客赴台、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不同意见的人不少;如对于19个协议的积极意义,有一些政党热衷于恶搞;有些人无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的国际氛围,过分强调单方面扩大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有些人有意扩大两岸存在的各种差异,制造两岸对立。

  两岸对于共同责任的不同认识、不同表现,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是允许存在的。但是,这些不同点必须与两岸的共同责任相一致,否则将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大势。

  四、民间智库、学术机构和学者的共同责任

  对于两岸学者来说,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推动者。30多年来,可以说两岸学者讨论过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提出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进作出过特殊贡献。对于两岸政治对话和协商来说,由于难度和敏感度的存在,带来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因此两岸都提出两岸政治对话和协商,可以先由民间智库进行。因而,探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共同责任问题,探讨民间智库、学术机构和学者的共同责任,更有特殊意义。

  民间智库、学术机构和学者的共同责任,就是在和平发展的大潮面前,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为两岸决策当局提供有见地、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和方案,提供理论、政治、政策、效果和影响方面的评估结论。在当前,对于民间智库、学术机构和学者而言,一是要勇于研究。通过对两岸关系形势、具体作为的分析,找出问题,走在行动和现实的前面,应该说这比较容易做到,两岸学界也都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二是要善于研究。找到了倾向性和趋势性问题,两岸学界要做好研究。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由“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先急后缓”阶段,正在出现转入“边经边政、由易助难、由急拉缓”的趋势,如何评估这一趋势,如何推进这一转变,学界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政治议题,两岸学者的不同点是,祖国大陆学者要显得积极一些,台湾学者要显得活跃一些。三是要敢于研究。在勇于、善于研究的基础上,学界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论证内容、研究结论和设计方案。对此,应该说关于交流议题做得好一些,两岸学者都能够做到,在政治议题上则显得谨慎得多。如对于政治议题,特别是对于作为两岸政治难题的台湾政治定位问题,祖国大陆学界有一句名言,叫做“依靠中华民族的智慧来解决”。有的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不定期地发表两岸举行政治协商的论文,关于形势、背景、内涵、主张和影响有调整,但是一到关于如何对待“中华民国”时,则用“依靠中华民族的智慧来解决”。应该说,“依靠中华民族的智慧来解决”是解决两岸政治难题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好台湾问题研究的重要法宝。但是作为一个学者,讲了20年的“民族智慧”,也到了应该根据“民族智慧”提出自己见解的时候了。因此,勇于、善于和敢于做好政治议题的研究工作,才是完成好两岸交给民间智库的任务。

  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共同的责任,是两岸同胞的任务和使命。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