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3年第六期  > 正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精神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机遇

日期:2013-12-23 11:24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郑剑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次改革既是对以往改革没有触及或没有深入触及领域的改革,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产生弊端的改革,是对改革开放既得利益者利益格局的破解。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眼光、战略胸怀、无私精神的体现,展现了一个伟大政党的特有品质。《决定》不但将给祖国大陆今后的全面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也将给两岸关系和台湾社会的各项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是全会发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强劲信号,台湾应当抓住机遇,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看待和处理两岸关系。台湾当局只要解放思想了,淡化意识形态争斗,正确处理两岸关系,就能享受和平与发展红利,两岸和平就有保证,双方关系就会发展;反之,两岸关系甚至台湾经济就停滞、倒退,丧失发展的机遇。蒋经国时代,两岸关系缓和,双方尝试打开接触之门,台海实现和平,台湾经济起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李登辉在位12年,逐步推行“台独”分裂路线,台湾社会形成蓝绿两大阵营内斗格局,两岸关系由热转冷,战争与冲突阴影重新笼罩台海上空,台湾经济受政治干扰影响大,走下坡路的趋势基本形成。陈水扁执政8年,大肆推进激进“台独”,岛内各类矛盾严重激化,社会彻底撕裂,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并进入高危期,台湾经济加重走下坡路趋势。特别是未能及时抓住祖国大陆高速发展的机遇,推动符合经济规律的转型升级,台湾经济失去方向,充满不确定性。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初步拨乱反正,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台湾经济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压力,保持平稳并有所发展,特别是终止了衰落的势头、展现了复兴的前景。这是一个趋势性的变化,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民进党和绿营干扰破坏、台湾当局魄力不足并仍有意识形态等方面顾虑,台湾社会仍充斥泛政治化思维,两岸经济合作潜力还未充分挖掘出来。台湾当局、有关政党及社会民众应当认识到,即便生活在标榜“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当前台湾也同样面临着“改革开放”的问题:一是政治上是否真正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民生上,不再搞“台独”、闹对立、推销所谓“自由民主”、“为反对而反对”;二是经济上是否遵守自身规律,与祖国大陆共同发展,不再防范祖国大陆,刻意推行所谓经济合作对象多元化政策,不惜损害台商利益引导对外投资方向;三是文化上是否承认自身中华文化体系归属,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不再以“海洋文化本体”自居,昧于事实捏造两岸历史文化血缘差异,突出强化敌对意识;四是涉外关系上是否立足岛内民生、面对国际现实,密切两岸协商,为发展经济、解决民众实际利益问题着想,不再片面追求台湾“国际法主体”定位,策动民意向祖国大陆施压,利用中外矛盾从中渔利,“向不可能的事务挑战”;五是安全上是否调整敌友关系,从战略高度分清谁是依靠力量,谁是利用力量,谁是应当对付的敌人,不再迎合美日等外部势力以台制华战略,把祖国大陆作为唯一假想敌,甚至罔顾中华民族整体和长远利益与对方搞妥协交易。这些问题长期困扰台湾社会,阻碍两岸关系发展,影响台湾发展,暗淡台湾前途。长期的实践证明,台湾现有体制、政策已经不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不适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阶段的形势需要。台湾应当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也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真正脱胎换骨、改弦更张,实现内部长治久安,与《决定》中“为两岸经济合作乃至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更宽广的空间和更有利的条件”实现对接。

  二是祖国大陆经济转型升级,新一轮飞跃不可避免,台湾要及时搭上急速前进的发展便车。此轮改革,祖国大陆经济将实现转型升级,向世界经济分工层级中的发达经济体靠近、局部并驾齐驱乃至超越。美国印中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丹·斯泰因博克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将使中国大陆走向后工业社会和消费带动的增长以及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合。可以预计,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新的改革开放措施得到全面贯彻,祖国大陆全社会蕴藏的经济和创造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祖国大陆经济发展的进程势必加快。根据《决定》精神,祖国大陆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破除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二元结构。在对外开放方面,《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放宽投资准入: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推进或放开大量限制领域外资准入,优化海关监管,扩大企业对外投资与合作,加快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对港澳台地区开放合作;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方式,形成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边、沿海通关合作,便利有关对外人流物流往来,建立开放型金融机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上述举措蕴藏着助力台湾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机会。《决定》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措施,加上祖国大陆对台特别优惠政策倾向,将为台湾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为台商投资打开更为宽阔的机会之窗,为两岸经济合作升级提供新的高效链接平台。祖国大陆现存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态,也将为不同发展层次的台企、台商乃至家庭式经济单位,包括农渔民,提供诸多机遇,从郭台铭的高科技,到中南部中小企业、家庭农场都有施展的空间。而实力更强的祖国大陆企业和腰包更鼓的祖国大陆民众,还将更多地购买台湾产品、进入台湾旅游、落地台湾投资。另一方面,祖国大陆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绝非易事,需要解决技术研发、创意创新、品牌树立、市场营销四位一体发展条件,祖国大陆的技术研发能力已经向世界最高水平迈进,巨大的产能和市场是先天优势,其他条件则是台湾的优势,两岸理应在创建世界性品牌、制定新技术标准、通过优势互补提高竞争能力等方面密切合作,以中华民族的世界性品牌为牵引,以广袤的祖国大陆市场为腹地,以更深度经济合作机制为纽带,带动两岸及港澳经济发展,共同占领世界市场,引领世界经济,弘扬中华经济圈之威力。未来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大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里当然也包括台湾民众。

  三是祖国大陆文化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文化强国战略加速推进,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台湾有发挥优势的巨大空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弥足珍贵,值得珍惜,应当大力弘扬。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启动了文化领域的大变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今年的《决定》,则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社会化发展;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台湾在中华文化弘扬、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固有优势:中华文化社会积淀深厚,高端文化人才荟萃,文化创意能力强,文创产业发达,文化营销水平一流。在上述改革措施的许多环节,台湾都有参与的空间。结合祖国大陆的文化高端人才、丰富资源、雄厚资金、巨大市场、中心地缘、国际联系等,两岸在文化发展和产业合作上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但实现两岸及港澳文化繁荣,更在世界文化发展与市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仅祖国大陆的文化市场,便蕴藏着巨大商机。据统计,目前祖国大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6%,文化产业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和云南超过5%;预计到2015年,祖国大陆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或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价值达2600亿元人民币。两岸开放交流交往以来,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从学术研究、各类教育,到文艺演出、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休闲农业、节庆展会、创意创新等各个领域,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宝贵的经验与人脉联系,进一步合作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目前阻碍两岸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障碍依然不小。两岸尚未签署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台湾对两岸文化交流还有诸多限制,特别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对祖国大陆文化产业和商业运作入岛设置重重障碍,不利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不利于台湾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长远发展。

  四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为祖国大陆基本政策,台湾可以深入参与、提供经验、获得商机。《决定》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单列为一大议题,表明了高度重视的态度。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坏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世界性潮流,台湾起步早、效果好、经验丰富,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教育、信托、产业体系,走在了世界前列,不但可以服务岛内环境保护,也可以为祖国大陆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并从中获得应有收益。台湾社会环保意识强,是少数实现环境教育立法的地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有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涵盖环境、生态领域的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土地开发整治等,环境保护标准化吸收了国际标准,融入了国际市场规则;台湾开始建立环境保护信托机制,发展态势良好;台湾的环境保护产业被列为其“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包括环保工程业、环保设备业、环保资源化业和环保服务业,门类较全、技术水平较高、运转成熟,且目前仍以满足岛内为主,市场有限,随着岛内污染产业逐步外移,未来岛内发展空间不大。祖国大陆的环境保护起步不晚,但环境欠债不少,已经到了必须下极大的决心和本钱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但将贻害子孙后代,也将制约经济发展。《决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背后将是坚定的决心和巨大的投入。两岸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合作前景广阔。台湾的生态文明相关产学研力量,应当大胆西进,面向属于两岸人民的1260万平方公里陆地和海洋国土,发挥聪明才智、拓展事业领域、寻找发展机遇。祖国大陆的生态文明建设大门,对台湾是完全敞开的。其相关政策,祖国大陆有关部门前些年即专门向岛内进行了推介。今后,门只会开得更大。

  五是祖国大陆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持续向重要领域迈进,两岸也有交流合作的余地。《决定》指出,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法制建设,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推进社会事业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两岸尽管政治制度不同,政治生活方式差异大,人们的政治思想观念有很大区别,但是,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各类具体制度和治理方面,包括社会的组织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方式方法等《决定》上述内容所涉及的部分领域,台湾的一些成熟经验完全可提供祖国大陆借鉴。台湾在市场经济建设上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还有不少的惨重教训,台湾社会的弊端和失败教训对祖国大陆的相关改革有着重要启迪作用。

  即便在军事安全方面,在新军事变革的大趋势中,两岸也有交流合作的空间。建设一支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强大武装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责任,是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面对中华民族在钓鱼岛、南海主权权益被外国肆意侵犯的残酷现实,两岸军事与维权力量理应团结起来,在法理斗争、海上维权乃至军队现代化建设、军事斗争上实现合作。要果断下定两岸合作维权决心,摆出紧密合作之态,形成两岸合作之势,必要时实施联合协防之实际行动。由此,中华民族在海洋方向的安全态势将为之大变。同时,也将牵动中华民族其他方向的安全态势向好发展,这将是民族之大幸。台湾在这个问题上,更要解放思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