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3年第三期  > 正文

“汪辜会谈”回顾及历史启示

日期:2013-06-23 15:53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立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93年4月27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是海峡两岸政府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的首次会晤,也是分隔40多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接触商谈,尽管这次会谈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和功能性的范围,但在短短3天的历史性会谈中,双方共达成了4项协议,为两岸关系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20年后的今天,两岸关系已迈入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沿着“汪辜会谈”所开创的道路,自2008年以来,两岸“两会”已协商签署18项协议,并达成两项共识,新的进展仍在有序进行中。如今,两岸交流合作之密切、两岸人民往来之频繁,均属前所未有。回首“汪辜会谈”,有很多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同时,也给当前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汪辜会谈”回顾

  1993年4月27日上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国台办原副主任、海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唐树备说:“那天会场上的热烈场景至今仍深深印在我脑海中。因为二老之前已握过手,因此进入谈判会场,他们在谈判桌前落座,准备开始会谈。但记者们希望他们先握手照相。我马上向汪先生转达了记者的意思。汪先生高兴地站起来将手伸向对面的辜先生。当两位先生隔着长方形会议桌相视而笑,相互伸出手——终于实现了两岸高层人士40多年来的首次握手。那种经过战乱后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握手言欢的场面,让我有一种‘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围在四周的记者们兴奋了,他们使劲地拍啊。两位老先生就面向不同的方向握了四次手。汪老还开玩笑地说‘我们当演员了’。自此,汪辜二老开创了‘两会’商谈必先握手之风。”

  28日上午,唐树备、邱进益继续在海皇大厦进行会商。下午3点,在进行汪辜第二次正式会谈前,海协会汪道涵会长、唐树备副会长与海基会辜振甫董事长、邱进益副董事长先行协商30分钟,双方同意延会,并将签署仪式顺延至29日上午10点。在汪辜率双方代表团进行15分钟会谈后,唐树备、邱进益二人继续讨论经济交流等问题。

  4月29日上午,协议签署仪式在海皇大厦四楼举行。

  签字大厅里,一簇盛开的胡姬花摆在签字桌的正中,粉蕊紫瓣的花朵在墨绿色台面的映衬下透着典雅与雍容。台前还簇拥着五颜六色的丹仙花、九重葛等热带花卉,这些怒放的鲜花,使整个签字大厅充满喜气洋洋的气氛。

  10点35分,祖国大陆海协会专员徐志勤和台湾海基会法律服务处处长许惠祐,分别把四份灰色和四份黑色的文件放在签字台上。5分钟后,穿着白色套装的汪夫人和穿着真丝旗袍的辜夫人手挽手首先进场,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则紧随其后。连日来一直身着浅色服装的汪道涵、辜振甫,此时都换上了深色西服,显得庄重而有气派。

  10点50分,汪道涵和辜振甫在四份文本上先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四份协议分别是:《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

  唐树备说:“在签字时,台湾方面仍然要突出两岸的‘对等’。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右为尊。两位老人要签四个协议。因此,根据海基会方面的建议,在签了两个协议后,两位老人互换位置。站在他们后边的两会成员换不换位置呢?如果站在后面的一二十人也跟着换,现场就乱了。我跟邱先生商量后,双方就原地不动了。这就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画面:辜先生后面站着的是海协会的我,汪先生后面站着的是海基会的邱进益。有一张照片记录下了这个特殊而珍贵的镜头。”

  “汪辜会谈”对后来两岸关系发展所产生的历史性影响,的确不可估量。

  “汪辜会谈”首次实现“两会”最高负责人直接见面会商,也是两岸高层人士的一次正式会晤,它表明台湾当局开始调整“三不政策”,两岸接触对话的大门从此正式打开。多年来,台湾当局虽逐步开放了两岸之间的各项交流,但这种交流一直被限制在民间、间接和非政治范围,台湾当局始终坚持与中共“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截至“汪辜会谈”以前,除香港“两航谈判”、金门红十字会谈判,及“两会”一些低层次纯事务性接触外,两岸尚未举行过任何较为正式的会谈。此次“汪辜会谈”虽然也定为“民间、事务、功能”性质,且由两岸民间中介机构出面,但由于双方都经高层授权,具有半官方色彩;加上汪道涵、辜振甫均属高层次人物,所以,此次会谈使得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中的“二不”——“不接触”、“不谈判”变得名存实亡。

  “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两岸局势的变化,及两岸关系的向前推进,举行两岸间的中介机构、高层次人物的会谈的主客观条件也日臻成熟。“汪辜会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两岸的民意。与此同时,“汪辜会谈”又是对两岸关系的一个推动。由于“汪辜会谈”使两岸建立起了制度化的沟通管道和“联线”、“热线”,并对一些基本和较重要的问题,如两岸公证文书查证问题、共同打击走私犯罪问题、两岸经济纠纷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正在或准备协商解决,使得今后的两岸关系发展能朝着更加健康和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

  江泽民指出,“汪辜会谈”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重要历史启示

  今年是“汪辜会谈”20周年。虽然汪辜二老已驾鹤西去,两岸关系在这20年来经历了跌宕起伏,祖国大陆和台湾社会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但“汪辜会谈”所蕴含的成功经验及丰富内涵,不仅未被世人遗忘,反而成为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亮点,对当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

  一是“汪辜会谈”催生了“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基础上举行的。换言之,没有“九二共识”就没有“汪辜会谈”,也就没有两岸协商进程的开启。“九二共识”如同布帛菽粟,是两岸关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岸巩固和强化政治互信的基础。

  二是“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协商。海峡两岸关系从对立对峙走向交流协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潮流的驱动。“汪辜会谈”的实现标志着两岸关系以交流弥合隔离、以合作取代对抗的历史性转折。《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规定,“海基会董事长与海协会会长,视实际需要,经双方同意后,就两会会务进行会谈,地点及相关问题另行商定”,“海基会副董事长与海协会常务副会长或两会秘书长,原则上每半年一次,在两岸轮流和商定之第三地,就两会会务进行会谈”。“两会副秘书长、处长、主任级人员,就主管之业务,每季度在两岸择地会商”。两岸“两会”联系与沟通管道的建立,开启了两岸沟通协商正常化、制度化的大门,这对以后“两会”领导人相约互访及解决两岸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汪辜会谈”后已经进行的几次后续性商谈,尤其是1993年11月海协会人员首次赴台,即为这一重要成果的具体体现。“两会”协商制度化这一良好开端,为两岸关系正常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是民众需求是两岸关系持续发展的动力。“汪辜会谈”存在历史的必然性,即随着两岸经贸交流扩大、人员往来以及各项交流活动的不断发展,逐渐衍生出了一些有关两岸人民权益的事务性、功能性问题,迫切需要两岸协商解决,由此催生了两岸“两会”,进而促成“汪辜会谈”。

  四是和平发展是解决两岸关系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和平发展符合两岸民众的利益,顺应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实现两岸中国人民族振兴的共同理想,是解决两岸关系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汪辜会谈”开启两岸协商的历史进程,其奠基于“九二共识”,成就于两岸民众交流的客观需求,打破了两岸长期以来的隔绝局面,开创了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沟通模式,堪称是践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伟大实践。

  五是“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成功举行,发掘两岸协商中的外部正能量。如果说坚持“九二共识”、弹性务实协商等,都是两岸协商的内部正能量。那么,正确运用两岸协商中的外部因素,就是挖掘外部正能量。“汪辜会谈”期间,新加坡善尽地主之谊,对相关的安排细致入微。比如,李光耀顾及到台湾执意于所谓的两岸地位平等问题,因此没有一起会见而是分别会见了“两会”领导人。为了使“两会”领导人同时抵达会场,分别安排了两部电梯以供使用。此外,面对数名岛内“台独”分子到新加坡闹场,新加坡警察也给予了及时有效的制止。

  六是启迪两岸关系现实和未来。“汪辜会谈”彰显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基础的重要地位,其揭示的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促进合作的精神,依然启迪着两岸关系的现实和未来。开展协商谈判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两岸双方应继续积极促进两岸协商不断取得新成果,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鼓舞两岸同胞团结携手,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年后的今天,两岸关系在经历跌宕起伏之后,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其中就饱含了汪辜二老的心血。“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历史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也对现阶段两岸关系的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不但要铭记其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历史意义,更要从中汲取养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