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4年第一期  > 正文

2013年台湾经济回顾

日期:2014-02-23 09:31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陈险峰 王建民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3年,台湾经济总体表现为:“经济衰、民生闷,改革难、亮点少”。增长乏力,连续两年低于2%;产业转型困难,除旅游等少数产业外,整体表现欠佳,尤其是电子、石化等重要产业表现不如预期;民生问题突出,工资停滞成为最大挑战;经济改革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亮点少,仅在涉外经济合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最大亮点是两岸经贸合作热仍在持续全面发展,并取得多项重要突破。

  “经济衰”:“保二”破功

  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一直呈现低增长,2013年这一局面没有改变。2012年,台湾经济增长1.48%,“经建会”预计2013年增长3%以上,甚至提出经济发展将出现“黄金交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失业率4%以下)的乐观期待。然而,一年来,台湾经济表现远不如预期,经济增长率接连三次下修,各季度实际增长分别1.62%、2.49%、1.58%与 1.22%(预测值)。台湾“主计处”最新预测,全年台湾经济增长率1.74%,不仅未能实现最初预计的3%,也没能保住下修的2%目标,连续两年增长低于2%。台湾经济增长率,不仅远低于祖国大陆的7.7%,而且也低于韩国、香港、新加坡与日本,在亚洲主要经济体中居于未端,显示台湾经济困境的关键还在内部,不完全在于外部环境。

  在支撑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与出口三架马车中,民间投资略有改善,预计全年增长5.32%,较上年的衰退有明显改善,但主要是上年投资衰退基数偏低所致,实际民间投资增长有限,不足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在台湾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较大,但由于总体经济形势不好,工资增长有限,加上物价上涨,制约了消费增长,预计全年民间消费增长1.46%,低于上年的1.62%,也无法支撑经济增长。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台湾,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重大。然而,近年来,外部经济环境一直不佳,加上台湾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境外生产比重持续上升,导致外销接单与出口增长有限。据统计,反映出口的外销订单呈现负增长,1至11月接单金额下降0.4%,而海外生产比重持续上升到11月的53.7%,导致出口低增长只有0.7%,削弱了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产业方面,工业与服务业均只有1%左右的低增长。制造业方面,除半导体等少数产业表现较为优异外,机械、石化、光电与电子等产业均表现不佳,代表性企业不是亏损就是盈利下降。服务领域各行业表现差异大,外贸、商业、房地产等表现不如预期,与两岸经贸因素相关的金融业、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等有较佳表现。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几乎零增长。全年外贸出口3032.2亿美元,增长0.7%;进口2700.7亿美元,下降0.1%;前三季度,台湾吸引外资36亿美元,同比下降8.6%;对外投资37.2亿美元,同比下降47.1%。不过,2013年台湾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赴台人数突破8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创造了3700亿元新台币观光外汇收入,成为经济一大亮点。同时,金融方面表现不错,1至11月台湾本地银行达2431亿元新台币,超过上年全年2400亿元规模;台湾股市表现不俗,以8611点封关,全年上涨912点,涨幅达11%,是2009年以来最大涨幅,是亚太地区表现较亮丽的股市之一,股民平均账面获利超过34万元新台币,外资净买入台股资金达2430亿元新台币,创三年来新高。12月底,台湾外汇储备4168亿美元,全年增加3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继续居世界第3位。

  2014年,国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仍高,但欧美经济已开始复苏、回暖,祖国大陆新一轮经济改革启动,加上岛内自由经济示范区全面启动与都市更新改造的推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岛内投资,带动消费,均有助于台湾经济形势的改善。岛内外多个机构普遍预测,2014年台湾经济有望逐步复苏,经济增长率在3%左右,仍属低增长。台湾经济困境的根源不只是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缓慢以及代工模式问题,还有更深层的民主政治与蓝绿恶斗问题。政治问题不解决,台湾经济发展很难有重大改观。

  “民生闷”:工资不涨物价涨

  台湾经济表现不佳,也会影响到民生问题。2013年,台湾民生问题依然突出,虽然失业率略有下降,但物价上涨与实质工资下降的矛盾更加突出,又接连爆发食品安全与污染问题。

  2013年,台湾失业率没有明显增长,11月份4.16%,预计全年月平均失业率4.18%左右,失业人数48.7万人,均高于同期亚洲其他“三小龙”失业率。由于大学毕业生增加,青年失业问题严重,平均失业率超过两位数,“毕业即失业”现象日益普遍。据台湾“主计处”公布的资料,2013年11月,台湾20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超过14%,大学教育程度以上失业率达5.21%,显示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严重。这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并不容易解决。

  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平均增长0.79%,为四年来最低,批发物价指数甚至出现平均2%左右的负增长,但与民众对物价的普遍感知有明显差距。一年来,不少重要民生物价出现显著上涨,如第4季度电价调涨,对普通民众生活形成较大压力,也是民众对经济无感与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台湾行政部门稳定物价小组监控的17项重要民生物资价格指数全年上涨1.59%。

  与民众生活最直接相关的工资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实质工资下降现象。台湾工资停滞不前已持续十多年,2013年工资依然没有增长。台湾“主计处”工业与服务业薪资调查显示,1至10月,平均薪资46326元新台币,扣除物价因素后实质平均薪资45112元新台币,分别均较上年下降0.88%与1.24%,相当于1998年的名义工资与1999年的平均实质薪资。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与污染事件频繁,成为“民生闷”的另一特点。台湾曾以食品安全闻名于世,台湾制造就是品质保证。然而,近年来,台湾却接连爆发食品安全事件,尤其2013年更为集中。台中皇冠特殊印刷公司使用有毒溶剂擦拭食品容器,胖达人面包店使用人工香精,知名企业劣质米充好米出售,大统、统一、康师傅等数十家企业使用黑心油及以假充真,冷钦茶大量使用香精等等。一年之内爆发如此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尤其是黑心油事件涉及企业之多、影响之广,重挫台湾食品安全形象,严重打击消费者信心,对本来不景气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改革难”:经济改革进展缓慢

  台湾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其中不少是制度与政策障碍,需要通过改革进行调整。一年来,台湾当局持续推动经济改革,但遇到较大经济与政治压力,改革不顺利,进展缓慢。

  2013年,台湾经济改革最具影响的事项是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建设。为进一步推动经济自由化与对外开放,为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创造条件,台湾当局加快了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与建设。为了不受立法影响,采取两阶段开放与推动策略。2013年8月,正式启动实施不需要修改法规的第一阶段自由经济示范区发展方案,直接将“5海1空”(基隆、苏澳、台北、台中、高雄等5港及桃园航空城)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为自由经济示范区,随后又增加台南港与屏东农业生技园区,变为“6海1空1园”的建设格局。同时积极推动第二阶段发展规划,研究《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草案。然而,内部争议重大,对于示范区创新产业重点、实施性质与范围(虚拟还是实体)、专业服务开放与人员流动等均有较大分歧,尤其是在示范区内是否实施租税优惠政策,引起更大争议与反弹声音,导致迟迟无法完成相关法规的制订。经过艰苦努力,台湾当局高层亲自出面协调,终于在12月15日完成《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方案》,确立了智慧物流、国际健康、农业加值、金融服务与教育创新等六个重点产业领域,定位为“实体区域,指定试点”,增加开放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三个专业服务领域及3项租税优惠政策。但这一规划方案仍待2014年立法机构新会期审议通过。完成立法后,各县市可自行申请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可以说,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成为2013年台湾最重要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举措,但未来落实与发展成效有待观察。

  台湾当局努力推动能源、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制度改革,行政部门先后完成“核四公投案”、“年金改革法案”、“劳保条例修正案”、“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草案”等法案,并送交立法机构审议。然而,这些重大经济社会法案,涉及面广,影响深,争议大,加上绿蓝政治斗争,导致在立法机构迟迟未能完成立法,改革严重受阻,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另外,《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担心对台湾经济产生影响与冲击,审议受阻,未能在年底之前审查通过,显示台湾经济改革非常困难与不易。

  “亮点少”:唯有对外经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3年,尽管台湾经济表现不佳,民众无感并对执政当局怨气很大,经济改革与开放受阻,但两岸经贸合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不仅两岸贸易与投资持续发展,而且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海峡两岸货物贸易协议》谈判也取得重大进展,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正式启动,岛内掀起人民币投资热潮,两岸经贸合作成为台湾经济不景气中的一大亮点。2013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另一大亮点是,对外经济合作及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与突破。7月10日,台湾与新西兰签署《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与新西兰经济合作协定》(ANZTEC),这是台湾与发达经济体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议,开放范围广泛,包括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等,12月1日正式生效。11月7日,台湾与新加坡签署经济伙伴协议(ASTEP),这是台湾与东盟首个成员及重要贸易伙伴签署的一个重要自由贸易协议,是一个高标准、高品质的全面经济伙伴协议。特别是,台湾将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ECP)作为重要对外经济整合战略,并采取积极推进经济改革,以加快推进台湾参与国际区域经济整合进程。

  2013年,台湾与日本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经济合作协议。4月10日,台湾与日本举行了第17次台日渔业会谈,并签署延续数年的“台日渔业协议”;11月5日,签署了“台日电子商务合作协议”、“台日优先权证明文件电子交换合作备忘录”、“台日药物法规合作框架协议”、“台日铁路交流及合作备忘录”及“台日海上航机搜索救难合作协议”等五项协议。同时,台日双方强调将进一步推动商洽金融监管、租税、关务和服务贸易等相关协议以及为签署台日自由贸易协议(FTA)创造条件。

  两岸经贸合作全面发展成为最大亮点

  台湾经济表现最重要的一环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2013年,尽管海峡两岸贸易增长与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发展不平衡,喜忧互见,但两岸经贸合作总体上呈现持续全面发展态势。

  第一,海峡两岸贸易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但出现重大异常现象,两岸统计的增长差距甚大。依商务部统计,1至10月,两岸贸易额1642.8亿美元,增长21.1%;但依台湾统计,同期,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674亿美元,增长0.7%,从祖国大陆进口352.1亿美元,增长3%。第二,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出现下滑态势,祖国大陆企业对台投资有增长,但不如预期。依商务部统计,1至10月,祖国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640个,同比下降7.2%,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7.1亿美元,同比下降24.4%。依台湾经济部门统计,同期批准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件数为359件,同比下降6.8%,批准投(增)资金额70.2亿美元,同比下降21.1%。1至10月,台湾当局批准祖国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项目113件,同比减少2.6%;投资金额3.4亿美元,同比增长118.4%。第三,两岸金融合作取得多项重大进展与突破,包括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正式启动,台湾人民币存款10月突破1000亿元,祖国大陆银联卡在台刷卡消费金额预计突破千亿元新台币,祖国大陆金融机构通过香港分行在台湾发行人民币宝岛债热销等。第四,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稳步发展,呈现“团队游增长放慢、个人游快速增长”特征。5月1日起,台湾实施“受理旅行业申请大陆观光团优质行程审查与试办”,加强规划与管制祖国大陆观光团队旅游乱象与存在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10月1日起,祖国大陆正式实施《旅游法》,明定旅行社不得以安排购物或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不得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对旅游业影响重大,同样也影响到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变化,赴台旅游团费明显增加,赴台低价团与以购物为主的旅游减少,旅游品质提升,赴台团队旅游人数增长放慢。依台湾交通部门观光局统计,1至10月,祖国大陆赴台旅游的旅游团人数为142.1万人次,较上年同期下降4%。在6月祖国大陆宣布分两阶段开放13座城市居民赴台个人游及台湾放宽每日个人游限额的政策鼓励下,全年祖国大陆赴台个人游超过50万人次。

  两岸经贸合作与制度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6月21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上海召开第九次“两会”负责人会议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依据世贸组织(WTO)规则签署的一个重要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为两岸服务业合作与更广泛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有助于推进两岸经济整合进程。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迈入组织化与机制化发展时期。7月,分别在北京与台北成立理事会,300多位两岸企业家和工商团体负责人成为峰会会员,分别选举产生了峰会领导机构,设有常态性与进行日常工作联系的秘书处,曾培炎、萧万长分别当选理事长,盛华仁、江丙坤分别担任副理事长,并邀请一批两岸政经产学界知名人士担任峰会顾问和特聘专家。理事会下设宏观经济、能源石化装备、金融、信息与家电、成长型和中小企业、文化创意、生物科技与健康照护等七个两岸产业合作推进小组,由相关经济专家和知名企业家担任召集人,开展经常性的交流互访和产业对接活动。11月4至5日,建立新的运作机制与成立理事会后的首届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召开,600多位两岸工商界领袖、企业家、财经学者等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两岸产业合作新局:挑战与对策”主题和“两岸经济转型与产业合作”等7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部分行业还达成重大合作意向,大会发表了“共同倡议”。第10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于10月21至22日在台北召开,两岸共同发布在LED、3D平板显示器及太阳能光电三大领域达成的9项共同标准,就云计算、5G通讯标准等达成29个合作共识,并确立了下一年度两岸通信产业重要合作方向与目标,是目前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最具成效的合作平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