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4年第一期  > 正文

对“柯文哲现象”的几点看法

日期:2014-02-23 10:07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陈咏江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日,柯文哲以“政治素人”身份参选台北市长受到追捧,居然有突破岛内一直延续的蓝绿政治格局之势,令人惊讶,被岛内媒体称为“柯文哲现象”。

  一、柯文哲从“素人参政”变成台北市“政治红人”令人意外

  一是柯文哲属深绿、争议性人物,竟借炒作成“政治红人”。柯文哲何许人也?他是台大创伤医学部主任医师,负责指挥台大外科急救团队,因最早在岛内引进叶克膜技术,造福无数死亡边缘的病人而受到肯定。另一方面,他也曾误植艾滋病患器官,导致5名被植入病患可能终身需要接受抗艾治疗;还因公开播放罹患心肌炎的周杰伦专属女舞者照片而引发抗议,在医界被视为争议性人物。就政治色彩而言,他的祖父是“2·28事件”的受害者,他也曾公开自诩“深绿”,曾任陈水扁竞选时台大医院后援会召集人,为资深“扁友会”成员,外界多认为其政治立场亲绿。可见,柯文哲并非严谨的专业人士,也不是没有政治倾向的纯粹“素人”,居然在参选后一路受到媒体的追捧而成为“政治红人”,实在出人意料。

  二是柯文哲民调居高不下。他无党无派,没有政治根基,打选战既缺乏团队支撑,也没有足够资金注入,只有一个外科医师的头衔,按常理,他即便在绿营内部也难有出头之日,民众应该看衰才对。然而,据台湾未来事件交易所最新交易价格显示,他以33%的支持度远远甩开吕秀莲的5%、顾立雄的5%、姚文智的12%等其他绿营台北市长候选人。而根据1月7日TVBS最新民调结果,柯文哲甚至以47%比44%小胜蓝营支持度最高的台北市长热门人选连胜文,令外界大跌眼镜。

  三是柯文哲拒不加入民进党,竟迫民进党中央改变态度。他并非民进党人士,也迟迟不愿加入民进党,而是凭借其高人气提出“在野大联盟”的理念,要挟民进党最好不要提名候选人。在蓝绿高度对立的岛内社会,民进党一直是绿营的当然代表,他无视民进党的做法自然引发该党不满。党内已经表态参选者包括吕秀莲、顾立雄、许添财等都强烈反对提名无党籍的柯文哲,称“民进党人才济济,不用再烦劳外星人来参选”。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及党内最大派系新潮流系也选择共同支持顾立雄,一度对柯文哲抱持“不入党就免谈”的决绝态度。然而,最近民进党中央的态度正发生转变。苏贞昌于1月5日称,希望所有人才都能够一起来参与选举,但人才社会各界都有,“不一定要党员才叫人才”;“只要是大家都支持的人,能打赢选战的人”,大家可以一起努力;民进党将以胜选为最高考量。这番谈话让柯文哲“无党参选”露出曙光,再度让外界感到诧异。

  二、造成“柯文哲现象”的原因

  一是当前的社会氛围。“柯文哲现象”的出现,与近期岛内弥漫着反政党政治倾向的社会氛围密切相关。首先,“反马”情绪高涨。马英九第二任期以来,受种种因素影响,不仅执政大环境未见改善,具体议题的处理更是左支右绌,满意度乃至信任度皆双双跌破两成,满意度一度落在一成上下。民众不满情绪空前高涨,柯文哲提出“非马帮”,正好迎合民众口味。其次,近期岛内公民运动蓬勃发展。近段时间以来,虽然国民党作为执政党的满意度明显下降,但民进党作为在野党的支持度并未明显上升,足见相当部分民众对蓝绿政党“赌烂”的政治作为皆不满意。尤其是,由“洪仲丘案”、“大埔拆迁案”等议题引发的社会公民运动,排斥政党加入,让以街头运动起家的民进党被边缘化,反映的正是民众对蓝绿恶斗以及对传统蓝绿政治人物的厌倦。最后,台北市独特的选民结构影响。与高雄、台南等其他都会城市相比,台北市有相对发达的市民社会,理性中间选民居多。虽然选民结构蓝远大于绿,但在当前氛围下,相当部分的蓝营支持者秉持“选人不选党”的态度,反倒为没有党派背景的柯文哲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民进党内斗的政治因素。柯文哲能在绿营内迅速崛起,与民进党内斗密切相关。首先,“苏蔡之争”为柯文哲提供参选契机。民进党内最集中的矛盾是苏贞昌与蔡英文“两个太阳”之争,由于苏贞昌的民调及声势皆不如蔡英文,苏贞昌主要凭借的就是党主席的平台。为此,苏贞昌的战略是先确保5月份党主席改选成功连任,然后在年底“七合一”选举中取得更好战绩累积个人声望,再和蔡英文决战提名。那么,投射在台北市长选举上,苏贞昌一开始坚持“柯文哲要入党”是从维护党主席权威角度考虑,如柯文哲不入党,代表民进党做得很差、自己领导失败,民进党不能帮别人打工等,后来态度改变,则是多了一层与蔡英文竞争的权谋算计,因为“民进党在台北市输是可以接受的,但输的‘很难看’是不可原谅的”,柯文哲也就可以接受了。其次,民进党“蜀中无大将”的尴尬。在苏贞昌、蔡英文等大佬基于保守考虑都不愿出战台北的情况下,民进党的台北市长可能人选皆是小角色。一大把年纪的吕秀莲是早已过气的政治人物,曾任陈水扁辩护律师的顾立雄是民调扶不起的“阿斗”,南部出身的许添财则不符合台北市民口味,中生代民意代表姚文智既无意也无力独挑大梁,台北市副议长周博雅更是听不到“声音”,于是才有“台北无大将,柯文哲做先锋”。

  三是媒体对柯文哲个人特质的炒作。柯文哲民调飙升,与媒体对其广泛宣传不无关系。一方面,柯文哲自身特点适合媒体“吸睛”需要。他个性直率,没有传统政治人物的身段和机巧,却早有“柯大炮”的名声。他自己也主动采取“大批国民党,小批民进党”的策略,看在媒体眼中,就是发言“有梗”,就是“理性中道”,就是“形象清新”,很容易引起民间社团、学校,乃至于海外侨界的关注。另一方面,媒体对他的“污点”进行选择性遗忘。岛内媒体竞争激烈,对社会变迁嗅觉灵敏,在蓝绿政治人物无法提高收视率、点击率的背景下,有亲绿媒体极力把他塑造成“政治新新人类”,以迎合民众口味。为此,除了及时炒作其“雷人发言”外,对其事迹往往选择正面新闻报道,如曾经成功医治台中市长胡志强夫人邵晓玲,曾成功抢救连胜文等,对其“污点”往往视而不见。

  此外,国民党尚未推出能够激发支持者热情的人选。由于国民党“七合一”选举提名时程整体趋缓,国民党台北市长人选至今是混沌不明的局面。热门人选连胜文迟迟不愿表态参选,台面上已表态参选的丁守中、蔡正元尚处在相互掐架阶段,无暇就柯文哲的言行进行批判性检视,蓝营整体选情还没有热起来,这也为柯文哲大鸣大放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三、“柯文哲现象”能否持续发酵,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发展变化

  一是岛内社会氛围如何变化。当前岛内弥漫着“哀国民党无能、叹民进党不器”的社会氛围,对国、民两党所代表的政治现状十分失望。今后,岛内政治运作能否产生更多积极面的社会效果,而不是消极的蓝绿赌烂,将决定“柯文哲现象”是否能够持续引人关注。一方面,马英九当局执政是否继续恶化。如果“七合一”选举前国民党能够稳住阵脚,不再出现诸如“油电双涨”、年金改革等影响民众利益的重大争议,并且能够在两岸关系等优势议题上有所作为,那么蓝营支持者的热情自然会提升。相反,如果国民党再现重大执政失误,支持者将很难“含恨、含泪”投票,“选人不选党”的倾向会更明显。另一方面,民进党理性程度能否提升。民进党持续阻挠重大法案通过,妨碍社会改革有序进行的对抗模式一直不得人心,尤其是只顾“台独”基本教义派的作为让许多对国民党不满的民众对民进党也不放心。未来,若民进党调整激进路线,展现理性、对话姿态,其政党竞争力将会增强;相反,若延续街头运动模式进行朝野互动,其离心力必然增强,在野领袖地位也将受到冲击,从而留给柯文哲之辈发挥的空间。

  二是“在野大联盟”的运作效应与蓝绿对决模式的选择。未来选战是朝野对抗,还是升级为蓝绿对决模式,是决定选战走势的关键。首先,柯文哲是否加入民进党。目前看,民进党愿意征召其入党,且可不受两年条款的限制直接成为参选人,但其一旦加入民进党,“在野大联盟”构想就不具有说服力,一旦选战激化,很容易就升级为传统的蓝绿对决模式,从而在蓝大绿小的台北市丧失竞争优势。其次,民进党是否支持柯文哲以无党籍参选。在他排斥入党的情况下,民进党若支持他以无党籍身份参选,将面临极大压力。他以“政治素人”身份直接挑战台北市长,本就戳痛了民进党“天王政治”的敏感神经,受到吕秀莲等参选者明确反对。若还要为他放弃提名,势必鼓励中生代冲撞民进党既有权力架构及提名“分赃模式”,掀起党内的“世代之争”,引发党内当权的美丽岛世代及律师世代的集体忧虑,产生难以预计的阻力。

  三是柯文哲个人的诸多局限能否得到有效改善。随着选战的不断发展,他必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检视,如今的一些优点甚至会成为无法避开的争议焦点。首先,“自走炮”、口无遮拦的习惯会否伤到自己。未来,他若旧习不改,将不利于资源整合,与媒体的蜜月期也可能提前结束。其次,台大名医或许是“政治庸医”。日前,他针对社会棘手的酒驾问题,提出“连坐处分制”,“在民众宴席中选出一名桌长,由桌长负责将所有人安全送回家,否则即连坐处罚”,但对于罚则是判刑、罚款或吊销驾照,及如何申报警察机关等,却并无说明。令外界质疑,他这位名医是不是绿营又一位只会提愿景,却无可行方案的“空心蔡”。再次,无行政历练的硬伤如何弥补。他未担任过政府职务,连最基层的里长也没有当过,并不熟悉行政体系运作,若被放大检视,将难以让民众相信其能够带领台北市变得更好。最后,团队运作方式是否妥当。目前看,柯文哲的幕僚团队由绿营内诸多派系边缘人物混杂而成,以最简单、直接的媒体操作为主。未来,能否获得更多资源注入,深入社区、基层,也将是他的一大考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