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4年第三期  > 正文

毛体书法的群众性

日期:2014-06-23 15:16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贺惠邦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作为一个书法家,只有深入群众,从现实中吸取营养,增强创作的灵感,才能写出新时代群众喜闻乐见的书法作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是否喜欢。

  人所共知,毛体书法是由毛泽东创立的一种书体。它既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从艺术性看,它可以同历史上任何一种书体媲美,特别在行草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有人把毛泽东称为行草书圣是不为过的。从群众性看,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熟悉和热爱,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书法家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开国领袖。所以他写书法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艺术欣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育、号召群众的武器。他心中装的永远是群众。他在追求高超书法艺术的同时,时刻不忘群众,为群众创作,为群众服务,并且实现了艺术性与群众性的和谐统一,达到了雅俗共赏。这是一般书法家难以达到的崇高境界。

  为了体现书法的群众性,毛泽东在创作的不少书法作品中带上了标点符号,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和创新。自古以来书法家哪一个敢在书法作品中用标点?没见过,只有在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经常见到。如人们熟悉的毛泽东写的《长征》《卜算子·咏梅》等书法作品中都有标点,这些标点不仅不影响作品的美观,而且成为书法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常和谐。

  为了体现书法的群众性,毛泽东在书法作品的落款上也做了大胆突破,书写时间由传统的农历改为阳历,这样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时间写的,好记好懂。

  为了体现书法的群众性,毛泽东根据不同的对象所书写的字体,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用楷书或行书,有的则用行草,甚至取狂草气势。如1957年,毛泽东为刘胡兰烈士陵园重写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从整幅作品看,采用的是行楷书体。落款“毛泽东题”四个字,则如钟繇楷书,带有草意,也应列入行楷书体。因为刘胡兰烈士陵园,建设在刘胡兰的家乡(农村),经常去的是附近的农民和小学生,所以毛泽东所题词刻碑文也主要是给农民和农民的子弟们看的,可见书家群众观点之深。

  再如,1951年毛泽东为治淮河指挥机关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从字体形质分析,这幅作品也是行楷。大概他也是想让淮河流域的广大农民都能看懂吧。

  而与毛泽东为刘胡兰烈士陵园题词的同年(1957年),毛泽东《致胡乔木》信札,则是行草取大草气势的“游丝书体”。1964年,《致华罗庚》的信札,也是行草取大草或称狂草的气势。

  这种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书体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书法创作的群众观点。正如毛泽东自己曾说过:“……就要想一想……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的……。”(《反对党八股》)这便是毛体书法作品的特点之一:广泛的群众性。正因为既注重高超的艺术性,又注重广泛的群众性,所以达到了雅俗共赏,从而获得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