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4年第三期  > 正文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日期:2014-06-23 15:26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跃乾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知识化、信息化时代,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客观制约下发展经济,成为各国各地区关注的焦点,文化创意产业正好迎合了这一要求。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已累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祖国大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鉴。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英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早在1975年5月,英国就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鉴于英国在科技创新之外,回头思考如何利用既有的文化艺术,予以重新包装,并赋予新的展现型态与内涵,已经获致优异成果,香港、澳大利亚、丹麦也陆续投入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的推动。新加坡也在1998年制订了《创意新加坡计划》,2002年又明确提出要把新加坡建设成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中心、全球的媒体中心。韩国近年来在数字内容、游戏、影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上,展现了傲人的成绩,并且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俨然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科技产业之外,另一个新兴工业的主轴。

台湾在经济发展中,虽然曾因过去的“制造业”创造了第一次“经济奇迹”,不过随着数字化、全球化的风起云涌,资金、人才、资源的全球性流动,优势被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所取代,尤其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台湾面临缺乏特色商品竞争优势的危机,不得不寻找另一条出路。而整合台湾的智慧与文化魅力,结合新的创意,并将其应用于产品发展或生活品质与美学中,不啻是台湾许多产业焕发新生机、新潜能与新商机的关键策略,既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成长,同时也能平衡台湾过度偏向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型态。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台湾中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会,旨在建立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建构社区生命共同体的“社区总体营造”。1995年,台湾“文化产业研讨会”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造意识扩展至全岛,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步入发展初期。进入21世纪,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2002年5月31日,台湾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列为“挑战2008: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的子计划,通过行政力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随后在2010年又颁布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经过不懈努力,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由2002年的4352.6亿元新台币增长到2010年的6615.9亿元新台币,占台湾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2013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新台币,并创造4.3万个就业岗位。

台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经验

台湾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

一是注重凸显地方文化元素。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在与生活环境的彼此依存关系上,强调保存传统和地方魅力,发掘地方创意与特色。目前,台湾正在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如三义木雕、美浓纸伞、白米木屐等,以地方特色吸引人们到当地消费,维持地方永续生机。这样的方式不仅存于手工艺,也存在于地方节庆民俗活动中,如元宵节的“放蜂炮”活动。运用手工与地方素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经济,以传统、创意、个性所整合出的地方魅力来取胜。这种发展策略使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意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共生环节。这也是现在台湾乡镇村落主要的发展方向。

将许多传统产业注入文化特色与创意设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突出了当地文化特色,使其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显出优势,使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例如,新竹市为发展米粉、贡丸和玻璃三大传统产业,通过“每年举办米粉拉长活动,挑战世界纪录”、“提出‘孝敬父母,就给他们买贡丸’概念”、“举办国际玻璃艺术节”等创意,将传统产业赋予了艺术、文化内涵,打造出了独特品牌,使传统产业得到了新发展。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区是在酿酒厂原址建立的文化创意园区,园区主打“酒”文化牌,规划了公园绿地、创意设计工坊及创意作品展示中心,提供了可供艺术家学习交流甚而推广、营销创意作品的空间,使园区成为展现各种文化创意的最佳舞台,“老酒”酿出了新意。台北县莺歌陶瓷博物馆以发展莺歌陶瓷工艺为目标,提供当代陶艺创作展览、陶艺博物馆、陶艺教育教学等功能,打造了具有历史、文化认同感和兼具教育性、休闲性的文化空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目前,台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就是以文化创意为内容,从地域设计这个角度来重建一个地方,让都市可以再现活力,让村落可以生存下去。透过对于地方文化、环境资源与特色的寻求,建立扎根于地方土壤、地方经验的产业,来发展地方经济。

地方产业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加上新一代创意,成为这种内发性产业的发展策略。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地方居民才会珍惜自己的传统,认识到文化艺术也是具有高度生产价值的重要资产。也就是透过这种观念的启发和推广,地方居民才会理解为什么要保护文化资产,才能明白传统技艺是重要的文化资本,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地方性、传统性、创意性、手工性的文化资源,与地方产业做生态性的有机整合,建立在地化休闲生活的产业永续经营发展模式,这是台湾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

二是人才支撑,科技引领,在铸造品牌、做强产业中得到新提升。一方面,政府协助大专院校充实人才及设备,鼓励大专院校规划、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创意开发、创作实验,培养、培训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各种人才,并提供现职人员的进修机会。2003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北中南成立5所教学资源中心,分别由台北科技大学、台北艺术大学、云林科技大学、成功大学和台南艺术学院担任主办学校,整合校际资源,建立了人才、媒介、产学合作整合平台。另一方面,营造国际化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国际进修交流与延揽来台计划作业要点》,甄选20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精英,由政府与业界共同资助其出国进修,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种子人才”;办理国际设计人才养成班及协同设计高阶管理人才训练班,聘请岛内外师资授课,并进行境外研修;办理国际设计研习活动,邀请国际知名设计专家到台湾参加国际设计研习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台湾在短时间内集聚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第三,加强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使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大大提升,有效提高了市场美誉度和占有率。例如,台湾法蓝瓷品牌创立于2001年,其融合创新、人文、艺术、时尚等元素,采用釉下彩、倒角脱模等先进技术,创作出许多造型立体独特、具有新艺术风格的瓷器精品,在2002年纽约国际礼品展上获最佳礼品收藏奖。

三是公私协力,政企互动,在行政扶持、市场运作中得到新发展。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与企业等经济组织的协力合作。台湾行政部门积极为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人才、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租税优惠,设置文化创意园区和文化展演设施,筑巢引凤。通过各种产官学政的交流和互动,形成生产、营销、研发等不同网络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例如,为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台湾文化主管部门先后从台湾烟酒公卖局租赁了台北、台中、嘉义、台南以及花莲等5处旧厂房使用权,进行基础设施修缮以及产业活动导入,使传统制造业的酒厂转型成为新经济的文化创意园区。松山文化创意园区在政府提供便捷公共服务、搭建各种展示平台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原创”价值,积极配合各项文化创意活动,发展设计产业、视觉产业及跨界展演,并与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合作在园区设置“台湾设计馆”常设展览,导入赴外参展、比赛获奖及台湾精品奖的产品展示,促进了各界的交流观摩,提升了设计与创新水平,奠定了园区的品牌形象。2008年,在台湾“文建会”的支持下,民间艺术经纪公司引进米勒、毕沙罗展,分别于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展出,引发热潮,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潜力。

四是开展“公民美学”运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拉近民众与文化的距离,提升美的生活品质,透过文化、艺术和产业的结合,让艺术家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让生活与环境有更多的文化内涵,进而强化文化生活与地方产业优质化的发展。台湾推动“公民美学”策略,通过区块营造的策略,发掘地方创意与想象力,将艺术落实在生活中,扩大民众参与文化的深度。透过文化创意产品媒介,促使社会大众更加接近文化。此外,“文建会”还注重公共艺术设置的辅导与推广,目前已经在台湾设置300余件公共艺术品,成立27个公共艺术审议委员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的过程,深入了解各产业的文化与生产关系,促使民众建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尊重与价值认知。于是,产品的内容丰富度与文化特质、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传播效益,通过民众的文化消费行为,将极大提升他们的生活美学品味以及对文化意涵的理解与创造。

五是有效的推动与运作模式。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层面的宏观架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构思、协调发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支持体系等等都是推动和运作文化创意产业必须着力制定的多元、动态发展策略。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经营模式包括成立专项基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广企业全球化意识,产供销立足全球、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制定缜密的计划、重视国际性经营人才的培养、引进先进技术等等;创意产业项目运作模式包括由政府、企业和私人等筹集资金进行项目运作、选择优秀的综合实力强的企业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树立全球化项目运作意识、着重产品的营销、建立严格的项目评估体系,对项目立项、执行和效果组织评估,并重视对项目经验的总结。

台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

台湾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对祖国大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启示意义。

一是公私协力。政府是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者,企业等经济组织则是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者。一项新兴产业过度依赖政府必然不能长久,而单由市场自由运作也可能“非正常死亡”,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与企业等经济组织的互动与协力合作。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政府与企业等经济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公私协力和政企互动,一方面能够使政府掌握可靠的产业发展信息,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产业推动政策;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经营文化创意产业的信心,使得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该产业,经济产值日益增加。因此,祖国大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积极营造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只有公私协力方能造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春天。

二是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并重。台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在供给面上,提供充裕的人才、技术、资金、资讯、土地等因素供给或解决其供给障碍,在需求面上,利用公共采购或其他方法来创造需求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必要的物质支持,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精神激励,以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创造性工作亦是人生价值实现,应当得到必要的肯定,这种肯定对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只有这一新兴产业从业人员的价值实现得到政府导向下的社会认同,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加入该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勃兴。台湾的基本做法是设置各种奖项和计划,例如“新闻局”设置了“数字出版金鼎奖”和“台湾省原创流行音乐大奖”。因此,祖国大陆亦有必要设置专项奖励以激励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使得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进入该产业。

三是注重产业发展的数据统计分析。为及时全面了解台湾岛内外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能符合产业脉动,台湾当局规定文化创意产业的主管机关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并每年出版文化创意产业年报,提供各项产业发展相关信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统计;文化创意企业数、员工人数、产值;文化创意产业组织结构;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年数结构;文化创意产业资本结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情形;文化创意产业销售额结构;世界各国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策略等内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自2004年开始出版,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完整呈现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他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策略和方法,一方面,为政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业界了解自身的基本条件及掌握产业发展的愿景,规划企业发展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助推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快速成长。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在祖国大陆仍处于发展初期,各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资料缺乏系统性、长期性的归集整理,更不必说“年报”化。数据统计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祖国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决策过程中的一些重复建设等问题,为了实现祖国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应当参考和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尽快建立产业发展年报制度。

四是培育重点文化产业开拓新创意产业。台湾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着重培育就业人数多、产值大、成长潜力大、原创性高、附加值高的重点产业。2002年,台湾确定了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10大重点文化创意发展产业。经过数年培育,这些产业已成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标杆,其中广播电视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工艺产业发展最为迅猛。在发展重点产业的同时,台湾也注意开拓新的文化创意产业,例如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设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其中创意生活产业开拓堪称典范。台湾《远见》杂志曾对文化创意产业做过问卷调查,当问到台湾的文创产业中哪个最有潜力壮大并走向世界,35.6%的民众选择了创意生活产业,排名第一。创意生活产业涵盖范围很广,能提升服务业层次,提供深度体验、高质美感,增加附加价值,已被认为是未来台湾最具吸引力的新特色产业。祖国大陆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应借鉴台湾经验,不应采取包山包海的产业发展模式,应培育重点产业项目,不断开拓新产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