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4年第四期  > 正文

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简析

日期:2014-08-23 14:23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长孙文正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8年民进党大选失败,2012年再次败北,党内主张调整两岸政策的声浪日趋高涨。从党籍县市长的祖国大陆经贸推介,到智库、学者的学术研讨,再到谢长廷、许信良等人的务实温和表述以及“华山会议”的举办,都说明大陆议题成为民进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由于交织着派系攻防和利益取舍,民进党内出现了不同的两岸政策声音和主张,而这种不同亦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一、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特征

首先,不统一性。派系存在是政治集团的常态,古今中外无一例外,派系也成为民进党政治生态最鲜明的特征。民进党的派系具有多元化、持久性和制度化等特点。正是由于民进党派系的上述特点,现阶段各派系也几乎都有各自两岸关系的主张,或务实温和,或激进保守,而各派系也没有就两岸政策调整达成一个新的统一的论述。同时有的派系关于两岸关系的论述不止一个,也未有一个明确的恒定的主张。比如,前行政部门负责人谢长廷早年提出“宪法一中”,近年又相继提出“宪法共识”、“宪政共识”和“宪法各表”等较开放的两岸表述。对于“宪法各表”谢长廷强调:“两岸两部‘宪法’,但互不隶属,依‘宪法’有特殊关系。”

以许信良为代表的“美丽岛系”是目前民进党内两岸政策最为积极、务实的一派。许信良在民进党主席任内曾提出“大胆西进”政策,并促成民进党1998年第一次“中国政策”大辩论。许信良认为民进党应承认“九二共识”,也公开主张:“‘大胆一中’,台湾应该要主动提出有利的‘一中框架’,两岸可像欧洲议会一样成立‘中国议会’。”

2011年8月,蔡英文在大选时公布的《十年政纲》中提出了所谓的“台湾共识”,而“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又是蔡英文提出的另一论断。

以姚嘉文、游锡堃等人为代表的“台独基本教义派”则是民进党内最为保守的势力。前民进党主席姚嘉文曾表示:“台湾与中国目前是两个国家,台独党纲很明显,台湾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前途由人民公投决定。”“台独基本教义派”的主张往往直接挑战两岸和解,但其实力在党内不容小觑。

民进党内重大的路线调整及党务改造的争议背后都有着派系利益及矛盾的角逐及交错,并不完全是意识形态、理念、意见的对立与分歧。一个时期,涉及民进党转型的修改“台独”党纲问题多次于台湾重大事件前后在党内引发争论,其中不可否认有着党内对“台独”党纲对该党发展影响的认识差异,但相当程度有着派系矛盾及利益冲突等成分的交缠。民进党派系的能量有时甚至大过党主席,所以民进党很难提出一个新的统一的两岸论述。

第二,务实性。虽然“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和“正常国家决议文”是民进党争议中的共识,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但面对大选的压力和两岸和平发展的大主流,民进党还是展现出了一定的进取性和弹性,以期改变外界对其两岸政策僵化的观感。

2012年2月,民进党中执会通过的“2012大选检讨报告”指出:“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不断强调务实与温和的路线,并且也不排斥与中国交往”;“但在实务上,必须以具体行动来强化此一立场的说服力,并缩小形象与主张之间的落差”。“未来除了更深入研究中国的变化、与其对台战略,也应该更具体展开双向的交流,摆脱反中、锁国等错误的刻板印象。”

2013年10月,具有“独派”色彩的“新台湾国策智库”参加了首届上海两岸和平论坛,红蓝绿三方更是历史性地达成“十点共识”。

相较于党内高层的行动迟缓,绿营县市长则频访祖国大陆并形成了一股“大陆访问热”。2008年7月,云林县县长苏治芬在北京推销水果;2014年6月,台南市市长赖清德访问上海并主持“陈澄波百二诞辰东亚巡回大展”开幕。面对祖国大陆的快速发展和两岸经贸的密切联系,台湾地方首长很多时候会选择以市政为优先考虑对象而表现得更为务实,党籍县市长作为民进党的基础和未来,是近年来推动民进党大陆政策转型的重要力量。

民进党内的务实派虽说不是党内有影响力的派系,但是在两岸交流日趋密切背景下,这股力量方兴未艾,将逐步增强对民进党整体政策的影响。积极与祖国大陆交流的党内务实派的举动,有利于打破民进党内在两岸交流上的旧观念。民进党内理性务实力量的不断壮大,将对民进党的现有两岸政策产生压力,推动对其进行积极面的调整。虽然民进党没有彻底消除“台独”的勇气和魄力,只是小脚小步,但这种务实与进取性的做法仍值得肯定。

第三,模糊与欺骗性。近年来民进党试图摆脱陈水扁时期激进的两岸政策,避免与祖国大陆碰撞,故不管是民进党中央还是各主要派系都声称不反对两岸交流,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两岸关系论述。但现在有关两岸的论述越来越模糊,民进党和岛内某些人正是想利用模糊的概念来淡化实质问题以求摆脱现实困境。

例如,蔡英文在2012年大选前提出:“台湾与大陆有共同责任和利益,两岸须维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关系。”当时就受到各方质疑。

苏贞昌的“海鸥理论”更是一团迷雾。2014年1月,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接受广播专访时表示,两岸关系就像“海滩之鸥”。他说:“海滩有一只鸟在走,这么大的人在走,人不要去抓鸟,鸟就不会飞,它走它的,你走你的,你欣赏它,它欣赏你,两个都很好,你要去抓它,它就会飞走。中国要抓住台湾的心,不要去抓他、不要去碍他,多给一点鼓励与空间,一点都不碍事。”

民进党企图用炫丽而空洞的语言来掩盖它的诡诈,其本质上并无放弃“台独”或“独台”的想法和做法,“台独”仍然是其政策调整的核心取向,任何形式的变化都是围绕着其“台独”理念展开,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民进党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利用各种美丽的语言来包装它“台独”的本来面目,其实质是借此包装来缩小与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的差距,“走完最后一哩路”,重新上台执政。对于勒制民进党前进缰绳的“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和“正常国家决议文”,民进党并没有打心眼里废除的想法,正如新潮流大佬邱义仁所言:民进党应发展“不叫台独的台独”两岸路线。更可怕的是民进党打着不反对两岸交流的幌子来欺骗两岸人民的感情。

第四,投机与反复性。因受意识形态和基本盘的束缚,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往往左右摇摆、前后不一、反反复复、充满投机倾向。民进党既想改革,又无魄力;既想前进,又怕挨批;既想享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又紧抱“台独”不放。当两岸交流利己时,即乐观支持;当“反中”有利赢取选票和呼声时,又毫无顾忌地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

2008年国民党上台执政,海协会和海基会恢复了中断近10年的两岸事务性协商。2011年11月,海协会会长首访台湾之际,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报纸上发表了《向台湾人民报告:我们为什么不欢迎陈云林》一文,罗列出极其荒唐的理由:“在技术性问题上,陈云林其实根本可以不用来。我们从来不反对台湾与中国进行事务性的协商。不过,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政治局势之下,在第三地进行协商,台湾可以不用赔上社会对立。”在陈云林访台期间,民进党号召群众包围酒店,发动“围城行动”,抗议群众投掷石块、粪便、汽油弹,造成多名警员和记者受伤,致使马英九与陈云林会面的时间缩短至不足10分钟。而此次“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等,实现了两岸人民期待近60年的“三通”,意义不可不谓之大也。

同样的事件在2014年6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时,民进党已判若两人。除了安排本党籍高雄市长陈菊与张志军会面外,又公开声明欢迎张志军到访。

最能体现民进党反复无常的莫过于高雄市市长陈菊。2009年5月,陈菊为了世运会能够在高雄成功举办,特赴祖国大陆营销世运会。回台后,陈菊露出本来面目,不惜牺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和两岸人民的感情来赚取个人资本。先是邀请达赖访台,后又播放“疆独”影片“爱的十个条件”。为了举办“2013亚太城市高峰会”,陈菊在市议会表示:“达赖与热比娅事件是‘误解’,这些误解都已经过去了,高雄诚恳热情地欢迎大陆观光客来观光。”与之前形成了鲜明对比。

民进党的反反复复与自相矛盾虽赚取了一时之利,但更多是反受其害,长期以往,两岸人民都看清楚了民进党的假面目和民进党改善两岸关系的虚伪。

二、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复杂性的原因

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调整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复杂其原因有三:

一是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对台影响力随之扩大,两岸交融与依赖不断加深;台湾人民并不十分了解祖国大陆对台政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也没有完全惠施到台湾基层老百姓。

二是民进党的派系纠葛与相互交错的现状,各派系的两岸主张不相统一,两岸政策一直是各派系相互攻防和斗争的焦点。

三是民进党是一个“台独”政党,有40%多的选票支持率,因此,民进党并不会大刀阔斧改革。

三、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势成必走的路

近年来,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所表现出的多样性表明,民进党内各派系对于两岸政策的主张是既斗争又联合。反映出民进党内两岸政策调整的复杂性现状,说明两岸要走的路必定不是一条坦途。但民进党党内积极、务实和开放的大陆政策声音也正在不断酝酿发酵,逐渐成为一种声势。从谢长廷的“民进党应处理‘台独党纲’的争议”,到民进党立法机构党团总召柯建铭的“台独党纲已经完成阶段性的历史任务,呼吁党应考虑正式宣告冻结‘台独党纲’,以告别旧时代,为民进党两岸政策形塑新时代的世界观与格局”,表明“台独”已成为民进党前进的绊脚石和累赘,阻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当下民进党内出现一股持续的“大陆热”,这股潜在的细流虽非主流派,但会逐渐浸染民进党的理念、政策、行动和未来,间接有助于改善两岸关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