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4年第五期  > 正文

国民党青年在反服贸学运中为何沉默

日期:2014-10-23 14:48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刘亚琼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宣布将在年底完成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7月28日,马英九表示,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会对台湾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台湾没有再对立恶斗的空间,也没有蹉跎犹豫的时间。原本,祖国大陆和台湾2013年签署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占领先机。但是在2014年3月和4月,一些台湾大学生和公民团体以“反黑箱服贸”为口号,占领台湾立法机构长达24天,导致服贸协议的审议流产。对台让利的服贸协议引发台湾大规模激进抗议,而执政党国民党的大多数青年沉默不语,值得深思。

  一、国民党青年集体沉默的表现

  从社会舆论上来说,反服贸派一度占据优势,而国民党青年相对沉默,可以从政党精英和普通党员两个层面上来观察。

  首先,国民党青年精英活跃度不及反服贸负责人。

  在占领台湾立法机构的过程中,多名反服贸学运负责人成了意见领袖,经常公开演讲,批评政府和服贸协议,号召更多学生和市民参与运动。林飞帆提出“退回服贸,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先立法再审查,召开公民宪政会议”等要求,以近乎“替天行道”的姿态表示“现在我们要指挥的对象,就是一个已经脱序的政府,马英九,请你接受人民的指挥”,公开喊出学生退场之日,就是马英九低头之时。不仅如此,学运负责人和普通参与者都积极接受采访,参与电视节目录制,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自己的观点。虽然观点不见得正确,但是却理直气壮。而国民党在电视上发表评论的多为中年民意代表,难以看见青年身影。国民党青年团团长徐巧芯虽然在自己的“脸书”页面,相对温和地表达了挺服贸协议的立场,但是她也认为“支持服贸的立场在网络世界中只是少数”。

  其次,国民党青年与反服贸青年的网络宣传严重不对等。

  以反服贸学运的组织机构“黑色岛国青年阵线”和国民党负责高校学生工作的青年团为例。第一,二者的网络人气相差甚大,在“脸书”上,青年阵线与青年团分别有32万和1.4万的点赞者。第二,“黑色岛国青年阵线”从2013年开始就用“黑箱谈判”等词汇定义服贸协议,宣传民意支持率仅为9.2%的马英九当局“先签后公布”是诈骗台湾人民,到2014年宣传越来越密集。而国民党青年团非常被动,在反服贸学运爆发前的一个月,“脸书”上几乎没有任何关于服贸协议的消息,丧失了服贸协议的“定义权”,很多学生先入为主地认可了反服贸宣传。第三,在反服贸学运的24天中,青年阵线在“脸书”上发布消息近120条,有大量新闻稿、声明、照片和媒体宣传报道,对学运实时跟进。反观青年团仅仅发表了6条相关消息,而且多为转发,其中反驳郑秀玲观点的宣传页面小字密密麻麻,还有“请参见14到19页正确版本”等小字,让观众自己退回寻找,实在较难阅读。这使得关注学运的青年们难以从青年团的官方页面获得相关信息,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

  二、国民党青年集体沉默的原因分析

  德国学者诺利·纽曼于1972年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她认为,人们面对有争议的与道德判断相关的问题时,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社会中的少数派,由于害怕被孤立,倾向于保持沉默,而自认为是多数派的成员则愿意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感觉自己是少数派的成员就更加确认自己是少数派,从而选择沉默,如此循环往复,言论会越来越一边倒。服贸协议涉及阶级问题和两岸关系等敏感话题,使得挺服贸协议的青年有被孤立甚至被攻击的风险。加之,当前国民党内部分裂,马英九民意支持率较低,一些国民党青年不愿被贴上负面标签,选择沉默。

  首先,反服贸派在舆论中占有优势。

  在学运初期,反服贸派占据了舆论的上风。在网络上搜索服贸协议,前面几条均为“黑箱服贸懒人包”,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极大煽动了台湾青年的不满和恐惧情绪。反观台湾行政部门支持服贸协议的问答宣传,多为文字且语言相对官方,不及对手简单明了,宣传力明显较弱。台湾TVBS对900多位20岁以上台湾民众的民调显示,70%的民众支持逐条审查,赞成整份表决的民众仅为8%;63%的民众认为“政府应该退回已经签订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向大陆要求重新谈判”,认为不应该的民众18%。在情感宣传方面,反服贸派发布了大量警察与示威群众冲突的照片,三立新闻等电视台把警察打学生的视频慢速反复播放,视频网站上传播着学生被高压水枪冲击的场面,使得反服贸学生获得了大量民众的同情和支持。对于警方强制驱离在行政部门抗议学生的做法,不赞成的民众达到56%,赞成的民众仅35%;而对于学生持续占领立法机构的抗议行动,51%的民众表示支持,不支持者仅为38%。另外,不同年龄段的民众对于服贸协议的态度有差异。民调显示,越年轻的民众越反对服贸协议。20到29岁的年轻人反对服贸协议的比例最高,达到63%,是唯一的反服贸比例超过半数的年龄组,几乎是60岁以上年龄组33%的两倍。由于民众往往根据周边人的态度来判断民意,学生们更容易认为反服贸是主流,挺服贸是少数派。

  其次,服贸协议涉及敏感问题,少数派可能受到孤立。

  服贸协议涉及两岸关系、蓝绿之争和阶级矛盾等诸多敏感问题,少数派的确有被社会孤立甚至引火烧身的可能性。台湾的政治生态并不是一个理性宽容的社会。在理性温和的民主社会中,公民们求同存异,多数派尊重少数派发言的权利,少数派会服从多数派。但是,在台湾立法机构和行政部门,因为观点相异而大打出手的情况时常发生;少数派不愿意服从多数派,经常通过霸占主席台、抢夺麦克风等方式来阻挠政策通过;对于已经通过的政策,则运用街头抗争的方式拒绝服从。而且,台湾政治中的“不宽容”已经延伸进入了校园。根据《联合报》报道,服贸协议战火引发了社交网站上“互删好友”的狂潮。有些赞成服贸协议的学生,被反对的同学围剿、删除,痛骂他们不爱台湾、是台湾刁民等,甚至骂脏话,让支持服贸协议的同学遭受另类“网络霸凌”。而挺服贸学生也用删除好友的方式反击。一位高一学生家长就说,服贸事件已经影响到了高中,儿子班上很多同学都参加反服贸活动。当时氛围“反服贸像是王道”,孩子在学校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害怕被揍、被孤立。可见,在服贸协议问题上,很多人并不是抱着“理性讨论,尊重多元”的态度,对于不同意见者采取断绝朋友关系等打击的方式,给少数派带来赤裸裸的社会压力。

  第三,国民党认同下降,青年难以站出来。

  大多数台湾民众对服贸协议的内容了解程度低,对服贸协议的态度与政党认同具有很大的关联。根据TVBS民调,学运之初,69%的民众不清楚两岸服贸协议的内容。但是,48%的民众不支持服贸协议,支持的仅21%。可见,大多数台湾民众对服贸协议的态度不是来源于理性分析,而是从边缘路径建立的评价。而政党倾向不同的民众对服贸协议的看法呈现两极化。国民党人对服贸协议的态度:73%支持,9%不支持。民进党人对服贸协议的态度完全相反:9%支持,79%不支持。可见,政党成为了给民众提供简化信息的桥梁,而政党倾向会影响民众对信息来源的选择。

  由于反服贸派在舆论中一度占据优势,支持服贸协议可能会被孤立,国民党青年要站出来就需要一定的勇气。当对服贸协议的态度从一个经济问题上升为一个政治派别问题,政党认同强烈的人,更倾向于与政党保持一致,公开维护政党统一支持的观点。然而,国民党近年来并不团结,党主席马英九欲开除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的党籍未果;而王金平公开向学生承诺“先立法,再审查”,与马英九“边立法,边审查”观点相悖。党内高层的斗争与分裂,让青年发声无形中有了选边站队、多说多错的风险。另外,台湾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很多青年将此归咎于执政的国民党;而国民党内部也有成员批评马英九决策圈太小,没有注重世代交替。部分国民党青年的政党认同下降,不愿意被贴上政党负面形象的标签,选择保持沉默。

  三、国民党青年集体沉默的启示

  2014年4月,马英九在国民党党团会议上说,全党上下都要面对反服贸学运中的问题做出检讨,组织、文宣、新媒体部门要痛定思痛,反服贸声浪中,相关部门没有发挥很大效果。因此须务实提出改革方案,关注网络文化、年轻世代关切的问题,并抓住社会脉动与年轻人想法。

  首先,政党要重视形象建设,增强政党认同。

  青年喜欢追求先进的价值和理念。政党的形象要正面,青年才愿意公开支持政党的政策和理念;反之,则与政党划清界限,避免被贴上政党的负面标签。在21世纪的台湾,失去政党形象随之失去政权的例子有史可鉴。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民党积弊已久加之反对党刻意渲染,逐渐被定型为黑金、保守、重利益而丧失理想的政党,不能密切联系群众,对年轻族群更是失去了吸引力。反对国民党专政的浪潮不断高涨,国民党也被动地进行了民主改革。但是,政治制度的改革不能挽救国民党形象的失落,政党轮替思想兴盛,人民在2000年的选举中抛弃了国民党。与此类似,民进党在8年执政中,政局不稳,经济低迷,陈水扁家族和民进党政要的弊案接连曝光,民进党自诩的“清廉、民主、爱台湾”的政党形象全面崩盘,人民在2008年的选举中抛弃了民进党。

  当前,国民党在2008年团结一致的精气神有所下降。2013年9月,马英九因王金平的“关说案”撤销其党籍,并表示其不再适合担任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上诉台北地方法院,使得党籍得到保留。反服贸学运也被看作是二人的角力场。王金平作为立法机构负责人拒绝对占领立法机构的学生进行警力驱离,马英九回应学生要求后,学生仍然拒绝离场,马英九显得束手无策;而王金平宣布“先立法,再审查”与马英九“边立法,边审查”观点相悖却得到学运方认同,马英九为形势所迫表示“王金平的意见与自己并不矛盾”。在反服贸团体退出立法机构的当日,马英九宣布就王金平撤销党籍案提出上诉。党内再次出现势均力敌的分裂,让很多国民党青年焦虑而失望。

  其次,政党要加强青年队伍建设,培养青年人才。

  如何获得台湾青年的认同,一直是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难以处理的问题。2004年第二次大选失败后,在马英九的大力推动下,国民党建立了青年团,增加了国民党与台湾青年接触的渠道,希望扩展国民党在青年中间选民中的影响力。然而,选举获胜后,青年团似乎完成了历史使命,其重要性又有所松动。在反服贸运动中,国民党青年团的销声匿迹不免让人有些失望。可见,训练出具有责任担当、思想深度和感染力的青年人才任重而道远。国民党作为执政大党,党内有青年人才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才不一定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人才不一定能影响核心权力圈的决策。在反服贸学运中,国民党青年精英的集体失语,在一定程度上来自担心为说错话、站错边负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反服贸事件让国民党舆论引领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上的不足暴露无遗,马英九要求组织、文宣和新媒体部门痛定思痛,提出检讨精进方案。但是,仅仅让文宣等部门反省,可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不痛不痒的举动。随后,马英九将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新北市市长朱立伦和台中市市长胡志强三人提升为国民党副主席,展示在国民党内扩大地方参与,进行世代交替,愿意放权的姿态。但是,国民党副主席一向是虚职,是否真的可以达到效果,还要看马英九实际赋予他们什么权力。

  第三,政党要提高舆论引导和迅速反应的能力。

  民众对自身属于多数派还是少数派的认识和舆论报道有很大关系。因此,国民党在反服贸事件之初,应该尽快发声,对于不实报道要快速反击,不然对方抢占先机,占领舆论阵地,就会启动沉默的螺旋,使得局面越来越难以控制。政治传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下定义”。因为,不同派别的人对于同一问题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释,而改变民众的观点比建立新的观点往往困难许多。反服贸派运用诉诸恐惧的方法,先入为主地把“黑箱服贸”观点植入了很多民众心中。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黑箱服贸懒人包(公民觉醒联盟)”就是想起到让民众怀疑政府、担心服贸、害怕祖国大陆的目的。对此,国民党当局火越灭越多,苦不堪言。马英九说,现在正面的声音出不来,还有很多谣传,所以贸易部门必须成立一个部门,每天专门负责澄清。“这样子造谣真的会让我们疲于奔命。”对此,国民党需要先发制人的策略,全面分析服贸协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对服贸协议进行定义。另外,国民党可以借鉴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时的“真相小分队”。这个组织由其铁杆支持者构成,其中包括很多检察官和律师。他们紧盯负面政治广告,对不实攻击召开记者会,对攻击伎俩和不良动机迅速批评,并且让谣言传播者和媒介有负法律责任的风险,很好地遏制了不实的负面攻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