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4年第五期  > 正文

试析当前两岸政治谈判面临的双重阻力

日期:2014-10-23 14:59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陈咏江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当前两岸政治谈判面临岛内主要政治势力的牵绊及民众的疑虑,同时,也面临外部反华势力的干扰与制约,难以持续营造良好的政治谈判氛围。基于两岸社会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尽可能广开融合之道仍是夯实两岸关系基础、做好谈判铺垫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两岸政治谈判面临台湾内部的疑虑

  (一)国民党当局存有偏安心态

  国民党对统一的使命感在减退。这从国民党当局在关于两岸政治敏感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可以看出,虽然坚持“九二共识”,但强调是在“一中各表”的前提下,主张搁置争议,采取“互不否认”的折衷做法,极力避免对“一个中国”进行赞同或反对的单纯表态。这种偏安心态,决定了其两岸政策立场具有很大的功利性与妥协性。首先,马英九当局把改善两岸关系当成为国民党执政服务的手段而非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岛内民众将两岸交流的意义转变成利益上的交换,以两岸政治对话作为谋求祖国大陆正视两岸“分治现实”的筹码。其次,马英九当局希望在祖国大陆与美国之间维持平衡关系,既得到更多两岸红利,又得到美国政治安全承诺,因而每当新的两岸经济协议得到签署,马英九当局总会为两岸政治协商设置条件,主动“踩刹车”。第三,国民党党内本土派对两岸关系的策略主张与民进党内务实派差别其实不大,因而,每当绿营出现反对的声音,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就会出现相应的调整,在反对党面前自觉扮演“应考者”角色。

  此外,马英九当局还为两岸政治谈判设置苛刻的前提条件。2011年10月17日,马英九在最后一场“黄金十年,国家愿景”记者会针对两岸关系提出洽签“两岸和平协议”3个前提,一是民意高度支持;二是“国家”确实需要;三是“国会”监督。马英九强调,未来会否推动两岸政治对话,要看时机是否成熟,所谓的时机,就是指是否能达到上述3个前提条件。因此,面对祖国大陆再次提到两岸协商达成和平协议时,马英九的回应是:“民众不希望走太快,和平协议非最优先。”

  (二)民进党及“台独”势力强力抵制两岸政治协商

  虽然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巨大红利,赢得岛内主流民意支持,迫使民进党对两岸政策进行反思与修正,极力摆出与祖国大陆交往的姿态、展现“处理两岸关系能力”,但是民进党不愿放弃“台独”立场,更不会支持两岸在一中框架下发展政治关系。

  民进党和“台独”势力主张以台湾住民为基数,“台湾2300万人民是生命共同体”、“台湾人民拥有主权”,两岸和平发展趋势必将影响民进党和“台独”势力发展的政治空间。为此,“台独”势力充分利用祖国大陆在否定“中华民国”和对台保持军事压力等重大问题上与台湾存在的结构性对抗关系,恶意中伤两岸政治对话。他们长期阻挠两岸社会交流合作,强烈反对两岸政治往来,污蔑两岸政治对话是“统一谈判”、“和平协议是统一协议”;他们极力攻击马英九当局大陆政策是“出卖台湾主权”,以“逢中必反”、“逢马必反”方式不断制造恐慌。民进党与“台独”势力正伺机而动,企图通过“修宪”等各种方式不断扩大“台独”社会基础,冀望两岸关系发展受挫。

  (三)岛内高涨的“台湾主体意识”与走向歧途的身份认同

  “台湾主体意识”是在“台湾意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意是台湾人民对内部事务治理的民主和自主意识,强调台湾人要主宰自己的命运。由于自身历史发展,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观”模糊。在历史上,台湾曾经被荷兰和日本侵占相当长时间,长期与祖国大陆隔绝,再加上日本的“奴化”教育,使得台湾本土居民对于国家的概念渐渐淡漠。日本战败后,回归祖国怀抱不久,内战战败的国民党退踞台湾,为维护统治实行高压政策,再度激发台湾人民强烈的“出头天”意识。李登辉、陈水扁执政20年,大力推行“去中国化”,在学校教育中去除“大中华理念”,组织“独派”学者“编制”违背历史真实的“台湾历史”,发起“废国语,提倡闽南话”的“台语”运动,以“台湾文学”对抗“中国文学”,发起“正名制宪”运动等,不断在“台湾意识”中注入“台湾国家化意识”,把普通民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引向“台独”不归路。

  与之相应,台湾民众在台湾前途上存在明显的“独台”倾向,身份认同出现异化。这使马英九当局任何对“主权”模糊化的处理都可能被置于“主流民意”的对立面,也让祖国大陆很难与岛内民众在国家认同问题上达成有效共识。

  二、当前两岸政治谈判面临外部势力的阻挠

  (一)美国的“以台制华”战略

  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将中国视为最大对手。为遏制中国发展,保护自己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推行重返亚太战略,“以台制华”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美国最想要达到的效果就是维持台海现状、不统不“独”、不战不和。奥巴马政府积极主张并乐见两岸的交流对话,但其本质并非想让两岸关系朝着统一的方向迈进,当海峡两岸有可能迈向统一、融合的方向时,美国就会通过强化美台经济关系、提升美台军事关系、支持台湾扩大国际参与、扶持民进党“台独”势力为杠杆,增强台湾对美依赖。

  美国有意阻挠两岸官方谈判和两岸官方交流的重大突破,阻止两岸关系“过快过热”,要求台湾采取任何与祖国大陆和解的行动都必须经美国同意,否则不能越雷池一步。比如:在南海问题和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背景下,美国向台湾明确表示两岸关系的改善不应针对第三方,更是直接给台湾划出了底线,不许两岸联手共保南海与钓鱼岛的中国主权。

  (二)日本右翼势力的刻意阻挠

  过去,日本在台湾殖民50年,培养出一批皇民意识浓厚的“台独”分子,这部分人成为“台独”基本教义派的中坚分子。战后60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从未放弃重新染指台湾的目标。如今,日本是台湾第二大外资来源地、最大进口市场、第三大出口市场和台湾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日本当局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介入台日经济活动,包括直接以优惠条件独厚亲日台商,借助“台独”色彩浓厚的亲日台商从事台日“民间外交”活动等,台日经济关系中的政治色彩明显增强。

  2013年4月,正当中国大陆针对钓鱼岛争端加强主权宣示,岛内民间保钓力量不断增长之际,日本与台湾签署“台日渔业协定”,首度在渔权问题上对台湾作出让步,企图“以渔权换主权”的方式缓解两岸联手保钓的压力,打入干扰两岸关系的楔子。与此同时,日本法务省还在外国人统计报告中,首度将台湾人从中国人中分离出来单列,大耍小伎俩分化两岸。2014年3月,70名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组成的“促进日台经济文化交流年轻议员会”,提议参考美国“与台湾关系法”,制定日本版的“与台湾关系法”,作为加强“日台关系”的法律依据。该会的会长正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胞弟、外务副大臣岸信夫,其染指台湾、分裂中国的企图昭然若揭。可见,两岸政治谈判的铺垫与展开,同时面临着日本右翼势力的阻挠与制约。

  (三)“藏独”、“三股势力”、“港独”等其他反华势力的牵制

  2009年,长期流亡海外、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达赖喇嘛应民进党之邀访问高雄,给当时正处于升温阶段的两岸关系浇下冷水,严重破坏两岸政治谈判的氛围。同年,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播放新疆分裂势力女头目热比娅的纪录片,再度引发两岸关系紧张,一度让高雄成为祖国大陆民众不愿去旅游的城市。2013年10月,香港“占领中环”运动发起人朱耀明、郑宇硕等人与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会面,随后举行记者会高调宣布支持“占中”。同日,“台独”分子林浊水也在香港理工大学讲座上公开支持所谓“民主抗争”。2014年6月底,台湾“反服贸学运”领头者陈为廷企图前往香港声援“占中”,另一“反服贸学运”领头者林飞帆更是鼓吹,“香港不只要普选,香港要‘独立’”。2014年8月,林飞帆、陈为廷在“极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会”的安排下与热比娅在美国会面。会后,林飞帆宣称“我们需要更紧密的合作,来面对中国的进逼”。他还在网文中将“台湾”、“东土耳其斯坦”与“中国”并列。数“独”并发合流的趋势,严重干扰了两岸政治谈判的氛围,制约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两岸政治谈判面临的岛内外各种阻力看起来十分突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程还不够充分。两岸无论是官方的互信基础和制度化交流水平,亦或是两岸经济整合的程度,甚至两岸文化交流的效果,两岸民间社会的对接范围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只要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格局继续深化,随着两岸社会的全方位融合,两岸政治对话乃至政治谈判终究不可避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