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4年第六期  > 正文

民进党两岸政策走向评析

日期:2014-12-23 09:11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王一鸣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两岸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两岸关系也不断向前推进,虽然经过“太阳花学运”的冲击,两岸关系发展放慢了速度,但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起起落落是常态,并不影响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此外,民进党“台独”路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民进党内在两岸问题上的分歧日益扩大,有部分政治人物提出调整两岸政策的动议,甚至冻结“台独党纲”,在党内虽有争议而无结果。下一步,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向什么方向调整值得关注。

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现实压力

两岸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不断深化,政治对话逐步推进,岛内民众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认同度也逐渐提高。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不可挡,“台独”在岛内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2010年6月,两岸正式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经贸往来更加频繁,经济联系愈加紧密。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成绩显著,特别是文创产业以共同文化为依托,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制造了商机。两岸政治对话已经展开并不断推进,两岸事务部门主管会面为两岸政治对话模式进行了新探索。岛内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有越来越积极的态度,民众不愿见到陈水扁时期两岸剑拔弩张、人心惶惶的情景再现,民进党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行为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相悖。

国民党掌握两岸关系议题的主导权。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强与祖国大陆的交流合作,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国民党的两岸政策调整给岛内民众带来了切实利益,民众对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支持度。较民进党而言,国民党在两岸议题设定等方面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

民进党在两岸议题设定方面日益被边缘化。主要表现是该党在两岸政策上提不出新的议题。苏贞昌担任民进党主席时仍然顽固坚持“台独”路线,企图以此取得“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支持。如今,蔡英文对于两岸关系议题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基本不做表态。党内许多政治人物在基本教义派的裹挟下,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岛内民众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早在2010年,台湾《旺报》所做的民调显示,67%受访者认为祖国大陆对台湾未来的发展很重要,49%的人希望能进一步了解祖国大陆。4年之后的今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深化给岛内民众带来更多利益,岛内许多民众不断呼吁民进党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在民意的压力下,民进党内有些人已经注意到两岸政策的困境,提出了一些调整方案,但在党内无法形成共识,不能成为主流。民进党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旁观者,在两岸议题上日趋被动。

民众支持对政党生存和发展举足轻重。政党需要根据形势不断调整政策呼应民意走向以赢得支持。民进党忽视岛内民众要求,这是其两岸政策困境的根本原因。2012年,台湾大选投票结果公布,蔡英文在败选感言中说,“这一次,我们已经接近山顶,我们还差一哩路”,“我相信,只要大家继续站在我们身后,给我们支持,给我们鞭策,我们一定还有未来!下一次,我们一定可以走完最后一哩路”!民进党未能走完“最后一哩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愿顺势调整两岸政策。目前来看,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压力还在增加,两岸因素对该党生存与发展产生的影响日趋加大。

民进党内

两岸政策调整问题的分歧

民进党内固守“台独”路线者仍是主流。“台独”基本教义派死抱“台独”立场不放,他们的“台独”叫嚣最为高亢。苏贞昌和蔡英文在调整“台独”论述方面比较消极,民进党内很多派系人物仍然坚持“台独”立场,新潮流系的林浊水是典型代表。林浊水2013年参加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妇女参政高峰会”时,以“台湾民主宪政发展中的中国因素”为题发表演讲,鼓吹“去中国化”,认为台湾要“把大中国的意识形态的梦暂时摆在一边,面对台湾的本土现实,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制定新的宪法,台湾民主才能上轨道”。其他大部分政治人物多是出于政治安全的考虑,对两岸政策调整不做表示。

同时,民进党内部分政治人物已经认识到两岸政策需要调整,试图突破困境。谢长廷提出“宪法共识”,希望能在民进党两岸政策上建构新的论述。谢长廷曾访问祖国大陆,表达与祖国大陆加强交流的愿望。柯建铭今年年初在民进党最后一次“华山会议”上,出乎意料地提出冻结“台独党纲”动议,意味着民进党内在两岸政策调整上分歧越来越大。民进党新世代对两岸政策调整的看法日渐务实,例如民进党前民意代表郭正亮,早在201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大陆对于台湾的影响已经‘入岛、入户、入心’”。2014年初,郭正亮谈到“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时说,“通篇报告看不到‘正视最后一哩路’的交流诚意,在国际说服力、政策可行性、两岸积极性上,也缺乏可行的两岸布局,内容充满意识形态,只凸显价值对立与脱离国际现实”。新世代已经主张要加强民进党与祖国大陆的交流,在两岸政策调整上采取更加务实的做法。

事实上,民进党地方实力派人物在两岸政策上早已采取务实态度。民进党执政的县市中,许多县市长出于自己政绩的考虑,到祖国大陆各地推销当地的特色产品与产业,例如高雄市市长陈菊曾访问北京,高雄与北京的互动也逐步推进,“第三届高雄灯会艺术节暨北京特色周”今年元宵节期间在高雄成功举办,受到岛内民众的欢迎。有意参选各县市长的民进党政治人物,也改变了避而不谈两岸问题的做法,希望利用两岸议题为自己胜选加码。例如,林佳龙在表态参选台中市市长后,积极参与在新竹举行的第二届“亚太区域发展暨城市治理论坛”,表示“大陆台商也是民进党选民,两岸稳健交流,也是让选民看到绿营展现自信”。此论坛由两岸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台湾智库协办,第一届于2012年在上海举行,采取两岸轮流主办模式。这种情况表明,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是大势所趋,也是民进党生存和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双轨”策略

民进党在两岸政策问题上采取“双轨”并行策略。坚持“台独”路线的声音仍是党内主流,路线调整困难重重。民进党在“台独”路线上没有调整的主观愿望,但面对两岸关系的变化,却又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便采取一种折中策略,即坚守“台独”路线,却不反对甚至大力推进与祖国大陆的务实交流。

民进党内的权力结构决定了其“台独”立场短期内无法改变。民进党内老派政治人物,如苏贞昌等,其“台独”理念相对顽固。他们曾经利用“台独”议题获得过巨大的政治利益,指望他们改变“台独”立场不太现实。民进党内的新世代,多注重在“台独”立场不改变的情况下,对此议题进行弹性处理,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中曾经写到,“台湾独立,不是新的神圣教条,更不是什么台湾人的天职;实现‘台独’并非一定要建立一个所谓的‘台湾共和国’,重点是,什么样的名称可以达到‘独立’的目标,都可以暂时性的接受”。但是新世代的利益诉求与民进党“美丽岛世代”以及“美丽岛律师世代”的利益诉求相冲突,民进党的权力结构也使得新世代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上层回应,更无法在党内形成共识,因而民进党“台独”立场近期内无法大幅度调整。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给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施加了很大压力,该党在具体政策层面上逐步转向务实态度。民进党内的很多公职人员已经开始来祖国大陆投资经商,2013年7月,由民进党籍民意代表薛凌家人主导的“阳信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开幕,其全家基本都是民进党重量级公职人员。上文述及,绿营执政的地方县市领导人也曾访问过祖国大陆。许多绿营的学者也开始到祖国大陆参访交流,2013年10月,“新台湾国策智库”协办了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为绿营学者了解祖国大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但是,民进党“双轨”策略中的两个层次相互矛盾。“台独”路线带有强烈的两岸对抗性色彩,而务实政策则是以两岸合作为前提,因而民进党在务实政策上的调整不可能走远,只能是被动地跟随形势。果不其然,民进党内部分政治人物对两岸政策调整所提出的新想法,在最后一次“华山会议”上受到了党内很多政治人物的攻击。民进党虽然想改变在两岸议题上逐渐被边缘化的局面,但是“双轨”策略的内部层次互相冲突、不合逻辑,因而不能让民进党在两岸政策调整上行稳致远。民进党在务实政策上的调整已经起步,而随着务实调整的深入,冲击“台独”路线不可避免,但就目前来看,该党的“台独”路线转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