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5年第一期  > 正文

2014年台湾政局回顾

日期:2015-02-23 09:51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陈咏江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已经过去的2014年,“九合一”选举成为台湾政局主线。选前,蓝绿围绕选举提前布局、争夺激烈。由于马英九当局内部整合不力、施政不佳,而民进党趁势强力掣肘,使得马英九当局深陷困境不能自拔。最终,选举结果以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大胜告终。由此,宣告国民党告别马英九时代,进入权力重新盘整期;而民进党则实现世代更替,全面进入蔡英文时代,但两岸政策调整止步不前、“台独”声音再次抬头。

  一、“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史上最大惨败,民进党实现“地方包围中央”

  11月29日,台湾举行“九合一”选举,包括“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长、“直辖市”山地原住民代表、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及村里长等9项类别、11130名公职,是岛内历年规模最大的基层选举。

  选举结果,国民党遭遇极大挫败。一是执政县市“从台湾头输到台湾尾”。在最为重要的县市长部分,国民党整体投票率40.7%,执政的县市由上届的15席锐减至6席,不仅选前争夺激烈的台北市、台中市不保,桃园市、新竹市等选前看似毫无悬念的蓝营基地也意外失利,“六都”中仅以微弱优势勉强保住新北市,保住的其他县市新竹县、苗栗县、南投县、台东县与连江县也基本上是经济与人口体量不大的农业县市。二是基层力量全面衰减。“六都”市议员部分,国民党获151席,较上届减少9席;其他县市议员部分,国民党获235席,较上届减少24席。乡镇市长及原住民区长部分,国民党获80席,下降34席。村里长部分,国民党1794席,较上届下降424席。

  民进党实力空前提升。一是执政版图跨越浊水溪。长期以来,民进党的势力被限制在浊水溪以南,在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一方。此次选举结果,民进党整体得票率47.55%,不仅成功在上届执政的6个县市实现连任,还斩获国民党执政的7个县市,使得执政县市人口达1444万,占全台总人口的61.67%,创下建党以来最好成绩。二是基层力量持续增强。“六都”市议员部分,民进党167席,飙升20席;其他县市议员部分,民进党124席,上升13席。乡镇市长及原住民区长部分,民进党54席,较上届上升22席。村里长部分,民进党390席,较上届上升118席。

  此外,无党籍候选人表现抢眼,抢下3席县市长,包括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成功当选台北市市长;无党籍花莲县县长傅昆萁高票连任;无党籍候选人陈福海高票当选金门县县长。

  二、马英九团队整合不力,执政深陷泥沼

  2014年年初以来,马英九当局通过两次小幅执政团队改组和公布“25条行政纪律”等方式,意图提升执政团队施政能力。但是,由于内部团结问题没有解决,马英九团队的战斗力难以提升。一是行政与立法关系紧张。由于重大行政决策与民意代表事前沟通不足,协调不畅,部分党籍民意代表并不愿意为马英九团队政策买单。加上国民党在王金平党籍案诉讼中败诉,却一再坚持提起上诉,部分亲王派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在执行马英九团队意志方面离心离德。以“监察委员提名人事同意权”议案在立法机构国民党遭遇大规模跑票为标志,马英九团队完全丧失对立法机构的掌控权。二是内讧事件重创马英九团队凝聚力。以“张显耀事件”为标志,团队内所谓“亲美派”与“亲陆派”斗争激烈,一位功勋卓著的才干、主管大陆事务部门副负责人张显耀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冠以“泄密”的高帽,让不少行政机构负责人寒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盛行。同时,教育、劳动、经济等部门职员纷纷辞职并炮轰当局,造成马英九团队人心浮动、诸多官员萌生退意。

  内部整合不力,对外施政也是不断退缩。一是《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审查卡在立法机构。3月的“反服贸学运”中,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因为党籍案不满,对攻占立法机构、行政部门的占领者听之任之,坚决不动用警察权,客观上让事态不断扩大,让马英九当局权威扫地。此后,民进党趁机提出“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迫使马英九当局同意“先立法、再审查”,使得《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躺在立法机构迟迟不能生效。二是“核四”被迫封存停工。为解决岛内能源可持续问题,马英九当局有意推动“核四停建公投”,意图利用“公投”高门槛否决民进党和部分社团关于停建“核四”的要求。但是面对岛内掀起的“反核”大浪,马英九当局缺乏辩护能力,不得不妥协,宣布“一号机封存,二号机停工,未来是否运转要经过公投”,“核四”几乎失去运转可能。三是食品安全问题接连爆发、失控。早在2011年岛内爆发“塑化剂”事件后,食品安全就成为马英九当局面对的一大挑战。2014年9月开始,岛内又陆续爆发“毒淀粉”事件,涉及强冠、顶新等多家知名品牌的“馊水油”事件,“毒豆干”事件。虽然马英九当局竭力采取措施因应,但并不能让民众放心满意,而新问题的不断曝出则让不少民众对马英九当局失去信任,其施政满意度降到10%左右,不满意度则高达70%以上。

  三、国民党权力重组,面临系列发展难题

  2014年初,由于马英九权威的不断弱化,国民党中生代接班卡位战暗潮涌动。为安抚各方势力,马英九先后于4月、6月提名时任新北市市长朱立伦、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台北市市长郝龙斌及现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接任国民党副主席,由吴敦义出任第一副主席。年底“九合一”败选后,马英九请辞党主席,吴敦义代理党主席;江宜桦行政团队宣布总辞,毛治国团队接任;党籍民意代表与党政高层分道扬镳,宣示“党团自主”,马英九由此丧失对党权的控制、对立法机构的控制,仅剩下行政部门。12月12日,朱立伦在蓝营民意代表簇拥下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当选。但是,朱立伦表态坚持不参与2016年大选,吴敦义则加紧布局2016年党内提名,国民党面临党政分离、行政与立法分离的权力竞合状态。在马英九余下任期内,国民党势必经历党内权力重新洗牌,朱立伦、吴敦义、王金平等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九合一”败选暴露出国民党诸多问题,都是新任党主席短期内难以解决的。一是与青年世代脱节。由于薪资常年停滞且贫富差距扩大,岛内青年群体积极投票且多数将不满指向执政的国民党。而国民党内作为百年老店,注重论资排辈,能够在党内出头的青年人大都是政治世家,容易在选举中被打成“权贵党”。加上体制僵化,缺乏对青年人才培养规划,国民党对青年世代缺乏组织动员能力,忽视新媒体运用,国民党在青年争夺战中完全告负,被舆论形容为“正在失去一个世代”。二是理念缺乏。国民党自2000年在野后,力图转为本土化政党,但并未成功,只是模仿民进党。马英九执政后,回避统“独”议题,只打经济牌,缺乏引领民意的勇气,一路被民意牵着鼻子走。虽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缓和两岸对抗,但深受李登辉、陈水扁20年“台独”教育浸染的年轻一代逐步拥有话语权,在传统派系逐渐式微,军公教不断凋落的情况下,国民党必须提出有说服力的主张,才能重新凝聚蓝营支持,并扩大吸引中间选民。

  四、民进党力量增强,“台独”教义派声音放大

  2014年5月25日,蔡英文在谢长廷、苏贞昌相继弃选党主席的背景下,以93.71%的超高得票率当选民进党第十五届党主席,在苏贞昌、蔡英文“两个太阳”的争斗中占据先机。“九合一”选举后,蔡英文在巨大战功加持下,“绿营共主”地位更加牢固。蔡英文笃定成为民进党2016年大选候选人,苏贞昌几乎丧失与蔡英文的对抗能力,民进党实现自陈水扁之后高层权力的再次集中。“九合一”选举的胜出,不仅让蔡英文地位巩固,也推出了一大批绿营中生代,客观上加速了苏贞昌、谢长廷等老一代“天王”的更替过程。由此,民进党内形成以蔡英文为领导中心,中生代良性竞争的局面。

  因2012年大选失利,民进党在2014年年初仍有呼吁进行两岸政策调整的声音。但是,由于马英九当局执政不佳,民进党认为即便不调整两岸政策也有胜选希望,于是回避两岸政策调整。2014年1月,民进党“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只主张积极自信参与两岸交流,仍坚持“台湾前途决议文”立场。3月,“反服贸学运”后,蔡英文公开表态“‘台独’已成青年世代天然成分”。7月,民进党第16届“全代会”,更是冷处理“冻结台独党纲”提案。蔡英文更乐观认为,只要民进党获胜,中国大陆自然会向民进党靠拢。“九合一”胜选后,民进党内调整两岸政策的意愿更是弱化。与此同时,“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声音则不断放大。经“九合一”选举一役,以陈水扁为精神领袖的“一边一国”连线已成为拥有7席民意代表、68席县市议员的民进党内除新潮流系外第二大派系。在他们的压力下,民进党11名新当选县市长联合呼吁马英九当局让陈水扁保外就医,蔡英文更是亲往探监,吕秀莲甚至以绝食行动相威胁,为陈水扁在2015年成功获释施加足够的压力、制造充分的舆论氛围,最终陈水扁获得保外就医,后续影响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