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5年第一期  > 正文

“南方小巨人”杨秋兴

日期:2015-02-23 09:52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邹梦莹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4年2月,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征召提名政务委员杨秋兴参选高雄市市长。从民进党籍到无党籍、再到国民党籍,昔日的“五颗星县长”、“南方小巨人”选择再战高雄市,又一次拉开了“秋菊之战”的序幕。然而,在大、小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杨秋兴最终以54万余票的差距再次无缘高雄市市长宝座。

  大器晚成的寒门子弟

  出身贫寒的台大高材生。1956年5月15日,杨秋兴出生于台湾高雄县燕巢乡务农人家,年少时因家贫曾放牛、在砖瓦窑做工以补贴家用,但他自幼就懂得要想“脱贫”唯有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75年,杨秋兴从台南一中毕业后考入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通过做家教等完成学业,毕业后进入中鼎工程公司任工程师,期间结识同事林淑芬并产生好感。1982年,林淑芬遭遇重大车祸伤及大脑失去言语及写字能力,在杨秋兴的不懈帮助下才终于重新学习了认字和说话。1983年,杨秋兴考取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1985年毕业后,再度进入中鼎工程公司工作并与林淑芬结婚,现育有一女二子,家庭幸福温馨。

  大器晚成的“小钢炮”民意代表。出身台湾南部底层的杨秋兴,自中学时代即对反对运动充满热情,是当时参与党外运动为数不多的工科学生。1986年,民进党成立时,杨秋兴成为首批创党党员之一,并于1988年任职高雄市政府新建工程处副工程司,因能力强、形象好受到党内重视,先后投入高雄县凤山市长和“国代”选举但均高票落选。直到1994年,年近40岁的他最高票当选第十届台湾“省议员”,期间任台湾环境保护联盟高雄县分会创会会长;1999年,高票当选第四届民意代表。由于杨秋兴身高只有156厘米,在民意代表任内问政认真、犀利,台湾媒体纷纷称他为“小钢炮”。

  政绩突出的“南方小巨人”

  脚踏实地,政绩亮眼。2001年12月,毫无地方派系背景的杨秋兴以54.8%的得票率当选高雄县县长,并于2005年底成功连任。在两届县长任内,杨秋兴吃苦耐劳、默默耕耘,以观光、科技、文化为施政主轴,积极招商,大幅改善高雄县投资、文教及生活环境,使高雄县原本空荡萧条的工业区,被拓垦得欣欣向荣,厂商增加10500家,就业人口增加34000人。此外,杨秋兴还积极争取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落脚高雄县,兴建与国际建筑师合作的大东文化艺术中心,并推动建立义大世界及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环境保护方面,他不仅推动“百万植树运动”,协助设置低碳产业研发区,还辟建公园及人工湿地。杨秋兴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民众高度肯定,个人施政满意度屡创全台第一,是唯一4度蝉联“五颗星县长”的地方首长,个头不高的他被媒体称为“绿营模范生”、“南方小巨人”。

  清廉从政,亲民爱民。杨秋兴从政以来始终坚持清廉行政,朴实正派的形象深植人心。在担任“省议员”等民意代表期间,坚持“做好专业民代,不经营事业,不包工程,不拿回扣,不收红包”,树立了清流问政形象。在县长任内,他强调“只要清廉行政,选举不用绑桩与买票”,凭借自身土木工程背景亲自监督县内重要工程品质,清廉度始终位居台湾各县市长前列。同时,出身底层的他秉持“为民兴利”的理念,善于体察基层民情,体会民间疾苦,重视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坚持不低于13%的社会福利预算,并大力协助农民行销,使高雄县成为全台年收入达百万元新台币农户数量最多的县市,社会福利绩效考核也曾连续六年获全台第一。杨秋兴曾比喻自己是“种树性施政,重视的是城市经济命脉发展,与种花型施政、弄得漂漂亮亮的不同,花开完就谢,但树木是积年累月存活,禁得起考验,才能长久庇荫市民”。

  横跨蓝绿,卷土重来。杨秋兴原在民进党隶属新潮流系,一直是新系重点栽培战将,但2010年高雄市市长选举中,因不满党内初选,宣布退出民进党,以无党籍身份参选。虽然失去政党支持,不敌对手陈菊落败,但仍有宋楚瑜及大批支持者鼎力相挺,终揽获41万余票,显示其在高雄乃至屏东具有相当影响力。选后,杨秋兴于2011年10月正式宣布将在2012年大选中支持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吴敦义,随后出任国民党高雄市三山竞选总部顾问团总团长以及国民党民意代表邱毅的竞选总部荣誉主任委员。2012年2月,接任政务委员,督导农业;9月,兼任行政部门南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由此成为2008年政党轮替后首位进入执政当局的前民进党重量级政治人物。2013年6月,因为认同马英九的施政理念,经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及前高雄市议长陈田锚担任推荐人,杨秋兴申请加入中国国民党。对此,杨秋兴表示,“一切都是因缘。国民党现在已经与早期不同,其两岸政策非常务实、稳健,我很认同”。

  曾经“台独”立场强硬 如今两岸主张务实

  曾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支持“正名”及“公投”。杨秋兴出身本土意识浓厚的南部,大学时期也深受反对运动、“台独”分子影响而积极参与校园抗争,奠定了较坚定的“台独”理念,强调台湾“绝对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2004年大选期间,曾动员民众并亲自参加“台湾正名运动大游行”和“3·13公投大游行”。2006年,为配合陈水扁“废统”,在高雄县成立“国家统一认同小组”,主张“透过教育启蒙,给予下一代清晰明确的国家现实状态,坚守台澎金马为本国所有的本分”。2008年大选期间,积极配合民进党政策,强力推动“入联公投”连署,是首位公开表态支持“大选绑公投”的县长。

  脱党参选、赴陆访问后展示出务实中道的两岸政策主张,逐渐认可“九二共识”。2010年,脱党参选后,杨秋兴称自己“像是解开一样,能用更宏观的眼光看待对岸,对两岸关系善意互动有新的视野和期许”,并批评民进党保守的两岸政策以及经贸交流上的对抗政策,指出“‘一边一国’是要和大陆冲撞”。2011年,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访问后,杨秋兴坦承此行改变了他昔日跟随民进党的“闭锁”观念,心胸、眼界更为宽广,称“台湾的实力还不够与中国大陆对抗,不要去挑衅中国大陆”,“两岸要做好朋友,不要做敌人”,并呼吁民进党必须调整两岸路线,两岸应该求同存异、搁置争议。2014年2月,更明确表示认同“九二共识”,支持马英九“一中各表”的政治立场,称未来若当选,将秉持“两岸统合、一中三宪”架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交流,让高雄成为“两岸的、世界的高雄”。

  有条件支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强调台湾经济不能自绝于大陆市场。杨秋兴曾于2010年就公开表示将在“劳工不进入台湾、农特产不进入台湾、中国不阻挠台湾跟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的三项原则下”,有条件支持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称“不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湾将成经济孤岛、会边缘化”。2014年2月,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杨秋兴再次强调台湾一定要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不能自绝于大陆市场之外,称自己正试图寻求一条中庸的道路,不纠缠于蓝绿,与大陆交好,唯有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才能促进台湾经济,共创双赢。

  “秋”、“菊”之争再次上演

  2014年1月,杨秋兴获国民党中常会征召提名,代表国民党参选下届高雄市市长,与4年前的老对手、高雄市市长陈菊再次展开对决。

  高雄市位于台湾西南部,2010年底由原高雄市、高雄县合并而成,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全台第二大都市、世界著名港口,也是台湾南部政治、经济及交通中心,约有人口278万。作为台湾南部重镇,高雄市政治板块长期处于“绿大于蓝”的格局,原高雄市、县均长期由民进党执政,绿营民意基础雄厚。特别是2010底县市合并后消失的乡镇市区,对地方派系根基形成极大松懈,地方派系式微,政党旗帜鲜明的对决也更加明确。

  2014年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杨秋兴以30.89%的得票率获得45万票,终不敌对手陈菊的99万票,在第二次“秋菊之争”中落败。究其原因,一是从大环境和基本盘来看,民进党执政高雄近16年,现任市长陈菊的在地声望更是颇难撼动,而当前国民党中央执政绩效不彰,负面传闻不断,民众无感,对地方县市长选情带来不小冲击;二是虽然杨秋兴个人能力、政绩突出,但他自2010年以来多数时间北上行政部门,在地耕耘有限,影响力及人脉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三是杨秋兴自幼个性内向,不善言辞、做秀,虽然从政后在大型选举造势活动中也冲劲十足,但相较于擅长选举造势、具煽动性的陈菊仍显得较为僵硬、拙于包装;四是杨秋兴原本是民进党党员,曾猛烈批评国民党,但他今年年初加入国民党的举动,在重情重义的高雄地区震撼不小,加上绿营南部选民“选党不选人”的传统,选票更是难以挽回。然而,2018并不远,民进党内也面临人才断层的严重问题,未来,认真上进、不甘沉沦的“南方小巨人”是否会再度征战高雄,挑战陈菊的接班人,仍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