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5年第二期  > 正文

网络新媒体对台湾青年选民的影响

日期:2015-04-23 14:28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任冬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台湾智库民调显示,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20至39岁年轻人投票率介于75%至78%,远高于过去平均60%的投票率,“80后”选票占35%,高达520万票。此次选举中,青年世代选票成为左右选举结果的关键,而这些年轻人多数把票投给了民进党。这一批台湾青年属于“网络世代”,网络新媒体不仅是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更已经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会深刻影响其思想与行为。

  一、近几年网络新媒体在台湾发展迅速

  (一)网络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登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人们把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及第三媒体,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称为网络媒体,又称为网络新媒体。媒介系统论认为网络新媒体是一种多功能性的媒介或中介,传递新闻性信息只是它的一部分功能,而且网络新媒体并非网站,而网站只是一种作为媒介的机构。网络媒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主体的人类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媒介系统。

  早在上个世纪,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过“媒介即讯息”理论。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因为网络新媒体拥有及时性、海量性、交互性、平等性、多元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其能够迅速渗透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以比传统媒体大出数十倍的程度改变着个体、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二)台湾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新媒体

  在台湾的网络新媒体中,目前最具代表性且影响范围最广的是Facebook(“脸书”)与PTT(“批踢踢”),前者是台湾使用人数最多的网站;后者是台湾最大的网络论坛,注册用户以在校大学生和青年人群为主,建站已有30年历史。

  1、Facebook是台湾最大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

  Facebook是2004年2月4日由美国人马克·扎克伯格创办于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8年6月20日正式进入台湾。截至2014年2月底,Facebook全球用户数已经突破12亿,其中台湾每月活跃用户达1500万,以人口数2300万计算,渗透率高达65%,高居全球第一。由于Facebook在台湾发展迅速,影响力不断攀升,许多官方机构和社会团体都在其上设立了自己的专页,各类政治人物也有自己的专页并用心经营,包括马英九和蔡英文,他们两人的粉丝人数就分列台湾政治人物Facebook粉丝数排行榜前两位。Facebook专页不仅是自己在网络中的形象名片,而且可以与粉丝直接互动,同时更大范围地宣传推广自己的理念,因此越来越多的台湾政治人物开始重视经营Facebook。

  2、PTT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论坛

  PTT实业坊是台湾一个网络论坛,简称PTT,以电子布告栏(BBS,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系统架设。PTT主站创立于1995年,是台湾最大的网络讨论空间,目前注册人数突破200万。尖峰时段有超过17万名使用者同时上线,拥有超过2万个不同主题的看板,每日超过2万篇新文章及50万则推文被发表。与Facebook相比,PTT在单一话题下能够聚集的讨论人数最多,因此在短时间内话题能够不断发酵,进而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事件。由于PTT具有参与广、实时性和互动强的特点,故其讨论的议题经常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对象,有些组织、甚至官方机构亦会参考PTT的舆论进行调整,以迎合民意。在台湾广为流传的“乡民”(专指PTT上的网友)、“婉君”(网军)、“鲁蛇”(loser)等词,以及为释疑事件经过发展出的“懒人包”解说法等,都发源自PTT,可见PTT对台湾普通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网络新媒体深刻影响青年选民

  (一)网络新媒体激发青年政治参与热情

  据统计,一般民众接受新闻资讯来源,大约78%来自电视,而20至29岁的青年,则有97%来自网络。由于网络新媒体发表意见的便捷性以及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青年在网络上参与政治的热情越来越高。民进党自2008年下野后,即大力发展网络“绿林军”,长期经营渗透Facebook、PTT等网络新媒体,发表攻击马英九当局、抹黑两岸关系及宣扬“台独”的言论,以此影响青年的思想倾向。尤其经历过“洪仲丘事件”与“反服贸运动”等社会运动的煽动后,由网络走向现实,采取实际行动“反抗马英九当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对政局产生影响,更激发出其参政热情。

  正是看到网络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之前,就有不少民进党候选人以网络平台、短片、图像等方式争取年轻人投票,提出“青年投票,翻转政治”等宣传语,号召青年“为自己发声,成为推动社会改变的动力”。不少民众自发性制作影片或插画,利用网络新媒体广泛传播,呼吁年轻人一定要出门投票。更有公民团体通过网络募资包车,鼓励在异乡就学、工作的青年返乡投票,最终有2000多名青年搭乘网络募资专车返乡投票。民进党还在Facebook发起“1129公民监票行动”,邀请青年自组“民主监察队”,前往各投开票所监票。以上一系列通过网络新媒体传递的信息和发起的行动,都大大提升了青年的投票率,最终造成年轻世代“翻转政局”的结果。

  (二)候选人利用网络新媒体从事竞选活动

  “九合一”选举中,蓝绿在网络新媒体上的选战异常激烈。在最受瞩目的台北市市长选举中,国民党籍候选人连胜文接受Facebook举办的“胜文给问Live”邀请,在Facebook上实时响应网友挑战,最高流量时有大约8000人收看。而号称“政治素人”的柯文哲,在经费与人力较缺乏的情况下,更是积极经营Facebook以提高曝光率,个人专页粉丝数量不断攀升,其“白色力量公民论坛”Facebook社团,提供民众讨论公共事务平台,曾一度突破万名成员。在PTT上,两人对抗也很激烈。连胜文和柯文哲分别都参加了PTT组织的“乡民有约”活动,针对青年人关心的问题与网民进行交流互动。连胜文一场中,“乡民”提问达到270个,总连署次数近4万次,不重复浏览人数10.1万人,总浏览量14.2万人,创下该论坛的记录。

  2012年大选失败后,民进党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大了网络新媒体领域的投入力度,瞄准网络新媒体对青年的影响力,大力经营。经过“反服贸运动”与“九合一”选举的“效应”,目前蔡英文Facebook粉丝数从2012年选前的50万猛增至130万,而马英九Facebook粉丝数则小幅增加至160万,双方关注度差距已缩减至30万以内。而标榜“第三势力”的新任台北市市长柯文哲,其Facebook粉丝数量上涨更快,目前已从2015年1月时的76万增长为84万,一跃成为仅次于马英九和蔡英文的台湾政治人物Facebook人气排名第三位。

  (三)候选人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

  除候选人自己在网络新媒体上公开与网民互动以外,其幕僚以及私下雇佣的“网军”也在网络上引导舆论,进行激烈对决。“九合一”台北市市长选战中,连胜文阵营在PTT上的操作一度成为台湾媒体关注焦点。9月底,挺绿的台湾网民发现,部分支持连胜文的软文疑从同一个IP地址发出,而这一IP地址正是连胜文竞选办公室所在地。另一方面,柯文哲雇佣的网军在网络上不间断地对连胜文进行肆无忌惮的攻击。据媒体爆料,柯文哲在PTT上至少有33个账号,使连胜文、柯文哲2人在PTT上的对决呈现一面倒形势:连胜文在PTT上多是负面消息,其任何言行都会被负面解读,使大多数不明就里的青年族群选票流向柯文哲。

  柯文哲最终能够以如此高票获胜,还得益于其幕后团队对于Facebook进行的大数据(Big Data)分析。由5人组成的“大数据军团”,年龄最小的周世恩才24岁,不过他却是号称Facebook最强大的中文搜索引擎Qsearch创办人。通过对1500万人次的台湾Facebook用户共按出的6亿个“赞”海量数据,检测网络舆论走向,发现网友喜好,以此来调整柯文哲的形象与言论,及应对媒体和网友的方式,反过来引导舆论向有利于柯文哲的方向发展。柯文哲团队成功挺过“MG149账户风暴”,也全靠大数据分析做后盾。可见,善于操纵网络新媒体,引导舆论抹黑丑化对手,以影响青年的投票倾向,是柯文哲最终得以获胜的最大原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