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5年第四期  > 正文

蔡英文“新经济发展模式”评析

日期:2015-08-23 15:46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谢楠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4月,蔡英文成为民进党2016台湾大选候选人后,逐步推出其经济政策,并利用访美演讲时机,正式提出以“创新、就业、分配”为核心概念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强调将努力推动台湾经济增长模式由“效率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重塑台湾经济竞争力。“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民进党面对岛内外政经环境变化与挑战提出的应对策略,一定程度上找到了台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的原因。但民进党将两岸经济合作视为岛内经济发展停滞与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反中亲美”的政策路线,这反映其仍坚持以“反中”意识形态挂帅,罔顾市场规律,政策未来实施效果难言乐观。

一、岛内外政经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迫使民进党推出“左右平衡”的政策路线

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大胜后,声势大涨,增强了2016大选获胜的信心。对于以“准执政党”自居的民进党,其未来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台湾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出口份额不断萎缩。台湾作为浅碟型经济体,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台湾长期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下端,经济竞争力长期依靠生产成本的不断压缩和劳动效率的不断提升,迟迟未能实现经济发展由“效率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周边经济体产业竞争力迅速提升的背景下,台湾出口动能日渐衰弱,出口份额不断萎缩。与台湾出口直接竞争对手韩国相比,台湾出口在全球排名从1992年的第12一路下滑至2014年的第20,韩国同期则由第13上升至第7。2015年上半年,台湾出口同比萎缩7.1%,为6年最差。

二是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但台湾却固步自封,未来挑战更加严峻。进入21世纪后,各经济体之间签署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路径。韩国在推动对外洽签自由贸易协定上进展迅速,在与中国大陆完成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后,其自由贸易协定覆盖率增加至62.66%,全球前14大经济体中,未与韩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只剩下日本、俄罗斯及西欧,相比较台湾自由贸易协定覆盖率仅为9.68%。考虑到台韩出口产品重叠率高达70%,未来台湾出口将面临更严峻竞争形势。

三是岛内左翼社会思潮涌起,民众对社会公平与分配正义有更高期待。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在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时保持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相对平衡,各阶层社会流动顺畅,社会贫富差距较小。近年来,随着岛内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资本所得比的相对上升,岛内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同时在民进党恶意操弄下,强调“社会公平”与“分配正义”逐渐成为岛内社会的主流声音,汇流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甚至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民粹情绪的“政治正确”观念。岛内甚至有激进团体如“基进侧翼”,主张要解构“发展主义”,不仅反对新自由主义、反对全球化与经济自由化,甚至反对台湾对外开放尤其是对祖国大陆开放,却大讲公平正义,强调精神追求与梦想。

面对岛内经济发展停滞以及民众对分配正义的强烈诉求,民进党推出平衡“左右”的政策路线:一方面强调将顺应国际“工业4.0”发展潮流,推动发展以电子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促进台湾经济增长模式由“效率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蔡英文在向岛内企业“请益”时,还反复强调民进党“不仇富反商,不独尊劳工,不反对签订自贸协议,不支持豪宅税、证所税”。另一方面则声称将经济施政理念转向“公平分配”优先,强调“人民的幸福才是衡量政府施政最准确的指标”,鼓励中小企业扮演更重要角色,许诺将创造“薪资增长、公平分配”的“高品质就业机会”,在经济成长和社会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客观而言,与蔡英文为2012大选提出的“十年政纲”相比,“新经济发展模式”反映出民进党与蔡英文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科技发展潮流认知有所提高,对岛内民众心理氛围有所把握。蔡英文及其幕僚团队敏锐发现了美欧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为改变自身产业空心化状况,实施“再工业化”的国际新趋势。而台湾产业已错过了21世纪以来互联网科技大发展带来的产业转型良机,未来决不能再错过能源革命、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波产业技术革命,因此民进党将“创新”列为“新经济发展模式”的首要特征。另一方面,民进党也了解到国民党与马英九对宏观数据与民众感知背离现象认知不足的危害性,精心设计政策论述语言,力求满足各个阶层民众心理需求。

二、“反中亲美”成为政策主轴

值得关注的是,与“十年政纲”相比,民进党将两岸经济合作视为台湾经济停滞、岛内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蔡英文在演讲中指责“中国崛起并成为世界工厂,让台湾‘效率驱动’的经济成长模式受到冲击,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工作机会外移及薪资成长停滞”。而在“十年政纲”中,民进党更多将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停滞与岛内贫富差距的扩大视为“全球化下的激烈竞争和分配不均的难题”。这种变化与其在2012年败选后,恶意将岛内社会经济及民生问题与两岸经济合作连接,高举“反马”、“反中”旗帜的行为具有高度一致性,反映出民进党浓厚的“反中”政党底色。

在顽固“反中”同时,民进党高调“亲美”。蔡英文在演讲中直接表示“非常希望和美国建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将台湾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热切盼望能与美国企业合作,重振台湾电子通讯产业;另一方面强调将接受希拉里的意见,保持台湾“经济独立性”,表达出“迫切需求参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 ”,表示愿意在台湾经济结构、政策法规调整各方面与美国进行讨论协商。

2008年,马英九上台执政后,改变了李登辉与陈水扁时期“背离大陆”、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路线,推行“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对外经济合作路线,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并推动签署两岸服贸协议、协商两岸货物贸易协议,以推动两岸制度性一体化进程,积累两岸互信,实现两岸在台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上进入良性循环。随后在祖国大陆默许下,台湾与新西兰、新加坡先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民进党将“反中亲美”作为“新经济发展模式”政策主轴,意味着未来台湾对外经济合作路线将出现重大转变,民进党未来执政将推行一条“拒斥大陆,靠向美国”的对外合作路线。

三、无明确政策工具,民进党难改“空心”本色

台湾产业竞争力衰落的原因复杂,既包括台湾自身研发投入的不足、政策法规松绑不够、岛内风险投资市场不发达等政治经济方面原因,也包括教育体制效能低下、人才外流等社会因素。提升台湾竞争力需要台湾当局创造更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最大程度激活民间活力与创造力;也需要台湾当局加大对经济发展投入。这要求台湾公权力部门理顺发展与分配关系、严肃财政纪律、完善财政收支结构,以发挥财政工具的积极作用。

但台湾财政状况很不乐观:一方面社会福利开支因政党恶斗陷入“喊价式增长”,各类福利津贴逐年加码,整体社会福利支出从2006年的3703亿元新台币攀升至2015年的5569亿元,增加1866亿元,占总预算比重由16.7%上升至20%。另一方面政党为不失去选票都不敢轻言加税而更倾向于减税,致使台湾成为税收负担比最低的经济体,税赋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足13%,各级行政机构潜藏负债迅速增加,岛内统计机构近期公布隐藏负债大约为18兆元新台币。

民进党与蔡英文四处宣讲“新经济发展模式”,试图“左”、“右”两边都讨好,但惟独不见其实打实的政策规划,也难找到其改善台湾财政状况的具体办法。难怪有论者批评民进党与蔡英文的政策是“不负责的左派政策”与“不诚实的右派政策”。

四、以分离主义思维规划台湾发展路径,未来成效难言乐观

从产业链和价值链角度分析,台湾对外经济合作重心应该是通过祖国大陆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进入东南亚,甚至是通过祖国大陆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和亚投行进入中亚及中东等地区。而民进党与蔡英文热衷的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标准极为严苛,现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参与国内部尚存在巨大分歧,能否上路实施还存在不小变数。近些年,台湾自由化进程缓慢,“自由经济示范区条例”因岛内分歧巨大、政党恶斗不止一直未能通过,很难相信台湾未来能快速达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要求。可见,民进党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所展现的热衷或许更多只能成为一种充满政治算计的姿态,很难成为现实。

当前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深水区,两岸产业合作由以往的垂直分工整合逐步转向水平竞合发展,台湾半导体等优势产业正面临来自祖国大陆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从《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可以看出,祖国大陆的目标在于建成一个高水平、相对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半导体等产业必然是投资发展的重点。作为规模较小的浅碟型经济体的台湾,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其理想选择应是尽速实现两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尽快切入祖国大陆为主导的东亚生产网络体系,并依据自身比较优势,选择若干环节强化自身竞争力。

可见,台湾未来发展的理性选择应是进一步靠近祖国大陆,通过两岸经济深度融合以实现自身提升。但民进党仍坚持以意识形态挂帅,以分离主义思维规划发展路径,其“拒斥大陆,靠向美国”的经济发展路线背离了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的大趋势,属于典型的“开错药方”,未来成效难言乐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