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6年第一期  > 正文

台湾的“高幸福指数”与民众的“无感”

日期:2016-02-23 10:21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张玉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通常,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标准指标被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国富、民富水平。近年来,反映和衡量一国或地区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与幸福感等方面发展水平的指标——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简称NHI)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机构提及和使用。该指数的高低,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2012年1月,马英九在大选政见发表会中指出,“‘政府’除了要追求经济发展外,也要让人民感受到幸福”。因此,他承诺,自2013年起由“行政院主计总处”研拟并每年公布台湾当年“国民幸福指数”。当局要藉由这项调查了解民生疾苦,作为施政重要参考。发布数据显示,台湾“国民幸福指数”连续三年超过列入评比的日本和韩国,位列亚洲前茅。台湾人民似乎生活得“很幸福”。

  台湾“国民幸福指数”指标构成

  台湾编制的“国民幸福指数”,主要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2011年公布的美好生活指数(Your Better Life Index,简称YBLI)编制规范。YBLI着眼于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领域,选取11大攸关民众福祉领域作为一级指标,包括:(1)居住条件;(2)所得与财富;(3)工作与收入;(4)社会联系;(5)教育与技能;(6)环境质量;(7)公民参与及政府治理;(8)健康状况;(9)主观幸福感;(10)人身安全;(11)工作与生活平衡。其中,前3项指标着重考察民众当前物质生活条件,后8项指标则与民众长期的生活质量和永续发展相关。

  台湾“国民幸福指数”在上述各领域下,又分列了“国际指标”与台湾“在地指标”共计64项二级指标。其中,24项“国际指标”定义及内涵完全采自YBLI并用以编算综合指数,与YBLI涵盖的36个国家(包括34个OECD会员国及巴西、俄罗斯等2个伙伴国)进行比较;40项“在地指标”则参酌国际发展经验与台湾本土特色,不计算综合指数,以个别指标呈现方式观察其变动方向与幅度。二级指标在加权计算后,可以得到一级指标分数;所有一级指标再加权,则可得到“国民幸福指数”最终数值。

  近三年台湾“国民幸福指数”表现

  2015年,台湾“国民幸福指数”24项“国际指标”综合指数6.76分,较2014年的6.93分减少0.17分,与所参考的OECD34个会员国及2个伙伴国相比较,可以排名第18位,较2013年上升一位,高于日本(第21位)和韩国(第28位)。40项“在地指标”中,2014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数年增率、每人消费金额等两项指标均较2013年提高,家庭可支配所得五等分位倍数继续下降,青年(15~24岁)失业率有所改善;民众参与政治及公共事务活动比率、对各机构的信任及整体生活满意度等指标均较前期有一定提升;但反映生活质量的居住房屋满意度微幅下降,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状况的家庭暴力被害人口率、事故伤害死亡率、食品卫生查验不符规定比率及食品中毒患者比率等指标均有上升。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Gallup World Poll)坎特里尔阶梯量表(0~10分)同期调查结果显示,近两年来,伴随经济缓慢回升,部分OECD国家自评生活状况均有所好转,但受到全球金融与欧债危机影响较深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民众主观幸福感仍然尚未明显改善。台湾民众自评生活状况分数,从2008年5.5分,小幅升至2014年的6.4分,接近所参考的OECD会员国平均6.6分水平。根据台湾“中央研究院”2015年4至6月所做调查,岛内民众生活满意度6.69分,较2014年的6.32分略微提高。其中,女性民众满意度6.92分,显著高于男性的6.45分;15~24岁年轻人口以及东部和金马地区民众满意度更分别高达7.25分和7.27分。

  幸福指数高,民众却无感

  无论国际或官方的“国民幸福指数”评比,台湾表现皆不俗,与所参考的OECD会员国对照,台湾称得上是“中等幸福”和“亚洲最幸福”了。单从数据来看,近年来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似乎是“情势一片大好”,领导人马英九任期届满7周年之际,行政部门更要求各机构以“七年来,台湾更幸福了”作为宣传政绩主轴。但是,现实生活里,多数升斗小民却感受不到幸福的滋味,“油电齐涨物价扬,终日穷忙薪资低,青年就业大不易,壮年养家难糊口,幸福无感难快乐”,恐怕是现今许多台湾民众的共同生活感受和真实心情写照,其中的症结原因值得深思和反省。

  首先,“国民幸福指数”本身架构是否合理值得商榷。与外界质疑有绝对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主观幸福感”或“自评满意度”这种反映民众主观性评价的指标在“幸福指数”构建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也是YBLI一大问题。“国民幸福指数”在调查过程中采集了太多如“平均每人房厅数(含客、餐厅)”、“每人消费金额”、“教育程度”等客观数据,而民众主观感受仅为被调查项目之一,也没有赋予更多权重,“在地指标”里最能反映“幸福感”的“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和“台湾幸福特色”三项指标数据甚至空缺不全。这种架构方法与“幸福指数”调查初衷显然未能一致。主要参考OECD建构方法,而不能对民众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更加深入全面调查和研究,那么这种“幸福指数”的应用参考价值终究是有限的,尤其对于台湾这种已开发经济体来说,更何况该方法远未完善。事实上,台湾民间机构做出的类似调查与官方结果存在较大出入。台湾“中华征信所”2013年8月31日公布的台湾“民众幸福指数”仅5.72分,低于官方公布的6.64分,输给了新加坡、日本与韩国,全亚洲排名第四,而非台湾官方的“亚洲第一”乐观排名。

  其次,民众对“幸福指数”或“痛苦指数”均有相反感观。2015年3月,全球知名财经新闻机构彭博社(Bloomberg News)公布世界51个经济体的“痛苦指数”,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痛苦指数”愈低的国家和地区代表愈幸福,泰国、瑞士、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包办前5名。2015年4月下旬,联合国公布《2015年世界幸福报告》,评鉴指标包括人均实质生产毛额、健康预期寿命、社会支持、对人生选择的自由、社会廉洁和慷慨等,在158个国家和地区中台湾排名第38位。然而民众对此并不相信,也不快乐。“中华征信所”调查显示,受访中逾六成民众认为,“主计总处”制作的“国民幸福指数”,对于改善百姓生活、提升幸福感并没有帮助,担心官方版“幸福指数”最后只会沦为“例行调查”,他们也不相信相关部门会据此采取相应施政。

  从所得来看,“主计总处”以国际比较的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受雇者2014年平均年收入达4.9万美元,换算为新台币约145万元,即平均月薪逾新台币12万元。但现实情况是:台湾实质薪资成长率在亚洲四小龙中敬陪末座,扣除物价因素,实质薪资倒退回15年前水准;月薪低于3万元的工作贫穷人口逾348万人,占总受薪阶层40%。也就是说,虽然失业率不高,但多是低薪工作。

  再从物价来看,虽然近三年台湾物价平稳,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累计上涨不到4%,但攸关受薪阶层生活的核心物价指数涨幅却不断飙高,食品类涨幅更达一成以上。如果再将房价因素纳入,都会区房价连年涨幅,少则几成,高则数倍,年轻人及无壳族只得望屋兴叹。动辄“月光”的上班族为应付日常生活开支甚至会沦入“越工作越贫穷”怪圈。

  生活品质方面,近年台湾食安危机连环爆、高雄气爆事件、水灾及旱灾频仍、生态环境破坏及空气品质恶劣等等问题频发,人民食不安心、居不安宁,连干净的空气和水往往都求之而不可得。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人民如何能够感受到幸福?

  当前的台湾社会高龄化趋势加速、少子化日益明显,已经开始渐渐引发社会劳动力不足、教育体系及相关产业调适不到位以及各类退休年金制度濒临破产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日无解,社会集体焦虑一日不安。此外,岛内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倍受干扰的两岸关系,导致台湾社会长期分裂、族群对立、矛盾激化,严重影响到普罗大众的基本安全感,也让民众不得不选择享受当下的“小确幸”,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和悲哀。

  台湾人民普遍乐观、包容、进取、向上,追求的只是有保障的、确定的未来。但台湾经济社会长年累积问题的处理解决,非靠百姓的努力可以克竟其功,而是必须由执政当局扛起责任。因此,与其争辩七年来台湾是否变得更幸福,倒不如实事求是,摒弃意识形态、政党纷争,就改善民众生活作出能力范围内的最大努力,尽其在我,为百姓打造可期待的、真正的“大确幸”。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