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6年第一期  > 正文

2015年两岸关系回顾与未来展望

日期:2016-02-23 10:29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刘世洋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5年,两岸关系稳中有进,继续沿着和平发展道路前行。祖国大陆主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积极举措,与岛内各界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新突破。但受岛内政局影响,两岸关系进入新的重要节点,面临方向与道路的抉择,未来蔡英文上台后可能陷入“冷和平、慢发展”状态。

  一、两岸关系稳步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祖国大陆采取了一系列灵活务实的重大举措,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甚至在部分领域还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主要表现在:

  (一)中央对台政策论述更加丰富完善。3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民革、民盟、台联委员时提出“四个坚定不移”;5月,会见国民党祖国大陆访问团时提出“五点主张”;11月,在新加坡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时提出“四点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动两岸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在岛内外产生广泛热烈反响。祖国大陆反复重申“九二共识”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并警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不仅坚定了国民党、马英九当局继续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而且迫使民进党、蔡英文向维持两岸现状靠拢,进一步巩固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二) 两岸领导人会面开创两岸关系历史新纪元。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两岸领导人会面,开创了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岛内及国际主流媒体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世纪之握、缔造历史”,“迈出了两岸高层互动往来的关键一步,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两岸领导人会面还创造了“两岸关系新现状”,对民进党未来处理两岸关系设下更高标准。两岸领导人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进行再确认,进一步夯实了两岸政治互信基础,使民进党再也无法否认“九二共识”的事实存在或者攻击“九二共识是国共共识”,这将对两岸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两岸制度化交流克难前行并取得显著成果。国台办与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联系沟通机制继续推进。5月、10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大陆事务主管夏立言在金门、广州举行两次会谈;11月,为筹备两岸领导人会面又在新加坡见面;12月,双方负责人之间正式建立热线并首次通话。海协海基两会制度化协商持续进行。8月,“两会”第11次会谈在福州举行并签署《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民航飞航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11月,“两会”在台北市举行继2011、2014年后的第三次“两岸协议成效与策进会议”;11月底,海协会会长陈德铭率团赴台参访考察。台湾3月向亚投行筹备处递交入会申请书,获祖国大陆欢迎。

  (四) 祖国大陆惠台政策进一步造福民众。祖国大陆积极贯彻“两岸一家亲”理念,宣布了一系列惠及基层、支持台商、便利往来的政策举措。4月,新增11个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7月,正式对台湾居民往来祖国大陆免签注并在福建试点签发卡式台胞证;8月,新增6个两岸客运定期航点;10月,金门民众期盼20年的从福建引水工程正式动工;12月,宣布进一步放宽台湾居民在祖国大陆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条件。陆续设立21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家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这些政策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五)两岸经济社会等民间交流保持热络。两岸同胞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70周年,是贯穿全年的重大主题。5月,延宕1年多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6月,以“关注青年 服务基层”为主题的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开幕;11月,两岸850多人汇聚南京出席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尽管两岸进出口贸易额下降4.9%至1885.6亿美元,但1至11月台湾到祖国大陆投资的企业项目增长22%;两岸人员往来更加热络,1至11月达910万人次,同比增长7%,全年可达1000万左右;两岸文教交流也非常活跃,仅互派学生就达4.5万人。

  (六)“柯文哲模式”为民进党转型创造了有益示范。台北市市长柯文哲虽然是无党籍,但政治立场属于“深绿”、“墨绿”。柯文哲上台后,为维持台北市与祖国大陆交流,先是于3月提出“一五新观点”,称“当今世界上并没有人认为有两个中国”、“一个中国并不是问题”,然后又在8月再度表示“了解和尊重‘九二共识’”。这些善意表态获得祖国大陆正面回应,使柯文哲得以于8月首次率团参加上海与台北的“双城论坛”。这不仅使2010年创立的双城论坛避免了被迫中断的处境,更为其他绿营执政县市未来跟祖国大陆进行城市交流提供了有益借鉴,特别是为绿营向“九二共识”靠拢打开了缺口,也为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创造了积极示范。

  二、两岸关系步入节点,面临重大抉择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突飞猛进,但2014年“反服贸运动”后逐渐进入调整期,2015年又面临“二合一”选举,影响两岸关系的各项因素进入结构性转变前夜。主要表现在:

  (一)国民党向“本土化”发展势头明显增强。朱立伦接任党主席后,虽然先后于3月参访新加坡、香港,5月出席国共论坛、与习近平会面,明确宣示坚持“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基本延续了过去的大陆政策立场;但也多次声称,要检讨两岸交流对台湾整体社会心理层面造成的冲击,以及两岸经济交流成果分配上的公平正义等问题。党内“本土蓝”与“正统蓝”矛盾升高,在中南部民意代表的持续施压下,国民党剥夺了洪秀柱的参选资格,并指责其“两岸政策与国民党长期以来的主张有所落差,与台湾主流民意有所偏离”。媒体称,“照此发展下去,中国国民党将会变成台湾国民党”。

  (二)民进党两岸政策“摆足姿态、回避调整”。蔡英文基于选举考虑,对两岸关系议题模糊处理,利用4月发表参选声明、6月参访美国、12月政见发表会及电视辩论会等场合表示,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维持两岸现状”,“‘九二共识’是一个选项但不是唯一选项”,“应回归到九二两岸会谈的基本事实和‘求同存异’精神”,若执政将“在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但民进党始终不愿承认“九二共识”、冻结“台独党纲”,其固守“台湾前途决议文”基本立场的“台独”本质并未改变。

  (三)岛内“恐中拒统”民意显著增强。“台湾主体意识”已经成为岛内社会主流,民调显示“台湾人认同”比例高达60.6%,远超“双重认同”(32.5%)及“中国人认同”(3.5%)。民进党操弄学生发起有“高中版太阳花学运”之称的“反课纲微调”运动,李登辉抛出“日本祖国论”、“终止中国法统论”等媚日“台独”言论,使“去中国化”、“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台独史观”、“亲日史观”在岛内继续大行其道。部分民众对两岸交流热情下降,主张“只经不政”、“只和不统”,“两岸牌”在大选的威力也不如从前。

  (四)美日插手两岸关系的危险明显增大。两党候选人蔡英文、朱立伦为争取美国支持,相继于5月、11月访美。特别是蔡英文几乎全面倒向美国,宣称台美“在政治、安全、经济与文化上一直存在特殊的情谊”,选后将“继续成为美国可信赖的伙伴”。美国也基于“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大打“台湾牌”的力度,暗中劝阻马英九视察南海太平岛,并宣布18.31亿美元对台军售案。日本也于10月高规格接待蔡英文,为未来强化台日关系、联手对抗中国大陆预先铺路。

  三、两岸关系将转入“冷和平、慢发展”阶段

  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在胜选感言中称,将“以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两岸协商交流互动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则与普遍民意,作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基础”,“台湾的民主制度、国家认同、国际空间必须被充分尊重,任何打压都会破坏两岸关系的稳定”。可以预估,其上台后可能不会正面接受“九二共识”、冻结或废除“台独党纲”,而是全面推行以“中华民国是台湾”为核心的“柔性台独”路线和“亲美媚日远中”政策,积极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谋求加入“美日台隐形同盟”。这将破坏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导致国台办与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联系沟通机制、海协海基两会协商机制被迫停止,两岸政治冲突和国际摩擦将明显增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热和平、快发展”态势可能逐渐变成“冷和平、慢发展”甚至“局部冷战争”处境。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虽然遭遇波折、换档减速,但仍然受到岛内主流民意高度认同。特别随着祖国大陆实力不断增强,“台独”越来越成为死胡同。民调显示,尽管当前有46.4%的民众希望“独立”,但却有49.7%的民众预期台湾将“被统一”,其中希望“独立”的民众中也有37%预期台湾将“被统一”。一旦民进党迟迟拿不出政绩,将陷入“两岸”与“内政”两头烧的执政困境,届时岛内民众更加认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可贵及“台独”的危害,这对两岸关系长远健康发展未尝不是转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