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6年第一期  > 正文

台湾政局变化及其影响

日期:2016-02-23 10:31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王建民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月16日晚,备受各界关注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与立法机构选举结束,正如预期一样,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大败,立法机构政治生态大变,台湾政治结构出现大翻转,绿营政治势力进一步强大,“绿大蓝小”、“绿强蓝弱”与“绿盛蓝衰”将成为台湾政治新常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形势逆转已不可避免,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黄金时代”宣告结束,一个“新的不确定时代”即将到来。

  台湾政治迈入“绿大蓝小”新时代

  经过一年多时间两次重大选举,台湾政治结构与政治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大转变,即由过去长期存在的“蓝大绿小”、“蓝强绿弱”转变为“绿大蓝小”与“绿强蓝弱”,而且将成为一种常态化政治格局。

  2008年大选,马英九得票数765万,得票率58.45%,与民进党得票率之比为59:42;2012年选举,马英九得票数689万,得票率51.6%,蓝绿之比为52:46,蓝绿差距只有约5个百分点。2014年“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败,得票数499万,得票率40.7%,已输给民进党,蓝绿之比变为41:48。2016年1月台湾大选,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大败,蔡英文得票数689.5万,正好是上届马英九的得票数,得票率56.1%;朱立伦得票数大幅萎缩为381.3万,较上届马英九得票数少300多万,得票率31.1%;亲民党宋楚瑜得票数157.7万,得票率12.8%。如果将宋楚瑜视为蓝营,蓝、绿政治板块变为约44:56,若以国、民两党得票率换算,双方实力之比约为64:36,台湾政治结构正式呈现“蓝小绿大”与“蓝弱绿强”格局,而且这一新的政治结构不是短期内所能扭转的,将成为一种常态化政治格局。

  同时,立法机构政治生态也发生巨大变化,民进党取得68席,不仅实现过半目标,而且首次成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加上“时代力量”这一绿营新势力5席,绿营达到73席;国民党从目前的61席减为35席,不到绿营一半,也不到总席次三分之一,正式从第一大党变为第二大党。其他政党与无党籍合计只有5席,其中亲民党3席、无党团结联盟与无党籍各1席。这一立法机构生态,预示了民进党或绿营将彻底掌握立法机构,国民党对民进党牵制力下降,将难以阻碍未来民进党或绿营的议事权与“修宪权”,台湾政治风险大增。

  台湾民主政治化与政党政治形成后,政权基本上是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大政党之争,其他政党尽管均有短暂的迅速成长,但很快衰败。这次选举后,台湾政党政治将从“国民两党之争”转变为“一党独大、数党并存”的竞争格局,具有典型的日本政治化特征,即民进党像日本自民党一样“一党独大”。特别是,民进党获得大胜,实现各层级全面执政,将有数千绿营人士进入各种权力机构与公营企业,完全掌握经济与经济资源,彻底掌控台湾政治发展与改革方向。就是说,任何其他政党,即使第二大党国民党在较长时期内也没有挑战民进党的实力,短期内“一党独大、数党并存”格局很难改变。

  台湾政治结构另一重要转变是,未来泛绿阵营内部大绿与小绿、新绿与旧绿之争将会逐渐浮上台面。民进党是绿营的旗帜,是大绿,是未来的执政者;柯文哲所代表的“白色力量”、“时代力量”、社会民主党等绿营新势力,可称为新绿。未来执政权之争,很可能是“泛绿内部之争”,最有可能的是2020年“柯蔡之争”,柯文哲已有明显布局战略。如此一来,民进党、蔡英文与以柯文哲、“时代力量”、社会民主党等为代表的新绿之间的权益分配、政策差异与权力之争会日益凸显,可能成为民进党面临的新挑战。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泛绿内部的矛盾,国民党与祖国大陆是它们的共同对手,但内部矛盾与利益之争,对民进党执政与改革将是另一种新挑战。

  国民党陷入更大危机

  国民党不仅失去了执政权,而且丧失了立法机构多数党地位,这是中国国民党自1949年败退台湾后的再一次重大挫折。依目前台湾岛内政治社会环境与发展态势,国民党还会持续衰落,面临持续分化与分裂危险,可能长期沦为在野党,未来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国民党大败的原因很多,诸如社会政治大环境不利、马英九执政绩效不佳、经济民主问题突出、党内不团结矛盾重重,党主席朱立伦决策失误等。但最关键的是,特殊历史造成的中国国民党政治路线与台湾政治现实之间无法取得平衡,陷于两难。中国国民党根在祖国大陆,诞生于祖国大陆,在祖国大陆成长,却因国共内战被迫迁移台湾,又在台湾生存与发展,一旦遇到本土意识兴起与政治民主化,中国国民党的传统“中国路线”与新的“台湾路线”难以调和与平衡,陷入发展困境。国民党的路线既不能过于本土化,否则就会“民进党化”,因此要积极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友好合作关系,反对“法理台独”,结果被攻击为“亲中卖台”;又不能过于“中国化”,不再追求统一,因此强调两岸“不统、不独”,强化台湾意识,极力与本土势力合作,但本土话语权又被民进党掌握,争不过民进党,从而政治路线陷于两难之中。

  国民党大败之后,如何发展、能否再起更让人关注。败选后的国民党上下士气极为低落,朱立伦宣布辞去党主席,立即面临党主席权力之争,吴敦义、洪秀柱、王金平、马英九、郝龙斌、胡志强等都是可能的角逐者,但目前仍无法确定未来国民党新领袖归属。未来党主席之争的结果,不论是本土派如王金平等获胜,还是深蓝者如洪秀柱获胜,结局不是走向“新党化”,就是走向“本土化”或“民进党化”。可以说选后党主席之争与路线调整不可避免,将会引起党内又一次巨大震动,甚至会导致进一步分化与分裂。就技术层面观察,国民党党内中生代人才断层,找不到新的、更有魄力的政治领袖,支持群众基础弱化,最大优势“两岸牌”也不再灵验,国民党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不只是国民党衰落,整个泛蓝阵营也在分化与衰落。在这次立法机构选举中,泛蓝阵营除国民党参选外,还有新党、中华统一促进党、军公教联盟党、信心希望联盟党参选,均以失败告终,国民党席次从上届参选时的64席、目前的61席减为35席,其他蓝营政党均未跨过5%得票率门槛,无法进入立法机构。原本属于蓝营的亲民党则已不属于蓝营,多年来强烈“批蓝打马护绿”,宋楚瑜在大选中明确强调超越蓝绿,不认为自己是蓝。事实上,宋楚瑜加入了台北市市政府柯文哲的政府团队,出任高级顾问,选后又传出亲民党台北市民意代表参选人黄珊珊败选后可能出任台北市副市长,而台北市市政府则是一个实质为绿营执政的地方政府。选后,在民进党大胜执政与国民党大败资源锐减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可能会出现“由蓝转绿”西瓜效应,国民党或泛蓝阵营将会进一步萎缩。

  两岸关系将重陷僵局

  蔡英文与民进党顽固坚持“台独”主张,不承认“九二共识”,更不会承认台湾与祖国大陆同属一个中国,蔡英文选后感言没有任何对两岸关系善意的表达,还透露出以台湾为中心的强硬政治立场,预示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代实际上已经结束,两岸关系发展将会很快重陷“僵局”,未来难有新发展。

  台湾两大政党对台湾政治定位与两岸国家定位存在很大差距,即在国家认同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哪个党执政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有显著差别。如今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与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民进党上台,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选举后期,蔡英文为了减少两岸议题对选举冲击以及为未来两岸互动创造条件,确实对“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的表态有一些微妙变化,开始承认1992年“两会”在香港会谈的事实,也开始偶尔称“中国大陆”,而不是“一边一国”语境下的“中国”。这种调整是一种进步,应给予肯定,但这远远不够。蔡英文的“台独”立场与主张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一切论述都是建立在两岸“一边一国”尤其是“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基础之上,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即台湾与祖国大陆同属一个中国极力回避。选前之夜蔡英文的演讲,依然强烈宣示“台湾是一个国家”,并充斥着“把台湾赢回来”的“民粹”与“台独”语言。问题是,当政后的蔡英文,在两岸问题上必须面对祖国大陆,必须面对“九二共识”,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特别是在“九二共识”核心意涵即台湾与祖国大陆同属一个中国这一涉及一个中国框架的关键问题上,是没有妥协余地的。如果蔡英文做不到这一点,仍然不承认“九二共识”核心意涵,“台独”立场也不妥协或做适当处理,只玩文字游戏,玩政治语言,空来空去,依然模糊不清,祖国大陆难以接受,两岸就没有任何互信的政治基础,也就预示了两岸关系必将陷入新的僵局,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谈判、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沟通机制与电话热线以及其他高层互动将难以为继,必将中断,两岸关系不可能有新发展、新突破。未来两岸关系是出现“大动荡”还是“冷和平”,是出现“大倒退”还是“新危机”,完全不确定,需要冷静观察。

  “矛盾、摩擦、对抗”

  可能成为常态

  民进党的政治路线与两岸政策思维,决定了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两岸之间的“矛盾、摩擦、对抗”显著增多,并将成为常态。选前,“周子瑜事件”在岛内引起的强烈反应就是不祥之兆,预示着未来两岸之间任何一个敏感或意外事件,都会成为两岸之争重大争议,带来新矛盾,产生新对抗,进一步加深两岸之间的矛盾与互不信任。事实上,民进党上台执政本身,就预示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近八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氛围不复存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民进党与整个绿营强烈的“惧中”、“恐中”、“拒中”、“反中”与“仇中”意识,不会因为上台执政就会有所改变,反而会进一步强化。民进党这样的意识与思维,如何可能让两岸关系改善,如何让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显然不可能,只会加深两岸之间的隔阂,增加两岸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尤其是在敏感的国际事务问题上,民进党当局会极力扩大台湾的国际参与,争取参与更多国际组织,努力融入国际社会。而台湾能否参与,参与名称为何,均会引起两岸争议。蔡英文当选感言中明确表示,“我们的民主制度、国家认同与国际空间,必须被充分尊重,任何的打压,都会破坏两岸关系的稳定”。这是蔡英文对祖国大陆的强硬警告,预示着未来国际社会的两岸“大战”即将到来。民进党上台执政,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外交休兵”就难以维系,台湾参与重要国际组织的难度增大,两岸在国际社会的较量与斗争将变得更为突出,从而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发展。

  蔡英文“投美联日抗陆”将成为

  两岸关系发展新风险

  强烈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上台执政,在其“投美联日抗陆”战略考虑与美国大力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强化美日安全战略同盟的双重背景下,台湾将成为美日围堵与遏制中国大陆的重要筹码与马前卒,将严重损害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伤害两岸关系和平与和谐发展,两岸关系恶化不可避免。

  民进党不仅坚持“台独”立场与强烈“抗中”、“反中”,而且十分“亲美媚日”,极力投靠美日,讨好美日,一直主张建立“投美联日抗陆”的美日台安全关系,将美日作为对抗中国大陆的最大外部力量与政治靠山。这样战略思维的民进党执政,不仅两岸关系形势将出现逆转,而且台湾将会在东海、南海等周边重大问题上努力配合美日,甘愿做美日遏制中国大陆的马前卒,从而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风险,两岸问题更加复杂化,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及利益交织在一起。

  蔡英文与民进党的两岸及对外战略思维已变得十分清晰,就是“重国际轻两岸”、“重美日轻大陆”、“联美日抗大陆”与“重南轻西”。在地区安全问题上,蔡英文主张台湾与美国建立政治伙伴关系,强调“一个与美国稳固、全面且持续的伙伴关系是台湾整体国家安全的基础”,甚至公开宣称“民进党愿意全面配合美国的对华政策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这等于蔡英文公开承诺台湾要做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马前卒,配合美国,支持美国,共同遏制中国大陆。同时蔡英文在访日时表示,“民进党支持强化美日同盟,‘美日安保体制’一直是维护东亚安全以及台湾繁荣发展、民主自由、生存安全的重要基石之一”。因此,民进党对日益右翼化的日本安倍政府及地区安全政策全力支持。日本安倍政府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时,尽管日本国内争议大、反对者众,但民进党却在第一时间给予肯定与支持,这是对美日示好的典型表现。民进党一直认为台日是“价值同盟”,是“利益共同体”,而它们共同的“敌人”则是对岸中国大陆。蔡英文公然表示,“民进党不论在感情上或在经济、安保、社会等各方面的价值都与日本共有,台湾与日本是实质的利益共同体”。蔡英文强调,“台湾与日本是东亚重要成员,希望双方未来共同构筑维持区域和平、稳定与安全的关系”。在这样的认知下,政治上“右翼”的民进党与日本右翼政府就有了共同目标、共同信念、共同利益,可以共同合作,共同对抗中国大陆。未来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必将投靠美日,倒向美日,强化美日全方位合作,共同对抗、遏制中国大陆,将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制造新的两岸矛盾与对抗。

  两岸经济合作将受很大影响

  过去近八年,两岸关系重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两岸经济交流全面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并取得重要成果。然而,民进党对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持“排斥”态度,蔡英文选前公开表示台湾经济不能与大陆绑在一起,不能太依赖大陆这个单一市场,要坚决维护台湾经济的自主性,因此对马英九当局的两岸经济合作政策持反对与抵制态度,而且敌视“陆资”,污名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是“中资入侵台湾”。这样的两岸经济关系思维与主张,会因为民进党的上台执政,经济政策随之改变。经济政策是为政治或政权服务的,极力追求台湾独立的民进党,当然不希望两岸经济关系大合作、大发展、更紧密、更依赖,这不符合其政治目标。这就是众人很不解民进党为何排斥与抵制两岸经济合作的根本原因所在。蔡英文执政后,尽管在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下,无法对两岸经济合作进行完全抵制,但总体两岸经济政策思维与导向一定是消极的,是保守的,不会是积极的,更不会是大胆开放的,即“开放不足,保守有余”,必然对未来两岸经济合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首先,由于两岸“两会”无法协商两岸经济合作,无法签署经济合作协议,自然会冲击两岸经济制度化与机制化合作。其次,台湾企业对祖国大陆投资将受到更为严格的政策管制,设置更为严格的条件,同时祖国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因岛内政治环境与政策环境的巨大变化将会停滞不前,难有新进展。第三,台湾参与亚投行等国际经济组织与区域经济整合也会出现变数,参与困难增大,也会影响到两岸经济合作。最后,类似过去祖国大陆各省市高层赴台开展经贸交流与产品采购的情况将会大幅减少,祖国大陆对台“让利”也可能出现变数,影响两岸经济合作。不过,两岸民间经济往来与合作不会停止,仍会持续,而且可能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