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6年第一期  > 正文

2016年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观察

日期:2016-02-23 10:32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彭维学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月16日,台湾大选揭晓。民进党以较大优势获胜,首次实现全面执政。国民党遭遇1949年以来的空前挫败,再起之路曲折漫长。经历此次政治“大海啸”,岛内政治生态发生“民大国小”、“绿大蓝小”新变化,政局出现“民进党一党独大、国民党持续衰败、激进小党窜升”新结构,两岸关系面临“台独政权”重新执政带来的新挑战。但台湾第三次“政党轮替”不是民众支持蔡英文“台独”路线,不可能逆转祖国大陆主导两岸关系能力不断增强的趋势。

  一、蓝营投票热情超低、青年世代投票激情超高,是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大胜的关键因素

  此次选举选民1878万,投票率66.27%,为历次最低。蔡英文获689万票、得票率56.12%,比2012年增加80万票。朱立伦获票381万、得票率31.04%;宋楚瑜获票157.6万、得票率12.83%。在立法机构113席中,民进党68席,国民党35席,“时代力量”5席,亲民党3席,无党团结联盟1席,无党籍1席。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双赢,是国民党“全盘烂透”、民进党竞选策略奏效、年轻世代结构和心态改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国民党执政败绩、激烈内斗、脱离基层,强化了民众“变天”氛围。就政党政治而言,经济民生议题是决定选民投票意向主要因素。马英九当局执政不力,台湾民众对经济发展“无感”。“油电双涨”多项重大改革,损害支持群众及中间选民利益。“九合一”惨败后,国民党内权力路线斗争激烈,党内初选一波三折,不分区名单“史上最烂”,加大党内裂痕,导致部分蓝营民众含泪不投票、投废票甚至票投他党。近6成民众认为“国民党太烂”,期待“政党轮替”,最终通过两项选举“教训马英九、惩罚国民党”。岛内舆论认为,超低投票率、100多万深蓝选民不投票、150多万选民票投宋楚瑜,显示蓝军对国民党丧失信心。

  (二)民进党成功整合绿营,深耕“三中一青”,竞选策略奏效。蔡英文自2010年新北市市长选举失败以来,潜心展开夺权部署。2014年“九合一”选后,蔡英文成功整合党内派系,党内地位定于一尊,顺势营造泛绿大团结气氛;通过“小英之友会”、新媒体发动地毯式组织战和网络战,有效凝聚“三中一青”群体。两项选举期间,蔡英文与新兴“第三势力”政党、公民团体分进合击,相互拉抬。尤其是,蔡英文采取“主攻内政、回避两岸”竞选策略,一方面猛攻马英九当局执政无能、抹黑两岸关系“国共化、权贵化、黑箱化”,另一方面以“维持现状论”、“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论”模糊两岸论述来降低国民党“政绩牌”、“两岸牌”对中间经济型选民和浅蓝选民的吸引力。

  (三)选民结构、社会舆论和选举动员方式有利民进党。近年来,“蓝略大于绿”选民结构逆转,每4年新增130万“首投族”明显“倾绿”,选民对民生议题关注度远超两岸议题,新媒体网络动员效果严重削弱国民党组织战与“两岸牌”优势。在民进党操弄下,所谓公民团体主导甚至垄断了政治社会议程,而国民党以“过去式的旧政党”挑战“现在进行式的新政治”,注定失败。

  (四)民进党民意代表选举大环境有利。民进党选举气势高涨,提名整合顺利,不分区民意代表提名强化社会连结倍受好评,与新兴“第三势力”政党合作、重点抢攻中北部国民党优势选区策略奏效,尤其是蔡英文“母鸡带小鸡”效果突出,大幅扩张绿营当选席次。而国民党受执政包袱和党内矛盾拖累,选举气势始终低迷不振。不分区名单倍受“老人政治”、“派系分赃”恶评,重伤民意代表选情。民进党、亲民党、“时代力量”等在国民党优势选区联手搅局,导致国民党选情雪上加霜。

  二、岛内政治生态发生“绿大蓝小”重大质变

  民进党重新上台,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轮替”,而是台湾政治和民意结构性翻转,颠覆了选民结构、执政版图和政党格局。

  第一,选民结构首次翻转为“绿大蓝小”。2008年,民进党比国民党少221万票,此次反超308万票。蔡英文得票率比朱立伦、宋楚瑜得票率之和高12个多百分点。蓝绿得票比例自2000年的60:40逆转为44:56。立法机构选举,蓝绿政党得票率分别为43%、57%,绿营首次超过蓝营。

  第二,政治版图全面绿化。蔡英文在22个县市中的18个领先朱立伦;民进党南部从县市执政到全面攻占区域民意代表,执政堡垒更加坚实,快速绿化中北部。国民党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北部优势地区选票严重流失,被逼到金门、连江、花莲、台东“山巅海角”。即使朱立伦执政的新北市、被视为泛蓝大本营的台北市桃园市,国民党均大幅落后。国民党民意代表从台湾头输到台湾尾,仅保住苗栗、南投、金门、连江4县。

  第三,政治结构转变为“一大一中二小”态势。选举后,民进党成为第一大党,政党格局呈现“一大一中二小”态势,台湾政坛首次实现“绿色完全执政”。亲民党及首次参选的“时代力量”跨过5%政党门槛,均能筹组立法机构党团、具提案权并参与立法机构党团协商,是影响立法进程、国民两党拉拢的“关键少数”。

  三、民进党主控政局,但蔡英文当局“蜜月期”不会太长

  一是民进党首次同时赢得两项选举胜利,再加上13席县市长,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和多数地方执政权,政党实力创建党以来最高。二是顺势抢攻立法机构负责人职位,掌握预算、人事、法案主导权,执政将更为顺畅。三是将充分利用执政资源,加强自我壮大,加速裂解国民党,厚植执政基础。四是蔡英文凭借民意支持,将推动党内权力结构由过去“派系共治”向“英派独尊”过渡。

  此次大选,蔡英文虽胜选,但在选民增加70万的情况下,得票只比4年前增加80万,并未超越马英九2008年得票的765万,显示出蔡英文的民意支持不够稳定。尤其是,当选后蔡英文面临经济走势疲软、青年就业困难、两岸关系僵持、蓝绿朝野对抗等结构性困境,短期内很难取得亮丽政绩,很难摆脱陈水扁、马英九“民众期望值超高、施政满意度超低”基本规律。正如岛内评论所说,蔡英文将是“第一位没有政治蜜月期的掌舵新手”,若没有能力“翻转台湾经济”,“民意反弹很快就会见真章”。值得一提的是,柯文哲跨党辅选民意代表,影响力提升,未来是否与“第三势力”合作、2020年“威胁蔡英文连任”,值得观察。

  四、国民党止跌再起之路挑战重重

  两项选举失败后,朱立伦辞去党主席,党内围绕败选究责、党主席选举、两岸路线、改革发展等问题的斗争趋于激烈。未来若不能理性竞争、尽快形成强有力权力核心,“深蓝”与“本土蓝”局部分裂的可能性不排除。而其两岸政策调整是重拾“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还是加速朝本土化、甚至“台湾国民党”蜕变,处于关键十字路口。不过,蓝营基本盘仍未溃散,蓝绿二元格局仍未崩解,政党轮替已成常态,美国也不希望“台独”制衡力量解体,岛内政治总体上仍将维持两党制格局,国民党未来仍是牵制民进党的最大在野党。

  五、“时代力量”快速崛起,成为两岸关系“新毒瘤”

  “新独派”“时代力量”“台独”论述激进、动员能力较强,与“港独”、“三股势力”勾连密切。该党取代“老独派”“台联党”,成为岛内第三大党,未来绝不甘心只做民进党侧翼部队,将成为与民进党唱双簧、挤压反“独”力量、破坏两岸关系进程的“台独”急先锋。新立法机构运作后,该党可能通过立法程序、网络串联、街头运动相结合方式,阻挠“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两岸服贸协议等两岸法案审议,凸显政党主体性,争取选民认同。随着“时代力量”等“新独派”崛起、蔡英文未来全面推动“去中国化”政策,岛内民众尤其是青年世代的“台湾主体意识”、“台湾人”身份认同和“台湾国家意识”将进一步加剧,岛内民意将进一步朝“利独不利统”方向演变。

  六、两岸关系面临“阻力增大、风险升高”新挑战

  蔡英文属“理念型台独”,长期从事国际贸易谈判,“内心坚韧谨慎,手腕灵活务实,喜打群架自保、善搞平衡图利”,是一个既不同于陈水扁、更不同于马英九的难缠人物。出于缓解压力、稳定执政等考虑,蔡英文目前不太可能搞对撞式“法理台独”,也不太可能明确接受“九二共识”,可能推行以“中华民国是台湾”为实质的“柔性台独”路线。蔡英文当选后宣称,“遵循台湾最新民意”、“台湾的民主制度、国家认同、国际空间必须被充分尊重”,以民意为依托向祖国大陆叫板意味相当浓厚。未来蔡英文、民进党的可能手法包括:推动“民主拒中”、“经济排中”、“外交抗中”、“文教去中”政策,制造岛内“反中拒统”民意,强化“事实台独”基础;推动修法,降低“修宪”及“公投”门槛,为“法理台独”铺路;积极谋求拓展国际参与,冲撞“一中”框架,凸显“台湾主权独立”;与“三股势力”、“藏独”、“港独”、“法轮功”、“民运”等多“毒”合流,冲击祖国大陆社会稳定。

  “柔性台独”路线以“软对抗”取代“硬冲撞”,又得到美日暗中支持,欺骗性强,客观上增强了两岸关系的风险与挑战。由于民进党与祖国大陆缺乏基本互信,未来4年台海局势将陷入政治互动实质中断、经贸合作突破困难、民间交流减速降温、涉外对抗再度升温的“冷和平、软对抗”状态。当然,如果蔡英文施政陷入困境,不排除其走陈水扁老路、搞激进“台独”、挑衅两岸关系的可能。

  七、岛内政党轮替未能撼动祖国大陆对两岸关系的主导地位

  从选举看,岛内政党轮替主因是“国民党全盘烂透、失去民心”,但这并不意味岛内百姓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支持“台独”路线。当前,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两岸对抗仍是岛内民意主流,这迫使蔡英文不得不重申“维持两岸现状”、强调“处理两岸关系有沟通、不挑衅、无意外”。

  从现实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造福两岸同胞,有利台海和平稳定,得到国际社会支持。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建构了两岸制度交流框架,形成了两岸大交流大发展格局,增强了祖国大陆主控两岸关系实力,有力维护了战略机遇期。

  从长远看,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毫无疑问,时与势仍然稳定站在祖国大陆这一边。中美实力持续拉近、“陆强台弱”持续扩大、祖国大陆主导两岸关系能量持续增强、台湾与祖国大陆叫价筹码越来越少、岛内民众因落后的自卑感和被统一的焦虑感越来越强等5大趋势,并未因民进党重新上台而减弱,相反会更加增强。“台独”对抗改变不了两岸和国际格局,相反将加剧岛内政治乱局和经济自我边缘化,进一步扩大两岸实力差距,有利于祖国大陆保持战略优势。

  综上所述,应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保持清醒认识,更应对祖国大陆强大和两岸统一前景保持战略自信与定力。1993年,祖国大陆国民生产总值是台湾的2.2倍,如今是20倍。祖国大陆遏制“台独”、维持台海局势稳定的实力更强、工具更多、效果会更好。当年,李登辉、陈水扁“台独”分裂没有成功,如今蔡英文若硬撞南墙,只会结局更惨。只有承认“九二共识”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中”核心内涵,才是民进党、蔡英文两岸政策调整的正途。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