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6年第五期  > 正文

台海新形势下岛内民意变化探析

日期:2016-10-23 15:06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宁馨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台海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岛内政权交替,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全面执政,岛内反对“台独”势力的政治力量衰退。两岸间担忧关系恶化生变的氛围弥漫。国际上支持一中原则的声音升高,同时个别国际势力“以台制华”的野心膨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岛内民意也随之变化,对两岸关系发展影响加深。

  当前台海局势基本状况

  民进党大权在握,但执政“蜜月期”快速消退。一方面,5月20日蔡英文上台,全面布局行政事权,任命嫡系林全担任行政部门负责人,主要“部会”负责人均以绿营出身的人士取代原来首长。同时,蔡英文以“三军统帅”身份加强对军队人事渗透,逐步改变军队传统亲蓝色彩。在关键的涉及两岸事务部门,外事系统出身的无党籍张小月出任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被视为深绿的田弘茂担任海基会董事长,彰显蔡英文亲自把持两岸政策走向的深刻用意。另外,民进党着意成立“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党籍民意代表顾立雄出任负责人,助蔡英文全力清剿国民党。加之民进党在立法机构占据绝大多数席次,掌控大部分地方县市执政权和议会,因此,岛内舆论认为,蔡英文已经成为岛内“最有权势的女人”,民进党“一党独大”局面俨然成形。另一方面,民进党上台后施政漏洞百出,决策粗糙,无力改变台湾经济社会民生衰落的现状,反而制造社会对立,快速引发岛内民意反弹。蔡英文执政百日,民进党在花莲市市长补选中落败,并遭遇军公教、旅游业界等发起街头抗议运动,蔡英文的执政不满意度快速上升,从上台之初的20%左右升高至40%,甚至有媒体民调显示蔡英文的不满意度已经超过了满意度。这都显示蔡英文执政“蜜月期”快速消散,民众对新任领导人的期待大幅降低。

  国民党折翼难振,艰难谷底爬升。当前,国民党处在前所未有的政治谷底,丢失政权,在立法机构式微,地方执政县市有限,几无政治资源。洪秀柱身为弱势党主席,面临党内路线走向、权力分配、派系施压等挑战,党内团结整合、形象塑造任重道远。党内基层组织改革阻力重重,要求地方党部主委直选的声势渐强,对党中央的权威形成挑战。国民党选后坚定延续了马英九主政时期的积极大陆政策,洪秀柱展现了高度的中华民族情结,力推国民党全代会通过新的《政策纲领》,明确提出深化“九二共识”,积极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可能性,积极推动两岸交流,拉近两岸心理距离,指出要坚定捍卫南海U型线和钓鱼岛主权。这都确定了新形势下国民党的大陆政策基调,对党内的两岸路线之争拨乱反正、一锤定音,符合岛内广大民众期待,有助国民党尽快走出败选阴影,重新获取前进动力。正是由于国民党仍坚持正确的大陆政策,使得国民党虽然大选败选,仍重新稳固蓝营基本盘,不致于全面溃散,也在“5·20”之后的16场地方小型选举中取得连胜,稳住阵脚。

  两岸关系发展走向低谷,不稳定因素迭起,动荡风险升高。今年以来,两岸关系经历了明显的峰顶下坠趋势。在去年底成功实现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向新的历史境界。随后国民党虽然败选,但在政权未交接之际,双方仍努力推动实现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协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续协议。直至蔡英文上台,台湾新当局无意承认“九二共识”这一两岸机制化交流的共同政治基础,蔡英文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更直接透露出任内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识”的讯息,导致两岸关系迅速冷冻,两岸机制化交流陷入停滞,两岸交流互动特别是祖国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明显减少,两岸关系遭遇了过去8年多来前所未有的冷淡期。与此同时,台湾新当局利用执政之机重启“去中国化”动作,重蹈“文化台独”覆辙,在“南海仲裁案”上态度暧昧,对维护南海U型线和钓鱼岛等中华民族固有疆土的立场退缩,切割两岸血脉相连事实的动机凸显。岛内“急独”势力更趋活跃,不断挑唆“台湾入联”议题,加大两岸关系风险指数。

  域外势力插手台海局势的野心增大,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干扰增强。美国为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极力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存在,放任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对中国大陆施加压力,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制造东北亚不稳定事端,支持菲律宾搞所谓“南海仲裁案”,意图搅浑南海局势。同时,美国虽然口头声明希望两岸关系维护和平稳定态势,但实际上放纵“台独”政权上台制造台海紧张局面,鼓噪中国大陆应该给不承认“九二共识”的蔡英文机会,无异于养虎为患。并且不断引诱施压台湾放弃传统的南海U型线主张,为美国全面否认中国在南海的传统主权“撤板凳”。

  岛内民意的变化

  随着整个台海局势发生变化,岛内民意被内外因素影响,过去的民意认知逐渐转化。

  一、岛内民意受祖国大陆因素的影响加深。

  台湾民众一贯的认知是“台湾未来由2300万台湾民众决定”,这是在过去两岸隔绝或是在两岸交流不深的情况下产生的。经历8年的两岸交流互动,岛内民众深刻感受到祖国大陆因素不再只是政治人物所关心,祖国大陆因素已然深入到台湾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5·20”后,由于台湾新当局的错误政策,导致两岸关系陷入低谷,正所谓一叶知秋,岛内民众很快感受到了两岸关系趋冷带来的负面效应,军公教、旅游业界迅速掀起街头运动,诉求当局重修两岸关系。可以说,岛内的民意不再是封闭场域内的结果,而是与祖国大陆因素联动增强的客观呈现。岛内媒体指出,“两岸关系不再是某一方可以单独决定,大陆的民意难道就不是民意吗?恰恰相反,大陆的民意已经在影响台湾的民意”。

  二、岛内维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民意更加迫切。

  和平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真正被重视。过去8年,两岸关系迈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民众真切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让一些民众产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理所当然的感受,逐渐淡忘了这一成果取得的艰辛。随着今年台海局势的快速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遭遇到了阻滞,过去唾手可得的和平红利开始变得越来越难,而岛内“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日趋活跃,两岸关系反而面临更大风险。这让习惯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现状的岛内民众出现了危机意识。可以预见,如果两岸关系难以在未来有所扭转,甚至更趋恶化,追求和平稳定的民意力量势必增强。目前岛内出现的“不要歧视陆客”声音,隐然反应出民众对台海局势的担忧和重新思考。

  三、希望加深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和敌视抵制祖国大陆的两极民意对冲。

  在台海局势趋向不稳定的状态下,岛内民意出现分化应对的不同方向。一种认为避免台海局势重现紧张对峙状况,加强两岸交流互动,加深双方认知理解是必由之路,而且过去8年两岸关系的成功经历证明,只有和谈和解才是保持台海局势稳定的唯一路径。另一种认为,两岸实力对比悬殊,台湾过分靠近祖国大陆反而对自身不利,只有更加激烈的抗争才可能维持“台湾的尊严”,这造成岛内少数民意在政治光谱上进一步朝向“极右化”趋势,“仇中反中”的意识形态更加极端。当前的台海形势使得岛内目前两种民意的对冲和撕裂加大。

  四、岛内民众对坚持南海、钓鱼岛主权认识升高。

  马英九时期在南海和钓鱼岛固有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意志坚决。民进党上台后,基于其“台独”主张,对维护南海U型线内的领土领海主权态度暧昧。再加上美国、日本不断对其引诱施压,促其弱化主权之争,导致民进党当局在面对对台湾极为不利的“南海仲裁案”时回避退缩,引发了岛内民众不满。而在岛内各界试图赴太平岛伸张主权时,民进党当局以各种理由和借口阻挠,加剧了民众的不满。南海问题的升温,牵动台海关系,使得岛内民众接受了一场中华民族固有领土和主权的历史教育,岛内民众也逐步意识到仅靠台湾自身之力在南海问题上基本没有发言权,可能随时遭到南海周边国家的利益侵袭。不少学者、舆论都呼吁应与祖国大陆共同捍卫南海主权,共同研究南海问题,以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五、反体制、反强权的民意力量加强。

  受整个国际思潮影响,岛内反体制、反强权的民意一直在发展。国民党在台上时,岛内民众将社会问题统统归咎于执政党。当民众票投民进党,将蔡英文推上前台后,未料蔡英文的执政蜜月期仅仅百日就戛然而止。蔡英文的不满意度从上台不足20%,到执政百日迅速上升至45%左右。民进党全面执政使其获得了良好的执政环境,更好地推动各项施政措施,但反过来,民众又担忧执政者重权在握、大权独揽,容易走上错误道路,害怕执政党一党独大,希望在野党增强牵制能力的诉求加大。岛内舆论指出,“太弱的在野党会让民众担忧,太强的执政党更会让民众害怕”。因此,当前执政党面临的执政压力和施政难度将加大,延续全面执政的挑战更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