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6年第六期  > 正文

“两岸同属一国”可解决两岸定位问题

日期:2016-12-19 16:21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台湾 纪欣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蔡英文执政6个月以来,陆客入台人数锐减、台湾观光业业绩下滑、两岸沟通机制停摆、台湾国际空间明显缩小。虽然当局不愿将之完全解读为大陆的打压,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与两岸当局没有政治互信及沟通管道脱不了关系。

  诚然,两岸呈现“冷对抗”局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利。不过,经过8年和平发展,两岸关系早已成为两岸人民及社会全方位的关系,尤其,大陆对台政策已把青年工作当作重点,释出各项就学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确实让“台湾青年更有感”,两岸关系从量变走向质变指日可待。

  两岸融合势不可挡,但蔡英文当局未来3年半将扮演何种角色,在野的国民党能否发挥制衡作用,以及大陆如何因应形势,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及走向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足以影响两岸关系的事件及其可能发展

  1.蔡英文是否会接受“九二共识”?

  蔡英文就职演说首次提及“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并愿努力维持沟通机制和制度化交往,但未承认“九二共识”。大陆国台办负责人发表谈话称,该讲话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之后也一再严正指出,“九二共识”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没有任何模糊空间”。只是,蔡英文在“双十演说”中三度表示要维持两岸现状,却仍坚不承认“九二共识”。

  从2008年以来,大陆一直认定“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的政治基础,也是大陆对台的最大善意,此态度未因台湾政权轮替有所改变,反倒是坚称要维持两岸现状的蔡英文,始终不承认有“九二共识”。

  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或许有以下几点理由,但皆非有理。

  首先,8月,蔡英文得意地说,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在她任“陆委会主委”时就告诉她,“辜汪会谈”时没有“九二共识”。众所周知,“九二共识”是“陆委会”前“主委”苏起在2000年定义的,因此,不论是1993年的“辜汪会谈”,或1998年的“辜汪会谈”,确实还没人用那四个字,但这无法改变两岸双方在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

  民进党人不必以人废言,也不必标新立异,诚如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朱卫东11月2日在北京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所言,“九二共识”好用、管用,就应该继续用。当然,打破僵局的关键并不在特定“名词”,蔡英文若是因个人面子或政党考量,不愿沿用“九二共识”,不妨提出“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这不仅符合“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也有助打开两岸僵局。

  其次,蔡英文选前选后均表示,“只要民进党赢得大选,大陆必然改变态度,转而尊重台湾的主流民意”,“希望大陆也有一些弹性思考”。赖清德说他主张“台湾独立”,但“并没有主张一定要兵戎相向,中国也要尊重台湾人民主张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种误以为或刻意解读大陆会搁置统一,两岸可以长久保持和平分立的想法,或自己是铁板一块,却一味要求大陆弹性的心态,恐怕正是破坏两岸关系的症结。

  第三,民进党人一向认为,美国是台湾最大的靠山,台湾只要维护好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就可长久维持现状、以拖待变。不过,尽管“以台制中”是美国舍不得放弃的战略目标,但形势比人强,随着大陆的快速发展,美国领先的优势在日益缩小中,美国若不想或没有能力为保卫台湾付出更大的代价,就可能要求台湾的民进党当局扭转姿态,以求两岸维持和平稳定关系,甚至做出“弃台”准备。

  2.是否会停止推动“文化台独”?

  马英九2008年上台后,蓝营选民及大陆都希望国民党当局能把握时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让青年人不再受到充斥“一边一国”“亲日史观”的历史教科书所毒害,但国民党当局一直拖到2013年才开始调整课纲内容,但因其民调大幅下滑,绿营又强烈抵制,2015年完成的微调内容出炉后备受攻击,最后终因政权转移无疾而终。

  2014年“太阳花学运”后,大陆对“文化台独”的警觉性大幅提高,一方面表明“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一方面也以此检验台湾当局反“独”的诚意与决心。不料,2016年4月,民进党当局就发布任用两名反“课纲微调”的战将潘文忠、郑丽君为教育部门负责人及文化部门负责人,潘文忠更在上任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宣布废除“课纲微调”,公然向“文化台独”挺进。

  另外,年初,三位民进党籍民意代表分别以修法或提案方式企图“去孙中山”“尊郑南榕”“垄断二二八论述”,显示民进党人将利用一切手段“去中国化”,而“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一旦通过,更将使台湾正式进入“绿色恐怖”的威权年代。这种“暗独”“装饰性台独路线”的可怕性不亚于“法理台独”,因为它会使“‘独’是政治正确,统是政治不正确”的社会氛围更加严重,大陆及岛内统派必须设法加以遏止、导正。

  3.是否会在对外关系上一味向美日倾斜?

  民进党当局在对外关系上一味向美日倾斜,虽成效不大,但至今不见改变迹象。

  为对日本示好,民进党当局一上台就把冲之鸟礁的“礁”字废掉,保护渔民的政策也立即转弯。为讨好美国,农业部门负责人还未上台就松口要让含瘦肉精的“美猪”进口,让民进党成为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的笑柄。但5月至今的一系列对外事件显示,民进党当局亲美日的策略根本无效。

  首先,台湾的国际空间日益缩小。3月,大陆与冈比亚宣布复交;5月下旬,世界卫生大会(WHA)邀请函附加了联合国2758号决议文;9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ICAO)会议则根本不邀请台湾,这些都显示两岸的“外交休兵”已告终,蔡英文的“踏实外交”恐怕无法避免“烽火外交”再起。

  其次,7月12日,美国主导的南海国际仲裁结果出炉,整篇裁决否认了九段线,更裁决太平岛不是岛,蔡英文虽立即针对太平岛表示抗议,但却避谈U形线、九段线,又强调愿“以多边形式”与大陆在太平岛合作,引人质疑她将逐步放弃对南海主权的诉求。

  不过,相较16年前陈水扁上台之初,今天的大陆已拥有了更大的战略实力及国际影响力,台湾若不改弦更张,恐怕只能等着到处吃闭门羹。

  4.民进党是否会撤消“台独”党纲?

  6月中旬,吴子嘉等32名民进党党代表在全代会前提出新党纲案指出,1991年党纲、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及2007年“正常国家决议文”,与蔡英文主张的“维持现状”明显不符,应该予以调整,以免自绝于两岸议程之外。

  其实,民进党早该处理前述三个相互矛盾的文件。诚如国台办多次指出:“民进党坚持‘台独’立场,有主张‘台独’的文件,这是民进党自己制造的与大陆发展关系的障碍。”撤销“台独”党纲虽不是万灵丹,却绝对有助消除外界对蔡英文是“铁杆台独”、民进党是“台独党”的疑虑,也有助民共交流。

  不过,在7月17日的民进党全代会上,蔡英文并未处理上述提案,而且“台独”大佬吴澧培及辜宽敏多次批评蔡英文“独”的立场不够坚定,看来蔡英文一时间不可能取消民进党的“台独”党纲。

  5.是否将继续利用民意操弄民粹?

  蔡英文处处以台湾民意为尚方宝剑,对此,大陆回应“台湾社会也应了解和重视13亿7千万大陆民众的感受”。

  平实而论,要比民意,大陆除人口是台湾的近60倍,而且反对“台独”更是全民共识,而台湾内部蓝绿、族群、阶级、地域对立,蔡英文想要促成“内部和解,凝聚共识,一致对外”,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且,台湾表现民意的方式已逐步趋向民粹,从最近几个月的社会乱相看来,民进党这一个民粹的始作俑者不见得能控制得了局面。

  4月,“电信诈骗嫌疑人从肯尼亚遣返案”一发生,民进党籍立法机构负责人苏嘉全就带头发表“两国论”的抗议声明,绿营民意代表更大肆发动“仇中”的民粹运动。若非台湾民众对电信诈骗有切身之痛,加上更多诈骗集团的嚣张事实一一被揭露,台湾恐怕至今还笼罩在“反中”的社会氛围中。

  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台湾人民过得更加不安宁。一是当局可能将进口“美猪”、重启核电厂、取消7天法定假日,这些政策一改再改,搞得选民大叹政治人物骗选票,劳工更前仆后继剧烈抗争。二是9月3日有25万人参加了监督年金改革行动联盟发起的“反污名、要尊严”大游行,但年金改革势在必行,军公教及其家属的反弹还将持续扩大,影响所及难以估计。三是6月洪素珠侮辱老荣民影片上传事件,以及10月品行不当被退职多年的中学老师洪晓玲居然被台北市市长柯文哲复职,让社会惊觉“仇中”效应会造成族群对立、社会裂解,这不仅使蔡英文宣示的“内部和解”破功,也让“转型正义”成了“政治斗争”的代名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蔡英文及民进党若不能停止操弄民粹,让民意有正常理性的抒发管道,恐怕难以化解社会分歧对立。

  6.台湾经济能不能获得改善?

  蔡英文上台后,台湾经济始终起不来,加上陆客锐减,影响观光产业,更影响庶民生活。当局为降低两岸关系动荡对台湾经济的影响,特别设计了新南向政策,并积极推动台湾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但两项政策完全失效。

  首先,新南向政策办公室快速成立,也任命了陈水扁时期的外事部门负责人黄志芳为办公室主任。但从8月台塑在越南投资大炼钢厂被迫赔偿5亿美元案,以及民进党民意代表苏治芬在越南遭到滞留案,可以看到,在没有“邦交”、法治不完善的国家投资会有高风险,而且台湾选择放弃语言相通,市场比东盟10国大上百倍的大陆市场,发展与东盟及印度的贸易关系,政治目的显然大于经济目的,也难怪台湾学界业界纷纷唱衰。

  其次,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主导者的美国两党候选人都表态坚决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民进党当局想借协商入伙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打入区域经济整合组织的策略,根本寸步难行。而且,国台办已直言,“如果一个中国原则不能得到维护,对台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会有不利影响”,台湾绝无可能绕过大陆,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区域经济整合组织,并与他国签订自由贸易区(FTA)。此外,已签署3年多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至今未生效实施,货贸协议更未见协商,致使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续效益难以产生,也使台湾经济难以复苏。

  经济起不来,薪资涨不了,劳资对立恶化,罢工将成为社会常态,人才外流还会加快,这不仅会使台湾人民受苦,也会使民进党当局的执政基础快速弱化。

  7.“修宪”是否会重新再起?

  大多数人认为蔡英文不敢也不会走上“法理台独”,但若“修宪”风潮再起,“法理台独”潜在的危机并非完全不存在。

  台湾在1991年至2005年间的七次修宪中,不论是第二次修宪(1992)将“总统及副总统”、“直辖市”市长及台湾省省长改为直选,或第四次修宪(1997)精简省级政府组织(即“冻省”),或第七次修宪(2005)废除“国民大会”,都让台湾一步步走上分离主义道路。不过,由于“宪法”第4条“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条文,以及“宪法”增修条文的前言“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始终未更动,“中华民国宪法”至今仍保持“一中架构”。

  自从“国民大会”在2005年被废除后,“修宪”案需经民意代表四分之一提议,四分之三出席,出席代表四分之三决议,公告半年后,经选举人投票复决,有效同意票过选举人总额之半数,通过之。这样的门槛不可谓不高,以致于陈水扁2005年后想推动的“二阶段宪改”,以及李登辉2015年想再次推动的“二阶段宪改”(第一阶段有二案,一为降低修宪门槛,一为降低投票年龄至18岁),均未成功。不过,尽管民进党加“时代力量”的民意代表席次未达四分之三,但若其提出看似与“法理台独”无关的“降低投票年龄至18岁”或“调降修宪门槛”,国民党的35席、亲民党的3席民意代表,不见得会全力阻挡。

  依笔者见,只要“修宪”风潮再起,势必造成台湾社会动荡,尤其是“修宪”门槛一旦降低,就将像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一中宪法”被破坏的潜在危机将大幅提高。

  8.国民党是否能发挥在野党的制衡功能?

  民进党全面执政后,国民党虽沦为在野党,但如深刻反省,团结一致,力图重新再起,应可扮演重要的制衡角色,并可在两岸关系上引领民意,甚至牵制民进党。可惜,国民党自年初大选挫败后,始终未走出谷底,尤其,近月来尽管蔡英文及林全民调直落,但国民党的支持度却从未上升,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必须想像没有国民党的台湾”。主要原因在于国民党至今未脱离内外交迫的窘境。

  首先,从外部来讲,民进党推动的“不当党产条例”完全不顾程序正义强行过关,“不当党产委员会”成立以来又穷凶极恶地冻结国民党党产,导致国民党连党工的薪水都发不出来,虽有企业及党员捐款,但显然不能解决长期经济窘迫的问题。缺了财源,势将裁减党工,裁撤办公室,地方组织工作将更形弱化。

  其次,国民党过去一直是立法机构的多数党,即使在陈水扁执政的8年间,国民党也掌握着立法机构,却囿于民进党的“少数暴力”,未能展现多数党的实力,备受蓝营选民批评,也让许多资深民意代表在年初落选。国民党民意代表现已远低于半数,亲民党又不愿与之联合作战,如何能在立法机构发挥在野党的制衡功能,实在不被看好。

  第三,洪秀柱虽顺利当上党主席,但却无法驾驭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也无法整合党内人士意见,因此,她虽提出“和平政纲”,主张要致力于“深化九二共识”,“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可能性”,但在台湾受到重视的程度不足,尤其马英九、吴敦义等人多次要求洪秀柱在“九二共识”后加入“一中各表”。11月2日,又有不少台湾学者在“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政治组的讨论中,一再坚持“一中各表”,显示党内有路线之争,徒然让仇者快、亲者痛。

  笔者建议,国民党除应痛定思痛,解决财源问题,更应在中心思想、两岸主张上凝聚共识,率先提出“两岸同属一国”“两岸关系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关系”正面表述,以凸显它与民进党有根本性的差异,又可避免因如何表述“一中”纷争不断。

  二、值得两岸学者研讨的课题

  11月1日的习近平与洪秀柱见面会上,习近平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六点意见的第一点就是:“承认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关系认定两岸是一个国家还是两个国家的根本问题。”对此,台湾媒体未多加琢磨,笔者却十分兴奋。因为笔者多年前就认定,唯有坚持“两岸同属一国”,才能根本性地解决两岸定位问题。

  1.两岸关系是“一个国家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长久以来,大陆皆以“祖国大陆”“台湾地区”互称两岸,但从过去几年大陆对两岸关系的重要谈话中不难发现,“两岸一国”论述其实已酝酿了一段时间。

  2012年7月28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提出“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国家”。

  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提到,“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2015年9月24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安徽合肥表示,要通过“九二共识”来确认两岸关系的性质;“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不是一中一台关系,是一个国家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2015年11月9日,据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转述,习近平在7日与马英九会面闭门会议上说:“‘九二共识’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其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清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而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关系。”

  依笔者之见,“一个国家两个部分”可又分为“一个国家”及“两个部分”来研究。

  (1)有关“一个国家”。

  “九二共识”一方面有“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还有反对“台独”的重要一面。两岸主权和领土从未分裂,自然同属一个国家。换言之,承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是检验台湾朝野政党是否真的反对“台独”、支持“一中”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标准。诚如习近平在与洪秀柱会面时所说,“在这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的立场不可能有丝毫模糊和松动”。

  “一个国家”可充分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中国,不仅是一个历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缘上的中国,也不是未来的中国,而是一个依据两岸现行法律及国际法实存的中国。此说法可避免“一中各表”淡化、模糊化、抽象化了“一中”。

  绿营经常说,“一中”在国际上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当然不愿承认“两岸一中”的“九二共识”。不过,蔡英文表示要依据“宪法”及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就不能否认“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不是“一中一台”,更没有理由推动违“宪”违“法”的“台独”活动。

  大陆多次提到“一个国家”时皆未提及国号,因此,台湾只要承认“一国”,即可开启政治对话,平等协商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包括“中华民国”定位问题,也可以对尚未统一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蔡英文“双十演说”首度呼吁中国大陆要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2)有关“两个部分”。

  1992年8月1日,“国统会”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提出“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1994年7月5日,“陆委会”又在“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中指出:“台湾与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相互之间的关系则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分裂分治之两区,是属于‘一国内部’或‘中国内部’的性质,这与‘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同。”

  2005年8月初,马英九在首度出任国民党主席前对媒体说:“‘宪法’增修条文第11条很明显地定好框架,既非‘一边一国’,也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国两区:大陆地区、台湾地区。”2012年3月,吴伯雄以国民党荣誉主席身份,在与胡锦涛会面时说,两岸定位为“一国两区”。2012年5月20日,马英九在连任就职演说中,再次强调:“20年来两岸的‘宪法’定位就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

  尽管台湾上述论述强调两岸为“两个对等实体”、“一国”是“中华民国”,但它表明两岸问题是“一国内部”的性质,可以现阶段增进两岸对于“一国”的共识,也可为未来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创造有利条件。毕竟,“一国两制”指的就是一个国家内的两个地区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两岸一旦确立对“一国”的认知,就可逐步化解政治分歧,结束政治对立。

  2.“一国两制”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蔡英文当选后,即有海内外学者表示,和平统一无望,大陆武统的可能性大为增加,这虽使台湾深蓝民众人心大振,但为了统一后台湾可长治久安,采取和平方式统一仍是我们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又由于两岸人民经过长期隔绝,各自的政治体制及生活方式又不相同,统一前应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一旦统一则必须有具体可行的治理模式。

  尽管“一国两制”在台湾长期被污名化,但各种污名化的原因,例如大陆已放弃“一国两制”方针;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失败;台湾不同于港澳,“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等等,均非事实,应该予以有效澄清和驳斥。笔者始终相信,只要台湾人民接受“两岸同属一国”,确知统一是大势所趋,就不再会强烈反对“一国两制”,并希望尽早展开对话协商,以争取对台湾最有利的条件。笔者也相信,在各种统一模式中,“一国两制”是两岸最佳的统一模式,理由如下。

  首先,中国向来采取单一制,秦汉以后就开始实施郡县制、中央集权,这个传统已经几千年了,很难改变,也没有改变的必要。海内外人士曾针对邦联、联邦、欧盟模式做过诸多讨论,却始终没有突破。照目前台湾的民意来看,台湾当局及人民不会愿意在统一后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尽管是单一制框架下的制度安排,却含有折衷色彩,既能体现两岸统一,又能兼顾两岸的差异。

  其次,相较于东西德统一后造成双方社会剧烈震荡,失业率攀升,经济衰退,“一国两制”模式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统一模式。台湾经济始终无法大幅改善,社会又缺乏共识,自该避免或降低因统一可能带来的任何冲击。

  第三,“一国两制”两岸模式可在充分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后,通过分阶段有步骤的平等谈判、共同规划,达成合情合理的统一安排。政党政治及选举制度在台湾已行之多年,自然应纳入“现行制度”。

  三、结语

  或有人说两岸关系处于新的局势,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应先全力巩固“九二共识”这一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确保两岸关系往前迈进,因此不宜过早研究讨论“两岸同属一国”或“一国两制”方案,以免产生反效果。不过,综上可知,两岸关系的关键在于对“一国”的认同,“一国两制”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一国”的理论基础,也可以让台湾人民对于统一后的前景有所认知,这可促使台湾人民在选择维持现状之外能有更好的选项。何况,凡肯面对两岸及国际现实的人皆知,时间不在台湾这一边,只有及早开启政治对话,台湾人民才能在平等协商下争取到利益的极大化,并可检验大陆是否有落实“两岸一家亲”“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诚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