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6年第六期  > 正文

蔡英文对民进党派系改造效果观察

日期:2016-12-19 16:36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钟厚涛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为了实现“唯我独尊、一统江山”的绝对权威,进而达到“以党辅政、政令通行”的政治目的,新上台的蔡英文高举“英派”大旗,竭力弱化和消解民进党原有的其他派系。在蔡英文的强势运作下,民进党各大派系实力此消彼长,权力结构迅速重组,“英派”“新潮流系”等急剧膨胀上涨,“谢(长廷)系”等呈现式微态势,深绿势力也借机寻求到了更大生存空间。未来蔡英文如何在各大派系之间调和鼎鼐,值得进一步观察。

  一、派系消解计划全面破功、“英派独大”图谋沦为笑谈

  民进党盛行派系政治,向来派系横生,从党外时期的“公政会”和“编联会”,到建党初期的“美丽岛系”和“新潮流系”,再到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正义连线”“福利国连线”“台独联盟”等,各派系此起彼伏、从未歇绝。派系力量的存在,既为民进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也带来了巨大内耗,阻碍了民进党进一步壮大。

  作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对此自然心知肚明,深知派系文化是制约民进党自我超越的一大“毒瘤”。特别是蔡英文目前的身份,已经不仅仅是民进党主席,更是台湾地区领导人,为了实现权力的绝对集中,就必须首先改造民进党,消解各大派系,唯有如此,才能够完成“党政一把抓”,实现各项决策的高效贯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蔡英文在2016年大选前就明确提出,民进党只有“英派”,再无其他派系,并大张旗鼓地推出名为《“英派”》的“著作”。1月16日胜选后,蔡英文立即把重新改造民进党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意图打破民进党的“派系共治”传统,推动民进党内各个派系由“强组织”向“弱组织”转化,也即以“英派”为名,尽量收编其他派系,颠覆以往山头林立、各自为战的权力格局,妄图在岛内形塑“民进党一党独大、英派一派独大、蔡英文一人独大”的政治氛围。由于蔡英文裹挟着巨大的民意基础,且手中掌控着绝对的行政资源,因而各大派系均有人向蔡英文靠拢输诚,意图能够在蔡英文麾下谋得一官半职,还有人堂而皇之地声称,“民进党再无派系,大家都是英派”。

  从客观效果来看,“英派”力量的确有所增强,例如行政部门负责人林全、立法机构负责人苏嘉全等核心要害部门负责人都是“英派”人马把控,而“政务委员”林美珠更是蔡英文的表姐。当然,蔡英文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也遭到了民进党内部派系的强烈批评,被称为是“镜子里找人”“小圈子决策”。例如,民进党内深绿势力吴醴培、辜宽敏等,都已经公开放话,要求弹劾林全,有的甚至将矛头直指蔡英文,要求蔡英文必须“放弃连任”。

  而在保送苏嘉全担任立法机构负责人过程中,蔡英文更是困难重重,因为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柯建铭。柯建铭在立法机构混迹多年,人脉广泛,而且获得了“新潮流系”和“游系”共同支持。在最后关键时刻,蔡英文无奈只好亲上前线,邀请陈菊、邱义仁等“新潮流系”大佬出面软硬兼施,迫使柯建铭退选,将苏嘉全推上立法机构龙头宝座。

  蔡英文安插亲信苏嘉全出掌立法机构,就是想在立法机构培养自己的代理人,完全掌控立法机构特别是民进党立法机构党团的各个派系。在蔡英文的强力主导下,“英派”力量虽然明显壮大,但并没有达到“一派独大”的目标。在最近的民进党中执委和中常委改选中,“英派”仅拼得2席票选中常委和5席中执委,与“新潮流系”还相距较远。更让蔡英文感到难堪的是,她对民进党的派系改造,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民进党内各个派系不但没有偃旗息鼓、销声匿迹,各个派系运作的意识形态色彩和组织强度也并未像蔡英文预期的那样有所下降,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传统派系全面重组、“四大天王”淡出舞台

  民进党向来就有“派系共治”的历史传统,现在蔡英文妄想打破派系,收回权力,压缩中小派系的生存空间,由“九龙治水”转为“英派独尊”,无疑将触动很多党内大佬的“奶酪”,进而引发强烈反弹。从民进党演化轨迹来看,早在2006年民进党就宣布要解散派系,但时隔10年之后,事实证明,民进党内的派系不但没有解散,反而更加猖獗。蔡英文此次内部派系改造,也同样如此。

  一是“新潮流系”一派独大。长期以来,“新潮流系”高度注重理念灌输和人才培养,始终维持着民进党内头号交椅的地位,蔡英文虽然想削弱“新潮流系”的力量,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不得不借助于“新潮流系”,这也使得“新潮流系”在民进党内独大的地位没有发生丝毫动摇。中执会和中常会改选结果显示,“新潮流系”继续稳居龙头老大,一举拿下3席中常委和10席中执委,比蔡英文的“英派”还要多出许多。而在行政部门的争官抢位中,“新潮流系”虽然在“部会”首长争夺战中未占优势,但在“新潮流系”林锡耀出任行政部门副负责人主管公营事业后,公营事业瞬间就成了“新潮流系”的天下,从规模巨大的“台电”“中油”“中钢”,到中型的“华航”“台水”等,均有“新潮流系”人马出任,这也被外界批评为“吃相过于难看”。

  二是“谢(谢长廷)系”全面溃败。谢长廷在被蔡英文“外放”至日本后,鞭长莫及,对于民进党内部派系的操控能力大大下降,此次全代会,谢长廷虽然从日本回台固票,但大局底定,根本无力回天,仅获得2席中执委,中常委则直接挂零。“谢系”之所以全面崩盘,被“英派”“新潮流系”以及后起之秀“海派”等各挖墙角,最后溃不成军,主要是因为缺乏地方执政资源,“谢系”人马几乎无人担任地方县市首长,而同属“谢系”的管碧玲和赵天麟都有意问鼎高雄市市长,最后互不相让,“鹬蚌相争”自然“他人得利”。而与“谢系”向来互动密切的“海派”则趁机收编了“谢系”许多“子弟兵”,并取得了开创性的重要进展。“海派”以“三立”董事长林昆海为首,赢得1席中常委和2席中执委。

  三是“扁(陈水扁)系”被其他派系收编。由于陈水扁贪腐形象为人深恶痛绝,已经无力担任“扁系”精神领袖,“树倒猢狲散”,“扁系”实力也因此急遽下降,很多原先“扁系”人马纷纷投奔与之意识形态光谱相近的“游(游锡堃)系”,二者同属深绿,都支持“台独”。这也使得“游系”力量在此次派系重组中,力量空前高涨,一跃成为仅次于“新潮流系”的第二大派系,以“游系”为核心的“正国会”维持2席中常委和6席中执委。但有必要指出的是,“扁系”虽然力量式微,但却僵而不死,在关键时刻依然会有“挺扁死忠分子”发出干扰声音。

  四是“苏(苏贞昌)系”基本维持原状。蔡英文虽然有意放低身段,与各个派系广泛结盟,却惟独对“苏系”冷眼相待,始终把苏贞昌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因而在其第二任和第三任党主席时,始终对“苏系”人马高度防范,防止党内出现“两个太阳”,威胁到自己的霸主地位。但“苏系”并没有因为蔡英文的刻意打压就一蹶不振、跌至谷底,反而基本维持原状,力量虽未提升,却也没有显著下降,最后获得1席中常委和2席中执委。

  此次派系重组,显著特点是老一辈“大咖”正在淡出舞台,世代交替正在加速完成。在此次中常委名单中,谢长廷、苏贞昌、游锡堃、吕秀莲等全部退出,“谢系”由管碧玲接班,“苏系”由其女苏巧慧掌门,“游系”则由林佳龙打理。“新潮流系”在此之前早就完成世代交替,传统的重量级人物如洪其昌等都已经完全被边缘化。

  三、深绿势力甚嚣尘上,蔡英文两岸政策前景堪忧

  民进党的派系结构变化,不仅仅与岛内政局走向息息相关,对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民进党中常委结构中,深绿势力不容小觑,陈亭妃、高志鹏等人被称为“台独悍将”,林莹蓉、林宜瑾等人则是死硬“台独”分子,未来这些中常委会如何牵制蔡英文两岸政策调整,值得高度警惕。

  除了民进党高层的影响之外,蔡英文当局官僚体系的变化则更让人担忧。今年大选后,岛内政治版图全面绿化。虽然在上台之初,为了制造“蓝绿和解”“不会整碗端去”等假象,蔡英文任用了一批年龄偏大、具有蓝营背景的男性官员,但在绿营各大派系强力围剿下,将上述蓝营官员逐一定点清除,取而代之的是岛内官僚体系一片绿。当蔡英文执政团队呈现集体绿化态势时,作为结构中一员,蔡英文能否完全跳脱出结构性制约进而实现两岸政策的华丽转身,自然也让外界疑窦层生。

  当然,如果将蔡英文两岸政策的冥顽不化和徘徊不前,完全归咎于深绿势力的牵制掣肘,这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更准确讲,蔡英文与深绿势力实属“一丘之貉”,二者在对待祖国大陆的态度上属于合作而非对抗关系。所以,尽管在岛内议题上,部分深绿势力与蔡英文已经分道扬镳,对蔡英文高度不满;但在两岸议题上,二者则是分进合击,由深绿势力扮演急先锋,蔡英文则在暗中纵容扶持。

  例如,在“入联”议题上,虽然蔡英文当局迫于外界压力,不敢明目张胆地像陈水扁那样,公然推动“加入联合国”。但蔡英文并未就此罢手,反而暗中支持“台湾联合国协进会”等所谓民间社团,为其出钱出力,支持其到联合国总部广场滋事生非。

  所以,蔡英文两岸政策的顽固保守,绝非只是深绿势力绑架掣肘的结果,更是蔡英文内心真实想法的外在体现,这从她的新一轮人事布局中也可以看出端倪。例如,在她任命的7名“大法官”中,有5人呈现鲜明的绿色,在“家国认同”上错乱不堪。外界普遍猜疑,蔡英文之所以任用此类人物担任“大法官”,是因为她在明确知道无法通过“修宪”来完成“法理台独”的情况下,转而另辟“战场”,妄想通过“释宪”来达到迈向“法理台独”的险恶用心。

  四、“英派”与“新潮流系”或将“巅峰对决”

  民进党内部派系的变化,背后折射的是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蔡英文上台后,通过与“新潮流系”结盟,对“苏系”疏离,使得民进党的派系重新分化组合。目前,“新潮流系”“英派”等都已进入正规的制度化运作。可以预测,只要民进党延续合议制决策模式,其内部的派系文化就不可能消沉歇绝,即使是通过强人政治来爆破瓦解,也不可能取得根本成功,各个派系依然会“形散神不散”,派系依然会是观察民进党权力结构的关键指标。

  目前,“英派”核心人物林全的民众满意度节节下滑,早就出现“死亡交叉”,民众不满意度远高于满意度。林全下台走人应该只是时间问题,林全的空缺由谁来填补,将直接牵动民进党内派系结构。若真由“新潮流系”“大姐大”陈菊出任行政部门负责人,那么“新潮流系”在民进党内的地位将进一步攀升,甚至不排除会出现蔡英文与陈菊“两个太阳”的局面。“一山难容二虎”,一旦行政大权被陈菊全盘独揽,蔡英文是否会被架空,将成为蔡英文寝食难安的首要难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