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7年第一期  > 正文

共叙情缘 两岸一家

日期:2017-02-23 10:13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李照斌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10周年回顾

  一、引言

  福建与台湾山水相依,自古就是你来我往、难舍难分,有说不尽、道不完的血脉情缘和文化传承。据不完全统计,2300多万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0%以上。基于当时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形势以及福建与台湾历史渊源关系,把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在福建泉州,既反映了福建与台湾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也反映了福建在全国对台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为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特别是闽台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平台。

  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概况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以反映祖国大陆与台湾历史关系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前身是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1989年5月,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根据对台交流形势发展,创办“闽台缘”专题展,在台湾同胞中产生较好影响。2004年11月,中央领导同志到泉州视察时指示,“闽台缘”专题展较系统地反映了海峡两岸的历史关系,在反对和遏制“文化台独”和“法理台独”方面,发挥了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独到作用,要将其办成全国对台宣传的重要基地。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选择在风光秀丽的泉州西湖畔、国家风景名胜区清源山下扩建新馆,并于2006年5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采用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体现了闽台文化与地域特色。博物馆基本陈列有“闽台缘”主题展和“乡土闽台”专题展,并常年举办各类涉台临时展览。其中,“闽台缘”主题展通过“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隶属与共”“开发同工”“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7个部分,阐述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两岸人民开拓建设共同家园的历史事实;“乡土闽台”专题展按照“春、夏、秋、冬”4个时节,通过全场景式陈列手法,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貌。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始终坚持免费开放、免费讲解,共接待观众近千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近70万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人文科普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创作传播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红十字青少年人道传播基地等。

  三、搭建平台融通两岸

  2006年,作为祖国大陆唯一一家对台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海峡西岸、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泉州正式对外开放,掀起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10年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牢牢把握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展示两岸历史关系的主题定位,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以祖地文化、宗亲文化为纽带,在深化两岸姓氏宗亲、民俗文化和青少年交流交往等领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互动。

  1.围绕“两岸一家亲”主题,致力两岸民间基层交流。

  姓氏文化是一种凝结的情缘,而谱牒则是两岸民众追根溯源、寻亲谒祖的载体,是最直观、最具体的呈现,是维系两岸骨肉亲情的纽带。基于姓氏谱牒在两岸交流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起步之初,即将建设两岸文献资料中心及族谱对接中心作为基础性工作。通过办展、协助寻根、征集购买、多渠道争取社会捐赠支持等方式,致力闽台族谱搜集,目前馆藏谱牒文献2389种5762册,其中族谱1939种5022册,涵盖126个姓氏,文献资料450种740册。在此基础上,着力谱牒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建立族谱信息资料数据库,现已完成336部1428册涉台族谱信息采集工作,采集迁台信息27042条;专门组织人员进行族谱电子数据信息录入,开放查询对接平台,为两岸民众族谱对接提供查询途径。

  同时,以谱牒为媒介,围绕“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融合发展”主题,依托海峡论坛、世界闽南文化节等平台,积极开展涉台族谱展和宗亲交流等闽台文化双向交流活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先后在福建泉州、厦门,河南固始、黑龙江哈尔滨等地成功举办“泉台百家姓谱牒联展暨泉台百家姓渊源学术报告会”“闽台姓氏族谱和涉台文物展”“回望原乡——闽台百家姓氏源流巡展”“济济一堂——闽台族谱暨姓氏源流展”等6场次谱牒展览,赴台举办“闽台宗亲交流暨姓氏族谱展”“泉台百家姓族谱暨中华姓氏联墨巡展”和“闽台粘姓历史文化巡回展”3场次谱牒展览,并召开两届海峡两岸民间谱牒文化论坛。

  为促进闽台宗亲对接、交流,增进台湾基层民众对祖籍地感情,积极开展闽台同宗同名村研究、交流项目,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先后主办了第五届海峡论坛“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周活动”、第六届海峡论坛“‘同名村一家亲’交流活动”和“首届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大会”;先后3批次组织福建宗亲赴台开展闽台同名村续缘之旅、闽台同宗同名村宗亲族谱对接和宗亲交流活动,深入台北、台中、高雄、台南、苗栗、南投、屏东等13个县市50多个镇(区、乡)、100多个基层社区村里、22个宗姓宗亲会或同乡会、40多座宗姓宗祠、32座民间信仰庙宇和20多家文化研究机构,并与300多名当地文史学者、谱牒专家、姓氏宗亲、庙宇信众及村里长等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这一系列谱牒宗亲交流活动,搭建了两岸民众寻根谒祖、探亲访友、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初步形成了为台湾同胞寻根溯源的服务品牌。

  2.倡导合作共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台湾文博机构交流合作。

  利用对台文化交流的区位优势和“五缘”优势,引导、吸引台湾热心民众以及关心两岸发展的民间社团、机构,以捐赠文物、项目合作、建言献策等形式,将博物馆建成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共同参与建设、岛内广泛认同的“闽台缘”博物馆。建馆之初,馆方征求各界意见,台湾许多知名学者从台湾同胞的欣赏习惯、情感表达以及史实展示等方面,对闽台缘博物馆的陈列、展品和建设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这既进一步改善了博物馆的布展内容和布展形式,加强了对台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又增进了台湾同胞的认同感。开馆以来,不断有台湾同胞提供文物征集信息,踊跃捐献珍贵的家书、家传文物、历史文献,以及台湾少数民族相关资料和照片文物等。据统计,先后接受台湾同胞捐赠文物1038件(套),谱牒资料183种210册。日本爱知大学台湾籍教授黄英哲先后两次无偿捐赠“许寿裳先生日记手稿”和“台湾编译馆档案”,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无偿捐赠278件石器陶器标本,台湾鹿港天后宫、基隆慈云寺、澎湖天后宫以及众多台湾文史工作者、工艺美术大师和姓氏宗亲等民间社团或个人,将一批批珍贵涉台文物、族谱文献资料捐赠博物馆。两岸民众慷慨捐赠文物、文献资料,缘于两岸民众的血脉亲情,缘于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是“两岸一家亲”的生动再现。

  依托两岸交流基地平台,通过主办、联办等方式,探索与台湾文博单位的合作方式和合作形式,先后举办各类临时展览34个。引进台湾临时展览26个,包括“烽火映像——西洋版画与中法战争的闽台战役”“金门民俗风情展”“西方人眼中的辛亥革命历史图像特展”“明清以来两岸百人书画扇面特展”“纪念台湾光复63周年图片及实物特展”“花好·月圆——两岸文物精品邀请展”“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2014中国大陆巡回(福建)”“李友邦将军与台湾义勇队”等。赴台举办各类临时展览8个,包括“指掌春秋——闽台木偶艺术展”“闽台粘姓历史文化巡展”“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暨许寿裳与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重建图片展”“慈航101——德化百态观音瓷塑作品展”“闽台缘两岸书画交流展”。通过联合办展,探索与台湾不同领域的合作方式和合作形式,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同时,也加强与省内外博物馆等社会各界的资源整合,拓展与台湾岛内文化交流的合作领域和规模、层级。

  3.构筑两岸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两岸青少年交流交往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围绕闽台渊源深厚优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坚持把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作为工作重点,以夏令营、冬令营、联欢节、征文、参观交流等形式,经常性开展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教育功能和纽带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深化两岸青少年交流,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先后举办了1000名祖国大陆青年和1000名台湾青年结对的“活力泉州·青春海峡”两岸青年欢乐行活动、“首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泉州欢乐行”“2007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活动营”“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行”“2008两岸少年联欢节——欢乐泉州行”“海峡西岸2009年台胞青年夏令营”,首届海峡两岸少年儿童美术大展、百童百米长卷绘海峡、“2014年‘福建之旅’文化寻根夏令营”、第七届海峡论坛·“海丝风情——两岸青少年联谊周”等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

  特别是2016年1月,围绕姓氏血缘、谱牒文化、闽台宗亲主题,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台湾洪氏宗亲青少年福建寻根活动营”,来自台湾南投县草屯乡燉煌堂的25名洪氏(宗亲)青少年通过寻根谒祖、体验闽台传统工艺、开展联谊交流等活动,近距离感受了闽南风土人情和福建自然人文环境。7月,围绕弘扬传承朱子文化,举办“2016年第九届‘朱子之路’研习营—书院文化之旅”活动,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内外34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和朱子后裔140多人,先后参访厦门筼筜书院,同安文庙、梵天寺、文公书院,泉州晋江龙山寺、石井书院,福州鳌峰书院、正谊书院、林则徐故居、八闽书院,尤溪南溪书院、开山书院,建阳朱子墓、建本博物馆、考亭书院遗址,武夷山五夫古镇、紫阳楼、兴贤书院、武夷精舍等20多处文化史迹,举办4场“朱子理学”主题讲座,并分四个小组召开12场次营员学术研讨交流。

  同时,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的“情系闽台缘”征文活动,得到了包括台湾在内23个省(市、自治区)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征集作品1.6万多件。截至2016年11月,累计接待两岸青少年360多万人次,占到参观总人数的近4成。这一系列活动在海峡两岸产生较好影响,不仅加深了两岸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增进了对故乡故土的文化认同。

  四、启示与展望

  “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而心灵的沟通则是基于对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植根在两岸同胞内心深处,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根”和“魂”。博物馆作为历史记忆的殿堂,沉淀了历史,承载着文化。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应以开馆10周年为新的起点,深挖祖地文化资源,加强涉台历史文化问题研究,丰富展示内涵,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福建故事,传递好乡音乡情乡愁,推进宣传入岛,吸引尽可能多的台湾同胞参观访问和参加交流活动,彰显“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特色。

  “香火长传妈祖庙,风波不阻闽台缘。”10年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牵动了两岸民众的情愫,见证了两岸同根的文化情缘,续写了两岸同胞的亲情友情,促进了两岸文化的融合发展。虽然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和成果受到严重冲击,但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仍将不遗余力推进两岸宗亲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共同精神家园,以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未来还会有无数个10年,这里也将会有无尽的故事,而“两岸一家亲”则永远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故事主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