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7年第一期  > 正文

海祭妈祖

日期:2017-02-23 10:27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戎章榕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丙申年重阳节过得不同寻常,让我见识了不同寻常的海祭妈祖。

  2016年国庆长假的第7天,应福建省诗词学会和福建省文史馆邀请,我前往莆田,参加“闽港台粤诗界贤良港丙申金秋采风笔会活动”。2016年是妈祖羽化升天1029周年,活动中一项内容是10月9日上午海祭妈祖大典。

  福建莆田的妈祖祭典与陕西黄陵的黄帝祭典、山东曲阜的孔子祭典并称中国三大祭典,并在2009年以“妈祖信俗”成功入选中国第一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听说海祭妈祖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作为长期生活工作在福建的人,不曾见识总觉得是种遗憾。

  莆田的妈祖祭典分为上下午,上午是在北岸贤良港的“三炷香”海滨,下午是在湄洲岛青浦澳海滩。一个是港里村妈祖祖祠,一个是湄洲妈祖祖庙;一个是林默出生地,一个是妈祖升天地。

  9日一早,我们一行赶往北岸经济开发区山亭乡港里村。受台风外围影响,一路上竟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我不由嘀咕,天公怎么不作美呢?邻座的是这次笔会活动策划人、福建省文史馆原副馆长欧孟秋先生,他胸有成竹地回应道,那个地方很神奇哩!

  抵达港里,雨尚未停息。

  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港里一直为祖国大陆通往湄洲岛的主要渡口。这里的一切似乎都与海有关,海浪涛声,渔歌帆影……弥漫的是海的气息,流淌的是海的故事。贤良港在宋代就是一个茶叶和红糖的贸易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古码头之一。

  港里村被列为福建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我对港里村并不陌生,早些年不仅来过,还写进拙著《名镇名村览胜》。“港里古称贤良港,这是一个举村信仰妈祖的海港渔村,村建在山坡上,与妈祖圣地湄洲岛遥遥相望,村因海上女神林默娘生于斯而闻名天下。位于贤良港的天后祖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前,天后祖祠原是林氏宗祠,祀妈祖六世祖九牧林蕴公以下的直系祖考。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敕封妈祖为天后。祠先后称‘天妃祖祠’‘天后祖祠’……1984年,港里村民集资按祖祠原式复建,并于1988年2月2日(丁卯年十二月十五)举行告竣大典。”

  林默的七世祖就是著名的九牧林之一林蕴。林默自小见识风浪,巾帼不让须眉,终于掌握了一身泅水驾舟、勇毅超人的海上救生功夫。她善观海上气象,又掌握了相当的行医知识,立志一生不嫁,专以行善济世、救急扶危为己任,一次次拯救遇难船只于惊涛骇浪中。

  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林默从贤良港“乘席渡海”为营救海难而不幸遇难。在湄洲岛羽化之后,贤良港“里人”就在她“升天”的地方立庙纪念,九牧林后裔也在林氏宗祠立像感怀。并自发地聚集在港里古渡口,构筑妈祖神舟和海边祭台,面对天然“三炷香”礁石,举行“海祭妈祖”活动,年复一年,延绵下来。林默千百年以来被信徒们亲切地尊称为“妈祖”,妈祖信仰逐渐产生。

  一个凡世的渔家姑娘,她生前救灾拯难,扶危济困,功敷海甸;死后精魂不泯,传延千载,威灵昭赫。“灵惠夫人”是妈祖在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获得的第一个官方封号,此后,御封不断。一个“通贤灵女”地方性的神祗,不断升级,“夫人”“妃”“天妃”“天后”晋升到“天上圣母”,成为了总领四海的海神,而湄洲岛妈祖祖庙或贤良港妈祖祖祠也从最初“仅落落数椽”,经过历代先民的不断扩建修葺和历代帝王褒封,从顺济夫人庙到顺济圣妃庙,从天妃宫到天后宫,单从庙宇名称的变化,足见其地位尊崇。

  尊享地位之高,与历朝历代御封有关。自宋以降,有史可稽的有,宋代14次、元代5次、明代2次、清代16次。直至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被以圣旨颁诏的形式通告天下,妈祖“以国家谕祭,享春秋二祭”。贤良港天后祖祠至今保存清代朝廷颁布的《奉旨春秋谕祭》匾额。

  但是,妈祖文化受到广泛认同和信奉,更与先人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经略海洋的认识程度相维系。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海兴则国兴,海禁则国衰。”千百年来,由于军事、航运的需要,妈祖文化以湄洲为起点,不断拓展,由沿海到内陆,从中国走向世界。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其中3次亲自前往湄洲致祭妈祖,向海外带去妈祖之信仰、文化之魅力、和平之福音,与“和平、合作、包容、和谐”的中国海洋观相互映照,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经由海洋连通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

  “湄洲供海神,四海祭天妃。”千百年来,从湄州岛分灵的一万余座供奉妈祖的庙宇,遍布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信众3亿多人,传播之远,声名之盛,无出其右,成为众多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百姓的共同信仰,成为民间信仰史上的奇迹。“世界妈祖同一人,天下信众共一家”,中国航海史和世界华侨华人分布图,几乎可以构成一幅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精神联络图。再次验证了“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

  上午吉时,海祭妈祖仪式正式开始。鼓乐齐鸣,司仪擂鼓3通,礼炮9响,海螺长鸣,鸣锣13响。仪仗队、仪卫队排列两行,主祭人、陪祭人就位,全场正冠肃静。

  说来神了,斯时雨真地停了!在浓厚的云层中还射出了一束亮光,仿佛一道吉祥的灵光,照亮了祭台,也照亮人们的笑脸。当地人为我们准备的披身雨衣,也只为挡风之用。

  一首《迎神曲》响起,身着南宋时期服饰的18名渔民手持大桨竖立两旁,36名手捧莲花道具的渔家女,在音乐声中缓缓移动、翩翩起舞,营造出民众对妈祖的崇敬之情。

  随后响起的是《进香曲》,信众向妈祖女神和圣父母进献三炷心香。乐曲委婉动听,如痴如诉、回肠荡气,是否融入了莆田地方音乐,我不知道,但能让人感受到海的韵律在脉脉涌动。只是遗憾,听不懂莆田方言,如此美妙的歌曲不知唱的是什么。事后向当地人要一份歌词:“一炷清香敬女神,人间海晏河亦清。风调雨顺歌盛世,百姓安乐享太平。二炷清香拜女神,泽被四海扬美名。上善若水汝是水,高德如云汝是云。三炷清香祭女神,千秋长怀故里情。古渡宋井留遗迹,万里海天传颂声。曲曲笙歌颂女神,瓣瓣心香表虔诚。修行德性善为本,大同世界永和平。”默读之后,让我联想起古诗的描述:“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好一个馨香,将海上女神的功德和四海同祭的盛况悉数彰显。

  行“三进香”礼后,主祭人、陪祭人与信众按照祭祀行三叩九跪大礼。

  主祭宣读祝文。随后,童女、童男分立祭台左右,向大海敬洒鲜花、美酒,祭奠祖姑,缅怀妈祖。

  升神灯,抬神踏浪。渔民摆棕轿,十八把桨在流动中形成图形,渔家女祈愿风调雨顺,表达渔民在妈祖庇佑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海祭妈祖”是传承千年的传统民俗。与以往纯民间的活动不同,我们此行观看的是经过2015年改编过的“海祭妈祖”,得到上级的关注与指导。莆田市邀请省有关专家全新编排,增加了妈祖海上丝绸之路庇护神的内容,“海祭妈祖”信俗活动的历史意义和传承载体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发扬,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知情人介绍,“海祭妈祖”全新升级,首先在祭品上增加砗磲,其中含玻璃珠一粒(象征夜明珠),内盛海水,水中放置28朵小菊花,象征林默28岁升天;在祭奠台的设置上,搭建成大船的样式,并竖有开航神灯,两支桅杆和18盏神灯,寓意妈祖神灯指引,开洋顺利;在服饰上,以南宋时期的服饰为依据,结合了海洋特色如天蓝色等,还在服装中加入了粉红色等元素,彰显妈祖作为女性的柔美和大爱。在仪式上,将传统的三献礼改为五献礼,行献内容也有所增补:一晋果茶,表怀念妈祖;二晋贡品,表祈盼丰收;三晋帛书,表出海平安;四晋鲜花,表壮行船队;五晋美酒,表感恩海洋……200多名演职人员都是湄洲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海祭妈祖大典,实际上也象征着90后在传承妈祖精神。

  “海祭妈祖”作为妈祖信俗十大系列之一,与庙祭、祠祭、堂祭、舟祭、家祭等相比,是最有特色的妈祖祭祀形式,体现了妈祖信俗与海洋文化的融合。海祭除了表达对妈祖的缅怀与追思外,还表达了普渡众生、祈盼丰收、感恩海洋、敬畏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如今又将“海上丝绸之路”元素融入其中,使古老祭奠活动闪烁当代的光泽。

  整个祭典活动场面宏大,蕴含深刻,给人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我想,“四海祭天妃”,不论是祭文的宣读,还是歌曲的演唱,除了用莆田方言外,还可以有其他语种方式参与,这样可以让妈祖文化在更大范围得以传播。妈祖文化的发展,既要展示独特性,又要兼顾广普性;既要保持传统性,更要追求时代性。

  当地人告诉我,港里村继“福建省历史名村”之后又被列入“福建省旅游名村”,“海祭妈祖”作为每年春秋重要民俗活动内容之一,对于提升村知名度无疑有很大促进作用。贤良港妈祖阁、祖祠山公园、妈祖大爱湖等旅游基础设施正在依次有序建设中。我深切地感到,“海祭妈祖”扬名的不止一个村、一个港里小镇4A景区的远景规划;也不光是一个市、一个莆田市北岸正在崛起的滨海“妈祖城”,而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察势者智,取势者赢。妈祖文化业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这是莆田市人大代表积极争取的结果,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妈祖文化包含海洋精神”,引起热烈反响。莆田市全国人大代表随即提出把妈祖文化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建议。尚在会议期间,就收到了国家发改委的书面答复,采纳了代表建议。

  妈祖文化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利于推进莆田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建设,有利于促进两岸民间信仰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发挥妈祖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引导布局,布局决定结局。

  妈祖文化曾在历史长河中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伴而行,相辅相成。为把妈祖文化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战略支点,国家有关部门乘势而上,继“妈祖信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又积极将“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说福建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那么,妈祖文化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起点。妈祖是两岸同胞和世界华人共同信仰的“海上女神”,台湾信奉妈祖的民众高达80%,妈祖庙宇的数量也仅次于祖国大陆。当天来的台湾信众中,有一位每年都来湄洲朝圣,累计已达35次。

  正是这种代代相传、心心相印的信俗活动,促进了各地妈祖宫庙、广大信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彼此更加密切和谐的交往。祭典当天,就有来自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广东等地妈祖信众。以信仰拉近距离,以包容化解隔阂,以互动凝聚亲情,逐步做到联谊联心联天下。

  文化走出去,妈祖要先行。通过“海祭妈祖”的提升改造,窥斑见豹,充分表现出妈祖故乡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热情与行动。莆田市以“海上丝绸之路庇护神妈祖文化发祥地”的名义,于2016年8月正式加入中国海丝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今后,将与泉州、漳州等全国8个城市、31处文化遗产点联袂申报海丝世遗。经过前期实地考察,国家文物局专家认为,莆田具备加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价值和条件,并将湄洲妈祖祖庙和贤良港天后祖祠列入“海丝”首批申遗点。

  “一带一路”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系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是通过与沿线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秉持的是亲诚惠容、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融入“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不仅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海洋精神相契合,而且与建设“一带一路”普惠共济、和平合作的发展愿景相契合。“海上丝绸之路”一旦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无疑将产生巨大的文化认同感。

  祈愿和平女神妈祖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

  一次“海祭妈祖”的亲历,不仅让我再一次认识了妈祖,而且进一步认识了妈祖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丙申年举办诗界金秋笔会,是因为历代诗家词客诸如黄公度、赵师侠、洪希文、张翥、刘克庄都讴歌过海上女神妈祖的美好形象,从一个侧面为“妈祖与海丝”鼓与呼。欧孟秋先生一首五律《丙申重九古港海祭作》,颇能代表我与大家的心情。他以凉飙、甘澍隐喻妈祖之大爱,以凤舞龙吟极写海祭场景之壮观,以涛声联想海丝,以阔远之境、悠然之心寄寓愿景,展望未来。诗云:

  凉飙驰万里,甘澍馥枫林。

  凤舞骄天地,龙吟诵古今。

  涛声携梦远,丝路逐云深。

  斜雁芦花外,悠悠四海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