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7年第一期  > 正文

从“一例一休”案看台湾当局的决策困境

日期:2017-02-23 10:54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易丹丹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基于公共政策的角度分析

  在蔡英文当局强行推动下,台湾“劳动基准法”最终三读通过,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核心要旨是劳工人员每个星期可以享有“一例一休”的机会,所谓“例”,就是强制休假,即雇主在每周的例假日绝对不能要求劳工加班,即使劳工主动愿意加班,也是不被允许的,否则雇主就是违法;所谓“休”,就是弹性休假,即雇主可以要求劳工在每周的休息日加班,劳工没有权力拒绝,但雇主需要加倍付给劳工薪资,而且还需要补假给劳工,否则就是违法。表面看来,“一例一休”案已经尘埃落定,但从岛内整个反应观察,事情远未了结。

  决策过程危机重重

  “一例一休”议题攸关岛内数百万劳工切身利益,同时与企业利润息息相关,因而各方都坚称要死守底线,绝不退让。这也使得该议题在岛内延烧长达半年之久,至今依然反弹声浪四起。“一例一休”之所以在岛内引发如此大的惊涛骇浪,既与这一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有关,也与蔡英文当局粗糙武断的决策过程有关。

  蔡英文当局在推动这一法案的时候,基本上是“小圈子决策”,完全缺乏社会共识,毫无理性沟通可言,最终结果是,法案虽然通过,但没有任何一方满意,没有任何赢家可言:劳工不满,企业也不满,消费者被无辜涨价,肯定更不满,台湾当局信誉破产,自然也是受害者。之所以会出现“全盘皆属”的尴尬僵局,与蔡英文当局错误的决策过程密切相关。

  首先,作为决策者核心枢纽的蔡英文自身反复无常。“一例一休”问题其实由来已久,在马英九时期就已经成为社会沸沸扬扬的重要话题。蔡英文在竞选的时候,自然也会触及到这一议题,但蔡英文当时的应对方式明显是一个“骑墙派”,既向劳工示好,又向资方表“忠心”。由于蔡英文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左支右绌,其后来自相矛盾的种种表现,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例如,蔡英文在没有走马上任的时候,对于马英九时期提出的版本方案坚决反对,“当家执政”之后,才发现马英九时期的方案已经是最优方案,因而只能自我打脸,马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最后全盘接受。

  其次,民进党作为执政党内部四分五裂。在很多岛内民众看来,蔡英文当局“一例一休”政策完全是倒行逆施,违逆民意,而民进党民意代表自然也不敢忽视这股强大的民意,有些民意代表为了顺应民众情绪,不惜拒绝配合蔡英文,不愿意成为蔡英文的“橡皮图章”,这基本上等于已经与蔡英文“公开撕破脸”。例如,在2016年7月台湾立法机构举行的临时会上,由民进党民意代表林淑芬担任召集人主持会议,民进党以为有“自己人”把控主席台,再加上民进党民意代表人数又占据绝对优势,因而就一定可以按照蔡英文的“意旨”强推过关。但让蔡英文和民进党未曾预料的是,到最后关键时刻,林淑芬玩起了“失踪”游戏,既不出席会议,也不主持会议,这也使得蔡英文之前的计划完全泡汤,只能再延后处理。事实上,与蔡英文“公开唱反调”的绝非林淑芬一人,多名民进党民意代表都对蔡英文的政策相当不满。2016年12月6日,蔡英文核心幕僚立法机构负责人苏嘉全强推“劳动基准法”通过的时候,仅有60名民意代表表态支持,考虑到民进党总共有68名民意代表,由此可以推断,民进党内部至少有8名民意代表是完全反对“一例一休”案的。

  第三,在野党不分蓝绿集体抵制蔡英文。对于蔡英文当局的决策失误,国民党作为最大的在野党,自然在关键时刻扮演了重要的监督者角色,党主席洪秀柱等人都曾亲上火线,要求蔡英文必须深刻体察民生疾苦,不能想当然“拍脑袋决策”。“时代力量”民意代表高潞抨击蔡英文称,蔡英文当局利用自己的执政优势,粗暴推动“一例一休”草案,已经违背对人民的承诺、背叛人民的期待。社会民主党发言人吕欣洁的评论则更加一针见血,“蔡英文当局宁愿得罪千万劳工也不愿意去沟通,无视劳工与青年的抗议,反而跑去跟工商大佬聚餐密会谈条件,逼迫劳工最后要用绝食来阻挡一例一休法案”“这简直就是官逼民反”。不但国民党和“时代力量”对蔡英文不“买账”,就是台湾基层政务官也认为蔡英文的处理方式绝对欠妥。例如台北市劳动局局长赖香伶就称,“劳工感觉被执政党背叛”。

  第四,岛内有识之士普遍不满的是,蔡英文在竭力推行“一例一休”的过程中,还不忘借机谋求“去中国化”进程。蔡英文当局在通过“一例一休”的同时,还强行砍掉原先的7天法定假日,包括“光复节”“国父诞辰”“蒋公诞辰”,以及“行宪纪念日”等,这显然是要弱化岛内民众对于光复、以及孙中山、蒋介石等人的纪念,弱化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联,其背后显然隐藏着极其复杂的“台独”动机。在岛内很多有识之士看来,这一点值得外界高度警惕,证明“一例一休”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社会问题,而是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

  决策过失与社会反弹

  两面讨好的结果必然是两面碰壁。在处理“一例一休”议题上,一方面蔡英文为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民意支持度,有意向劳工团体示好,甚至还假惺惺地说,“劳工是她心中最软的那块”;另一方面,蔡英文又不愿意得罪资本一方,因为受政经捆绑等因素影响,蔡英文与企业家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境下,蔡英文当局最终达成的“一例一休”方案,也只能是左支右绌,不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还会加剧蔡英文的执政困境。

  第一,蔡英文当局公信力破产。大选之前,蔡英文反复称,一旦自己当选,将会全面推行“周休二日”,切实保护台湾广大劳工的现实利益。蔡英文此番言论在岛内引发一片叫好,也被寄予殷切希望。但让劳工群体心凉失望的是,蔡英文上台后马上出尔反尔,完全忘记了自己选前的“铮铮誓言”,转而对劳工群体“痛下杀手”,这也让很多劳工人士强烈不满,因而纷纷走上街头,向蔡英文发起怒吼,批评蔡英文是在欺骗选票,言而无信。

  在很多劳工看来,蔡英文的“一例一休”完全是一场骗人的把戏。1994年,台湾当局通过“台83劳动一字第102498号函”解释“加倍发给”时,明确规定是“加发一日工资”,理由是“劳工于假日工作,即使未满8小时,亦已无法充分运用假日”。但现在蔡英文当局的版本是,将“休息日加班”并入一般“延长工时”计算,改采“按每小时工资额加倍发给”。也就是说,若休息日雇主让劳工加班2小时,按照以往的法律,雇主需要支付劳工8小时的工薪,但按照蔡英文当局制定的法律,雇主只需要发2小时的加班费就已经足够。这显然严重戕害了劳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蔡英文当局的冷漠无情彻底暴露。劳工团体在企业家面前,毫无优势可言,完全处于不对等状态,根本没有筹码与对方谈判。作为弱势的劳工团体,自然向蔡英文当局求助。面对着无数劳工的怨声载道和苦苦求情,蔡英文不但没有产生任何怜悯同情之心,反而故意说风凉话,声称“你们有本事应该去找老板雇主”,“不应事事都找政府”。蔡英文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言论,自然引起劳工团体强烈愤慨。目前,蔡英文当局与劳工团体的关系已经接近破裂,降至冰点,许多劳工人士还自发到蔡英文住处丢烟雾弹,狂撒冥纸钱,以此来向蔡英文表达强烈不满。不但劳工团体如此,曾经被蔡英文视作“同盟军”的青年团体也彻底与蔡英文决裂。2016年12月6日深夜,台湾工斗青年产业后备军、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青年行动委员会等青年团体突袭蔡英文官邸,在大门上喷漆“砍假总统”“民主资进党”,以此来抨击民进党靠拢资方,并宣告彻底与民进党分道扬镳。

  第三,社会秩序面临严峻考验。面对着严格的“一例一休”条例,台湾资方自然也不会束手待毙,多数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对冲化解,甚至竭力抵制反扑。部分企业选择恶性涨价,部分企业缩减工资薪水,部分企业降低劳动条件,主要目的都是规避法规,将自己利益最大化。当然,由于蔡英文“一例一休”政策是突击上路,多数行业都毫无准备,最后只能以压缩经营时间这一最保守的方法来应对。例如,邮局系统就出示文告,宣布2017年元旦之后周六将不再营业。医疗系统也紧随其后,表示以后周末时间将会压缩出诊医生数量,减少出诊时间。岛内很多民众马上质疑,信件或许可以等到工作日再取,但生病也非得等到工作日才去医院吗?如果因此造成严重医疗事故,或者患者命丧黄泉,这个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

  总而言之,台湾“一例一休”案整个决策过程反复无常、杂乱无章,岛内媒体批评其完全是“云端决策”,毫无“地气”可言。未来蔡英文当局若不能从中汲取经验,改过自新,未来的施政过程势将变得更加艰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