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7年第一期  > 正文

透视蔡英文当局大陆政策的基本脉络

日期:2017-02-23 11:04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潘佳瑭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一直采取模糊的大陆政策,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同时声称“不会挑起矛盾、冲突和对立”。对于蔡英文当局的大陆政策以及未来调整的可能性,相关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解读和判断。然而,只要稍加梳理,便可发现其背后的政治算计和基本脉络。可以说,蔡英文当局的“台独”立场没有改变,渐进式“台独”动作也从未停止。

  从蔡英文的“台独”倾向说起

  蔡英文历来被视为坚定的“理念型台独”人士,其政治个性比较顽固和偏执,心理上与美日比较亲近,与祖国大陆没有交集,这与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经历有关。蔡英文出身于一个深受皇民化教育影响的家庭,其父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被日本人挑选到日本学习飞机维修,随后在中国东北为侵华日军服务,后来回台开办企业成为富商,其家族是殖民统治少有的受益者。蔡英文作为一个富家女,早年从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先后留学英美,分别获得法学硕士、博士学位,自认为学术造诣深厚,个性孤傲,凡是她认定的东西,几乎无人能够改变。蔡英文作为李登辉当年研究“两国论”的重要幕僚和“特殊国与国关系”演说的主要起草者,其“台独”理念与李登辉一脉相承。陈水扁2000年上台之初,曾表示可以接受“九二共识”,结果在大陆事务主管蔡英文介入后,又紧急否认。2008年,蔡英文出任民进党主席之后,在阐述政治理念时常常模糊以对,但几乎没有人认为她的“台独”立场有丝毫松动。

  “5·20”演讲和“双十”演讲无疑是2016年蔡英文当局最重要的两次政策宣誓。演讲稿除核心幕僚参与外,大部分内容由蔡英文亲自构思和撰写,可谓字斟句酌,绞尽脑汁。在“5·20”这份约6000字的演讲稿中,蔡英文除了多次强调所谓民主和民意外,还频繁提及“国家”“政府”等敏感字眼,远远超过当年陈水扁、马英九首次就职演讲提及的频率,其中,提及“国家”多达32次,相当于陈水扁两次演讲之和。至于全文仅约3000字的“双十”演讲稿,蔡英文提到“国家”的次数也竟然多达25次。(见下图)

  应该说,蔡英文在演讲稿中提及多少次“国家”,哪一句表述使用或者不使用类似字眼,完全取决于她的主观取舍,不会有人提出具体要求。她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凸显台湾所谓的“国家性质”,其“台独”倾向可谓一览无余。

  蔡氏招数的内在逻辑

  透视蔡英文当局的大陆政策,不能只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要综合考察其岛内教育、政党博弈、经济和军事等政策立场。事实表明,蔡英文当局正在推行小步快走的“柔性台独”路线。

  首先,稳住祖国大陆,以拖待变。许多“台独”人士错误地认为,祖国大陆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处于多事之秋,面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造成的外部环境恶化和内部经济社会矛盾,不排除未来有陷入困境的可能性,届时将是实现“法理台独”的机会。与此同时,蔡英文当局也很清楚,当前台湾经济高度依赖祖国大陆,一旦两岸关系骤然降温,台湾经济势必迅速受困,眼前根本没有“台独”的筹码,只能采取疏远而不冒犯祖国大陆的策略。为此,蔡英文当局做足了表面文章。蔡英文与岛内业者座谈时,强调“一定会与大陆维持非常良好关系”,出席欧洲商会活动时,表示“将致力维持和平稳定的现状,并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和可持续性的两岸关系”。蔡英文当局一改过去对祖国大陆言必称“中国”的老调,除了致民进党党员的公开信等个别情况外,当局在公开场合均以“中国大陆”来指称。作为党主席,蔡英文对民进党籍民意代表也有所约束,其中,原定讨论的“两岸政治协商需经过两阶段公投”法案未安排审查,护照可贴“台湾国”贴纸的提案被“无限期搁置”。对于是否接受“九二共识”,她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和日本《读卖新闻》专访时一再打模糊牌,声称“台湾已经是一个非常民主的地方,民意的走向其实非常重要,所以设定期限,要求台湾政府违反民意去承受一些对方的条件,其实可能性是不大的”,只表示当局“会尊重1992年两岸两会沟通协商达成的若干共同认知与谅解的历史事实”。对于32位党代表连署向民进党中央提案,提出以维持现状论述新党纲取代过去的“台独”党纲和决议文,蔡英文只是简单裁示交付“中执会”研议。凡此种种,意在稳住祖国大陆,争取“和平台独”的时间。

  其次,去中除蓝,持续“绿化”。一是推动“去中国化”。主要动作是在岛内推行“文化台独”,其中,对两岸关系影响最大也是最危险的动作是强化“台独”教育。李登辉执政后期开始推行“台独”教育,陈水扁上台后变本加厉,把中国史与台湾史分开,形成两岸“一边一史”,同时把祖国大陆称为“中国”,使中小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把祖国大陆看成整个中国,认为台湾与中国并列,进而自然形成“一边一国”的意识。据《联合报》调查,台湾民众自认是台湾人的比例已由1996年的44%激增至2016年的73%,而自认是中国人的比例则由31%降至11%;在20-29岁年轻族群中,支持“独立”的比例更是高达54%,出现与两岸经济整合态势完全背离的现象,这就是蔡英文口中所谓的“天然独”。在2016年台湾大选中,129万“首投族”中约有80万人参与投票(预计2018年将达120万人),成为民进党和“时代力量”等深绿小党的重要支持者,让民进党尝到了“台独”教育的甜头。为此,蔡英文就职次日,新任教育部门负责人就急不可耐地宣布要废除马英九任内推动的“微调课纲”,不遗余力推行“台独”教育,刻意切断年轻人与祖国大陆的心理连结,用民进党误导的民意对抗祖国大陆。二是利用政治手段绞杀国民党,企图消灭制衡民进党的政治力量。在蓝营近乎崩盘的情况下,蔡英文当局打着“转型正义”“真相与和解”的幌子,成立所谓“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雇用顾立雄等政治打手对认同“九二共识”的国民党穷追猛打,企图使其彻底边缘化、泡沫化,完全丧失制衡能力,形成民进党可以完全为所欲为的岛内政治格局。三是撤销对“太阳花”学运人员的起诉。蔡英文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上任后第三天就签署公文,撤回台北地检署对2014年118名“太阳花”学运人员冲击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起诉,以此壮大“独”派力量,强化所谓“新民意”。

  第三,脱陆反陆,不惜卖台。蔡英文当局一门心思想摆脱对祖国大陆的经济依赖,减少乃至切断两岸经济联系。一是采取亲美媚日的经济政策,鼓吹“新南向政策”,无意汲取当年李登辉、陈水扁的教训,希望“提升对外经济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对于岛内业界关心的两岸服贸协议,民进党主导的立法机构迟迟不予“审查”。二是继续以祖国大陆为假想敌,计划把军费预算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提高到3%,加强与美日军事合作,同时推出庞大的战机、战舰、潜艇自造计划,企图依赖美日共同对抗祖国大陆,实现“以武拒统”的目的。三是在南海、东海等事关主权和领土的重大问题上无底线退让,甚至主动投怀送抱,在冲之鸟礁性质、开放福岛核灾区食品和含瘦肉精美国猪肉进口等问题上不惜出卖台湾民众利益,换取美日对“台独”的支持。

  第四,处心积虑,凸显“主权”。蔡英文接受《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强调台湾是“可以为自己做决定的国家”,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不被国际社会承认“不太公平”。此举与1999年7月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电台专访时抛出“两国论”如出一辙——当时李登辉声称,“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蔡英文在巴拿马参加活动时“无意”之中签名为“台湾总统”,只是用括号加上“中华民国”简称。蔡英文当局还将派驻美国的代表改称为“驻美大使”,也是有意凸显台湾所谓的“主权”。

  第五,迂回修法,裂解两岸。蔡英文就职前夕,民进党在立法机构主导“内政委员会”初审通过“公民投票法”修正草案,将全台“公民投票”适用事项增列“领土变更案之复决”,同时大幅度降低“公投”通过门槛,为今后两岸进行政治协商设置障碍,并为随时走向“法理台独”作程序准备。慑于祖国大陆反“台独”的强大压力,此法案虽然被暂时冻结,但只要蔡英文当局认为时机合适,未来随时有解冻的可能。在“明独”不成的情况下,蔡英文积极谋求“暗独”,通过提名主张“两国论”和“台独”的许宗力、许志雄等人士作为大法官人选,企图借助其“释宪”权,为朝着“台独”方向“修宪”或“释宪”做好人事布局。

  综上所述,蔡英文当局的大陆政策是渐进式“台独”政策,其主轴是文化上“去中国化”、经济上“脱陆”和军事上“反陆”。换言之,即使其口头上承认“九二共识”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却继续耍弄上述“台独”伎俩,也只能是说一套做一套,无助于台海和平。

  战略错误必然导致满盘皆输

  祖国大陆对蔡英文当局释放了最大善意,也保持了最大耐心,目前还在继续“听其言,观其行”。对于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国台办只是定性为“未完成的答卷”,给予其继续答题的机会。当然,祖国大陆不可能对“渐进式台独”坐视不管,如果蔡英文当局进一步触碰红线,祖国大陆定会果断反制。与20年前爆发“台海危机”时的两岸状况不同,今天的祖国大陆经济和军事均处于压倒性优势,祖国大陆更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当年李登辉做不到的、陈水扁也做不到的,今天的蔡英更不可能做得到。

  蔡英文应该做的是,认清两岸关系发展大势,说服党内人士正确看待祖国大陆,把两岸真实的现状说清楚、讲明白,让民众知道和平对台湾最有利,台湾现状没有“独”,也没有能力“独”,而不是继续骗民众、害台湾,最终给民众生命和财产带来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我们期盼蔡英文当局能在改善两岸关系上有所作为,这对两岸都有利。可怕的是,民进党成立30多年来,一直缺乏反省意识和反省能力,甚至从未认真研究过大陆政策,除1998年举行过大陆政策辩论会外,至今没有进行任何公开深入的大陆政策辩论。蔡英文上台至今,在两岸关系上只有小动作、小伎俩,而没有战略性的大视野、大格局,这将影响未来几年的两岸关系和台湾命运,一旦处理不好,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无论如何精心谋划策略,至多只能解决个别问题或局部问题,而战略错误必将导致满盘皆输。对此,蔡英文当局有清醒的认识吗?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