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7年第一期  > 正文

2016年台湾政局回顾

日期:2017-02-23 11:08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陈咏江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回顾2016年,岛内政治格局发生结构性转变,民进党重新上台、完全执政。蔡英文大权在握,推动“新经济、新社会、新政治”愿景,但受制于内外结构性因素限制,改革跑调走偏,结果“经济不振、社会不安、政治恶斗”。国民党在野后势弱力分,无力抵抗政治清算,政治体质依然虚弱。民进党维持蔡英文主导的派系共治格局,两岸政策进行策略性处理。小党分化重组,无力挑战两党政治格局。展望2017年,虽然国民党仍在深度盘整中,但受制于结构性因素限制,蔡英文当局执政压力不会减轻,岛内政局走势也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一、民进党首度完全执政,蔡英文强化个人集权

  1月16日,台湾“二合一”选举揭晓,民进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实现“一党独大、全面执政”。一是民意基础再上台阶。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蔡英文得票率56.12%,获689万多票,大胜主要对手朱立伦300多万票,得票数与得票率均冲破民进党历届选票“天花板”。二是同时掌握台湾地区与下辖县市多数执政权,改变“北蓝南绿、决战中台湾”的政治格局。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在除金门、连江及花莲、台东4县外全部领先;立法机构选举也把国民党逼到苗栗、南投、金门、连江等“山巅海角”,最终形成“绿远大于蓝”的新政治版图,具备空前庞大的行政资源。三是实质掌控立法机构。民进党首次实现立法机构民意代表席次单独过半,成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具备主导“立法”运作的能力。

  为掌控民进党内各派系及县市长、民意代表等公职,蔡英文亲兼党主席,确立“以党辅政”模式。为排除党内派系干扰施政,蔡英文移除政务官兼任党职的内规,并要求党籍民意代表提案不得“暴冲”。为增强自身对立法机构议事运作的主控权,强势安插亲信苏嘉全执掌立法机构,以确保政令通畅。任命对其施政理念及政策走向了如指掌的林全出任行政部门负责人,重用有实务经验的前政务官、现任资深文官、地方县市官员以及熟悉其施政理念的核心幕僚与旧识出任要职,筹组“政权交接小组”,实现政权顺利交接。

  二、蔡英文当局施政“开高走低”,表现不佳引发民怨

  一是宣导“新经济”愿景,但“拼经济”乏力无感。蔡英文胜选不久便展开“产业之旅”,规划发展新能源、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物联网、防务等“五大创新研发产业”,力推“新南向政策”,以降低对祖国大陆经济依赖。但是,鉴于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岛内产业转型艰困等结构性困境,新当局未能拿出让民众“有感”的经济政策,“五大创新产业”依然是“纸上谈兵”,“新南向”变为“新难向”,台湾未走出“闷经济”泥潭。

  二是推动社会安定计划,却引发社会不安。蔡英文提出长照制度、年金改革、社会住宅、食安、治安等“五大安定计划”,但这些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冲突与协调,是“难啃的硬骨头”。蔡英文上台后不仅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制造出更多矛盾。如:以近乎煽起阶级斗争的方式推动年金改革,引发军公教大规模游行抗议;以“全民买单”方式处理“华航空服员罢工”、“国道”收费员抗议等事件,造成“会吵的孩子有糖吃”的示范效应;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修法,导致“挺同”与“反同”团体激烈对立,撕裂台湾社会;处理劳资争议引发双方不满,“顺了姑情、逆了嫂意”,强推“一例一休”修法更是与劳工团体闹僵;力推日本福岛核灾食品及美猪进口,令食安问题加剧。

  三是推动政治改革,导致绿色政治恐怖与高度政治对立。蔡英文宣誓推动“世代正义”“转型正义”“国会改革”“政府效能”“终结政党恶斗”等“五大政治改革”,但举措沦为政治斗争,结果适得其反。如:大张旗鼓向原住民道歉,推动“原住民转型正义”,被舆论抨击为“做秀”以及挑拨原住民与汉民族间的矛盾;强行通过“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成立“不当党产委员会”,以快、准、狠的手段清算国民党党产,毫不顾忌国民党党工基本权益;“国会改革”有名无实,民进党依靠人数优势为蔡英文当局政策护航的强行表决大行其道,导致立法机构全武行有增无减;司法部门负责人及大法官提名向绿营基本教义派靠拢,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司法逐渐绿化。

  四是满意度快速下滑,执政前景被普遍看衰。岛内不分蓝绿多家民调结果显示,蔡英文的施政满意度呈一路下滑趋势,从刚上台时过半数的满意度跌至42%以下,不满意度则从10%快速跃升至42%以上,开始跌破“死亡交叉”;林全行政团队的满意度更大幅跳水至30%以下,不满意度超过50%。《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分析认为,蔡英文当局执政目标凌乱、政策“发夹弯”不断,战场开辟过多、“烽火内政”不断,“没争议的政策几乎说不出来”,民调“雪崩”并不意外,“执政前景非常悲观”。

  三、国民党难以招架政治清算,未能有效引领汇聚反蔡民意

  一是政党实力空前萎缩。国民党实力的萎缩不仅体现在选票与政治版图上,更重要的是立法机构仅35席,只保有“修宪”、罢免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及听取“国情报告”的提案权,以及对“修宪”、领土变更等重大议题的否决权,制衡能力极其有限。在民进党强行表决针对国民党的重要清算法案时,没有能力阻止到底,甚至因达不到38席门槛,无法对涉嫌“违宪”的“不当党产条例”主动申请“释宪”。

  二是政治环境十分严峻。一方面,岛内社会“绿化”加深、“拒统趋独”氛围浓厚,年轻一代深受“台独”教育影响反感国民党,非常不利于国民党争取选民认同。另一方面,民进党为打趴国民党以长期执政,政治清算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最典型的如:制定“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摧毁国民党存在的正当性;通过“不当党产条例”,冻结国民党银行账户,将中投公司收归“国有”,斩断国民党金脉,使其政党活动难以为继,只能募款度日。

  三是政党内部不能团结。国民党败选后,洪秀柱在深蓝的黄复兴党部支持下补选成为国民党首位女性党主席。但是,洪秀柱被视为过渡党主席,党内权力与路线争斗并未告一段落。马英九、吴敦义、朱立伦、郝龙斌等党内主要政治势力不团结,山头主义盛行,在事关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党中央与党团仍然各行其是,未能顾及大局,全党陷入新一轮党主席选举的权力与路线争斗之中。

  四是政党体质未获改善。虽然洪秀柱采取多种改革措施,国民党也摆脱执政包袱,但未及时适应在野角色,长期累积的体制僵化、人才断层等结构性问题根深蒂固。同时,地方派系、基层桩脚、农渔组织、军公教票仓等严重萎缩涣散;党的理想信念丧失,缺乏一套有别于民进党且有感召力的话语体系和政策论述。即使在蔡英文当局支持度快速下滑的情况下,国民党也未能向民众展现出痛定思痛、浴火重生的姿态,政党支持度维持在20%左右,未有效凝聚整合反蔡民意。

  四、民进党权力结构重组,两岸政策策略性调整

  7月17日,民进党召开全面执政后的首次“全代会”改组权力核心,结果维持以蔡英文为“共主”的“派系共治”格局。其中,新潮流系是最大赢家,由林佳龙领衔的“正国会”(原游系)异军突起成为党内第二大派系,代表蔡英文的“泛英派”地位得到巩固,“三立”电视台董事长林昆海推出“海派”挤进权力核心,苏系和“绿色友谊连线”维持一定地位,谢系则被挤出权力核心。党内世代交替步伐加速,谢长廷、苏贞昌、游锡堃等大佬全部淡出权力中枢,党内主要派系逐渐完成世代交替。

  为营造有利于施政的外部环境,蔡英文对两岸政策论述进行策略性调整,在“就职”等场合提到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关系等积极表述,但始终回避两岸关系性质定位的核心问题。为安抚基本教义派,蔡英文在“致民进党员的公开信”、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等场合公开表示不会在限期内接受“九二共识”“台湾人自认台湾是一个国家”“力抗中国的压力”等消极表述,党内务实派提出的“冻独”“维持现状”提案也在“独”派反对下束之高阁。总体上,蔡英文两岸政策回旋空间有限,当前两岸“斗而不破”的态势也在蔡英文可承受范围之内,所谓“承诺不改变,善意不改变,不在压力下屈服,不走回对抗老路”的“新四不政策”将是蔡英文当局未来与祖国大陆周旋抗衡的主基调。

  五、小党分化重组,第三势力空间受限

  一是“时代力量”崛起。新兴“台独”政党“时代力量”以3席区域民意代表、2席不分区民意代表成为立法机构第三大党,代替已经泡沫化的“台联党”成为深绿代表。2016年,“时代力量”的发展策略从选举时与民进党分进合击,选后转变为深耕基层,并在蔡英文当局民调下滑之际,在多个议题上与民进党针锋相对,争取蚕食民进党票源,大绿小绿的矛盾逐渐升级。

  二是亲民党有绿化趋势。亲民党凭借6.5%的政党票拿下3席不分区民意代表,成立立法机构党团。为寻求生存空间,亲民党刻意与国民党区隔,对国民党因党产问题被禁锢见死不救,却与蔡英文当局展开合作。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接受“总统府资政”职衔并担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特使,让外界直呼“橘子绿了”。

  三是新党获得政党补助款保留统派火种。新党获得4.18%的政党票,虽然没有拿下民意代表席次,但每年可获得2500万元新台币政党补助款,在培养青年世代方面走在蓝军前列。

  四是第三势力政治热潮开始退却。从政治素人柯文哲当选台北市市长直至2016年大选前众多打着第三势力旗号的小党参选,跳脱蓝绿在岛内一度成为一股政治热潮。但是,随着柯文哲执政受挫,以及大部分小党未能达到补助款门槛,岛内政治仍然维持蓝绿二元对抗的主体结构。

  六、未来形势判断

  一是民进党无法突破结构性困境,未来执政难见起色。一方面,“受制于全球经济困顿、两岸僵局、岛内民粹横行等结构性困境,加之面临‘蓝愤怒、红不信、绿不满’三面夹击,民进党未来执政依旧难有宁日”。另一方面,蔡英文当局并未反省自身改革做法的问题,让许多民众期待颇高、立意良好的社会改革沦为针对特定阶层、特定族群、特定政党的批斗,加剧台湾内部的矛盾。

  二是蔡英文当局战略走向的不确定性升高。虽然蔡英文不愿意完成两岸关系的答卷,但蔡英文为营造缓和的执政环境,客观上在管控激进“台独”方面起到一定作用。随着美国主张战略收缩,但同时大打台湾牌提高要价的特朗普上台,蔡英文当局建立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基础上的台湾定位将失去基础,而直接作为美国棋子的风险将上升,将给台海局势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加上蔡英文民调下滑,党内基本教义派及党外“时代力量”的挑战不断升高,蔡英文倒向深绿的可能性增大。

  三是蓝营士气逐渐凝聚,但国民党仍处于深度盘整期。当前,岛内反蔡氛围逐渐形成,赵少康主持的倾蓝营政论节目收视率已远远超过倾绿营政论节目,但是这股民意并未集结在国民党麾下。国民党仍处于内忧外患的环境之中,对蔡英文当局的牵制能力与意愿均显不足,支持度不见起色。未来一年,国民党仍将面临组织结构、权力及路线的深度调整,只有稳住阵脚才能徐图再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