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7年第三期  > 正文

国民党主席选举面面观

日期:2017-06-23 16:11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刘红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热闹多时,5月20日决出结果。对选举来说,选举结果、何人胜出最为重要,但选举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选举对国民党下一步走向的影响,却也值得一说。
  一、参选热情空前
  自国民党经历“九合一”选举和“二合一”选举失败、洪秀柱先后代理和当选党主席起,国民党党内提前改选党主席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些实力派和代表人物更是明里暗里多次表达参选党主席的意愿。2016年11月,习近平与洪秀柱会面、国共两党和平发展论坛举行后,洪秀柱很快宣布国民党主席提前于2017年5月20日举行。决定一出,党内反应热烈,参选热情高涨。
  国民党到台湾后,党主席选举有三种方式。一是非投票选举。在蒋介石、蒋经国和李登辉担任总裁或主席时,选举方式是中常会提名、党代会与会党代表“起立、鼓掌”通过。二是党代表投票选举。2000年3月,李登辉危害国民党被永远撤销党籍、连战主持党的工作起,党主席选举也改为中常会提名、由党代会与会党代表投票决定。三是党员直选。2005年7月,连战主席任期结束,由马英九接任,党主席选举也开始由党员投票决定,自此成为国民党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党员直选党主席以来,先后由马英九、吴伯雄、朱立伦和洪秀柱成功当选,此次党主席选举最大的特点是参选人数创下新记录。直接选举党主席后,每次有实力竞争的候选人都不多,马英九2005年7月参选时只有王金平竞争,吴伯雄2007年3月参选时只有洪秀柱竞争;马英九任内两度参选党主席,朱立伦2015年1月、洪秀柱2016年3月参选时,无竞争者。此次选举多人抢摘桃子,论资历、能力、实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虽说没有当年的马英九再现,但也是各有千秋,各有天地。
  “一柱擎天”的洪秀柱。这位祖籍浙江余姚的女士,“擎天”有点夸张,非凡却是事实。洪家家境一般,洪秀柱1948年出生时其父遭受政治迫害。洪秀柱因在中学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1989年被选为“增额”民意代表,开始走上从政之路。因为反“独”立场鲜明,作风泼辣,言语犀利,人称“铁娘子、小辣椒”,曾写下民意代表8连霸和作为女性在2012年当选立法机构副负责人的纪录;2014年后,在国民党内分别担任代理秘书长、党主席等,并在2016年11月实现与习近平会面。最为难得的是,她身为女性,两度勇于救党。“九合一”选举失败后,国民党内无人出战台湾地区领导人,洪秀柱勇敢参选后又被迫“礼让”朱立伦。“二合一”选举失败后,国民党内无人言战,洪秀柱勇敢站出来当选党主席救党。作为在任党主席,此次参选并未有什么近水楼台的好事出现。
  “义无反顾”的吴敦义。和洪秀柱同年出生的吴敦义,其父同样遭到体制内的迫害,两人又都是在体制内起家。对于吴敦义,马英九的父亲曾对马英九说,“你要以吴敦义为标杆”。洪秀柱称吴敦义是国民党政坛的“极品”,王金平说吴敦义是党主席“最好人选”。对于吴敦义来说,是在官场上“义无反顾”地往前走,在体制内一路顺风,即使是1998年竞选高雄市市长的失败,也为吴敦义的仕途带来新的高潮期。吴敦义不赞成“特殊两国论”、“一边一国”论和“隐性台独”,三度当选民意代表,两度担任国民党秘书长。马英九执政第二年时任职行政部门负责人,三年后成为马英九的副手,并作为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名誉团长率团参加博鳌论坛,与李克强总理会面。在国民党两次大败过程中,身为台湾地区副负责人、国民党副主席和代理国民党主席的吴敦义无所作为,面对党的领导中心重组则是“义无反顾”地参选。
  “龙争虎斗”的郝龙斌。郝龙斌有一个优越的家庭,虽说是外省籍后代,但有强大的政治背景,使他的从政之路与众不同,起步晚,但起点高、起身快、起伏少;因而“斗”的成份多一些,主要表现在为反对“台独”先后与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斗”;因而“争”的成份多一些,主要表现在1995年、43岁的郝龙斌代表新党参选民意代表;2001年3月起,担任陈水扁当局的环保部门负责人两年;2006年12月,党龄不到1年的郝龙斌经过力争,代表国民党当选台北市市长。国民党两度大败过程中,郝龙斌两度成为副主席。在党主席选举中,作为现职副主席的郝龙斌挑战提名他当副主席的洪秀柱,参选党主席。在两岸关系上,郝龙斌希望把台北变成台湾跟大陆之间的桥梁。2009年2月,邀请上海市市长6月赴台北举办“双城论坛”。在其卸任台北市市长职务半年前参访祖国大陆,与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面。
  “瞻前虑后”的詹启贤。6名候选人中,詹启贤离国民党最远,但除洪秀柱外,詹启贤以第一副主席身份参选党主席地位最高。詹启贤和洪秀柱、吴敦义同龄,近50岁前都没进入体制内为官。作为医生,兼职最高为卫生方面的咨询委员。1997年9月,詹启贤接受行政部门负责人萧万长邀请出任卫生部门负责人,成为“萧家班”重要成员。詹启贤最出名的事,是在绿营制造的“两颗子弹案”中救治陈水扁,事后引起民进党的重视而出任“国策顾问”。2007年,接受萧万长邀请,改变阵营,投入正在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团队,年底成为国民党副秘书长,不久被马英九任命为“资政”。2016年6月,洪秀柱任命詹启贤为第一副主席,詹启贤在半年后正式宣布以“能革者”精神,挑战洪秀柱参选党主席。以上可以看出詹启贤的特点,瞻前虑后、考虑周全、常出“奇兵”,当然也不排除“出奇兵”后面有“高人”指点。
  “瑕瑜互见”的韩国瑜。对于参选党主席一事,花甲之年、外省籍“荣民”之后的韩国瑜有两点说明,一是“一个卖菜的出来选党主席,但我一定是选真的”;二是“所有候选人中,自己不是最聪明也不是最优秀的人”。韩国瑜比洪秀柱小9岁,但是同年参选民意代表,洪秀柱当选“增额”民意代表,韩国瑜则因未获体制内提名违纪参选台北县议员被停止党权一年。韩国瑜没有气馁,三年后连续当选三届民意代表。在立法机构内,韩国瑜最出名的事,一是因积极维护“军人和荣民权益”,有“军荣眷代言人”之称;二是1993年5月5日,在陈水扁结束关于“荣民就养预算不就等于养猪”等侮辱“荣民”的话回到座位时,韩国瑜冲上去“用左手用力掴了陈水扁一巴掌”。过去16年,韩国瑜重点是卖菜,今年1月11日宣布辞去台北农产运销公司总经理职参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并非一定要“最聪明、最优秀”。
  “刚柔相济”的潘维刚。在候选人中,潘维刚与韩国瑜同龄、与郝龙斌同为外省江苏籍。问题是从潘维刚有意参选起,社会上和媒体就给她贴上“女黑马、选战关键砝码、防洪堵柱狙击手、吴敦义救援投手”等各种标签。从经历上看,潘维刚出道很早,1981年,24岁的潘维刚得到体制内的重视,获得国民党提名,参选台北市议员成功。从政资历比吴敦义年轻9岁而从政早1年,比洪秀柱年轻9岁而从政又早8年。潘维刚之后又任过两届市议员和6届台湾民意代表。在议事场,潘维刚主张反对“台独”,维护“荣民”荣眷和利益,呼吁保障妇女和儿童权益,推动老人福利。作为女性亦刚亦柔,工作重点之一是从事国民党妇女工作。宣布参选党主席后,在错综复杂的六面作战中,潘维刚左冲右突,选情一般,要想“压洪助吴”也不容易。
  候选人本人如此不俗,加上背后各自支持者阵营的放大,所以这场选战不同以往。
  二、政见争论热闹
  自洪秀柱2016年11月19日宣布党主席选举提前举行以来,选举历时半年之久,本来可以成为“一场持久的党的意志、理念和政策的宣传运动”,因为6位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在政见争论中该谈的谈的不多,不该谈的谈的偏多,要么是亮党和他人的失误,要么亮自己的“英明”和“正确”,所以“宣传运动”打了折扣。
  一是该强化的强化不够。无论是从两岸关系症结看,还是从蓝绿阵营根本对立看,“九二共识”是关键。国民党与民进党相比,承认“九二共识”是最大的优势,无论是候选人争取支持者,还是对于国民党主席的基本要求,特别是面对蔡英文当局否认“九二共识”带来两岸关系紧张的现实,都需要强化“九二共识”。问题是在竞选过程中,围绕“九二共识”,在候选人中间及其各自支持者群体中,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辩论”。争论的主题是“一中各表”还是“一中同表”对台湾有利?“一中各表”和“一中同表”,一方面是国民党在岛内的表述,一方面两者都是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最好的办法是回归1992年11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文本。对于“九二共识”,通过选举强化对这一共识的认识是选举自身的需要,也是选后开展工作的需要。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争论,没有提振国民党的形象,没有增加国民党的战斗力,容易让人误解,甚至被绿营利用。
  二是该高调的高调不够。国民党作为反对“台独”的战略力量,肩负着在第一线揭露“台独”阴谋、阻止“台独”蔓延、削弱“台独”实力、减少“台独”危害的特殊作用。从这一点出发,党主席选举应该成为宣示党的政治重任,把握党的历史任务,全面批判和抵制“隐性台独”,指引社会和舆论沿着正确方向演进的政治运动。无论是监督执政,还是党的改革和发展,还是动员群众,在“隐性台独”已经成为蔡英文当局施政基本路线、挖空心思推行“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的情况下,对于国民党来说,批“台独”是最好的政治抓手,是对广大党员和蓝营支持者进行深度动员的最佳支点。尤其是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地批判蔡英文当局“不尊孔子、妈祖和郑成功”、“去中国化,去孙中山化、去蒋介石化”等“独招”,应该成为候选人宣传政见、动员群众的最好议题和内容。问题是在竞选过程中,有深度、有见解、有水平“高调”批判“台独”的声音不多。
  三是该作为的作为不够。国民党作为具有争夺执政可能的最大在野党,听取社会和舆论的声音,监督蔡英文当局执政,纠正遭到社会各界反对的错误施政,既是在野党的政治道德和政党责任,也是动员支持者、振兴国民党的正确之路。尤其对于蔡英文当局,执政能力民众不满意,执政素质、诚信为社会所质疑,重大决策几乎全部遭到社会反对。自去年9月3日起,岛内抗议运动接连不断。据台湾媒体统计,仅今年头两月抗议活动就有400多场,警察也表示“民众怨气有多高,铁拒马就得架多高,架多牢”。对于最大的在野党来说,应该让党主席选举成为展现执政能力、声讨执政当局错误施政、争取民意支持的特殊的战斗。问题是如何做好监督执政,如何有效制衡蔡英文当局的错误,如何为民众创造更好的生活,如何为两岸关系创造更好的明天,候选人在此类议题上着力有限。
  四是该加强的加强不够。如何解读国民党面临的重大任务,应该成为候选人的重点。历经两次大失败,直至失去执政权,国民党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如何走出失败阴影,如何振奋信心,如何动员广大党员为党努力工作,如何重新获得选民支持。或者说,统一党的认识,推进党的改革,搞好党的团结,打好2018年地方选举,应该成为党主席选举的主轴。为此,针对民进党全面追杀国民党,要在全力反驳的同时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针对民进党利用转型正义全面否定国民党执政,要果断制止民进党的黑手;针对民进党在追讨党产问题上的步步进逼,要逐步建立巩固党的经济基础的长效机制。特别是针对马英九执政8年,以“马王之争”为代表的党内分歧造成的党内思想上的分裂、组织上的涣散,如何加强团结,应该成为候选人主要思考的问题。观察候选人辩论,对此事缺少整体设计和战略高度,只是你一拐杖他一棍子式的“脱口秀”。
  五是该虚化的虚化不够。纵观候选人的政见之争,对焦发虚,光圈不准,经过政见辩论引发正能量的议题不多,深入不够,影响不大。尤其是在前期最感兴趣、付之精力偏大的,是一些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的问题。如“人头党员”“黑道入党”“酒店小姐入党”等现象,在主要政党的党内选举时比较普遍,应该属于党的选举机构和资格审查解决的问题,却成为候选人炒作多时、甚至相互攻击的难题。如党代表的“党龄”,说实话是“四个月”还是“一年”有效,相差不多,要求和标准都不高,只是因为历经两次失败,士气低落,党心不稳,为调动广大党员关注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为更多地增加党员及党代表在党主席选举时的积极性,“四个月”起算也非不行。展现在社会面前的是,候选人之间,特别是在影响力较大、地位较高,过去多年在地方和上层活动的几位候选人中间,一度反复论战,闹得热火朝天。诸如此类议题还有一些,影响了正能量的发挥。
  一场高素质、有价值的选举,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候选人的政见辩论和宣传造势,形成能够引导党发展的理念、信仰、主张和政策,此次选举应该说这方面不是很理想。
  三、前景逐渐明朗
  选举投开票5月20日进行,从民调支持度来看,在3月、4月间和第一场政见会后,出现过洪秀柱、吴敦义和郝龙斌分别领先的结果。由于特殊的政治背景和竞选状况,透过选举可以看到国民党的发展前景。
  一是“多人摘桃子”是因为有“桃子”。台湾媒体说,此次参选人爆棚状况,外界调侃——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后来发现廖化当不了先锋,就开始大家都冲锋。很形象,问题是如何看?“九合一”选举大败后,国民党内静如寒蝉,该站出来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都后缩,只有洪秀柱勇敢站出来后又被换下去。“二合一”选举再败后,该站出来主持党的工作的人都后缩,只有洪秀柱勇敢站出来收拾烂摊子,郝龙斌宣布参选党主席后又自我取消。看来,当时的国民党犹如“弃婴”无人疼爱。此次则不一样,面对党主席选举,有可能当选的和不可能当选的都站出来参选,应该说经过洪秀柱一年多的整顿、改革,“桃子”开始成熟,国民党已经开始走出阴影,作为最大在野党的实力开始恢复和集结。也就是说对党有信心了,党主席的含金量增加了,才有如此多的人参选。
  二是党内选举机制的完善。观察候选人,洪秀柱对党有功,又是现职党主席,参选合情合理。吴敦义和郝龙斌在党的领导岗位上多年,无论党务、公职都有建树,确实有参选的实力。韩国瑜和潘维刚也为国民党打拼多年,做过很多工作。对于詹启贤,台湾媒体称其是萧万长力挺后才参选的。从现在的蓝绿生态看,台湾媒体称洪秀柱、郝龙斌、韩国瑜和潘维刚为“深蓝”,吴敦义为“浅蓝”,詹启贤则为“虚蓝”。不管如何,都是蓝营战将。他们的参选,对于国民党主席选举制度无疑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推进。历数2000年3月以来的间接和直接票选党主席,大都是头号实力派或党内大佬的游戏和舞台,因此对于候选人,广大基层党员没有更多的选择,候选人的造势活动影响面小,死角多。此次则不一样,六人参选,资历不一,政见多样,代表面广。带来的直接好处,无论是从地域来讲,还是从政见来讲,或是从派系来讲,给了基层党员较多的选择,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因而动员死角少,面对选举“无感者”少,成为对于国民党支持者的一次深度政治动员。因此,从选举制度来讲,是一次成功的检验。
  三是大政方针不会改变。此次党主席选举,无论出现什么新情况,基本没有违背国民党的大政方针。竞选过程中,政见、主张有异,争论也是相当激烈,但都是沿着既定方向往前走。这就表明,无论选举结果如何,无论是谁当选,一方面两岸政策不会变。候选人的表述不同,论述有异,包括有“一中各表”和“一中同表”之争,但都承认“九二共识”,都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正确之路,都强调要发挥国民党在岛内的两岸交流交往的主导作用。党主席就职后,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政策不会变。一方面党的复兴思路不会变。对于监督执政、打好2018年地方选举、力争重返执政舞台的规划,虽说没有精细入微,精准有力,但也是各自政见的要点。如潘维刚提出赢“三都”是“最起码的底线”;郝龙斌强调“六都”要攻下“两都”且拿下台北市、2020年劝说郭台铭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詹启贤则以当选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为目标,等等。特别是候选人在2场电视、5场分区政见会上的表述,从中可以看出新主席的政治目标。
  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党主席选举无论谁出线,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政争后遗症”,多人竞争,难免事齐事楚,恶言相向,最怕出现后遗症。最沉痛的教训,是2005年7月党主席选举时的“马王之争”,不仅成为国民党两次大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负面影响至今没有完全消除,此次选举躲过“政争后遗症”魔咒是新任党主席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如加强党的团结,自24年前“新国民党连线”出走后,但一直有国民党要分裂的传说,但一直没有出现过党的分裂。此次选战举出六面战旗,选举过程中也不乏相互攻击之事,更为关键的是败选者能否服输,因此加强党的团结,避免党的分裂,避免表面统一实际分裂局面出现,并非易事。如新领导核心的巩固,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过关,谁当选都不会改变国民党的大政方针。但需要强调的是,在坚持“两岸同属一中”“五项和平愿景”,以及正确引导台湾的“国家认同”问题上,新任党主席要做好表率。因此,巩固新领导核心的关键,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九二共识”,坚定不移地抵制“本土化”势头,坚定不移地做好党内团结工作。
  党主席选举结束,在新任党主席主持下,继续改革、监督执政、反对“台独”和推动两岸交流成为国民党的主要工作,台湾社会期待百年老党的新气象的到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