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7年第四期  > 正文

“斩首”风波与民进党“媚日去中”路线探析

日期:2017-09-21 11:02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胡开国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民进党对岛内近年来频发的铜像“斩首”风波的不同态度,凸显了其“媚日去中”路线。“媚日去中”路线实质是一种“联日抗陆”的新型“台独”路线,解禁日本核灾食品进口、在冲之鸟礁争议问题上让步、“撤废课纲微调”、“转型正义”口号下的党际斗争等,都是“媚日去中”路线在岛内政治中的体现。“媚日去中”路线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很强的政治现实意义。“媚日去中”路线不仅使台湾过度依赖日本,导致台湾在对日问题上软弱,还必将撕裂台湾社会,造成族群对抗与社会分裂。

  一、铜像“斩首”风波中的“媚日去中”路线

  近年来,台湾岛内不少人热衷于“拆像”“斩首”活动。4月16日,位于台南市乌山头水库的八田与一铜像遭人“斩首”破坏。八田与一是日据时期日本派往台湾的水利工程师,长期以来,八田与一被民进党描绘成建设台湾、促进台湾现代化的功臣,被台湾当局视为“台日友好象征”。

  对八田与一铜像被“斩首”一事,民进党反应强烈。台南市市长赖清德第一时间指示警察局成立项目小组,要求迅速查办,尽快修复铜像。在此期间,赖清德专门向日本“汇报”了此事,称台湾与日本之间的“稳定关系”,不会被任何“亲中仇日”的“情绪性行为”破坏。

  近几年,破坏铜像事件在台湾并不罕见。2014年2月,位于台南市的孙中山铜像被“独”派团体“公投护台湾联盟”拉倒;2015年3月,基隆市狮球岭的蒋介石铜像被“斩首”,铜像手部、身体部位被严重破坏;2017年3月,新北市万里鹿堀坪的蒋介石铜像遭斧头“斩首”。无论是孙中山还是蒋介石铜像,都代表着国民党的统治历史,破坏这些铜像,则是“台独”分子刻意挑拨族群恩怨。代表日本殖民统治的八田与一铜像被毁,绿营深感愤慨,反应强烈;而对于同样发生在台南市的孙中山铜像被推倒事件,以及大规模破坏蒋介石铜像现象,绿营人士与绿营政客似乎充耳不闻,甚至有些喜闻乐见。这种政治主导下的“选择性失明”,体现的是民进党的“媚日去中”路线。

  二、民进党执政后的“媚日去中”路线

  (一)民进党“媚日”路线

  蔡英文上台伊始,就确定了“亲美日,抗大陆”的路线,妄图通过加强与美日之间的关系,制造两岸“冷对抗”局面。蔡英文当局为巩固所谓的“台日关系”,采取了包括解禁日本核灾食品进口、在冲之鸟礁争议问题上让步、重建日本神社“鸟居”等一系列活动。

  八田与一被“神化”的怪象,是民进党“媚日去中”路线的重要一环。八田与一被誉为“嘉南大圳之父”。考察史实可知,嘉南大圳水利工程确实增加了嘉南地区的灌溉面积和稻米产量,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因此受益。根据日本公布的“日本经济百年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30年代嘉南大圳完工后,台湾的稻米产量增加了2.07倍,但是当时台湾人平均稻米消费量却比20世纪初减少了23%。在整个二战过程中,日本通过在岛内实行严格的米粮配给制,将台湾产出的大部分稻米运往战争前线。嘉南大圳造福台湾百姓是虚,为日本军国主义提供给养是实。

  解禁日本核灾区食品进口是蔡英文上台后重要的“媚日”举措。台湾曾对关于是否解禁核灾区食品进口问题开展民调,高达74.6%的台湾人不赞成开放日本福岛核灾地区食品进口。但是蔡英文当局还是施展3天举办10场听证会的“霹雳战术”,妄图强行通过解禁核灾食品的法案。据台湾“中央社”报道,2月,台湾“驻日代表”谢长廷访问日本群马县时,在被问及台湾关于日本福岛、群马等县市的食品进口问题时,谢长廷表示若科学检测没有检查出超标的迹象,那就应该解除管制。

  蔡英文“媚日”的另一个举动是在冲之鸟礁争议问题上的对日妥协。冲之鸟礁位于日本南部西太平洋海域,日本坚持冲之鸟礁是“岛”,并主张以此为依据划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则坚持冲之鸟礁属“礁”,没有划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依据。马英九执政时期,立场坚决地主张冲之鸟礁是“礁”而不是“岛”。但是蔡英文上台后,台湾当局很快放弃了国民党的一贯立场,对冲之鸟礁法律地位表态暧昧。台湾行政部门发言人董振源5月23日发言称,对冲之鸟礁是“岛”还是“礁”的问题“不持特定立场”。董振源还表示,维系“台日友好关系”对台湾整体“对外关系”相当重要。

  (二)民进党“去中”路线

  自蔡英文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虽政绩平平,但是在“去中国化”方面却“硕果累累”。短短一年时间就发起了包括“撤废课纲微调”“故宫南院拆兽首”“国史馆争议”在内的一系列行动,其实质是蔡英文当局为推动“文化台独”而开展的“去中国化”。

  李登辉时代和陈水扁时代,台湾沿用的是李登辉执政时强行推出的“台独”课纲教材。马英九执政时期,曾对“课纲微调”,包括把“中国”改为“中国大陆”,把“日本统治”改为“日本殖民统治”,“郑氏统治时期”改为“明郑统治时期”。显而易见,“课纲微调”目的是为了抑制“台独”倾向,捍卫“一个中国”原则。然而,蔡英文上台伊始就撤废了“课纲微调”,2016年5月31日,台湾行政部门发出公报,宣布了撤销“课纲微调”的教育部门废止令。共同的文化是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要分裂一个民族,必先破坏其文化,制造民族、文化上的认同混乱。蔡英文撤销“课纲微调”实际是文化上的“去中国化”。

  蔡英文“去中国化”的另一举措就是推行所谓“转型正义”。转型正义即在民主政体下,对过去威权政府的不正义行为的调查、矫正与赔偿。但是蔡英文却借“转型正义”,打压国民党,实现其“去中国化”的目的。民进党将国民党早期在台湾的统治定义为“白色恐怖”,全面否定国民党的早期统治,包括国民党通过的“法律”文件与各类政治符号。除此之外,去除威权时代的统治象征也成为了“转型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是与祖国大陆有关系的,统统视为“威权时代”的符号。民进党打着“转型正义”等旗号,不仅仅是为了“反蓝”“反共”,而是要挑起岛内“反中”的情绪。

  三、民进党“媚日去中”路线缘由探析

  民进党的“媚日去中”路线由“媚日”与“去中”两大路线组成。民进党建党伊始就是台湾的“左派”,就将“台独”作为其“政治目标”。相比“去中”路线,“媚日”更具有研究价值。

  (一)台湾特殊的殖民历史是“媚日”路线形成的历史原因

  台湾岛内今天形成的“亲日”思想可以追溯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据台湾时期,日本始终坚持对台湾人实行所谓的“皇民化”教育,培养台湾人民的“亲日”意识。如在语言文字上,禁止台湾人使用中文和方言,一律使用日文、日语;在宗教信仰上,禁止台湾传统宗教的传播,强迫改信日本宗教;在生活习俗上,强迫台湾人的生活习俗日本化。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化熏陶,“亲日”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加之二战结束后,有30余万日本人留在台湾,经过变更姓氏后成为台湾人,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后代在台人数估计达到200万之多。这部分人对日本有着天然的亲近,是“媚日”的绝对人群。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登辉。李登辉的日本名字叫“岩里政南”,曾公开表示日本是他的“祖国”。2012年,李登辉在开展其所谓的“生命之旅”环岛旅行的时候,还特意到八田与一铜像前献花,这显然与其“媚日史观”有着莫大的联系。

  (二)岛内绿营谋求“借日台独”是“媚日去中”路线形成的现实诱因

  绿营“媚日去中”既有浓厚的历史因素,又有现实的政治考量。蔡英文在去年的就职演说中,宣称要与美国及日本等多方组建所谓的“价值同盟”,一上台便公然宣示亲日立场。在两岸关系持续倒退恶化的情况下,民进党提出“媚日去中”路线,全面倒向日本,无疑是意图“联日抗陆”。随着祖国大陆经济发展与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增大,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差距越拉越大,台湾绿营一直处于恐惧和不安之中,在国际上寻找“靠山”成为台湾绿营急迫的任务。紧跟美国其后,奉行“反华”政策的日本,自然成了部分“台独”人士心中的救命稻草,使部分绿营人士打起了“借日台独”的小算盘。

  (三)中美之间的不断接近是“媚日去中”路线产生的“第三方推力”

  2月,特朗普与习近平通话,美国对中国提出的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表示认同。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不断加快,中美之间战略对话不断展开,特朗普在对台问题上的摇摆态度,加速了民进党“媚日”路线。3月22日,蔡英文在会见“在日台湾同乡会”成员时表示,台湾与日本在许多方面存在互补性,存在合作的可能,对日关系是台湾当局对外事务的重点。4月6日,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与特朗普会晤。台湾推动扩大对日关系,是出于特朗普在处理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时,将台湾作为牺牲品的担忧。

  (四)蔡英文的成长经历是“媚日去中”路线形成的个人因素

  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往往在政治决策中具有难以预测的影响,蔡英文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亲日”立场。蔡英文的父亲蔡洁生年轻时就被殖民台湾的日本人选中,赴日学习飞机维修技术,并加入日本国籍。民进党部分党员的家庭在二战时,属于日本占领时期的权贵,蔡英文家庭属于日本殖民时期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员,其在情感上乃至是政治立场上的亲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蔡英文执政后,委派曾留学日本、出任过行政部门负责人和民进党主席的谢长廷担任“驻日代表”,是其“媚日”的典型表现。“媚日”路线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蔡英文成长经历的影响。

  四、民进党“媚日去中”路线影响探析

  (一)“媚日去中”路线使台湾在对日关系中陷入被动

  在美台关系充满未知、中国大陆总体实力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民进党当局将日本视为“救命稻草”,在许多问题上对日妥协。如台湾在解禁核灾食品进口问题上不敢向日本说“不”,在屏东重建代表日本文化的“鸟居”,以及在冲之鸟礁争议上的对日妥协,都是台湾过度依赖日本所致。民进党的“媚日”路线导致台湾降低了对外行动的自主权,受到了日本的全面压制,无法在领土争端和居民的健康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正所谓“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民进党的“媚日”路线将会导致台湾陷入更大的被动。

  (二)“媚日去中”路线撕裂台湾社会

  台湾社会“蓝绿之争”由来已久,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尤为激烈。显而易见,破坏八田与一铜像的行为是台湾统派对“独”派的一次“反攻”。虽经过2016年大选后,“北蓝南绿”的政治分野被打破,但是岛内的“蓝绿之争”却一直没有停息。民进党的“媚日去中”路线,将使蓝绿阵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撕裂台湾社会。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巫永平表示,在对待两岸关系、正确看待“两蒋”时期和日据时期等问题上,台湾岛内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蔡英文当局上台后,极端推行“去中国化”政策,要是一方的力量过于强势,另一端的力量必然反扑。蔡英文当局执意坚持“去中国化”路线将造成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的长期对垒,撕裂台湾社会。

  (三)“媚日去中”路线使蔡英文当局陷入内外交困局面

  5月,蔡英文执政一周年,民调显示,民众对蔡英文执政满意度仅为18.4%,不满意度却有76.4%。年金改革所激起的民愤和不切实际的“前瞻计划”带来的冲击,是蔡英文执政满意度急剧下滑的重要原因,但是也从侧面反映民进党“媚日去中”路线带来的消极影响。蔡英文“媚日去中”路线非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激起了岛内社会的严重不满。台湾中华统一促进党5月31日发起集会,呼吁蔡英文当局放弃“媚日路线”,积极承认“九二共识”。加之台湾无缘世界卫生大会(WHA),巴拿马与台湾“断交”等一系列冲击,蔡英文当局已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四)“媚日去中”路线阻碍台湾“去殖民化”进程

  世界范围内“反殖民”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二战后产生了“反政治殖民”为中心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反殖民母国经济影响的运动高涨,即“反经济殖民”;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反殖民母国的文化霸权影响逐渐成为潮流,即“反文化殖民”。在日本殖民的大半世纪里,日本在台湾进行文化改造,推行所谓的“皇民化教育”,深刻影响了台湾人民的思想。日本殖民时期留下的“皇民化”思想,仍是“台独”泛滥的思想动因。彻底摆脱殖民思想的影响,重塑台湾文化已迫在眉睫。但是从民进党的“媚日去中”路线来看,否认或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思想沉渣泛起,台湾的“去殖民化”将遥遥无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