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7年第四期  > 正文

整装待发的国民党

日期:2017-09-21 14:28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刘红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自吴敦义当选党主席、实际主持党的工作以来,国民党如何走,成为新领导团体的工作目标,也是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

  一、从吴敦义政见看工作要点

  自当选党主席起,吴敦义自然成为舆论关注的中心。在蔡英文当局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严峻复杂,台湾政局、经济和社会动荡不安情况下,希望两岸关系发展和台湾政局稳定的人们,对于最大在野党国民党和新主席吴敦义抱有期待。问题是吴敦义当选伊始,政治交底让大家不放心,或者说与蓝营支持者的期望有点距离。客观地说,吴敦义受到党内认识的限制,受到岛内政治现实的限制,受到民意接受程度的限制,更是受到选举时要争取更多支持票的限制,他的公共政策和两岸政策难免有局限性。国民党作为岛内反对“台独”的主力军,吴敦义在竞选过程中以及在当选国民党主席后,从其主要政见中可以看到工作重点。

  一是坚持“九二共识”。

  作为两岸第一个政治共识,“九二共识”界限了两岸关系的性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特别是在蔡英文当局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严峻复杂、严重影响台湾社会经济和政局稳定的现实面前,国民党作为台湾重要政党,坚持“九二共识”更有特殊意义。所以,吴敦义也多次强调要“持续强化‘九二共识’”,这是国共两党继续联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是因为长期以来“一中各表”是国民党对党内和岛内的表述,吴敦义也是如此。事实是,“九二共识”中有“两岸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一个中国涵义认知有不同、用口头声明的方式各自表述一个中国原则”三层含意,共识不仅仅是“各自表述”,而是严格限定了各自表述的内容,也就是“各自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因此,必须正视“一中各表”的局限性。

  二是继续反对“台独”。

  绿营在陈水扁推动的“法理台独”破产后,又推出蔡英文当局的“隐性台独”和“新四不政策”,“新情势新答卷新模式”的两岸政策。“台独”图谋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严重危及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严重危及国家安全,不仅破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冲击祖国大陆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对于台湾来说,“隐性台独”恶化族群矛盾,激化社会矛盾,冲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反对“台独”,是两岸同胞面临的共同任务。国民党作为台湾反对“台独”的第一道防火墙,担负着揭露“台独”阴谋、制止“台独”蔓延、压缩“台独”空间、削弱“台独”实力、减少“台独”危害的重任。吴敦义能够反对“台独”,尤其是竞选过程中反复强调反对“台独”。从蓝绿缠斗角度看,他还被一些媒体称为“民进党最害怕的人”。显然,打好反“独”这一仗,成为吴敦义的开局之重。

  三是推动两岸交流。

  当前,蔡英文当局否认“九二共识”,破坏两岸关系现状和冲击两岸交流,既要获得最大化的两岸交流红利、又要减少台湾对祖国大陆依赖,还要推卸破坏两岸关系的责任,借“不挑衅、不意外、不屈服、不对抗”和“新情势新答卷新模式”掩护岛内“隐性台独”的全面推进。面对这一变局,两岸同胞面临的共同任务,就是在“台独”阵营破坏和干扰情况下,如何维护“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现状?如何发展两岸关系和交流?国民党作为最大在野党,党主席选举完成后,在发展两岸关系上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去年11月以国共两党为主举办的第一届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为坚持反对“台独”、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实现两岸交流的创新和多样化方面,发挥国民党在两岸交流中的主导作用方面,已经有了很好尝试。继续前行,吴敦义已经有过明确裁示。

  四是做好选举准备。

  党主席选举后的国民党,作为最大在野党,政务上有三大要务。第一要务是显示执政能力,与“台独”阵营相比,国民党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和教训,也有着较为公道的执政标准和心态,无论是泛政治化、煽动民粹,还是公平施政、蓝绿平衡,都要比蔡英文当局做到更合理更公正些。第二要务是监督执政当局。蔡英文执政后,公共政策惹发民怨,“年金改革、一例一休、进口核灾食品”等,无一不引起民怨,自去年9月3日起各界抗争不断。蔡英文当局的两岸政策,玩文字游戏,“维持现状、新四不政策、三新思维”等接连出台,就是没有最关键的承认“九二共识”的内容,两岸关系高度紧张,两岸交流受到严重干扰。对于执政当局的错误,国民党作为在野党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进行监督和纠错。第三要务是备战2018年选举。对于国民党来说,最重要、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赢得下一步的地方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是对党主席工作的检验。

  吴敦义作为最大在野党主席,既无制订施政政策的优势,又无分配公共资源的优势,甚至党工薪水也要特事特办,而任务和压力却已存在。

  二、从国民党现实看工作难点

  国民党是百年老党,又历经两次大败,原有的问题和新衍生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但随着党主席选举的完成,国民党已在蓄势待发。

  一是选举带来新气象。

  国民党的状况不容乐观,如党员数从2000年的约105万下降为今天的47万,无论是组织上、人数上还是气势上都出现萎缩的趋势。如政治路线上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历经“特殊两国论”的破坏,“本土化”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深化。如国民党历经8年“多数执政”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进,获得的选票却越来越少。如内斗带来分裂,自1993年新党和1996年宋楚瑜离党出走后,近10年来“王金平与马英九之争”造成事实上的分裂。与此同时,党的处境也是荆棘载途。蔡英文当局极力推动“转型正义”,对国民党进行历史的清算;全面追究党产,对国民党进行经济上的清算;否认“九二共识”和攻击“亲中卖台”,对国民党进行思想上的清算;疯狂进行反攻倒算,对国民党进行政治上的清算。内外因素,导致国民党还没有走出大失败的阴影,大失败带来大分化大动荡,现在还处于大改组之中。

  选举开始新局面。此次党主席选举成为大改组中的重要一环。长达半年的党主席选举,作为一次名符其实的党员直选,6位候选人各显神通,政见辩论也有新意,更是对党内的种种弊端、面临的严峻局势和下阶段的任务都有一定的论述,客观上对于党内盛行的“酱缸、世阀、家族、派系、大佬文化”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也起到对国民党支持者群体进行深度政治动员的作用。吴敦义出线,形成新的领导集团,重建党的领导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结束自“九合一”选举以来的国民党中央领导不稳定的局面。随着吴敦义出线,关于“一中各表”和“一中同表”的争论由明转暗,表明“一中各表”重新成为国民党中央的基本思想,党的理论论述和两岸政策转入“马规吴随”。此外,国民党新局面新方向初见端倪,从候选人政见和辩论中可以看出,尽快走出两次选举失败及下台带来的阴影,尽快发挥在两岸交流中的主导作用,为打赢2018年选举准备条件,已经成为党主席选举结束后的当务之急。

  党的新领导有特点。百年老店有自己的运作方式,马英九那样的“乖乖虎、正人君子”和洪秀柱那样的“小辣椒、见棱见角”,真是不适合担当国民党领导人。正如有台湾媒体所说,国民党需要“老狐狸”。此话虽然比喻不好听也不恰当,但却是反映实际情况,党主席既能游辞浮说、合纵连横,又能因势利导、笼络人心,还能明修暗度、分化瓦解。从此角度论,吴敦义有优势。吴敦义党内资历完整,浸淫官场40多年,与党内大佬、实力人物、政治世家和地方派系都有较深的关系,与社会各界、中央党部、立法机构党团、基层组织和中南部支持者都有较好的互动,再加上与亲民党、新党等友党和泛蓝阵营的深蓝浅蓝等党友都有较多的交往,所以说具有平衡派系、分化对手和拉拢选民的优势。在当今情势下,尽管对于吴敦义议论比较多,但只要做到像他在竞选过程中反复强调的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两项,则是纲举目张,可以挥戈上阵。

  二是开展新局有难点。

  洪秀柱在竞选中多次强调国民党要开大门走大路,这也是选后国民党要完成的事,改变20多年来一直走下坡路的趋势迫在眉睫。问题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有可能更有难度。

  党的改革方面。台湾社会转型很快,300个左右政党、特别是几大党中,只有国民党从形式到内容改变都不大,改造成新型政党是大势所趋。冲出传统势力和习惯的包围,破解“酱缸、世阀、家族、派系、大佬、官二代文化”,打破利益交织、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陈旧结构,创造有利新人出头的文化、环境和机制,吴敦义和全党要有作为。

  党的团结方面。加强团结,平时和选举中讲得最多,应该说做得不理想。有蓝营的团结,做好友党工作,改变长期以来在立法机构内亲民党和民进党联手对付国民党的状况。做好党友工作,近年来虽然没有出现公开分裂,但是“王金平与马英九之争”影响不好,党内也有“深蓝、浅蓝、地方实力派、官二代和本土派”等实情。因此,做好团结是全党的工作重心。

  党的形象方面。国民党作为百年老店,组织、理念和手段过时,老面孔、老腔调和老做法没有改变。因此,进行党务改革的同时,需要树立国民党的新形象。如提出能够引导社会转型、吸引广大选民的政策和措施,如在立法机构积极作为监督执政党和纠正蔡英文当局的施政错误,如引导首投族、白色运动和社会上的抗争运动而不做群众的尾巴。

  党的经费方面。蔡英文当局正在全面追讨国民党党产。对于国民党来说,党产用于选举、甚至用来买票已经成为过去,因而党产对于国民党来说,作用已经大减。此外,随着党务改革的推进,下一步专职党工和专门机构大幅度减少,发放薪酬压力也大为减少。因此,在民进党方面的追杀中,国民党要主动解决党产难题,尽快建立合法合理有效的党的经济基础。

  党的转型方面。就现代政治转型来说,转型正义应该是民主推行者的政治资产,国民党成为例外。国民党在台湾维持长达40年的一党专制,但也是启动和完成“宪政改革”的主要力量,现在却成为“宪政改革”成果的最大享受者民进党的主要追杀对象。因此,国民党应该主动清理白色恐怖的影响,变被动为主动,占领转型正义的道德和政治制高点。

  党的认同方面。主要问题是“本土化”在加剧。如果说,面对社会上的“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推进,特别是针对民进党借“本土化”图谋“去中国化”的举措,国民党的“本土化”也没有停止,不同的是,国民党党纲、政纲坚持“两岸同属一中”,也不失对“宪法一中”的忠诚,因而与民进党的“本土化”下的“台独化”完全不是一回事。更要指出的是,国民党“本土化”的方向把握不准将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国民党已经扬起风帆,要一路走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