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7年第五期  > 正文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与发展态势观察

日期:2017-12-25 16:17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王建民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两岸关系发展已陷入僵局,对抗持续升级,持续进行政治博弈,在最终摊牌之前,仍将长期呈现民间人员往来与经贸交流持续推进、政治对抗与政治斗争并进、“台独”与反“台独”持续较量的发展格局。

  一、两岸政治对抗常态化,“两岸现状”正在被改变

  一是两岸政治认知与政治目标差异巨大,互不妥协,分歧难以缩小。祖国大陆在正式场合更加明确强调“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不再是过去简单地讲坚持“九二共识”,反对与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更加明确追求国家统一的目标;民进党当局则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坚持“反中拒统”,全面推动“去中国化”的“台独”分裂活动,从而构成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矛盾与根本性分歧,也决定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对抗性质与僵持态势。

  二是民进党当局两岸敌对思维更加明显,宣扬祖国大陆是“敌国”,强化针对祖国大陆的“反渗透”工作。蔡英文执政后,尽管以“维持现状”为核心,一再表示“不挑衅、不意外”,不回到过去对抗的老路上去,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岸已走上了对抗的“老路”。民进党当局不仅大肆炒作“共谍案”,推动“保防法”与“反渗透法”,都是针对祖国大陆的,明确在法律条文中将祖国大陆定位为“中国”与“敌国”,是极为严重的挑衅行为,而且在巴拿马断交后敌对思维再升级,台湾当局对祖国大陆的态度更趋强硬,扬言重新定位两岸关系,蔡英文更是以“警告大陆”与“不能坐视”等语言抗议祖国大陆,再次强调“不会在压力下屈服”的立场,采取新的限制两岸交流的政策措施,对参加祖国大陆交流活动的“侨委会”成员进行处罚或取消资格,通过修改“两岸关系人民条例”严格限制退休公务人员到祖国大陆参访等,严重恶化两岸关系。

  三是民进党当局对祖国大陆政治语言对抗明显升级,在策略上则仍时软时硬,保留弹性。针对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台独走到尽头就是统一”的表态,蔡英文当局大加攻击,首次以“决策高层”名义公开点名与攻击张志军。台湾大陆事务部门主管张小月公开强势对祖国大陆军事发展与军力部署表态“不屈服”,或者“绝不会因为任何情势变化而动摇我们的主张”。随后,台湾当局又表现出一定理性姿态。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发言人对李克强总理在两会闭幕式上重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与“坚决反对‘台独’”主张表示,大陆应正视双方体制与发展历程不同的客观事实,唯有求同存异,重启对话,管制分歧与风险,减少误判与误解,方有利于开展建设性的两岸关系。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在5月一次立法机构质询中明确强调“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张小月也表示“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与数月前台湾重要人士数次强烈的“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或两岸“一边一国”或“两国论”的表述相比收敛许多。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受挫和与巴拿马断交后,对祖国大陆态度重新趋硬,并开始进一步紧缩两岸交流。

  四是两岸军事对抗与较量升级。有媒体报道祖国大陆军事实力增强,部署针对台湾的东风-16导弹,祖国大陆航母与军机先后绕行台湾岛航行,“武统”声音升高。蔡英文将“防务工业”列为执政后最初重点推动的五大产业之一(已增加到十大产业),就是要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包括增加军购与自建“潜舰”。台湾军方发表新的“国防报告白皮书”,确立制订了针对祖国大陆的“防卫固守,重层阻吓”新军事战略,宣扬台湾具备拒敌1380公里的攻击纵深。3月21日,蔡英文主持潜舰设计启动签署合作备忘录仪式,强调“国防自主”,加强“水下战力”,争取10年内完成首个潜舰服役。不论是台湾当局虚张声势,还是色厉内荏,均显示了蔡英文当局在军事上对抗祖国大陆的军事战略思维。美国重新启动对台军售,又扬言未来美国军舰可停靠台湾港口,则会进一步增强台湾当局“军事对抗”的信心。

  总之,两岸政治现状正在被打破,蔡英文的政治承诺已经改变。美丽岛电子报6月底一份民调显示,51.3%的民众不认为蔡英文在维持现状,而是在改变现状。但这种改变仍只是一种量变,尚未触及敏感的核心问题即“法理台独”。

  二、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台独”分裂活动持续深化与升级

  蔡英文执政后,全面启动“去中国化”的“软性台独工程”或“柔性台独工作”,在“转型正义”口号下大力推动“去中华化”“去中山化”“去蒋化”“去郑(成功)化”“去孔化”与“中国历史东亚化”等,就是要从精神、文化上彻底切除台湾社会一切“中国”的印迹与影响,为台湾独立建国创造条件。

  当然,学界对蔡英文执政后的“台独”路线与做法有不同的表述与归纳,如“文化台独”“柔性台独”“软性台独”“和平台独”等,如今《联合报》又给取了个“蚕食式台独”的名称。文章认为,陈水扁“鲸吞式台独”跨度很大,可以低到“四不一没有”“拼死捍卫‘中华民国’”“‘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高可到推动“正名制宪”“入联公投”与“一边一国”,总体上是高调的、大动作的“鲸吞式台独”。蔡英文则是姿态比较低,起伏较小,低以“维持现状”为核心,不断宣示“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露锋芒,不讲重话狠话;高则不接受“九二共识”(承认“九二会谈”,求同存异),走的是“转型正义”侧翼,玩的题目表面上是小打小弄,就是低调的“蚕食式手法”。蔡英文低调“蚕食式手法”,其凶险可能大于陈水扁的高调“鲸吞式台独”,陈水扁是自己结束了自己,蔡英文则是作茧自缚,自己让自己不能收场(台湾《联合报》,2017年3月23日)。就是说,蔡英文上台执政后,采取了更为聪明、阴险的“台独”方式,但不论何种“台独”方式,都是“台独”分裂活动。

  蔡英文推动的“去中国化”与“文化台独”,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制度台独建构”,其危害性不亚于“政治台独”或“法理台独”。民进党当局推动的“公投法”修正案,大幅降低“公投”条件,以及未来的可能“修宪”,都涉及到“台湾国”的制度建构。民进党人士还企图推动“货币台湾国家化”,也是“准法理台独”的表现。未来也存在着“释宪台独”的风险,也是一种“制度建构台独”。

  三、两岸人员交流与两岸经贸合作紧缩,出现“西冷南热”与“西冷东热”格局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在“重国际轻两岸”“重美日轻大陆”与“重南轻西”大战略下,两岸经贸关系与人员往来出现新变化,总体呈现“南热西冷”“东热西凉”格局。

  两岸互动变冷。两岸公权力部门机制化沟通、协商与互动几乎完全中断,高层民间互动在减少,层次降低,“两岸制度化合作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进入一个不确定、充满变数的时代。

  两岸交流与人员往来变冷。2016年下半年以来,祖国大陆民众赴台人数持续减少。台湾统计,2017年,陆客赴台旅游观光人数同期下降50%以上。民进党上台执政至今一年多时间,陆客赴台减少超过150万人次,经济损失超过700亿元新台币。

  两岸经贸合作发展变冷。尽管两岸贸易在国际贸易回升之下呈现恢复性增长(台湾统计,2017年1-6月,台湾对祖国大陆及香港出口588亿美元,年增长16.9%,占26.93%;1-5月,对东盟10国出口229亿美元,年增长14.9%,对南亚6国出口20亿美元,年增长9.3%,其中对印度出口13.8亿美元,年增长10.4%),但两岸经贸合作显著降温,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与祖国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均停滞不前。除商务部统计祖国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与投资金额有所下降外,1-5月,台湾经济部门批准的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金额为25.7亿美元,同比下降24%;祖国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金额1.4亿美元,同比下降6%。

  在两岸交流降温的同时,台湾掀起一股“南向热”“海外热”“北向热”(美国)与“东向热”(日本)。就台商对境外投资而言,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有明显降温与趋冷态势,尽管台湾当局统计对外投资也下降(投资金额49亿美元,下降35%),但对海外其他地区投资动向有明显升温态势:台湾封测大厂日月光与高通合作在巴西投资,在中南美洲设立首个半导体封测厂,初期投资2亿美元;南台湾义联集团决定投资1000亿元新台币在美国设立钢铁厂;台积电与台塑集团也有“弃台赴美”投资意向,从而出现一股新的赴美投资热。蔡英文当局于6月派出有史以来最大的代表团赴美举行“选择美国投资高峰论坛”,规划总投资341亿美元;9月,台湾组织农业采购代表团赴美,巩固台湾为美国最大农业进口者的地位。这一切预示了台美经贸投资合作正在兴起。

  在“新南向政策”刺激下,台湾出现一股“南向热”,东南亚赴台旅游人数显著增多,相互参访交流活动显著增加,台湾金融机构与企业南向布局加快。在3月29日在台北举行的第九届全球采购大会上,来自“新南向”地区的买主247个,占比近五成,创历年新高,而来自祖国大陆的买家从68家减为57家。台湾与东盟的贸易与投资呈现温和增长态势。

  四、两岸在国际社会较量更激烈,斗争更尖锐,形势更复杂

  蔡英文上台执政后确立了“亲美媚日远中”战略,全力投靠美日,甚至到了没有政治道德底线的地步,以“奴才”的面目出现,台美、台日关系均有新的发展与变化。

  尽管美国重新回到一个中国政策的正确轨道上,但毕竟台美实现了三十多年来首次领导人通话,台美军事交流管制大幅放宽,台美实质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台湾依然将美国的政治承诺与保护视为对抗中国大陆与谋求台湾独立的最大政治资本。蔡英文当局为巩固与提升台美关系,不惜放弃“尊严”低三下四地争取美国保护。3月23日,蔡英文出席美国商会活动讲话表示,美国新政府上任后,台美关系已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希望台美之间可建立升级版的策略伙伴关系”,包括更具策略性的区域安全伙伴关系、更广泛的合作关系,以及更深的互信关系。她进一步表示对提升台美关系的信心来自三点:一是在确保区域和平与集体安全上,台湾已准备好扮演更积极参与的角色;二是面对美国新政府倡导的“美国优先”新贸易政策,台湾也已做好调适的准备;三是在致力经济改革的同时,也为台美策略性的经济合作创造更广泛的空间。强化台美关系成为蔡英文当局的首要对外战略选择与经营重中之重。而美国对华政策的二重性及继续坚持“以台制华”战略,不时强化台美关系,在台湾问题上挑起事端(日前重新启动对台军售案与众议院提出未来美国军舰停靠台湾港口的议案等),不断给台湾当局错误信息。

  加强台日关系是蔡英文当局推动的仅次于台美关系的对外关系。台日关系在马英九执政时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签署了六十多个协议)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对抗中国大陆上实现新的准结盟,尤其是日本交流协会与台湾的东亚交流协会名称先后改名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与“台湾日本交流协会”,完成了对日关系的“正名”工作。3月25-26日,日本总务副大臣赤间二郎访台,是1972年台日中断外交关系之后现任最高级别官员访台,是台日关系的重大突破。同时,由王金平创立的立法机构“台日交流联谊会”(苏嘉全担任会长,王金平任荣誉会长)在王金平率领下访问日本。台日关系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态势,预计未来仍会有预想不到的突破性进展,包括变相的军事情报合作。不过,民进党当局在日本压力下仍在努力争取进口日本核灾区食品,却面临岛内民众反对压力,成为影响台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之一。

  台湾当局继续谋求扩大参与国际空间,争取参加更多的国际组织与活动,尽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更大更多,但却会不断制造两岸对立与民众对祖国大陆的不满情绪。台湾一直在争取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等国际组织活动,还提出“不容乐观、绝不悲观、积极争取、全力以赴”十六字方针。这也可视为台湾当局对参与国际组织的基本态度与策略。尽管受到挫折,但并不改变其努力争取以各种方式参与的基本立场。

  中国大陆则严格依据一个中国原则或政策处理相关事务,阻止台湾当局在国际社会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政治图谋,从而形成两岸在国际社会持续不断的矛盾与摩擦,未来依然是两岸斗争的焦点与场域。尤其是巴拿马与台湾断交后,台湾邦交国减至20个,对台湾的国际空间造成重大打击,则进一步刺激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对抗情绪,也预示着两岸国际对抗与斗争将更加激烈。

  五、两岸民意更加对立,但岛内民意呈现两极化与新变化

  两岸政治僵局与政治对抗,自然会引起两岸民意的对抗与对立。祖国大陆民众对台湾社会良好印象与认知正在改变,从“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变为“世界诈骗之岛”“是非不分之岛”,对台湾社会弥漫的“反中”“媚日”氛围更加失望与反感。在岛内“台独”政党执政与持续“台独”分裂活动下,祖国大陆民间更出现一股强烈的“武统”与“早统”的声音,成为一种新的民意动向。

  同样,长期以来受绿营媒体负面报道影响,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观感与认识日益以负面为主,如今更为反感与负面。3月,台湾民意基金会对台湾民众最喜爱与最讨厌的国家或地区调查,最喜欢的第一名是新加坡(87.1%)、第二名是日本(83.9%),第三名是加拿大(83%);最不受欢迎的国家或地区前三名是朝鲜(81.1%)、菲律宾(57.3%)与中国大陆(47.7%)(刘宛琳:“台湾人最爱星,最讨厌北韩”,2017年3月21日,台湾《联合报》)。岛内国家认同中,主张“台独”与不承认中国人的比例依然很高。

  另一方面,两岸的僵局与民意的对立,并没有改变台湾民众依然把祖国大陆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选择。2010-2015年,台湾赴祖国大陆工作人数在42-43万人之间,约占赴“海外”工作人数的近60%。其中2015年,台湾赴“海外”工作72.4万人,其中赴祖国大陆工作42万人,占58%(台湾“行政院主计处”调查统计,台湾《工商时报》,2017年3月17日)。台湾远见研究调查第一季度台湾公共政策民意大调查,51.5%受访民众选择祖国大陆发展,选择东盟主要国家的比例在15.9%到31.5%之间,其中20-29岁青年人选择祖国大陆发展的比例达59.5%(台湾《工商时报》,2017年3月26日)。台湾青年到祖国大陆就业、创业的热潮在持续。

  同时,岛内公开主张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两岸和平发展与追求统一的政党与声音明显上升。岛内反“独”求统成为一种新的声音,出现新的态势。以王炳忠、侯汉庭、张伟珊等为代表的新党青年人逐渐成为统派新力量,可以大胆发声。2月4日,由林德旺担任总理、主张以现代式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人民共产党”在台南市新营区宣告成立;3月12日,以青年文化音乐人张穆庭任主席、以“有效振兴台湾经济、解决台湾民生问题、坚持‘九二共识’、完成国家统一”为宗旨的台湾“民生党”宣告成立,而且以年轻人为主。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需要给予鼓励与支持。

  六、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政治立场坚定,策略灵活:两手抓,一手软,一手硬

  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政治立场明确、坚定,策略灵活,可谓两手抓,一手软,一手硬。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明确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二是强调“双和”发展。继续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以最大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此同时强调“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成为新的重要政策目标。针对蔡英文当局的“去中国化”与“文化台独”等活动,祖国大陆则是在持续强化反对形形色色的“台独”活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同时,大力倡导与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并不断采取具体的开放措施,为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到祖国大陆工作、就业、创业提供便利化措施。这是海峡两岸一种新的较量与斗争,是分裂与反分裂、是分离或疏离与融合的斗争。未来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重心也是推动与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具体工作,重点是制订方便台湾民众在祖国大陆就业、创业、工作与生活的便利化措施与实施更多的居民待遇。三是有序推进两岸经贸往来与民间交流。两岸人员交流与经贸交流面临新的困难,进展放慢,降温明显,但两岸民间交流与经贸往来不能中断,还会持续推进,在某些方面还取得新进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