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7年第六期  > 正文

在体验式交流中做好两岸青年交往工作

日期:2017-12-26 14:36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王忍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台海局势日趋复杂的当下,青年所扮演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民进党再次执政,蔡英文从当选、上台迄今,始终采取回避、模糊策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单方面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导致持续八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好局面及其丰硕成果受到严重冲击,两岸各项交流停摆,可以说进入冰点。在这个特殊时期,如何做好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引导台湾青年汇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中,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既是我们做好对台工作的方向,也是值得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重视两岸青年交流工作,特别是在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下,多次指出两岸交流的重点就是青年交流。2015年,习近平会见宋楚瑜一行时就指出,要特别关注“基层”和“青少年”交流问题。2016年11月,习近平会见洪秀柱时又一次强调,要为两岸青少年教育、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鼓励他们早接触、多交流,了解我们大家庭,认同我们的美好家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俞正声多次指出,“要开展面向台湾青少年的体验式交流”,“要为两岸青年多创造些条件,让两岸青年多接触、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拉近心理距离,成为好朋友,这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很有意义”。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强调,要重视与岛内年轻人的接触交流,突出“三中一青”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台湾青年的实际情况,倾听青年同胞的声音。

  在中央对台大政方针指引下,各级统战、对台部门开展了大量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各种交流活动更深入、更主动,交流内容从文化到经济、从科技到社会都有所涉及,具体交流形式涵盖文化观光、学术参访、论坛交流等多个方面。例如,国台办授牌的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就业创业示范点增至53个,2016年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发布40余项两岸交流活动;民革中央两次举办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16次举办两岸青年观点论坛;全国台联、台盟中央、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打造了台湾青年千人夏令营、冬令营、研习营、台胞社团等多个交流平台;中国统促会连续多年组织台港澳大学生赴陕西祭拜黄陵,认祖归宗,组织中青年中小学教师赴岛内进行交流,等等。通过互动交流,两岸青年对彼此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切的认识;到过祖国大陆的台湾青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过去对祖国大陆片面和错误的认知,化解了刻板印象,加深了其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初步建构了双方持续互动的沟通渠道。

  但也应看到,两岸青年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观点分歧,进行深入交流并形成持续性影响力方面仍显不足,政治引导工作仍有待加强。两岸青年对两岸关系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由于两岸制度差异,岛内媒体的负面报道,以及李登辉、陈水扁近20年“去中国化”教育,台湾青年与祖国大陆情感关联较为淡漠,对祖国大陆认知错误、认同负面,“台湾主体意识”“台湾前途自决意识”滋长蔓延。从政治态度看,由于当前绿营全面主导台湾政治、经济及社会各个领域,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蓝营则陷入势力大为削弱,甚至面临被民进党和绿营进行全面政治清算的不堪境地。相对于过去台湾青年不愿意参与政治,政党倾向不明确状况,近年来,由于台湾经济长时间低迷,台湾青年集体焦虑情绪弥漫,感受过台湾经济快速腾飞的新一代台湾青年人,面临成长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心理落差逐步加大,催生了台湾青年政治参与意识上升,政治冷漠现象有所缓解,在选举投票率大幅攀升的同时,其政治参与也渐趋多样化。

  总体来看,岛内青年的“台湾主体意识”日趋高涨,政党倾向泛绿化。根据台湾TVBS民调显示,2008年6月、2012年3月和2013年10月,20-29岁台湾青年自认为是台湾人的比例高达76%、83%和89%,比例逐步上升,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民众,自认为是中国人的比例则只有13%、13%和11%,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民众。虽然部分青年对蓝绿政党恶斗感到反感厌恶,将其视为台湾政治最大的隐忧,并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提出所谓“超越蓝绿”的诉求,但当前台湾青年的政党倾向仍然总体倾向绿化,在政党偏好上仍然支持民进党。在国家认同方面,根据台湾指标调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调查显示,台湾青年普遍缺乏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一个中国”立场模糊。20-29岁台湾青年中,不能接受“两岸同属一中”提法的比例约占58%,认为两岸属于“国与国关系”的高达76%。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调查显示,台湾青年对中国文化及历史十分陌生,对祖国大陆发展与两岸经贸合作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面对祖国大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两岸经贸合作交流,多数台湾青年一方面对祖国大陆的巨大影响力有着清醒认识,有57%的岛内青年认为祖国大陆未来五年在亚洲将最具有影响力,但仍视祖国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为“威胁”或“威胁大于机遇”,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发展与两岸交流合作所持有的态度显然是防范多于信任、竞争多于合作。

  还应看到,当前两岸青年交流工作的内容、形式、效果等仍有不足:一是两岸青年交流规模不对等。到祖国大陆交流的台湾青年多,去台湾交流的祖国大陆青年少,比例上严重失衡,双方的重视程度不对等。二是官方多民间少。大部分是由各级统战部门、涉台部门及涉台团体组织的,或者由各高校之间开展的以交流生为名义的交流,以及各种形式的“台湾周活动”等。纯民间的团体想要举办此类活动,困难较大。三是青年交流活动“熟脸”多“生脸”少。在不同单位组织的青年交流活动中,常常能发现一些“老面孔”,有精英化趋势。很多交流活动都交由台湾本地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负责,一定程度上让交流机会沦为资源分配的机会,导致交流对象同质化。存在城市青年多,到祖国大陆交换的大学生多,政治立场“泛蓝”或“偏蓝”的多,立场中立及“偏绿”的少,中南部地区以及乡镇青年少等现象,代表性不够广泛,很难深入基层。四是观光访问多,体验交流少。部分两岸青年交流活动设计规划不够,目的性不够强,交流时间短,缺乏持续性。加之台湾对两岸交流存在防范心理,很多活动以访问的形式进行,参观游览多,进行深入体验式的交流远远不够。五是求同化异做的不够。在交流过程中,强调“求同存异”多,“求同化异”“聚同化异”做的不够,思想交流交锋不够,对于扭转岛内青年对祖国大陆的误解和偏见做的不够,扭转他们对两岸关系的偏颇看法做的不够,对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和“一个中国”意识做的不够。

  虽然两岸青年在一些关键问题存在较大歧见,岛内青年对祖国大陆发展与两岸交流合作抱有种种疑虑,两岸青年交流工作还存在一定重数量轻实效、政治引导不够的问题。但必须看到,生长于两岸交流日趋热络、社会意识多元化、互联网普及和全球化的台湾青年一代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思想并未定型,同其他年龄段民众相比,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对参与两岸各种形式的交流非常有热情。特别是一些有在祖国大陆交换学习、实习经历的同学,切实感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巨大红利,更愿意参与到两岸大交流中来,这就是我们开展岛内青年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持依靠力量。做好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应在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思路、创新模式、加强引导、持续发展、提升效能,从而推动两岸青年相向而行、相对而知、相守而亲。

  一是应注重“体验式”交流中的“体验”。体验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模式,是一种深入的感知和感悟,比正式的交流模式更容易让青年说实话,谈真知,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应更注重“体验”二字,提升台湾青年的参与感,让两岸青年参与交流的整体设计和环节安排。从交流对象看,应避免过度依赖台湾本地部分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来负责,采纳更为多元的渠道,让不同背景的青年有机会参与交流。从交流方式看,应更注重体现个性、主体性、互动性,突出差异化和个性化,进行定制化的设计,提高交流的深度和精细化水平。应减少大型正式活动,增加小型互动比例,增进小规模团体交流,将两岸青年跨地区混合编组,通过“一对一”方式,为双方创造深入了解的机会。在交流中为两岸青年建立共同的目标,引入游戏、联谊、竞赛等青年人喜欢的形式,增强互动,在交流过程中引导青年去经历、感受、探索、成长,让两岸青年更好地认同彼此,化解歧见,塑造共同的价值观。

  二是将青年交流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应结合台湾青年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介绍祖国大陆的高校企业,组织他们参与祖国大陆创业周活动,与创业孵化器负责人深入交流座谈,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使其成为祖国大陆经济社会脉络的一分子。多为台湾青年创造在企业、社会组织等实习的机会,为台湾青年提供深入了解祖国大陆、了解真实外部环境的机会。应建立针对台湾青年创业发展的信息网站,让有意愿合作的青年,有一个更好更完善的平台进行联系,更好地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在祖国大陆“十三五”起步、“一带一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让台湾青年共享“互联网+”和“双创”发展机遇,为台湾青年“登陆”创业创新、实现个人梦想,提供广阔舞台,创造更好条件。

  三是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建立长效化交流机制。在当下的两岸青年交流中,新媒体平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两岸青年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交流中,祖国大陆应展现更为积极的主动性,通过两岸青年日常使用的新媒体,如脸书(Facebook)、line、微信、微博等,让“两岸一家亲”理念在新媒体上有更生动的体现。应主动发布信息,让两岸青年及时获得对方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和最新动态,及时消除网络谣言和误解引起的对立情绪。同时鼓励祖国大陆青年使用岛内常用的社交媒体,如脸书和line,与岛内青年保持持续的沟通联络,实现交流的日常化、生活化。

  跨越海峡,青春握手。两岸关系的未来系于青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希望在青年。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需要两岸青年共同参与,开创共同美好未来,需要两岸青年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两岸青年携手同圆。面对台湾政局的变化,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两岸青年人应该团结起来,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坚定维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行径,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