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8年第一期  > 正文

继续深化两岸青年交流的思考

日期:2018-03-20 14:18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曹骏 高炜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自1987年开始,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至今已30多年了。当前,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包括两岸青年交流在内的民间大交流格局。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访问团时多次表示:要更多关注两岸青年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多交流多交心,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要对两岸青年在学习、就业、创业、交流上提供更多的机遇,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两岸基层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指出,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在两岸交流中,台湾青年是一支重要力量。由于两岸制度差异,从小就受台湾政治因素影响和媒体误导,岛内不少青年对祖国大陆的政治制度存在较大误解或偏见,特别是受李登辉和陈水扁主政台湾长达20多年的“台独”教育,一些青年人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出现严重扭曲。而如何使他们走出思想上的“台独”误区,增强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认同,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尤为重要。这些年来,祖国大陆举办了为数众多、规模和形式各有不同的青年交流活动,让台湾青年实地到祖国大陆各地走访,真实感受祖国大陆的变化与发展,增强“两岸一家亲”的中国认同感。通过到祖国大陆参访、与内地高校开展校际交流、举办“台湾周”以及研习营、论坛等专项活动,两岸青年增进了互相了解、促进了友情融通。但是,交流活动还不足以消除台湾当局长期以来的反共和“台独”说教对台湾青年在民族和国家认同上造成的误导,有鉴于此,两岸青年交流应有新思路。

  一、以青年为本,突出两岸青年主体地位,优化交流模式

  两岸青年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近年来,两岸青年交流途径趋向多元化,有助于台湾青年群体正确了解祖国大陆社会的发展,能客观分辨各种谣言,不再被“台独”分子误导。为了推动交流,祖国大陆有关方面不断搭建平台,青年和基层民众踊跃参与。两岸青年在研习、座谈、参观等活动中增进了感情,并有持续开展交流合作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但是,全面来看,上述活动表现出形式较为单一、参与感较弱、互动性不强等问题。所以,在当前的两岸青年交流中,应找准对接点,设计出有利于两岸青年融合互动的清新、健康的交流活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特别要针对台湾青年特点改进交流方式,用他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和语言,结合文化、旅游、游戏、联谊、表演等载体开展交流,减少概念传递,多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争取他们对“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并结合台湾青年关注的热点事件,注重内容创新,举办主题新颖、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

  另外,青年之间交流应该突出两岸青年的主体地位,让两岸青年在交流中融洽同胞感情、增进心灵契合。青年人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思维方式相通,有着许多共同语言,相互之间的交流真诚、自然、亲切。在两岸青年交流中,应减少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游览,适当增加两岸青年互动探讨的时间。在当前,岛内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青年参与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在交流中,祖国大陆青年要做好引领工作,以同龄人的视角和语言,让台湾青年认识祖国大陆、了解祖国大陆,正确认识台湾与祖国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认识到台湾的前途在于海峡两岸的统一,克服由于岛内舆论的种种误导而产生的“惧统”心理。

  二、推广和巩固“融入式”交流,主动为两岸青年人交流创造机会、构建制度,为台湾青年到祖国大陆就业创业提供平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两岸同胞特别是两岸青年一代都应该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祖国大陆市场广阔,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对台湾青年有巨大磁吸作用。迄今,祖国大陆已出台台湾高中毕业生免笔试入学,台湾学生与祖国大陆学生同等收费,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在祖国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等政策。就业方面,陆续向台湾居民开放30多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设立10余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为两岸青年成才成长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各种数据显示,一半以上台湾年轻人愿意赴祖国大陆就业、创业,40%台湾民众愿意让子女到祖国大陆读书。这说明台湾青年其实有很大的意愿赴祖国大陆打拼,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要求祖国大陆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构建创业就业新平台,为台湾青年的发展提供机会,使他们融入祖国大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祖国大陆成为台湾青年人才成长的基地、贡献的天地,让台湾青年人成为中国大家庭的一分子。

  三、着眼长远,找准议题,兼顾所有青年群体

  台湾各领域优秀青年人才对岛内青年群体具有巨大的榜样效应,特别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可以适当针对台湾青年中的领军人士加强交流工作。精英毕竟是少数人,两岸青年交流应当吸引更多层面台湾青年中的多数加入两岸大交流。扩大交流规模,努力探讨创新符合两岸青年人志趣的交流内容和形式,探讨建立青年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为两岸青年共同发展、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因为两岸青年交流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使大多数青年求得思想和认识上的一致,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两岸各行业、各阶层、各族群青年的互信和友谊,因而在两岸青年交流的议题设置方面,应找准对接点,选择两岸青年真正感兴趣,并有利于两岸青年融合互动重要价值的主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讨,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交流时间和形式方面,除短期的会议论坛之外,也可设立时间较长的合作交流项目,从而有利于两岸青年之间建立起持续性的互动交流。

  四、进一步挖掘两岸历史和文化联系,构建和完善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的动力之源,是国家认同最深厚的根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是台湾青年自觉抵制“台独”势力企图割断两岸历史文化联系、制造两岸对立、推行分裂活动的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岸同胞命运相连、荣辱与共。两岸青年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愿景,这种广泛的共性为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由青年组织牵头,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提供指导和保障,与台湾大中学校联系,定期定时,双向互动,以建立兴趣协会、学生社团联谊等形式,开展语言文字、传统文化、民间习俗、传统技艺等展示与学习活动,使两岸年轻人切实感受到“两岸一家”的身份认同。为了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除认真研拟交流项目的实施方案外,有必要增加体现两岸共性的内容和互动环节,使用台湾青年易于接受的形式和语言,结合文化、旅游、游戏、联谊、表演等两岸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提高交流的深度和精细化水平,使两岸文化交流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五、重视互联网新媒体社交平台在两岸青年交流中的作用

  传统的面对面联谊交流形式虽拉近距离,但是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受到很大制约,而互联网新媒体社交平台则能打破时空限制。当前,新媒体已成为两岸青年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可以在台湾常用的媒体平台上主动针对两岸青年都感兴趣的内容设置议题,充分发表意见,这不仅有利于拓宽两岸青年之间的社交渠道,拉近两岸青年的心灵距离,形成共同话语,实现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而且更有利于在以往通过实地交流建立起来联系,在传播信息、影响舆论的互动中更加紧密和巩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