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8年第一期  > 正文

蔡英文当局“文化台独”话语体系的建构、危害及前景

日期:2018-03-20 14:29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韩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蔡英文上台执政以来,在历史、语言、文化等意识形态属性鲜明的领域不断进行“去中国化”政治操作。民进党当局系统化“文化台独”的思维与做法表明,岛内“台独”势力正在加速建构、实施“文化台独”话语体系,不仅损耗台湾发展潜力,也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设置了障碍。

  一、“文化台独”话语体系基本要素

  所谓“文化台独”话语体系,是指“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主观建构的,以“台独”为价值取向,以“台湾主体意识”名义否认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的事实,以“台湾民族”的幌子极度拔高岛内同胞开发、建设台湾时形成并累积的历史文化记忆,以“本土化”“多元化”的政策实践,消解中华文化整合台湾社会,且为之提供意义共契的基础性作用的思想与行为表征体系。“文化台独”话语体系主要由“台湾主体意识”“台湾主体文化”“台湾民族”等要素构成,本质上是“台独”势力异化台湾同胞因特定历史遭遇与社会环境形成的悲情心结、反抗精神与“出头天”意识,人为制造的政治工具。

  “台湾主体意识”是“文化台独”话语体系的首要范畴。上世纪80年代以降,在台湾政治体制转型过程中,民进党扭曲岛内民众渴望当家作主的“出头天”意识,以“台湾人要独立自主”的名义包装其“台独”路线,在政治上将“台湾主体意识”异化为对抗、仇恨祖国大陆及国民党政权的原动力。对此,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台湾主体意识’核心就是认同台湾为一个现状独立的‘主权国家’”。

  “台湾主体文化”是“台湾主体意识”在社会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形式。“台独”学者曾对“台湾主体文化”与“台独”之间的关系做过如下描述:“‘台湾主体文化’就是体现台湾是居民认同的终极目标的文化;‘台湾主体文化’就是证明成就‘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文化。”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岛内“台独”势力曾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治资源,大肆进行所谓“台湾社会文化主体性建构运动”,目标就是“彻底建立一个与中华文化传统互不涵摄的‘台湾文化传统’”,“试图形成一个‘台湾民族’‘独立建国’的文化基础”。

  虚构的“台湾民族”是“文化台独”话语体系通向实践的中介。台湾地区近代民族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台湾抗日运动的产物”,旨在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是一种期望“获得解放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行动,它与中华民族同一血脉”。但岛内“台独”势力却以国民党代表“外来政权”打压、凌虐台湾“本土族群”为借口,将“台湾民族”的意涵强加在台湾同胞的地域认同之上,并企图赋予台湾文化高度“民族化”与“政治化”的属性。

  “本土化”与“多元化”是“文化台独”话语体系形塑台湾社会现实的两条路径。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文化台独”者却以“本土化”与“多元化”为借口,意欲消灭根植在台湾社会里的中华文化基因。他们一方面通过“本土化”运动切割两岸文化的血脉联系;另一方面又借“多元化”运动否认中华文化孕育、滋养台湾文化的事实,稀释中华文化在台湾文化诞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根本性作用。

  二、蔡英文当局“文化台独”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民进党当局为割断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纽带,达到在台湾社会培植“台独”思想基础的目的,分别从宏观路线规划、中观理念宣传、微观政策实施等三个层面施行“文化台独”政治图谋。

  宏观层面以“台湾主体意识”指明由“台湾主体文化”通向“生命共同体”与“主权国家”的“台独”路线。有“台独”学者扬言,从文化层面主张“台独”是“台独论”的根本,“这样的‘台独论’才能使‘台湾真正独立’”。早在2009年,蔡英文就公开声称“台湾主体意识已成为这个社会的共识”,台湾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的主权是我们自己的”。2010年,蔡英文又宣称,可将台湾文化中的“中国性回归客体地位”,“思考如何建构共同的国家、共同的新台湾”。按照蔡英文的逻辑,“台湾主体意识”及随之产生的“台湾主体文化”是台湾在语言、文化上拥有所谓“主体地位”的根本原因,也是建立“主权国家认同”的基础,“台独”势力可借此驱使台湾民众从热爱台湾过渡到认同台湾“主体文化”、“生命共同体”乃至“国家主权”。

  中观层面以“台湾民族”重构台湾历史与文化传统,向民众灌输为“台独”政治目的服务的民族认同理念。“台独”势力以“混血儿理论”“海洋性民族理论”“南岛语族祖源论”等谬论为出发点,宣称台湾岛上的住民已成为与中华民族完全不同的、具有“共同地缘”和“共同命运”的“台湾民族”,进而要求“行使民族自决权,建立自己的国家”。2016年5月,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称,“不敢忘记这个岛上先来后到的顺序”,“会重建‘原民史观’”。有学者分析指出,蔡英文是在通过塑造“原民史观”的正统性,建构一套“台湾民族”自源自发、独立于中华民族之外的新论述,即“台湾民族”不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微观层面以体现“本土化”“多元化”特征的“去中国化”操作割断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蔡英文实施“文化台独”话语体系的脉络,在其本人及民进党当局的各种“去中”政治言论及操作中得到呈现。2011年,民进党“十年政纲”强调,“台湾应以新文化、新文明的再造为使命,形塑新的文化形象”,声称“台湾不仅仅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更能够是一个拥有独特文化身份的国家”。2013年,蔡英文在与岛内学者座谈时称,台湾文化的“本土性”与“多元性”将日渐鲜明。2016年5月蔡英文上台后,开始在岛内社会生活领域,系统性地布局与展开以“本土化”“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台独”工程。蔡英文上台后第二天,即废止马英九执政时期制定的具反殖民内涵的“微调课纲”;2017年6月,蔡英文当局推出“12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把高中历史科目的中国史纳入东亚史框架;2017年7月,民进党力推“‘国家’语言发展法”等法案,企图将闽南话、客家话等与普通话并列为“官方语言”;2017年10月,蔡英文煞有介事地前往南太平洋地区开展所谓“寻亲之旅”。此外,蔡英文还借取消遥祭黄帝陵仪式、大幅删减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等动作,抹杀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的事实。

  三、“文化台独”话语体系的危害

  通过建构、实施“文化台独”话语体系,蔡英文当局欲从多角度、多层次消解台湾民众内在精神结构中的中华文化元素,为“台独”政治目的塑造社会思想及行动基础。而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不但引发台湾社会的混乱与动荡,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造了障碍。

  “文化台独”使台湾社会发展陷入泥淖。一是“绿色恐怖”横行。民进党重新上台后,在僵化的“反中”意识形态及“文化台独”政治企图指导下,不仅在文化、历史、教育等层面切断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还在政治、法律层面极度寻求“独大”地位,以“去中爱台”迎合岛内民粹势力,并以各种法律和行政手段整肃国民党及统派力量。有岛内媒体评论指出,“去中爱台”已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专制,严重禁锢台湾思想与言论自由空间。二是加深族群对立。蔡英文上台后,无力促进台湾进步、无法拓展“国际空间”、无心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只能以“去孙”“去蒋”等政治表演转移民众焦点。蔡英文当局不仅取消遥祭中山陵仪式,还叫嚣废除孙中山遗像,甚至默许岛内“独”派势力通过暴力手段摧毁蒋介石铜像。这些“去孙”“去蒋”举动引起岛内蓝营势力激烈反弹,使台湾陷入无休止的政党对抗、统“独”厮杀境地,社会族群对立程度进一步加剧。三是自毁台湾文化底蕴。在竞争日趋残酷的全球化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拥有强大文化综合实力往往决定其发展成败。而深受“台独”意识形态束缚的民进党当局却选择自毁文化根基,蔡英文借染绿“中华文化总会”、抹红妈祖信仰、取消纪念孔子仪式等动作,以贬抑中华文化、钳制文化多元创新的方式遂行“文化台独”图谋。最终结果就是破坏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人文精神底蕴,严重阻碍岛内文化创新能力发展。

  “文化台独”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设置障碍。一是制造所谓“天然独”族群。“天然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而是别有用心的“台独”势力一手制造的政治怪胎。民进党当局为实现长期执政的目的,通过“修改历史课纲”、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等方式,从思想上掏空台湾青少年对一中内涵的认知,培养其“台独”立场。这种做法使得部分台湾青年沦为民进党豢养的政治打手,他们崇尚“台湾主体意识”,把台湾认同等同为“国族认同”,成为一股抵制、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破坏性力量。二是激化两岸民意对立。“文化台独”话语体系在具化为各种“去中”舆论与行动后,渗透进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使遭到蒙蔽的台湾同胞以“恐中”“仇中”“反中”的特定视角看待、处理两岸议题,甚至将“台独”势力刻意制造的两岸僵局等非正常状态接受为“正常现实”。而蔡英文当局“去中”“去孔”等政治戏码也拨动祖国大陆人民敏感的政治神经,激发起民间强烈的反“独”乃至“武统”意识,扩大了两岸同胞在政治、历史、社会等问题上的分歧。三是为祖国完全统一埋下隐患。我们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因此,两岸统一必须首先要解决台湾同胞的认同问题,“实现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及一个中国认同的回归,才能最终顺利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文化台独”话语体系通过强调“台湾主体性”“台湾价值”“台湾利益”等观念,“对抗中国作为国家的主体性与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方性”,这不但为祖国完全统一制造了结构性障碍,也为两岸统一后的社会整合、人心修复埋下巨大隐患。

  四、“文化台独”难逃失败宿命

  蔡英文当局私用、滥用岛内宝贵公共资源强行建构与实施“文化台独”话语体系的政治行为,既违背台湾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也脱离台湾人民的支持,必将遭遇破产的命运。

  一是“文化台独”使台湾文化丧失核心。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体,台湾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诸多面向,无一不带有中华文化的深刻烙印,“中华文化始终是规范并塑造台湾民众精神生活的基本文化准则”。民进党当局强行把中华文化从台湾文化中抽离出去的后果,就是使台湾文化徒具空壳,台湾所谓“最美的人文风景”等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文化台独”缺乏综合实力的支撑。曾几何时,台湾地区的大众文化产品风靡祖国大陆,如今祖国大陆现代化建设成果已成功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影视、综艺等文化产品日益成为台湾青年追捧的对象。而随着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衰退,岛内文化产业也日渐萎缩,一流创作人才、团队几乎悉数“登陆”。“一个内耗、困在‘闷经济’陷阱中日益边缘化的台湾”,根本无力为“文化台独”提供任何支持。

  三是“文化台独”在实践中走向荒谬,引发岛内民众自觉抵制。蔡英文当局一味搞“去中国化”运动,变本加厉地推动“文化台独”,试图讨好岛内民粹势力,但其拟定与实施的“去中”政策大多荒腔走板,引发岛内民意强烈反弹,如“世芳扯铃”的政治笑话、内政部门拟将“姓名登记罗马拼音化”的荒唐提议,等等。当蔡英文当局“文化台独”活动在现实中走向荒谬的时候,必将遭到台湾同胞的唾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