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9年第一期  > 正文

2018年台湾政局回顾

日期:2019-02-20 08:39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韩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回顾2018年,“九合一”选举成为台湾政局发展演变主轴。围绕选战,国民党、民进党以及“第三势力”展开激烈竞逐。受蔡英文当局施政不佳、民进党派系内斗等因素影响,民进党选情低迷,国民党重拾信心,“九合一”选举最终以民进党惨败、国民党大胜、“第三势力”获得一定发展空间而告终。选后,台湾蓝绿地方执政版图与政治生态丕变,多股政治力量针对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迅即展开布局,岛内政党格局进入新一轮震荡调整期,未来不排除发生结构性裂变。

  一、蔡英文当局深陷执政不力泥淖

  2018年,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执政困境加剧,改革决策草率、人事任命昏聩、意识形态挂帅等问题持续恶化。岛内经济民生退步,社会动荡加剧,引发强烈民怨,蔡英文施政满意度随之崩盘。

  “拼经济”乏力导致民生艰困。一年来,由于蔡英文当局顽固坚持“台独”政治立场,主动放弃两岸经济交流红利,其主导的“5加2创新产业”“前瞻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南向政策”等经济支票迟迟无法兑现,使得岛内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企业成本增加、物价上涨、劳工无力打破“过劳低薪”现状等问题愈演愈烈,引发一系列消极后果,包括企业“出走潮”、民众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等等。年初,岛内接连爆发多起“抢购潮”,一方面表明蔡英文当局“拼经济”成果未让民众有感,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台湾人民普遍丧失经济安全感的事实。

  多项改革举措引发社会动荡。蔡英文当局打着“改革”“进步”旗号推进各项施政,却包藏清算国民党、骗取选票政治目的,改革举措与民意期待落差巨大,导致蓝绿冲突加剧,民怨迅速蹿升。其一,“劳基法”“修法”引爆劳工抗争。1月,民进党强势通过明显偏袒资方、忽视劳工权益的“劳基法修正案”,松绑“7休1”、轮班间隔时间由11小时缩短至8小时等内容,引发岛内10余个劳团、54所大学集体抗议。5月,近万名劳工再次走上台北街头,要求蔡英文当局废止“劳基法修正案”。其二,能源政策朝令夕改催生多场抗议活动。民进党“非核家园”政策触礁缺电现实后,行政部门仓促决定重启核二厂2号机,并拍板扩建深澳燃煤电厂,还祭出兴建观塘天然气接收站的昏招,引发各界集体声讨。台中、高雄等地民众相继发起“反空污”大游行。11月,台湾多个环保团体又在台北市凯达格兰大道举行“健康永续、藻礁永存”游行,抗议行政部门负责人赖清德盲目修建天然气接收站,破坏藻礁资源。其三,强推“军改”导致退役军人激烈抗争。年内,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反年金改革”团体多次冲击立法机构,表达对蔡英文当局强推军人“年改”的不满,并与警察发生冲突,酿成一名退役军官身亡的惨剧。

  执政团队形象崩坏惹民怨。其一,人事改组沦为政治酬庸工具。年初,蔡英文为安抚“独”派不满,大量裁汰“老蓝男”,大动作调整两岸、外事、防务等部门负责人,但“奖功酬劳”“派系繁衍”色彩明显。“新潮流系”大佬、高雄市市长陈菊赴台北担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负责人后,其子弟兵纷纷北上抢占“肥缺”,岛内舆论为之哗然。其二,官员不当言行激起民众反感。8月23日,台湾南部豪雨成灾,蔡英文搭乘“云豹”装甲车在嘉义地区视察灾情,遭灾民拦车怒呛,蔡英文被迫下车蹚水。水灾期间,台湾地区副领导人陈建仁非但未赴灾区赈灾,还携家人赴金门度假,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吴茂坤接任教育部门负责人后不久,就被接连揭发违法图利等丑闻,最终狼狈下台。“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副负责人张天钦在内部会议中自矜民进党“东厂”,其本人在挞伐声中辞职,负责人黄煌雄亦于10月黯然请辞离职。

  民进党大肆遂行“绿色恐怖”。其一,加大媒体管控力度。蔡英文当局为挽救低迷选情,通过“司法”“行政”等手段,加码管制岛内媒体,强力压缩舆论批评民进党执政的空间。安全部门公开声称,实时侦搜脸书(Facebook)等网络社群,持续监控、搜集所谓“诋毁国家元首”“扰乱社会安定”的“假新闻”。其二,打击异己政治力量。1月,前“国家发展委员会主委”管中闵当选台湾大学校长,蔡英文会当局不满其亲国民党的政治色彩,做出“拔管”决议,要求台湾大学重新遴选校长,台湾当局“政治力介入”高校、欲控制学术界的意图昭然若揭,招致青年学生与知识分子群体强烈抗争。5月,新党青年军成员王炳忠、侯汉廷、林明正等人被检调部门安上所谓“国安法被告”罪名,以“限制出境”方式禁锢在岛内。此外,蔡英文当局还高举“转型正义”大旗,以蛮横凶狠手段追杀国民党:“不当党产委员会”恣意认定国民党财产为“不当党产”,任意指称民间组织为国民党附随组织;“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正式挂牌后,在半年任务进度报告中炒作“去蒋”议题,要求“中正纪念堂”撤除“三军仪仗队”,岛内军营拆除蒋介石铜像;马英九遭台北地检署起诉“泄密”,一审获判无罪,但“高等法院”二审却改判4个月有期徒刑。

  蔡英文当局的倒行逆施激起岛内各界强烈反弹。岛内不分蓝绿多份民调显示,蔡英文和民进党支持度双双下滑,且屡创新低。年底,立场偏绿的“美丽岛电子报”民调显示,高达67.9%的民众不满蔡英文执政,仅20.9%表示满意。TVBS民调指出,蔡英文声望“跌至历史谷底”,满意度仅剩15%,不满意度高达71%。对此,《联合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讨厌民进党”已是“台湾最大党”。

  二、国民党士气上升扭转发展颓势

  国民党连续经历2014、2016年两次选举重创后,其理念信仰动摇、新鲜血液不足、组织结构涣散等痼疾虽然依旧存在,但相较执政无能、不断给民众带来失望的民进党而言,国民党“更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更有能力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的特质得到凸显。岛内社会对在野后的国民党期待增强,国民党整体气势上升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振衰起敝的迹象。

  吴敦义带领国民党迎战“九合一”选举。在遭受民进党倾力清算、政党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席吴敦义通过个人募款方式,勉强维系整个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正常运作。国民党在解决生存问题后,乘着台湾社会反感民进党傲慢执政的东风,加之其在台湾中北部县市基本盘尚在,全党上下把打赢“九合一”选举视为重返执政关键战役。吴敦义立下“不惜一切要赢”军令状,提出“守新北,拼台北,台中与高雄全力一搏”愿景,并极力争夺基本盘“蓝大于绿”的基隆市、新竹市,以及民进党地方执政备受质疑的宜兰县、云林县、嘉义市、澎湖县等地。6月,国民党县市长候选人党内提名尘埃落定后,吴敦义、马英九、朱立伦、王金平等党内重磅人物四处奔走辅选,并主打“经济民生牌”,指责民进党只顾政党利益,“不为人民谋福祉”。选前关键时间节点,国民党新北市市长候选人侯友宜、高雄市市长候选人韩国瑜、台中市市长候选人卢秀燕多次举办合体造势活动,展现国民党空前团结气势。

  党内“青壮派”走向政治舞台中央。6月,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总召改选,事先并不被外界看好的“青壮派”江启臣胜出,成为国民党最年轻总召。江启臣、杨镇浯、许淑华等国民党中青代民意代表赴香港参加“台港论坛”,与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对话。此外,多位国民党青年中常委、中央委员陆续“登陆”参访,营造出国民党青年世代有能力处理党内两岸路线的态势。选后,卸任新北市市长的朱立伦公开放话,表示希望国民党领导人由“中生代”接班。蒋万安等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中生代”也表示,选举“是民进党挫败而非国民党的胜利”,主张“世代交替”。

  民众对国民党好感度上升。11月,“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国民党获得33.9%民众支持,比民进党的24.2%多出约1成。“美丽岛电子报”民调显示,国民党好感度为41.7%,不仅大幅领先民进党的27.4%,且成为3年来唯一好感度和反感度黄金交叉的政党;而在政党认同方面,民众对国民党的认同度跳升7个百分点至25%,把停留在20%左右的民进党抛在后面。

  三、“公投”成各方人马攻防焦点

  大幅降低“公投”通过门槛的新版“公投法”正式上路后,岛内政党及政治人物争相就攸关其利益的议题进行绑选举操作。“公投”在朝野政党、社会团体等多股政治势力介入下,成为岛内热点话题。

  国民党力推“反空污”等“公投”抨击民进党施政不力。国民党把握民众对当局施政不满的契机,利用“反空污”“反核食”“反深澳电厂”3项“公投”教训民进党。其一,剑指蔡英文当局施政不力。针对台中民众饱受空污荼毒、新北民众对兴建燃煤电厂心有疑虑、岛内民众忧心当局进口日本核灾食品现状,国民党整合有限资源,力推上述3项“公投”直击蔡英文当局执政软肋。其二,力抗民进党政治追杀。民进党依仗“全面执政”优势,借助“不当党产委员会”“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对国民党展开政治追杀,为纾解选举困境,国民党安排多名民意代表加入卢秀燕等阵营协助推动“公投”,并规划王金平、黄昭顺等党内要角操盘彰化、台中等地“公投”活动。

  民进党用“公投”转移执政不力焦点。民进党自知政绩不佳,企图用执政优势化解“反空污”等“公投”对其选情的伤害。其一,抹黑国民党“公投”。“中选会”多次称这些“公投”存在严重“死人联署”情况。10月,“中选会”又称,将依现行法律处理“死人联署”,提案发起人须承担法律责任。其二,操纵选务降低“公投”对选情的冲击。“中选会”决议年底选举及“公投”采用“两阶段领投票”方法,要求选民先领、投“九合一”选票,再领、投“公投”选票,且“公投”“一案一票”,民众需一次领完10张“公投”选票,并分别投至3个票匦。“中选会”之所以设计如此复杂的投票流程,目的就是让部分选民嫌麻烦,拒领“公投”票,降低“公投”对蔡英文当局的杀伤力。

  “第三势力”借“公投”谋取选票。“时代力量”“社民党”持续关注“挺同公投”,欲争取支持“同婚合法”与“性平教育入校园”的年轻选民认同,在“九合一”选举中催出青年族群选票,间接拉高其候选人得票率。另外,“时代力量”全力支持“东京奥运正名”,目的就是讨好“独”派势力,吸收“深绿”选票。

  “台独”势力趁机冲撞两岸关系。选前敏感时期,“喜乐岛联盟”召集人、“民视”电视台董事长郭倍宏,集结“时代力量”“社民党”“台联党”以及岛内外“独”派人士,在台北市发起“全民公投反并吞”游行,要求“独立公投,正名入联”。

  10项“公投”投票结果出炉。其中,“反空污”“反核食”“反深澳电厂”等7项“公投”获得通过,“民法保障‘同性婚姻’”“中小学阶段开展‘同性恋教育’”“东京奥运正名”等3项“公投”未获通过。从“公投”结果看,民进党推动或支持的“民法保障‘同性婚姻’”“中小学阶段开展‘同性恋教育’”等彰显所谓“进步价值”的社会政策,并不能代表岛内主流民意,受到秉持传统社会价值民众强力反对。

   四、“九合一”选举结果翻转蓝绿版图

  “九合一”选举选民总数1910万2502人,为岛内历年规模最大的基层选举。11月24日,选举结果出炉,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遭滑铁卢。

  民进党惨败埋下派系冲突诱因。蔡英文与民进党执政超过两年半,台湾民众对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引起民众强烈不满,民进党一贯使用的“抹红”“抹黑”等恶性竞选操作失效,加之民进党内各派系候选人在台南市、高雄市、宜兰县等地内斗惨烈,造成不佳社会观感,最终结果就是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遭遇重挫,其13个原有执政县市只剩下6个,议员席次也从308席掉到238席,远输国民党的394席。选后,虽然蔡英文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但民进党败选后遗症却在持续发酵。一方面,败选激化派系矛盾。民进党内“英系”“正国会”等素与“新潮流系”不和,选举中,具指标性的高雄、宣兰等县市“翻盘”,占据最多政治资源的“新潮流系”成为其他派系主要攻击目标。另一方面,党主席选举引发内讧。蔡英文辞去党主席后,围绕新一任党主席人选,“新潮流系”大佬吴乃仁不满同派系、高票连任桃园市市长的郑文灿等人提名行政部门秘书长卓荣泰选党主席,高调宣布“退党退流”。

  国民党大胜且多位政治新星崭露头角。蔡英文在“完全执政”的情况下,虽竭尽全力调动政治资源打压蓝营县市长候选人,但仍无法阻止国民党实现“逆袭”。“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胜,执政县市增至15个,其中,韩国瑜契合岛内“民心思变”、不满民进党执政的氛围,“靠一碗卤肉饭和一瓶水”高票拿下民进党执政长达20年的高雄。在得票数、得票率方面,国民党总得票约610万票,超过民进党的492万票,总得票率49%,也高于民进党的39.4%,蓝绿政治版图彻底翻转。“九合一”选战中,除吴敦义、王金平等国民党大佬卖力辅选外,新“战将”韩国瑜、侯友宜、卢秀燕,以及“辅选大将”江启臣、蒋万安、颜宽恒、许淑华,台南市议员谢龙介等新一代政治明星大放异彩,成为国民党“世代交替”焦点人物。

  “第三势力”展现较强发展潜力。“九合一”选举进一步强化岛内国民党、民进党主导政局走向的政治结构,但以柯文哲、“时代力量”为代表的“第三势力”表现不俗。选举结果显示,国民党、民进党以外参选人总得票数近149万,总得票率约12%。其一,无党籍政治势力不容小觑。柯文哲在遭受蓝绿两党绞杀情况下突破重围,虽以小幅优势胜选,但也显示其确实具有一定选民基础。此外,无党籍在912席“直辖市”及县市议员层面展现较强实力,共计获得234席;在乡镇(市)长方面,国民党、民进党和无党籍分别为83、40、81人,无党籍政治力量存在不容忽视。其二,“时代力量”地方版图得到扩张。“时代力量”选前积极布局,自提40名候选人投身县市议员选举,最终取得16席县市议员席次,在6个“直辖市”中拿下7席,在台北市、新竹市跨过成立议会党团门槛,成为地方议会第三大党。

  “九合一”选战硝烟尚未散尽,岛内各政党盘整,检视选举得失的同时,纷纷吹响2020年大选集结号。国民党、民进党内志在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政治要角都已开始暖身,柯文哲等“第三势力”指标性人物同样蠢蠢欲动。目前看,由于蓝绿阵营都有其难以短时间内摆脱的窠臼,柯文哲等“第三势力”的政治选择将牵动棋局走向。2019年,岛内势必轮番上演“争嫡”“夺宫”政治闹剧。而岛内政治格局是否会产生新一轮分化重组,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