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9年第二期  > 正文

排除干扰协同发展 共建共赢共享大湾区

日期:2019-08-20 09:41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姚志胜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有人挑起香港“被规划”、被内地城市“同化”之类的争论。事实上,大湾区建设给香港带来的重大机遇,可以发挥和加强香港的“一国两制”优势。香港社会需避免陷于泛政治化争论,而应将社会关注点放在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放开思想,多提建设性意见,抓住机遇,共建共赢共享,为香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促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为香港居民开拓更广阔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中央日前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其后又在香港联合举办了《规划纲要》宣讲会。笔者认为,落实《规划纲要》,做好部署对接,需排除干扰,做好三方面工作:协同发展、制度创新、重视民生。

  大湾区建设过程是协同发展过程

  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过程,就是协同发展过程。《规划纲要》战略定位指明,大湾区建设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要达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目标,必须深化粤港澳合作,大湾区各城市奉行“共赢、共享”理念,体现新时代下更高层次区域协同发展效益。粤港澳三地需从更高起点、更高质量出发,发挥三地互补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打造创新科技产业链,合作推进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融资等金融及专业服务,以及科技产业管理和运营模式创新;同时,进一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在现代服务业上展开深度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现代服务业基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规划纲要》宣讲会强调,香港在建设大湾区的角色,已由“联系人”转为更积极的“参与者”。香港需积极有为,发挥“一国两制”优势,部署提出有利三地融合的大项目,推动三地协同发展,以金融、航运、贸易等优势产业服务大湾区,谋求合作共赢。

  大湾区建设过程是制度创新过程

  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过程,也是制度创新过程。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独特性,在全球范围都找不到。要使这种独特性变成发展优势,制度创新正是关键。如何将有关独特性转化为优势,而不是成为三地合作障碍,正是三地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以香港而言,“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大优势。香港参与大湾区发展,不是削弱这个优势,而是要发挥和加强这个优势。因此,香港在参与大湾区建设过程中,要发挥自由经济政策、金融市场开放、出入境相对开放和简易、采用普通法制度、以中英双语为法定语言、与国际商业市场完全接轨等多方面优势,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大湾区建设优势。制度创新做好了,三地的独特性就可显示出巨大互补性,为大湾区发展注入源源不绝动力。

  大湾区建设过程是改善民生过程

  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过程,亦是改善民生过程。大湾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各方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规划纲要》指明,把大湾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大湾区作为国家重要民生工程,需要更多务实的民生措施,包括税务优惠、绿色社区,金融、医疗、基建和生活福利互联互通等一系列提高湾区优质生活的举措,不断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规划纲要》已为大湾区建设定下时间表:在2022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创新为主要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搞好大湾区建设,时不我与。香港市民应积极献计献策,支持配合特区政府抓好规划实施,共同把宏大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