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6月15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在福建省举办。作为两岸之间最大规模的民间交流平台,十年来,海峡论坛本着“两岸一家亲”理念,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充分发挥了扩大和深化两岸民间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助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心灵契合的积极作用。今年以来,海峡两岸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蔡英文执政当局为了大选考量,不断升高两岸对抗态势;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大陆发展,深度介入岛内政局发展,干涉中国内政。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也引发了台湾各界群众积极反应和热烈讨论,祖国大陆从中央到地方的惠台政策也实施满一周年。如何因应两岸发展新形势,继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承上启下开启新10年的伟大征程,是这届海峡论坛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海峡论坛10年成果回顾
(一)发布多项惠台政策,为两岸民众谋福祉
国家各部委和福建省在论坛大会发布139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政策措施,内容涉及两岸直航、台胞签注、赴台旅游、扩大就业、台企融资等多个领域,为台湾同胞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分享祖国大陆发展机遇创造了更便利条件。
(二)促进民间交流,密切同胞感情
围绕工、青、妇“三大品牌”,姓氏宗亲、同乡社团、民间信仰、祖国大陆配偶等“四大纽带”,文化、教育、医疗、法律、工商等“五大领域”和农、渔、水利、乡镇村里、社区协会、公益慈善等“六大基层组织”,持续推进两岸民间信仰、姓氏宗亲、同乡社团、传统文化等领域交流对接,不仅为两岸基层民众提供相互交流、施展才华的舞台,更关注他们的社会需求,在学习、生活、实习、就业、创业等方方面面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解决问题、提供保障。
(三)促进深化各领域合作,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海峡论坛致力成为两岸合作创新平台,引入福建自贸区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在更大范围内讨论两岸科技、经贸、文化、社区融合等议题,通过台湾特色庙会、两岸特色乡镇对接、平潭共同家园建设、农田水利交流、中医药合作、科技专家论坛等活动推动区域、业界间建立对口合作、常态化交流机制。10年间,两岸百对社区、乡镇、村里有效对接,千个合作协议(意向书)成功签约,促成近百亿经贸合作项目落地实施。为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金融和产业合作,促进两岸经济繁荣,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
二、第十一届海峡论坛的重要现实作用
(一)祖国大陆对台湾民众最直接的宣传平台
今年是台湾大选关键一年,蔡英文和民进党为了争取连任和延续立法机构多数席位,已将选战策略主轴从具体的政见规划落实转向虚化的意识形态对抗,以所谓“主权、安全、民主、自由、人权”的“台湾价值”,编织以“台独”为终极诉求的“台湾梦”,人为割裂“台湾梦”和“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不断制造两岸民意冲突,对抗国家统一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民间最大规模交流平台,应把握机会,发挥近距离、无障碍沟通优势,充分表达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澄清蔡英文执政当局对祖国大陆的不实言论,引导和塑造台湾同胞正确的国族认同,使两岸民意相向而行,为即将到来的岛内大选打下有利于未来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
(二)中国大陆向国际社会表达坚定主权立场的重要管道
今年以来,美国政府为了遏制中国大陆发展,对抗“一带一路”倡议,加大打“台湾牌”力度,不断介入台海局势发展,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例如,美舰频繁穿越台湾海峡,美国对台军售常态化,美国在台协会(AIT)与台湾当局高调庆祝“与台湾关系法”生效40周年,美国众议院通过“台湾保证法”与“重新确认美国对台湾及对执行与台湾关系法之承诺”决议案,“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突破台美官方交流层级会晤“国安会秘书长”李大维,美国上述“挺台”举措向台湾当局和岛内“独”派势力传递了错误和危险的信号,容易导致岛内分裂主义势力误判情势,认为在美国全面支持下,可以实现“台独”美梦,不惜将两岸拉入急剧冲突的危险螺旋中。而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民间交流重大盛会,历来吸引不少中外媒体采访报道,上届海峡论坛共有142家中外媒体和785名中外记者参与报道,祖国大陆可以通过这一重要管道,向岛内和国际社会再次表达坚定的主权立场,争取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同时震慑岛内极“独”组织和国际反华势力。
(三)两岸各界近距离讨论“两制”台湾方案重要场域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首次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引发岛内各界民众热烈讨论。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民间交流重要平台,为两岸各界民众近距离讨论“两制”台湾方案提供了场所,通过真实解读“两制”台湾方案的内涵和外延,为“一国两制”正名,破解其在岛内长期被污名化的困境,同时两岸各界通过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为今后实现民主协商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打下坚实基础。
(四)惠台政策发布和实施见效重要平台
国家各部委和福建省在论坛大会发布的政策措施,特别是福建省在上届论坛期间发布66条惠台政策措施,受到台胞台商广泛关注和好评。本届海峡论坛继续发挥惠台政策发布和实施见效重要功能,全面落实落细惠台政策措施,突出解决台胞台企台商同等待遇问题。特别是福建省应积极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八要”要求,充分理解习近平讲话的深刻意涵,在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落实中央对台工作要求上,借助海峡论坛这个重要平台做出更多更大胆的实践创新。
三、海峡论坛存在的一些不足
结合岛内舆情和观察历届海峡论坛,海峡论坛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流缺乏深层次互动融合,依然停留在单向接触阶段
台湾《联合报》等媒体认为,海峡论坛虽然强调作为两岸民间的交流平台,台湾各界人士参加者众多,活动内容也无所不包,但共同特色是避谈“民主”“人权”等价值分歧和政治制度差异,缺乏异见,让海峡论坛成为大陆单方面打造的两岸融合平台。与会台湾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一般认为,所参加的活动不涉政治,加上做客他乡,理性考虑下通常不会对两岸体制差异等深层次问题发声。而参会的台湾政治人物,在基于对大陆政治体制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各种利益因素考量下,往往只停留在统“独”的表态,而未曾就真正制度面的分歧进行讨论。
(二)宣传方式陈旧落后,不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做好对台政策入岛传播工作
历届海峡论坛宣传传播形式仍以官方的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为主,这几届虽然加大网络传播力度,但仍然以祖国大陆网络媒体像新浪、网易和今日头条等为主体,缺乏对岛内主流社交媒体的使用,使得论坛发布的相关惠台政策难以在岛内实现规模化传播效应。海峡论坛突出“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重视做好台湾基层民众特别是青年工作,更应该充分了解其信息获取来源。根据“2018全球社交媒体与数字趋势报告”数据,2017年台湾人每天平均花7小时49分上网,2小时3分在社交媒体,是香港、台湾和祖国大陆之最。台湾2017年活跃社群使用者1900万人,占全台人数82.6%。其中,1800万人习惯用手机上社群媒体,手机社群媒体渗透率78%,排名全球第7。而台湾青年人使用最多的社群媒体,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脸书(Facebook)、Youtube和Line。
(三)“首来族”占总参会人数比例偏低,相应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参加海峡论坛的基层民众,与中上层群体相比,大多从事社会较为底层的职业,例如台湾基层农会、渔会、农田水利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基层司法调解委员会、社区发展协会和乡镇公所等,人数众多,也较为分散,在参会信息获取、往来两岸物质开销上都存在较大难度,在缺乏有效保障机制情况下,直接参会难度比较高。因此,造成“首来族”占比偏低,而在祖国大陆发展的台商和在祖国大陆成长的台商二代、赴陆就学就业台青、有利益考量的政治人物却成为参会主力,使得海峡论坛面向的工作群体存在定位不准的可能性。
(四)缺乏对海峡论坛举办成效的科学评价机制
对海峡论坛举办成效的评价,现阶段还停留在参会人数、议题设置、合作协议等简单指标上,缺乏从两岸民众融合交往、情感认同和利益整合等面向进行科学评价。从参会台湾民众的社交媒体来观察,大多数民众并没有因为参加“海峡论坛”而立即缩小认知差异,改变原有认同。部分台湾基层民众对于两岸交流交往,仍然以工具性关系为主,受经济利益驱动,参加海峡论坛只是为了分享大陆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成果,实现个人利益。
(五)缺乏长期跟踪和有效反馈渠道,降低交流效果
海峡论坛在举办的一周时间内,确实有效促进了两岸民众之间的交流交往和情感认同,但随着论坛闭幕,交流减少和中断,两岸民众的情感认同也开始降温,渐渐回复到原本隔绝和陌生的情感模式。同时,台湾基层民众在参会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些合理性建议,在缺乏有效反馈管道情况下,必然造成信息浪费,长此以往,因为得不到有效反馈,台湾民众也会产生参会惰性,最终降低交流效果。
(六)海峡论坛发布的惠台政策缺乏与台湾岛内的在地联结,难以嘉惠全体台胞
台湾各界普遍反映,大陆中央和地方推出的惠台政策主轴都是让在大陆的台湾民众与大陆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与规范,台湾民众若不赴大陆发展,选择定居台湾,并以台湾为生涯依托,即难以感受惠台政策效应。特别有台湾媒体指出,与台湾地理位置最接近的福建省,在上届海峡论坛发布的66条惠台措施中,与台湾在地联结少。其中若干项目与两岸交流有关,如推动闽台双方货物通关便利、对台图书进口建绿色通道等;但对在台大多数民众,并无直接利害关系。福建惠台66条受到台湾社会关注的程度,甚至不如台东县县长黄健庭在海峡论坛上成功获得福建省政策性采购500吨台东凤梨。台湾基层民众普遍担心,若只照顾赴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胞,却冷落留在台湾的人,则将近半数从未去过大陆的人,无从感受大陆照顾台湾人的苦心,心灵契合的战略目标或不易达成。
四、对继续办好海峡论坛的相关建议
(一)增设“两制”台湾方案议题,营造宽松讨论环境
为了改变当前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单向、浅层次情况,首先,需要明确双方心理机制的预设,即对祖国大陆而言,态度立场的差异并不会必然阻碍交流的形成;对台湾而言,“台独”并非主流民意,影响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态度的主要是来自于对统一前景的疑虑和恐惧。其次,增设“两制”台湾方案议题,鼓励两岸民众进行充分交流与讨论,明确和平统一带来的正面积极影响,消除对统一前景的疑虑和恐惧。第三,需要营造宽松的交流环境,在交流方式上进行创新。除已有的主题论坛之外,可以开设网络聊天室,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下,化解台湾民众当面交流存有的顾虑,对两岸之间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发展路径差异进行深入交流,形成有价值和启发性意义的对话。
(二)利用岛内主流社交媒体,实现对台宣传“入岛入心”
在脸书、Youtube和Line等台湾一般民众和青年群体使用率高的社交媒体上,开设海峡论坛和惠台政策专栏。专栏板块和内容建构上,应摒弃传统的宏大叙事风格,结合岛内庶民文化特点和“小确幸”思潮,参照岛内“网红”政治人物例如柯文哲、韩国瑜的竞选短片,聚焦个体,将在祖国大陆求学、就业、创业和生活的普通台湾民众以短片形式展现其点滴日常,引发岛内相同群体共鸣,实现对台宣传“入岛入心”。
(三)建立专门保障机制解决“首来族”参会困难问题
为了扩大海峡论坛对岛内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的覆盖范围,需要从经费、物质、信息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支持。经费方面,应对其参会所产生的相关花费进行补偿;物质方面,尽可能在交通、住宿、饮食方面满足参会民众需求;信息方面,借助岛内主流社交媒体对海峡论坛的会前报名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继续增加网络报名名额,提供更多更好活动路线供“首来族”选择。
(四)打造科学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尝试打造专门的海峡论坛移动平台,实现参会者个人资料收集、论坛活动发布、问卷发放回收、朋友圈建设、相关涉台政府职能部门对接和民众意见反馈,通过对平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科学评价两岸民众交流绩效,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同时借助集中化平台,可以维持两岸民众之间的长期交流,提升台湾民众参会积极性,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五)善用在祖国大陆创业有成的台青台商,实现惠台政策“跨海行销”
通过鼓励在祖国大陆创业有成的台青台商,与岛内青年或企业合资,到台湾设点展业,深入台湾市场,将祖国大陆惠台政策效应扩散到台湾草根地带,增强惠台政策影响力。同时为避免被民进党当局抹黑使得惠台政策原意扭曲变形,应采用自由市场竞争方式,只进行一些政策鼓励扶持。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比较简单高效地实现对岛内台湾同胞的照顾,与其分享祖国大陆经济发展红利,实现心灵契合。
从现在起到2020年1月11日,两岸关系将持续受到内外双重压力作用,不断朝紧张与对抗方向滑落。外部压力方面,随着中美贸易战对抗加剧,美国势必充分利用“台湾牌”,在各方面围堵和遏制中国大陆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部压力方面,随着2020年台湾大选展开,蔡英文和民进党为了自身利益考量,将持续挑动两岸对抗,利用祖国大陆不可妥协的“主权”议题,在为台湾争取国际空间方面做文章,以此激发岛内民粹主义和民众悲情心理,使得选票最大化,争取2020年大选获胜。而海峡论坛作为两岸之间最大的民间交流平台,应充分发挥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助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心灵契合积极作用,引导两岸民意从对抗走向和解,使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方向前行。第十一海峡论坛承上启下,必将开启新10年的伟大征程。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