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19年第四期  > 正文

岛内民意的积极变化为祖国和平统一增添新动能

日期:2019-08-22 09:34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王正智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继去年底岛内爆发“民意海啸”之后,6月1日,台北再度上演“挺韩”大游行,40万游行群众高举“挺韩”大旗表达诉求。一向善于操纵民意的民进党,继“九合一”选举之后再度遭民意唾弃。岛内认同两岸同属一中、支持祖国统一的声音呈不断增强之势,并对热衷于搞“去中国化”的“台独”势力形成越来越有效的压制。

  一、“讨厌民进党”成为最大党昭示岛内民意积极变化

  岛内一度爆发“民意海啸”,“讨厌民进党”逐步成为最大党,让长期以来蓝绿政治恶斗的格局受到冲击,也在助推政治转型方面发挥重要影响。去年的“九合一”选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强烈不满,把票投向并不被看好的国民党,主要是为了教训民进党。与其说国民党赢得选举,不如说是“人民最大党”获胜,是“民意海啸”和“韩流”翻转了高雄和全台湾。

  (一)让“维持现状”成为现状难为。民进党执政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搞“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限制甚至阻挠两岸交流。蔡英文把“维持现状”作为处理两岸事务的核心原则,声称“不挑衅就没有意外”,也说不断“向对岸释放善意”,但她的这些说辞始终绕开“一个中国”核心意涵,就职演说被祖国大陆视为“未完成的答卷”。这种缺少共同政治基础的现状显然无以维系,成为最不是现状的现状。民进党声称有能力处理两岸问题,但执政3年多来,民众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很不满意。台湾民众需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乐见两岸交流交往,对“台独”分子的“恐中牌”“反中牌”早已厌倦和反感,民进党善于操纵民意和“公投”的险恶用心终被识破,过去屡试不爽的惯用手法从此不灵了。

  (二)借“转型正义”之名行非正义之实。民进党当局力推所谓“转型正义”,剑指在野的国民党,目的在于追杀对手,彻底清除执政障碍,图谋连续执政、长期执政。民进党先强势重启清查、冻结国民党党产,进而以立法机构多数优势强行通过“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专为国民党量身打造“囚衣”。“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隶属台湾行政机构,并执行开放政治档案、清除“威权象征”、还原历史真相、处理不当党产等所谓“转型正义”事务。对国民党冲击最大的是“开放政治档案”。国民党党史馆的某些机密资料一旦被“充公”,民进党不会错过从中寻找机会,翻历史旧账,让国民党无回天之力。“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成立后,不仅国民党各党部大楼屡遭查封,就连党工的薪水也成问题,对国民党治台历史的丑化和对组织体系的冲击都很严重。民进党高举“转型正义”大旗,却无视原住民民意代表声声呼唤重视台湾原住民过去的悲痛遭遇。专家学者认为,民进党是假“转型正义”之名,行不正义和“绿色独裁”之实;欲对国民党刨根,以“去蒋、去孙、去孔”的手段,达到击败对手“永久执政”目的。

  (三)把“新南向”运作成“新难项”。两岸关系不顺,岛内经济民生也跟着乱套。为了“远大陆”,台湾当局无视经济规律强推“新南向”,落得处处碰壁。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市场和生产腹地,民进党卡掉《两岸服贸协议》,让《两岸货贸协议》无法继续商谈,让两岸过去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形同冰封,再加上祖国大陆游客大减,两岸农业合作受阻,受伤的无疑是台湾经济和民生。

  蔡英文曾强调台湾经济是“过去20年来最好状态”,但台湾经济学者指出,蔡英文上台3年多来,台湾平均经济增长率不但不是“最好”,反而是近30年来最差的,2018年底登记的台湾公司解散、撤销数量已经比2017年同期增加26.4%。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祖嘉去年在国民党中常会报告《台湾经济的困境与出路》时指出,台湾经济增长率近3年平均为2.33%,是近30年来最低,并还在持续下滑,而台湾通货膨胀率、民众实质薪资则变化不大;过去3年台湾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好,属于严重停滞。企业在台投资下降,消费和投资增长率都低于经济增长率,台湾内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好在台湾外销2017年增长7.46%,2018年增长3.08%,是标准的“外热内冷”。尽管外销还不错,但是台湾内部的投资、消费都不好,民众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有疑虑,消费、投资疲软。从观光业看,马英九时代祖国大陆赴台游客1年增长100万人次,2015年境外入台旅客总数突破1000万人次;但这些年赴台观光客增长很慢,主要受祖国大陆游客赴台减少影响,2017年祖国大陆游客赴台仅270万人次,2018年不到250万人次;虽然日、韩、东南亚赴台观光客增加,但消费力无法跟祖国大陆游客比,即便境外入台观光客总人数变化不多,观光收入却下降15%。

  (四)把“心头最柔软的一块”当作最好蹂躏的一块。蔡英文的政见大篇幅着墨于年轻人和劳工,“劳工是我心中最软的一块”常挂嘴边,成为2016年选战中的一股“暖流”。再加上民进党一向标榜是“穿草鞋的”,是“草根”的代言人、劳动权益的保驾者。但自蔡英文上台后,劳资争议却愈演愈烈。不管是“一例一休”“修法”,还是一连串的华航、台铁罢工事件,都考验着民进党当局。那句“劳工是心头最柔软的一块”,却遭网友用一张图打脸,称“因为最软、所以最好蹂躏!”脸书(Facebook)名为“普鲁士蓝”的粉丝页曾发出一张台湾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劳动部门负责人、交通部门负责人、卫生与福利部门负责人对各种劳工问题的看法,显然是打脸“最软的一块”。许多网友留言表示,“劳工是民进党心中最软肥肉的一块,要怎么料理他们说了算!”“劳工是民进党心中最‘好骗’的一块。”“软土深掘、柿子挑软的吃。”“一例一休”却把劳工当成了最软的柿子。推行政策前,民进党当局先削了劳工的法定7天假,而政策的实际效果,则是让劳工没机会加班,老板无人可用,物价随之上涨,劳资双方和消费者都不高兴。

  二、民意虽唾弃民进党但却并不青睐国民党

  因为有“九二共识”这个共同政治基础,两岸之间曾签署生效23项协议,“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上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国共两党本着“求同存异”和“聚同化异”精神,以民族大义为重,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形成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然而,长期以来国民党理论引领缺失,特别是在两岸议题上方向感差。马英九时代的国民党提出“不统不独不武”和“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政策主张。吴敦义执掌国民党大权后,一度以“一中各表”替代“九二共识”,延续马英九时期的两岸政策,党内意见分歧拉大,民众对吴敦义团队的作为失望,戏称其为“无主席”。国民党拒统不反“独”的心态至今没有明显改变,缺少凝聚党心民心的理论大旗。可见, 国民党胜选“九合一”,人气主要来自当选者自身,与国民党的理念、作为、策略的关联性并不大。

  (一)国民党当选者靠竞选主轴打动民心。在去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参选人一改以往空泛说教的做法,以平实、鲜活、亲和的口吻和百姓听得懂、记得住语言,旗帜鲜明地表达竞选主轴,因势利导逐步打动民心,赢得民意支持。

  作为民进党大本营和绿营铁票仓的高雄,被韩国瑜成功翻转,结束了民进党持续20多年执政的历史。韩国瑜“人进得来,货卖得出,高雄发大财”的竞选主轴,既呼应了“超越蓝绿”的新需求,又契合了“重经济民生、轻蓝绿色彩”的政治愿景,成为击败对手的一大法宝,也是形成“韩流”席卷全台湾的重要根源。至今“韩流”还在发酵,追随者和“韩粉”还会一波接着一波。同样,卢秀燕的选战核心策略是以台中空气污染问题为主要切入点,抓住台中一直以来饱受垢病的痛点,打出“中电不北送”反空污议题。虽然民进党候选人林佳龙在台中拥有执政优势,但民进党当局执政表现不佳,民生经济前景不彰,空污治理收效甚微,以及去年年底举办世界花卉博览会行销衍生出来的问题都是林佳龙面临的困境。卢秀燕受“韩流”外溢的影响,民意支持度不断提高,最终一举获胜。

  (二)国民党当选者靠个人特质汇聚人气。高雄市是国民党的“困难选区”,韩国瑜单枪匹马在“没钱、没人、没组织”的情况下迎战民进党陈其迈。韩国瑜一改往日国民党“西装革履”的典型形象,直接面对选民,以鲜活的语言与民众交流,改变蓝营选将过去那种刻板、迂腐的印象。韩国瑜抓住高雄经济发展不佳痛点,以及选民对民进党当局执政不力、对高雄老旧落后现状不满的现实,选准民生和经济议题对民进党当局和陈其迈猛攻。他建立Line账号,仅5天粉丝人数就突破10万,一度成为账号排名第1。可见,这种直爽的性格和清新的特质很受年轻人青睐。韩国瑜的个人特质为蓝营在高雄的选战增添了活力,他不断打出“非典型战役”,表现出罕见的“非典型”特质。

  (三)国民党当选者施政表现赢得支持。彰化县是6个“直辖市”之外超百万人口的第一大县,历来被视为选举的风向标和活样本,是民进党和国民党“不能输”的县市,无党籍的加入更是让彰化县选情变得炽热胶着。国民党提名人王惠美是鹿港出身的政治世家第二代,家族在彰化县深耕拥有基层实力。王惠美积极拉拢重量级地方人士支持,勤跑基层,最终赢得选举。民进党连续执掌宜兰县,国民党提名的林姿妙善于走访基层积累人气,有“不曾出现在国民党的候选人身上”的谦卑特质与亲和力,广受各界赞誉,最终反转宜兰县。嘉义市市长候选人有4位,民进党嘉义市市长涂醒哲争取连任;泛蓝阵营分裂,国民党提名前嘉义市市长黄敏惠参选;嘉义市议会议长萧淑丽脱党参选;还有无党籍参选人黄宏成。在黄敏惠过去任市长的9年间,民众支持度、看好度、信任度都名列前茅。涂醒哲虽掌握行政资源,但嘉义市民对其施政表现呈现两极化评价。可见,彰化县、宜兰县、嘉义市等地,国民党参选人获胜的关键因素是自身的施政表现,而非国民党的带动效应。

  三、岛内民意的积极变化释放出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信号

  信号一:“台独”绝不是岛内主流价值。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常以代表台湾“主流民意”自居。每当祖国大陆善意提醒要筑牢两岸交流的政治基础时,台湾当局就会拿出“主流民意”来做挡箭牌。据2018年台湾民调结果显示,87.3%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分子;超过60%台湾民众认为未来两岸统一的机会远大于台湾“独立”;近62%民众认为两岸和平统一对台湾最为有利。“台独”是一条永远走不通的死路,是岛内政客愚弄民众、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是自欺欺人的政治谎言。曾几何时,在绿营操作下,“中国人”和“台湾人”成了二选一的选择题,似乎“中国人”和统一都是祖国大陆强加给岛内民众的选项。去年以来,祖国大陆出台“31条惠台措施”,取消台湾居民就业许可证,开放台胞申领祖国大陆居住证,这些本是回应台胞关切,为台胞办实事、办好事,无奈民进党当局以己度人,非要往歪处想。一再提醒民众说这里面“有政治考量”,是大陆搞“统战”;又表示申领大陆居住证必须在岛内报备,就差“禁止申领”了。岛内关于祖国大陆惠台措施的调查结果显示,61.1%台湾民众了解可在祖国大陆申办居住证,63.4%台湾民众反对民进党当局针对申领大陆居住证制定罚则。这就是民意。台湾当局面对民意变化不反省,不顺流而行,反而心虚围堵。事实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雄厚,和平统一是民心所向,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

  信号二:年轻一代“天然独”是地地道道的伪命题。“太阳花学运”后,网络新媒体上年轻人充斥偏激的“台独”声浪,再看到林飞帆、陈为廷等人的人气攀升,当时很多人认为台湾年轻人被“绿化”了,民进党顺势将年轻一代与“天然独”划上等号。有人说“一个台湾,两种年轻人”,一种是盘踞在网络上的酸民,另一种却是务实向上的年轻人,而后者恰恰是不乐意在网络上发声的“沉默的多数”,造成了两岸社会对台湾年轻人的误解。近年来,到祖国大陆读书、就业、创业的台湾年轻人数量大幅增长,其中不乏当年参与“太阳花学运”的学生。所以说,岛内青年是“天然独”,天生抗拒统一、抗拒与祖国大陆交流,这些与事实不符。当然,台湾青年受“去中国化”教育的影响之深,造成认同错乱之严重不容忽视。青年人的思想还在发育成熟过程中,持之以恒推动两岸青年交流,让更多台湾青年亲眼见证祖国大陆的发展,了解两岸共同的历史和文化,潜移默化地消除“台独”思潮对他们的影响,构建对于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进而构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必须加以重视。

  信号三:“白色力量”及脱党参选异军突起形成政治冲击力。岛内社会对两党政治和蓝绿缠斗已经厌恶,以“重民生轻蓝绿”为价值理念的“白色力量”逐步为选民所接受,并形成政治冲击力。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对于部分党员坚持参选县市首长和民意代表影响整体选情的,分别作出开除党籍等处理。无党籍参选一方面可以分流蓝绿选票,削弱蓝绿基本盘在地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无党籍参选人对选民心理的一种预估。民众“厌恶政党恶斗”,从而在口号上提出“蓝绿之外”。民进党在选举中同样爆发“脱党潮”,在绿营长期执政的宜兰、嘉义、台南等县市,就有超过30人脱党参选。民进党各地方党部召开评委会,对违纪参选者施以开除党籍等处分。

  信号四:“庶民政治”的时代潮流正在形成。“九合一”选举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选民对现有精英政治的不满与对庶民政治的追捧。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经过几次政党轮替,均获得政治利益分配的机会,成为广大选民眼中的既得利益者。尤其是以往被认为是“穿草鞋”出身的民进党,在3次获得政权后,逐渐改“穿皮鞋”,成为了新兴的政治精英群体。随着国民党、民进党的精英化以及轮流对台湾政权的把控,社会大众的民意愈加不受到重视。民众对精英政治的不满情绪上升,碰到关切自己感受和利益的“接地气”人物出现,民众便“欢呼雀跃”欣然接纳,进而成为心中的“庶民政治领袖”的追捧者。柯文哲、韩国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柯文哲从政前是外科医生,政治素人。韩国瑜尽管担任过民意代表,但被国民党冷落20余年,示人以“卖菜郎”形象。柯文哲、韩国瑜这类非典型人物投入选战,成为平民百姓利益和希望的精神寄托。

  信号五:国民党、民进党内部矛盾加剧权利争斗。岛内两党轮流执政,只会让两岸和平统一久拖不决。民进党不会放弃“台独”主张和路线,国民党虽然承认“九二共识”,但拒统心态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消极不作为状态还会继续。去年底的“九合一”选举,选情分裂局面频频出现,这些新变化主要是国民党与民进党在资源占有上存在极度不对称的情况。就国民党而言,在被民进党多方打压的情况下,集中优势资源迎接选战的选举策略应该是最优选择,但依靠地方派系造成党内分裂,影响整个选情。国民党内部存在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现象,有一部分人要么消极避战要么投机应战,党心涣散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台中、高雄等地选举造势活动中,国民党大佬悉数到场,表面上是为候选人加油打气,其实对候选人的选情加分有限,主要还是为了遮盖党内不团结的现象。民进党全面执政后,在失去国民党牵制的情况下,内部派系矛盾不断浮现,从党内初选开始就出现状况,折射出民进党内部派系因资源分配不均产生利益争端。南台湾作为民进党优势选区,党内各派系却在这个深绿的大本营为一己私利展开激烈斗争。党内不少人对新潮流系独大局面说三道四,“反新”斗士公然与新潮流系抢占执政资源。高雄市则有陈其迈、管碧玲、林岱桦、赵天麟等4位民意代表争夺市长初选。候选人激烈的厮杀,新潮流系与“反新”斗士之间的矛盾凸显。

  四、顺应岛内民意的积极变化,加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和科学把握。统一既是宏伟愿景,也是披荆斩棘的过程,更是扎扎实实的工作。必须以习近平重要论述为指导,把握机遇,抓住关键,研究提出加快和平统一进程的政策举措。

  一要把定向合作、精准惠台作为广泛团结台胞的重要抓手。“民意海啸”印证,台湾民众已经变得务实理性,民进党操弄意识形态误导民意的手法不再灵验,过去屡试不爽的统“独”议题遭遇冷眼。抓好中央“31条惠台措施”的落实,关心台湾同胞利益,这是争取台湾民心根本所在。对台工作仍要以经济为重心,在强化两岸文化纽带的同时,注重强化两岸利益纽带,让可靠的人和特定的区域经济受益有获得感,让“台独”顽固分子利益受损有失落感。各地应抓紧协调相关企业对接高雄、台中等地,进行支持性、扶持性采购和投资,还可以延续过去的契作订单,支持蓝营选举获胜者安抚回报选民。惠台宜精准,减少买办和中间环节,真正让利益下沉到一线农渔业者,特别是承认两岸同属一中、拥护祖国统一的基层百姓。

  二要开阔眼界、内外结合,全面系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岛内政治生态固然有其自身的因素,但是,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以及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都是对民进党执政当局、对岛内政治生态产生影响的重要外部因素。要在广泛团结岛内同胞,开展“反独、遏独”斗争的基础上,以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系统谋划反“独”促统工作。台湾问题因美国而产生,因日本“皇民化”遗毒而复杂,阻止美日插手两岸事务、打“台湾牌”,巩固大国外交成果,有效管控外交风险,维护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发展大局十分关键。争取民心引导民意的基点要放在岛内,但触角必须向海外延伸。要研究建立岛内与海外工作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和团体要协调配合,整合海内外反“独”促统力量和资源,共同围堵、压制“台独”分裂势力,构建系统高效的工作网络。

  三要针对青年开放、自由、活跃的特点,创新交流方式提升交流品质。事实反复印证,青年可塑性强,民进党标榜的“年轻世代是天然独”不可信,纯属伪命题。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应在互相尊重、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注点、兴趣点创新互动交流方式,开展喜闻乐见、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并与参观、考察、求学、就业、生活相结合。要在培植历史和集体记忆中增进认同。1949年后的历史、两岸双方的历史记忆没有重叠,集体记忆又没有形成,这是台湾青年认同出现错位的重要原因。青年交流中要重视对双方历史记忆的补全和集体记忆的构建,创造便利条件让双方青年通过微信、微博、line、脸书等工具学习互动,将祖国大陆对台政策、发展成就等信息传递给台湾青年。发挥中华文化学院专业优势,探讨增进台湾青年文化认同新路径,把“文化认同”这一抽象概念落实到课程和项目设计上,研究开发更多以中华文化为载体的研习项目,吸引台湾青年接受和认同中华文化,带动民族和祖国认同。

  四要支持统派发展,大幅提升地位和士气。岛内统派虽人数不多,但在包括“九合一”选举在内的各项政治活动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新馆举行启用仪式时,统促党组织抗议活动,表达反美之声,产生很好的影响。支持有实力的统派骨干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锤炼意志品质,提升组织动员能力和谋划推动工作的水平,促进统派组织形象的改变和队伍的快速壮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