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20年第二期  > 正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岛内经济及两岸经贸交流

日期:2020-08-18 15:24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王子旗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已对岛内经济及两岸经贸交流产生较大冲击。此外,蔡英文当局借疫情趁火打劫,挑起两岸对立,进一步破坏两岸关系,谋求两岸经济脱钩,相关影响仍将持续发酵。

  一、冲击岛内经济及两岸经贸,但部分行业短期受益

  疫情发生后,蔡英文当局非但没有对祖国大陆施以援手,反而以疫情防控为名,变本加厉破坏两岸关系,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势必受挫,岛内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一)经济下行风险增大

  一是经济增速放缓。受疫情冲击,台湾“主计总处”近期将2020年台湾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测值由2.72%下调至2.37%,其中1季度增速从3.02%下修至1.8%,为近15个季度新低,并预估疫情若持续3个月,对台湾地区生产总值影响0.35到0.5个百分点。标普全球评级将台湾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2.4%下修至1.9%。岛内媒体认为,大陆延迟复工冲击生产面,内需则受民众减少外出旅游消费影响,拉低上半年经济表现。

  二是台股剧烈波动。2019年12月,台股突破12000点,整体市值约39.2万亿元新台币,创29年来新高。1月30日,台股农历年后开盘首日,受疫情影响,权值股、观光股、航空股带头下跌,终场下跌696点,创下史上最大单日跌点,跌幅高达5.75%,收报11421点。近期台股持续震荡,至今未返年前高点。

  三是对外贸易继续疲软。据台湾“国贸局”统计,2020年1月出口额较同期减少7.6%、进口额减少17.7%。两岸贸易部分,1月台湾对大陆出口下滑7.8%,进口减少18.4%。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国源认为,大陆经济若因疫情对台需求减少,将会影响台湾出口表现。

  四是冲击岛内内需产业。台湾经济部门预估,2月岛内批发、零售及餐饮业营业额至少减少711亿元新台币。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称,2月台湾非制造业经理人指数(NMI)大跌14.6个百分点至40.4%,创2014年8月创编以来最快紧缩速度,也创下最大跌幅,中断连续11个月扩张态势。院长陈思宽指出,非制造业中以内需导向为主的产业,都面临消费需求下降的冲击,住宿、餐饮、零售、运输、仓储等冲击较大,非制造业厂商对未来6个月的展望也下跌。

  (二)支柱产业受冲击较大

  重击交通观光业者。受疫情影响,岛内旅行社业者巨头雄狮、五福、凤凰、灿星旅、易飞网等,以及住宿餐饮业者晶华、云品、寒舍、国宝、华园等受冲击较大,近期股价连跌。岛内媒体指出,若疫情持续到5月,岛内游约有5成减幅,观光产值将蒸发1234亿元新台币。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赖正镒称,若疫情超过3个月以上,岛内消费也跟着萎缩,观光、零售及相关产业冲击将超过5000亿元。业界保守估计,上半年岛内将会有超过500家旅行社面临停业,至少1500家旅行社被迫放无薪假。此外,冲击岛内航空客运业。台湾交通部门称,2月岛内航线客运量腰斩,国际及两岸航线客运量大减43%。目前,两岸航线约占岛内航空巨头华航、长荣客运营收22%和16%,已停运祖国大陆、香港、澳门航班破千班次,并开始减薪、放无薪假,近期华航、长荣股价双双下跌,一季度营收受冲击。

  电子信息产业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电子零组件产业营收受冲击。美国银行称,受疫情冲击,中国大陆智能手机销售不佳,致供应链中中国大陆营收占比较大的台商如联发科、大立光、稳懋等受冲击最大。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称,部分上游零组件因以大陆生产为主,如PCB、机壳、电池、声学组件都将面临供应短缺问题,将进一步拉高物料与生产成本,业者营收将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代工产业全面复工仍有难度。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指出,台湾九成手机组装业产能在大陆,短期因郑州、昆山、南京、深圳、成都等产地宣布封闭管理,在人流物流严格管控下,可预期复工后物料与人力短缺,导致减产,短则冲击2月营收下滑,长则影响上半年营收表现。知名代工大厂鸿海、英业达1月营收月减幅度都超过三成。代工大厂纬创、英业达等称虽已复工,但面临断链、招工难、防疫等三大挑战。

  汽车零组件业或将出现“断链”。台湾汽车零组件业在祖国大陆设厂主要选择与当地厂商合资为主,运用当地人力资源与原物料,以供应当地自主品牌原厂与售后维修市场为主,部分零组件产品回台。汽车零组件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清单,据台湾经济部门统计,2019年台湾对大陆出口3亿元新台币,占汽车零组件总出口值4.8%;台湾自大陆进口汽车零组件140亿元,占汽车零组件总进口值21.1%。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称,虽然采购自大陆的低成本零件可由岛内或东南亚厂商替代,但岛内车厂所进口日系陆厂动力系统产品,恐面临断链情况。

  冲击石化产业原料出口。在祖国大陆投资较多的台湾石化大厂台塑、长春等因祖国大陆下游客户开工延迟,正规划评估减产、降载。长春石化称,石化产品有其储存、运输条件限制,倘若下游客户工厂开工进度明显拖延,上游持续生产的产能库存无法获得消化,势必冲击既有的规划安排。但部分业者仍看重祖国大陆市场,继续加大投资。国乔石化投资3.76亿美元设立泉州国亨化学,台聚等6家公司增资福建古雷石化1.5亿美元。

  (三)部分行业短期受益

  一是防疫产品业者。岛内口罩原料供应及制造商台塑、长荣化工、远东、康那香、台湾恒大等受益。清洁消毒等用品业者,如清洁剂生产大厂毛宝,额温检测代工龙头豪展,医用酒精生产商台酒及台糖,隔离服制造商弘裕,深紫外线(UVC)LED制造商晶电、隆达、光宝科等。

  二是岛内“宅经济”发酵。受疫情影响,岛内民众减少外出,加上寒假及春节红包加持,电子商务、外卖、互联网影视平台及游戏业者等“宅经济”发酵。台湾电子商业龙头富邦媒、网家在农历年后买气狂飙,电子游戏业者宇峻、智冠、网龙、游戏橘子等业绩逆势上涨,岛内互联网影视平台LiTV、FriDay影音春节期间流量创新高。

  三是部分业者因转单效应受益。岛内媒体认为,大陆供应链暂时停摆正影响全球供应链,对在大陆以外地区有工厂的台商而言是一大商机,可能会因转单效应受益。如受疫情影响,大陆电子厂延后开工,无源器件产能吃紧,带动岛内国巨、大毅、华容、南亚科等业者受益。

  二、蔡英文当局强化防疫与产业纾困,趁机谋求“经济去中”

  疫情发生后,蔡英文当局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编列预算救助受损产业,缓解岛内就业压力,同时趁机全面限堵两岸交流,谋求“经济去中”。

  编列防疫与产业救助预算。台湾立法机构2月25日通过“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防治及纾困振兴特别条例”,施行期间自2020年1月15日起至2021年6月30日止。行政部门据此编列600亿元新台币“特殊预算方案”用于防疫和帮助产业纾困振兴,其中300亿元移用以前年度累计的收支剩余,并举债300亿元。从预算用途方面看,“特殊预算方案”包括防治经费196亿元,用于医院隔离收治、设置集中检疫场所、防疫补偿金、征购物资设备等;纾困及振兴经费共404亿元,针对内需服务业(包括餐饮、零售、商圈、夜市、传统市场)、制造业、观光及运输业、农渔业,以及原住民族与文化产业等提供救助措施。产业救助方面,针对内需服务业,经济部门推出“防疫千亿保”融资方案及利息补贴政策,以100亿元作为信保基金专款,提供千亿融资额度,并编列近34.5亿元利息补贴用于旧贷延还、营运贷款、投资贷款等,此外发放约20亿元“振兴抵用券”;针对制造业,经济部门编列67.76亿元特殊预算,推出旧贷延还、补贴新贷利息、研发补助、人才培训、市场拓销等政策;针对交通观光产业,交通部门提出约196.67亿元纾困振兴方案,主要用于向交通观光相关受损业者提供补贴、培训经费、优化旅游产品等,此外,在公务及前瞻预算中编列约300亿元“观光升级与转型前瞻计划”;针对农业,“农委会”编列35.6亿元,用于农产品拓销、业者贷款利息补贴等;针对文化产业,文化部门编列8亿元,为业者提供营运补助、民众消费补助等。从各部门特殊预算金额看,经济部门编列204.9亿元,占比34%为最多,其次为卫生与福利部门169.6亿元、交通部门167.7亿元、“农委会”35.6亿元,其他部门编列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下,包括文化部门8亿元、教育部门5.8亿元、“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2.2亿元、“原住民族委员会”2亿元、内务部门1.7亿元、“客家委员会”1.5亿元及“海洋委员会”1亿元。

  多措并举稳就业。一是针对受损严重的交通观光业,台湾交通部门编列8亿元推出“观光相关产业转型培训实施要点”,参训者须是观光、旅馆、民宿、游览车、租赁小客车、出租车等从业人员,以每人每小时158元额度补贴企业主和个体户。二是针对无薪假劳工,劳动部门匡列5亿元预算用于“充电再出发训练计划”,补助业者培训费用最高350万元,劳工补助训练津贴时数提高至每月120小时;推出10亿元“安心就业计划”,最高拟补助劳工1.1万元。据劳动部门统计,截至2月29日,实施无薪假的有40家企业,实施人数1604人,较上期新增735人。三是针对失业劳工,除现有的失业给付机制外,劳动部门匡列6000万元增办失业劳工子女就学补助,此外,拟推“安稳雇用计划”方案,鼓励业者聘雇失业30天以上的劳工,每聘雇1名失业劳工将每月补助雇主5000元。四是针对申请隔离假者,卫生与福利部门匡列18.2亿元补偿金,只要检疫或隔离期间没有重复领取薪水或其他相关补助,皆可申请。支付隔离员工薪资的企业等法人,可享薪资200%的税收扣除优惠。

  台湾公股行库配合当局纾困举措。一方面,8大公股行库针对直接受冲击的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及相关周边产业,锁定中小微企业,从延迟摊还本息、祭出优惠贷款等方面配合当局纾困方案。如土地银行推出“中小企业抗疫项目贷款”,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最高可申请100万元新台币贷款;兆丰银推出3年期“爱企贷”中小企业优惠贷款项目,前3个月利率最低1.83%起;针对一线医疗人员、确诊遭隔离患者以及因疫情滞留无法回台者等,兆丰银、台银、华银及合库等提供可申请延后缴款信用卡卡费3个月至4月底。另一方面,进入股市护盘,稳定金融市场。受疫情影响,自开盘首日创台股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后,公股行库随即进场护盘,“外资抛、公股捡”,稳定股价。台湾《经济日报》称,2020年以来外资累计卖超台股1494亿元,形同抛掉2019年全年买超2441亿元六成之多。2月26日,外资卖超台股332.01亿元,创下2014年2月5日以来单日最大卖超金额,公股行库加大护盘力度,锁定台积电等大型权值股,买进64.48亿元,创史上第三高。

  全面限缩两岸民间往来。疫情发生后,蔡英文当局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应对层级提升至一级,协调各“部会”统一指挥,全面限缩两岸民间往来。其一,限制大陆民众赴台。2月3日起,暂缓陆生赴台;2月6日起,居住在大陆的民众全部暂缓入境台湾;2月7日起,14天内去过大陆的外籍人士禁止赴台。其二,限制岛内民众赴大陆及港澳。2月5日起,将大陆旅游警示灯号调升为最高级“红色”,建议不宜前往;2月10日起,往返两岸客运直航班机,除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及虹桥、厦门高崎及成都双流等5大机场,其余直航客运航班全部暂时停飞;2月10日起,暂停“三通”及金门马祖与大陆海上船泊客运往来,粗估每月影响12万人次。其三,加强对港澳地区人员管理。2月11日起,港澳人士(含学生)除了商务活动及取得台湾居留证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外,均暂缓入台。

  借机推动两岸经济脱钩。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称,“生产据点或目标市场愈以中国大陆为主的产业,受的影响愈大,必须正视供应链在地化和分散布局的重要性。应密切掌控全球供应链重组契机,持续吸引高端制造产业链与资金回台,建构台湾成为亚洲高端制造及研发中心”。台湾经济部门研拟“欢迎台商回台投资方案3.0”,纳入受疫情冲击企业,称“凡在中国大陆有投资的台商,如遇复工困难、断链或想转移生产基地,都可适用”。

  三、后疫情时代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面临严峻考验

  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行动上从没有停止过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此次借疫情防控进一步挑起两岸民意对立,两岸对抗风险进一步升高,后疫情时代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面临严峻考验。

  两岸交流恐出现危机。疫情爆发后,从口罩禁出口到限制台商及陆配返台,蔡英文当局未把握利用共同防疫缓和两岸关系的机会,更趁机阻断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蓄意攻击抹黑,挑起两岸民意对立。台湾《中国时报》指出,“照目前氛围发展下去,疫情一过,两岸不但无法重返和平,还将危机重重”,蔡英文当局有义务让两岸民间关系勿再恶化。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表示,政治氛围让台湾与大陆的距离是愈拉愈远,很难期待当局会积极改善两岸关系,因此对后疫情时代“期待不了好事情发生”。岛内学者认为,民进党利用疫情挑拨两岸情感,大陆舆论中愈来愈多声浪要求在疫情缓解后,对台湾加大施压,未来两岸在各领域的对立与冲突将成常态。

  台商将加快调配祖国大陆产能。台湾《联合报》指出,中美贸易摩擦烽火未歇,加上疫情延烧,“恐导致全球供应链的世纪大迁移,不但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停顿,可能还会加速,预料台商将加快新一波南向或返台建厂的脚步”。岛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勤业众信表示,高科技与半导体制造市场正出现生产基地“板块挪移”现象。台湾中华采购与供应管理协会执行长赖树鑫称,中美贸易摩擦已牵动台商布局,此次肺炎疫情不仅会加速台商回台,也增加厂商布建与转移不同生产基地的速度。2月17日,电子代工大厂华硕宣布投资1.5亿美元设立越南子公司,成为疫情扩散后第一家大规模投资东南亚国家的标杆企业。

  中小企业台商生存困境加重。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台商因复工延迟,恐面临履约期限将至而无法如期交货的情形。也有可能因疫情导致消费者消费意愿低落,造成业绩大幅萎缩使契约目标无法达成。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所所长刘孟俊认为,如果复工日期一延再延,有母公司集团的公司还可以撑住,但中小企业资金吃紧,就不一定撑得住。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称,大企业还有调适能力,但中小企业迟迟无法开工,货不能正常供销,将陷入资金周转不灵困境,情况严重。中小企业占祖国大陆台商大多数,如何度过疫情求生存、求发展是一个急迫难题。在中美贸易摩擦及疫情防控影响下,无论是从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看,还是从产业升级的要求看,台商尤其中小企业台商进入了一个顺势调整并痛苦转型的时期。

  两岸经贸关系紧密,据台湾“国贸局”统计,2019年两岸贸易额1906.7亿美元,大陆依旧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台湾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祖国大陆,蔡英文当局倒行逆施,借疫情破坏两岸关系,大开历史倒车,台湾经济首当其冲,重创日后寻求改善两岸互信的任何机会。祖国大陆将在“惠台31条”“惠台26条”措施基础上,单方面推出更多惠台政策,全方位为台商台胞提供便利,排忧解难,共度难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