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20年第三期  > 正文

民进党以“台湾新国族”解构国民党

日期:2020-08-26 11:16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曾晓栩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李登辉在1990年代掌权后,诉诸于“台湾人要自己当家作主”“台湾人要出头天”,强化“台湾主体意识”,在政治上追求“独立建国”,在文化历史上篡改编造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历史,建构“台湾新国族”。台湾自1990年代开启的教改运动,实质是以“去中国化”,建构“台独”史观,切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文化历史联结。民进党两度执政,透过强化“台湾主体意识”的教改与舆论导向,绿化民意,成功变身为“护主权、爱台湾”的政党,同时以“台湾新国族”史观解构国民党立党之基,打击国民党,图谋长期执政。

  一、修改课纲建构“去中国化”的“台湾新国族”

  李登辉曾经公开宣称,“教育不改,人心不会改变,过去教育都限制在大中华的观念范围中,台湾不需要大中华主义”。台湾1962年、1971年、1983年课纲都仍然使用“我国”指称中国。李登辉执政时期颁行“88课纲”,台湾史首次成为独立单元,但仍列在中国史部分。1998年历史科并入社会学习领域,在社会科里植入“以台湾为中心”的“同心圆史观”,台湾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认知开始被置入“台湾主体意识”框架之中。2000年陈水扁执政后,立即再修课纲,2006年开始执行新课纲。台湾史首次独立成册,并脱离中国史范围,“同心圆理论”发挥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明清史和民国史放在世界史范围,中国史被进一步“世界化”“外国化”。

  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对课纲进行微调,主要是修正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时期对高中语文与社会科课纲的“去中国化”,和歌颂日本殖民统治的错误史观。2014年公布普通高级中学历史科课程纲要部分修正表,课纲微调中把“中国”改为“中国大陆”;“日本统治”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接收台湾”改为“光复台湾”;“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改为“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构想”;对慰安妇的描述增加“被迫”两字等17处重大争议点。历史教育的拨乱反正工作遭到强烈攻击,2015年,在野的民进党以“马英九政府未公布微调课纲会议的发言纪录及成员名单,进行黑箱作业”为名,反对拨乱反正的课纲微调,煽动学生聚集并冲击教育主管部门,发起“反课纲运动”。马英九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宣布新旧课纲并行,由各县市自行选择。

  2016年,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5月21日,蔡英文当局上任第二天以行政命令废止马英九时期的“微调课纲”,同时开始研拟“十二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据台湾《自由时报》2017年6月19日报道,草案内容指明将原本“以汉人为主轴的史观”改为“重点放在台湾最近五百年脉络”,把高中历史科目的中国史列入东亚史,要为下一代构建“以台湾为主体的新国族史观”。

  2018年,民进党当局推出“十二年国教课纲”,其中历史课纲体现更为严重的“去中国化”和“日本皇民化思想”。在新版历史教科书中,篡改历史建构出来的“台湾新国族”史观清晰地呈现出来:以南岛语系取代中华民族,甚至以血源脱氧核糖核酸(DNA)否定台湾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以海洋民族取代亚洲大陆的中华民族,完全切割两岸之间的民族关系。以“多元文化”取代以中华文化为主流的历史事实,无视两岸的地缘与历史关系,把中华文化对台湾文化的绝对影响力,弱化到欧美、日本及其他外来文化同等地位。

  “台独”种子随着教改落地,植入台湾社会土壤之中,现在处在开花结果之时,已经制造并且还在制造更多的“天然独”世代。当前的台湾青壮年一代,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正处于学习受教育阶段,是人生观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形成时期,但因受“台独”教材荼毒,他们对历史事实大多是非不分,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对中国的认同感。

  二、建构“去中国化”的社会生活与舆论环境

  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后,一是快速开展一系列“去中国化”“去中华文化”“去蒋化”行动,如移除蒋介石铜像、停办抗战周年纪念展、台北故宫“本土化”、大幅删减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比例、裁撤“蒙藏委员会”等。二是以“维护台湾安全”“防止大陆渗透”为借口,充分利用执政优势,特别是在立法机构中占多数的优势,通过“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等一系列修法、立法,建立限制和惩罚两岸交流的机制,确保民进党即使未来失去执政地位和立法机构多数地位,也能对两岸人员交流往来进行阻挠、限制甚至入罪。民进党这些行为在台湾社会基本没有遇到真正的阻力。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防疫政策操作,也带有强烈的“去中国化”和“反中抗中”特质。如宣称“防疫不容有破口”,实则只针对中国大陆不针对欧美,再三阻挠祖国大陆后续加班机运送滞鄂台胞回乡,对滞留武汉台胞的证件进行特别标注,不顾人道而将台胞拒之门外;不让陆配无台籍子女入台,“抗疫英雄”陈时中一句“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国籍’选择做承担”赢得一片附和之声;民进党当局拒不遵守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肺炎的命名规则,跟随欧美反华势力使用“武汉肺炎”“中国肺炎”,操纵“网军”散布“中国用病毒攻陷台湾”等极端言论。民进党民意代表提案修改“健保法”,修法针对对象为对两岸交流有积极作用、长期在祖国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人,以及台湾人与陆配婚生子女。岛内新闻媒体大篇幅以“黄安与小明们”掏空台湾健保作标题,进行贴标签式舆论引导。

  台湾社会对民进党当局推行的防疫政策的反应,显示出普通民众很容易被蔡英文当局“去中反中”言论所左右,认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蔡英文当局一系列“以疫反中”“以疫谋独”表现。据《美丽岛电子报》4月28日民调显示,大部分台湾民众满意蔡英文当局表现,蔡英文的满意度创出新高达到70.3%,比3月的69.4%再升高,为2016年上任以来最高点。

  在社会政治、生活环境、网络媒体、舆论氛围等耳濡目染下,台湾民众在生活上、在言语使用与政治倾向上不知不觉被潜移默化,具有“台独”意识的“新国族”认同与社会价值观,已经深刻影响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后天制造而成的“天然独”不是不了解中国,而是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影响,在国家民族认同上,认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在自我认知上,自认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自认为展现对“台独”忠诚与对“中国”仇恨才是真正“爱台湾”。在民粹盛行和“绿色恐怖”氛围下,很多理性的人不愿或不敢发声,只要政治或史观立场稍有不同,就会被攻击。舆论暴力铺天盖地,而“以台湾为主体”的“台独”理念正在被普及,成为意识形态上的“政治正确”。

  三、民进党以“台湾新国族”史观打击国民党

  (一)以公平正义之名切断国民党金脉

  民进党创党之后,在选举中不断“攻城掠地”,从地方包围中枢,2000年至2008年首获台湾地区执政权,2016年、2020年再度胜选执政,同时还取得了立法机构的多数席位。民进党拥有了全面执政的优势,为达到长期执政的目的,更对沦为在野的国民党痛下杀手。民进党通过不断篡改台湾历史,以“台湾新国族”为认知基础,成功地把国民党贴上“外来政权”“外来政党”标签,宣称国民党及其附随组织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侵占台湾人民的利益,宣称国民党“党、国”不分,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巨额“党产”,应该收归“国有”才对得起“被外来政权压迫”的台湾人民。2016年8月成立“不当党产委员会”、2017年12月设立“转型正义委员会”。以转型正义之名,冻结国民党党产,切断国民党金脉,推动军公教年金改革,围剿国民党铁票板块。就连严格意义上算不上国民党附随组织、宋美龄创立的“妇联会”,2020年4月亦遭蔡英文当局强制解散,390亿元新台币资产全部充公。以“台湾新国族”名义的“转型正义”成为民进党绞杀国民党最有力的“武器”。

  (二)掏空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优势

  国民党执政期间,民进党利用民粹运动力量,一手导演2014年“反服贸”“太阳花运动”和2015年“反课纲”学生运动,执政的国民党形象遭受重创。国民党自“反服贸”事件后,对两岸政策就不敢大力辩护。国民党2016年败选后,吴敦义担任党主席,投鼠忌器,自毁在两岸关系上的优势。

  2016年败选后的国民党笼罩在失败主义情绪之中,对党的价值观、发展路线,以及两岸关系等重大问题都陷入迷惘,无所适从,陷入民进党为其制造的困局中,要么“爱台湾”,认同“台湾新国族”史观,接受“台独”意识形态,要么就是“不爱台湾”,是“中共的代理人”,是在“出卖台湾”。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国民党面对磨刀霍霍的民进党,方寸大乱。2020年再度大幅落败的国民党怕被贴上中共“代理人”“同路人”标签,新当选的党主席江启臣在就职感言中避谈“九二共识”,忙于强化国民党“本土化”色彩,强化“台湾”标签,对“九二共识”持保留态度,完全忽视国民党最大的竞争力恰恰是大陆政策。国民党内部关于摒弃“中国”二字和放弃“九二共识”的言论频发。48岁的江启臣以自己的年龄为例声称,“九二共识”过时了,现在的年轻人未必认同20多年前的“九二共识”能代表自己。

  众所周知,2008年以来,正是基于国民党坚持以“一个中国”为基础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迎来了和平发展的大交流阶段。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冰封,盛况不复,国民党陷入质疑“九二共识”的迷思中。坚持“九二共识”原本是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优势条件,倘若放弃这一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则意味着国民党在岛内选举政治中将丢失关键筹码,民进党可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党独大;二则意味着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中恐难以再担重任,失去桥梁纽带作用;三则意味着“台独”将难以得到制衡,两岸之间政治对抗将成常态。

  (三)解构国民党立党之基

  李登辉与民进党通过修改台湾历史而进行的“台湾新国族”建构运动,实则是“台独”史观的建构过程,改变了整个台湾的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政治认同,摧毁了国民党原本的权力结构,解构了国民党的立党之基。

  当李登辉与陈水扁启动教改时,国民党对课纲大战背后所涉及的历史叙事脉络的改变和“台湾新国族”的建构,没有应有的警惕和反制,形同为呈现“台独”论述特质的“台湾新国族”表述作背书。近二十年来,台湾社会对于“一个中国”的认同持续下滑,即使是马英九执政的2008年至2016年8年间,国民党以“一中各表”为前提承认“九二共识”的同时,在蓝绿政争之下,对“台独”意识在台湾岛内蔓延发展没有展开有效制衡与抵制,“一个中国”认同不断被淡化。

  在民进党两度执政的大力推进下,“台湾新国族”历史认知的建构已经解构了国民党立党之基。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国国民党之初,是为了谋求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是以中华民族认同作为基础,即使“两蒋”时代也没有改变对中国的认同。李登辉与陈水扁发起的“台湾新国族”建构运动,是以台湾作为一个与中华民族完全不同的“新兴民族”为其认同基础的,当这个认同基础被改变之后,“中华民国”“中国国民党”在台湾便失去存在的合理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国民党这些年来左支右绌进退维谷的根本原因。当整个社会认知被重新建构之后,“中国国民党”立党之基何在?国民党在台湾每况愈下便不足为奇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