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20年第六期  > 正文

台海形势变局之下如何认识与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日期:2021-09-18 10:28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王建民 倪霞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两岸融合发展是党中央提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大方针政策。近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政策举措,取得一定进展与成效。然而,中美关系形势巨变与岛内政局发展,特别是蔡英文当局在“抗中亲美”与“脱中融美”战略下,积极配合美国,抵制与阻挠两岸融合发展,甚至推动两岸经济“脱钩”与两岸文化“断链”,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带来重大冲击与挑战。在此严峻复杂形势之下,如何认识与推动两岸融合发展,需要有新的思维,做出新的判断,提出新的路径。

  一、当前两岸融合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与主要挑战

  海峡两岸与国际形势均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岛内政治格局与政治路线的调整,对祖国大陆倡导与推动的两岸融合发展带来很大挑战。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两岸关系发展除统“独”(实质是“台独”与反“台独”)较量之外,还将呈现推进融合发展与抵制融合发展、加强两岸经济紧密关系与推动两岸经济“脱钩”的斗争与较量。可以说,两岸融合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台湾当局推动两岸经济“脱钩”企图日益明显

  蔡英文当局推动两岸经济“脱钩”源于政治上的“台独”分裂主义政策与路线。搞“台独”分裂,即实现台湾独立,必然要寻求经济上的独立自主,避免两岸经济关系的紧密发展,避免台湾经济对祖国大陆的过度依赖。这是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一贯主张。特别是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在首次就职讲话就明确提出“告别过去以往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现象”主张,是谋求两岸经济“脱钩”的重要讯号。蔡英文用“告别”一词,就宣告了蔡英文当局有意切断两岸经济往来,就有两岸经济“脱钩”之意,只是当时各界还未普遍使用经济“脱钩”概念。当时笔者将其定位为“经济台独”。当美国明确提出与推动中美经济“脱钩”之后,学界才意识到蔡英文当局谋求两岸经济“脱钩”之深意。

  蔡英文虽从未明确使用两岸经济“脱钩”概念,就像她不曾明确公开表示台湾独立一样,但其所作所为全是推动“台独”分裂活动,也在全力推动两岸经济“脱钩”。其实,蔡英文不只是要推动两岸经济“脱钩”,而是要让两岸全面“脱钩”,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台湾独立。蔡英文在政治文化上全面推动“去中国化”与经济上加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管制,均是“脱钩”与“台独”的重要举措。

  至于蔡英文当局能否真正做到两岸经济“脱钩”,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就像中美之间很难彻底经济“脱钩”一样,却不会改变美国推动中美经济“脱钩”的战略,会给中美关系带来重大伤害。况且,事实上,不论是美国还是蔡英文当局,在一定程度上或某些领域已达成了局部或部分“脱钩”的事实或效果。在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之下,近年来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放缓,而台商返台投资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依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9月10日,“投资台湾三大方案”,投资台湾的企业计641家,批准投资金额11046亿元新台币),已出现某种程度的两岸经济“脱钩”迹象,只是还无法彻底改变与扭转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格局。

  (二)蔡英文当局对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设置了更多政治法律障碍,尤其是建立了一套详细地遏制与阻挠两岸融合发展的法律制度

  蔡英文上台后,没有出台任何一项推动或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反而是全面强化管制、遏制与阻挠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上台之初,蔡英文当局就解散了经济主管部门下设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工作小组,放弃了马英九当局推动多年并致力于两岸经济园区对接的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特别是推动修订一系列加强两岸人员、资金、技术、产品等往来规范、管制、处罚的法规,包括所谓的“国安六法”与“反渗透法”等,对两岸交流合作与协商设置了层层法律与政策障碍,核心就是要抵制与阻挠两岸融合发展,阻挠与遏制两岸和平统一。这些法规政策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制度性障碍。2019年以来,加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发展,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受到严重影响。

  (三)不断阻止与防范祖国大陆资本进入台湾

  尽管两岸经贸关系密切,两岸年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其中祖国大陆对台湾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但这并没有改变蔡英文当局对祖国大陆产品、资金与人员等进入岛内的防范意识与持续加强管制的做法。

  祖国大陆一直鼓励与支持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发展,但台湾当局对祖国大陆资本进入台湾则具有强烈的防范心态,即使马英九执政时开放祖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也在绿营强烈反对与压力下采取了特别严格的限制措施,开放是非常有限的。自2009年台湾当局开放祖国大陆企业投资台湾10余年来,到2020年7月底,祖国大陆企业对台直接投资累计只有23.4亿美元,还不到近年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额最少年份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蔡英文当局更是不断清查陆资、打压陆资、处罚陆资。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于2020年8月宣布对陆资从严审查,重订陆资认定标准,不再以某一最终投资总额占股30%作为陆资认定标准,而是采取“逐层审查”,即每一次转投资都以30%认定。同时,台湾当局禁止台湾企业代理经销爱奇艺与腾讯等祖国大陆OTT(网络视听)服务业务。其核心就是要阻挠两岸双向融合发展,防止所谓祖国大陆资本对台湾经济政治与安全的影响。在此政策限制之下,未来祖国大陆资本与企业进入岛内发展更加困难。

  (四)岛内“反中仇中”社会政治气氛更加浓厚

  近年来,台湾岛内政局与社会政治气氛发生重大变化。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彻底改变了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形势,终结了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两岸关系形势急转直下,陷入对抗僵局,并持续恶化。绿营全面执政,推行“抗中亲美”与“脱中融美”战略,操控社会舆论,制造祖国大陆“威胁论”与“打压论”,岛内社会政治气氛发生重大变化。尤其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岛内出现强烈的“反中抗中拒中仇中亲美”的“台独民粹主义”气氛,民调显示支持“台独”的比率显著上升,而且出现强烈的“仇中”现象,广泛认同与支持蔡英文当局对陆生、陆配、未入籍陆配子女的公然歧视性政策,进一步恶化了两岸关系,不仅两岸政治军事对抗升级,而且两岸民间对抗与对立情绪显著上升,严重影响两岸融合发展。

  二、台海形势巨变之下如何认识两岸融合发展问题

  在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同时出现重大变化形势下,如何认识与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确实需要做出科学、客观、正确的判断,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做法,既避免盲目急躁心态,又要避免消极退缩情绪,才能行稳致远,稳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一)持续坚定两岸融合发展的正确道路与历史大趋势

  美国推动中美经济“脱钩”与蔡英文当局推动两岸经济“脱钩”,给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这是客观存在与现实。但这种“脱钩论”与“脱钩”战略,违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不符合两岸人民与全人类发展的普遍期待,是一股历史逆流,因此站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与追求两岸关系和平统一的高度,仍要坚持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正确道路,不为一时的逆流与困难所改变。

  同时,两岸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确立的对台大政方针,是一条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与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发展道路,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因此,不论遇到何种困难与阻挠,都必须坚守这一信念,坚持这一正确的对台方针政策。即使未来两岸统一了(不论是和平统一还是非和平统一),还是要持续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现深度融合。

  (二)坚持与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符合并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

  处理涉台问题或两岸关系发展要服从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与整体利益,服从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对台工作是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各项对台工作自然要服从与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服从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当前情况下,在和平统一条件尚不成熟情况下,在被迫最后使用非和平统一手段之前,就要继续坚持两岸融合发展理念,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同时,要揭露与批判蔡英文当局推行两岸经济“脱钩”的政治图谋与危害,争取与团结广大台湾同胞融入到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来。

  蔡英文当局两岸经济“脱钩”思维与作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配合美国推动的中美经济“脱钩”与美国遏华战略,确实对国家总体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困难。在此形势下,就更需要从国家总体利益与国家全局战略高度认识两岸融合发展问题,以便为应对这些巨大挑战赢得更多时间与更大空间。

  (三)避免情绪化,不轻意使用对台“经济制裁”,避免掉入蔡英文当局设立的两岸经济“脱钩”陷阱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中美关系形势与外部环境之下,在两岸关系恶化与蔡英文当局有意推动两岸经济“脱钩”之下,依然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在两岸之间,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言战争;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也不轻言对台“经济制裁”,不轻言终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事实上,不论是当前的美国当局,还是台湾的蔡英文当局,均有意制造两岸经济“脱钩”,甚至引诱中国大陆中断两岸经济交流,实现两岸经济“脱钩”。 如果祖国大陆轻意采取对台经济制裁手段,中断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正好掉入了蔡英文当局设置的两岸经济“脱钩”陷阱,不利于两岸融合发展,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倡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并不能放弃政治原则与政治斗争,仍需要持续加大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与一切抵制两岸融合发展与谋求台湾独立的反动行径进行坚决斗争。

  (四)要认识到坚持与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有助于化解敌意,降低两岸紧张气氛

  蔡英文当局采取“抗中去中反中仇中”政策,加深了两岸之间的敌意与对立,甚至利用新冠疫情激发岛内激进的“台独民粹主义”,使岛内出现更为强烈的“仇中”情绪与现象,进一步恶化了两岸关系。这不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不符合中华民族总体利益。在此形势下,祖国大陆要因势利导,在坚持反“台独”斗争的同时, 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以争取更多台湾同胞的理解与支持,逐步化解两岸的敌意与紧张气氛,为未来两岸和解、合作与融合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要了解祖国大陆庞大的市场与政策支持,蔡英文当局两岸经济“脱钩”企图难以从根本上阻挡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基本发展格局

  尽管蔡英文当局极力推动两岸经济“脱钩”及配合美国推动两岸“断链”,但依然难以改变两岸紧密的经济联系,难以扭转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基本态势。据海关统计,2020年上半年,两岸贸易额1126.7亿美元,同比增长7.8%,其中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852.5亿美元,同比增长7.7%。据台湾财政主管部门统计,上半年台湾对祖国大陆(包括香港)出口668亿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8月出口增长22%),祖国大陆(包括香港)市场占比上升到42.3%。前半年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额31.7亿美元,同比增长 52.5%;台湾上市上柜公司在祖国大陆投资企业1191家,占全体上市上柜企业1609家的74.02%(祖国大陆之外的海外上市上柜企业1274家,占总数的79.18%),在祖国大陆获利达1543亿元新台币,创历年同期新高,投资收益汇回台湾的金额5087亿元,占原始投资金额的20.15%,也创新高。可见,在强大的市场力量之下,蔡英文当局违背市场规律与经济利益原则的两岸经济“脱钩”图谋是难以实现的,是阻挡不了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基本态势的。

  三、台海形势巨变之下如何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对大时代背景下国际形势、台海两岸形势以及两岸融合发展有了正确认识,就要在这样的认识与思维下,寻找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适当方法、手段与途径。

  (一)在现阶段坚持以单向融合为主、相互融合为辅的两岸融合发展道路

  理论上两岸融合发展应该是双向的,是相互推动与促进的,是双向政策驱动的,既有市场需求的动力,又有政策的引导与推动。然而,由于两岸关系的复杂性,特别是蔡英文当局采取了抵制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还企图推动两岸经济“脱钩”,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两岸融合发展双向推动就遇到很大阻力。现阶段只能采取以祖国大陆为主体的单向融合策略,同时也不排除或排斥一定程度的双向融合。在岛内政治环境改变与两岸关系改善之后,有条件时再推动两岸双向融合发展。

  (二)以两岸经济融合为主,目前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点之一是巩固、发展既有两岸产业链与供应链

  现阶段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应以两岸经济产业融合发展为主。两岸经济关系经过40多年的恢复与发展,已形成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绵密的两岸产业链与供应链,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面对美国与蔡英文当局经济“脱钩”“断链”思维与作为,中国大陆在表达反对立场的同时,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坚定巩固与完善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尽管部分台商因种种原因回流台湾与外移,但大部分台资企业并没有外移与回流,也不易外移与回流,已紧密融入到以祖国大陆为主体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之中。当前形势下,祖国大陆需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台商的新需求,协助解决台资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新困难,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让其更好融入到两岸产业链与供应链之中。

  祖国大陆有关部门要深入台资企业调研,充分了解其困难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台资企业发展与进入供应链提供必要协助。同时,在不同行业与产业,在行业协会支持下建立产业链与供应链联盟,发挥好两岸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三)要善于借鉴台湾经济产业发展经验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不只是吸纳台湾产业、资本、技术与人才等生产要素,还要重视台湾企业家精神,要借鉴台湾推动经济产业发展的经验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做法,并积极引入与融入,与祖国大陆生产要素相结合,成为企业与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台湾在推动经济与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创造性或创新做法,尤其是扎实、务实与精细的企业家精神,官产学界合作的制度建设与做法(日前启动的“全球智慧供应链中心”与农业生技领域的“产学链合作奖”是典型代表)。台湾这方面的理念、经验与做法,值得祖国大陆学习,可作为一项专门课题进行研究,吸取经验,融合到祖国大陆经济发展进程中。这是一种新的两岸经济融合途径。

  同时,将台湾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与做法引进祖国大陆,融入到祖国大陆的科技创新之中,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这可以视为两岸经济的软性融合与知识融合。

  另外,今日台湾经济有较强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台湾在许多行业有一批优秀的、极具竞争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培育了精益求精、专业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精神。在未来两岸经济融合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引进与融入台湾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让两岸企业家智慧充分融合,激发强大的中华创造力。

  (四)积极落实现有惠台政策措施,政策要细化与具体化

  中央与地方出台了大量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政策措施,但政策效能未能有效发挥,效果不甚明显。关键是目前政策条例原则性强,部分敏感度高,具体方案少,操作性不强。未来对台工作重点不是出台更多的涉台惠台政策措施,而是完善与落实既有“31 条措施”“22条措施”“11 条措施”,及各地政府出台的诸多惠台政策措施,列出明确的政策措施清单,做好政策配套,提供更好的政策服务,让现有惠台政策发挥更好的融合效果。

  (五)要利用好现有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平台

  中央与地方建立了许多对台交流合作以及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平台。以福建省为例,就有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试验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与诸多闽台青年交流合作基地。另外,还有非对台平台也发挥着对台工作功能,如厦门经济特区、福州与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未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不一定再设立更多的平台与机制,这样会分散资源与精力,而是建设好、整合好现有平台,发挥现有平台的作用。

  (六)充分发挥企业与市场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两岸关系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发展过程起伏不定,但近40多年来两岸民间互动合作从没有停止过,尤其是民间经济社会往来一直在发挥着积极作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就是要充分发挥两岸广大企业与民间社会组织的优势。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重要引导作用,让市场在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角色。

  祖国大陆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在新形势下提出推动新基建、推动双循环发展,要鼓励台资企业与有志于到祖国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胞抓住机遇,融入到祖国大陆新的发展进程之中。

  台湾是一个分裂的社会,尽管“台独”分裂势力已经坐大,而且掌握了执政权,但台湾还有广大的“反独”“不独”与“非独”力量。广大台湾同胞希望两岸和平,希望两岸交流,希望两岸合作。在两岸现行法律政策框架下,要持续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突破政治障碍,让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参与到祖国大陆现代化建设之中。祖国大陆要为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学习、工作、经商与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务,尤其是创造更为开放、宽松的社会环境与氛围。拉近两岸民众心理距离,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