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民进党“语言台独”布局及其深层危害

日期:2023-11-06 10:58:00 来源: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不断利用公权力加速“文化台独”布局,给两岸关系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民进党当局继续加码,把“台湾本土语课”设为中小学必修课,包括原住民语、台湾各部落话和台湾手语等。台湾当局此举用心险恶,意在借“本土语言”加速落实所谓“去中国化”进程,扭曲岛内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身份认同,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和两岸统一之后台湾社会治理设置障碍,值得两岸各界有识之士高度警惕。

  一、主要做法

  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台湾当局在“台独”意识形态驱动下,强力推行“乡土教材”,使台湾教育逐步偏离中华传统文化。2016年民进党重返执政后,首次实现行政和立法“全面执政”,利用公权力大肆推行“语言台独”,主要做法有:

  (一)制定所谓“国家语言发展法”,加强制度性建设

  陈水扁执政时期,谋求利用语言进行“台独”布局,2001年首次抛出所谓“原住民族语言发展法草案”。2019年1月,蔡英文当局正式通过所谓“国家语言发展法”,成为台湾各项语言政策法源依据。民进党籍民意代表邱议莹叫嚣称,“这是历史性一刻”。台湾所谓“国家语言发展法”及其配套的台湾“国家语言发展法施行细则”“原住民族语言发展法”和“客家基本法”等,将使台湾“本土语言”教学成为强制性行为。

  (二)台湾文化部门扮演重要推手角色

  台湾文化部门是“文化台独”“大本营”,“国家语言发展法”就是其一手推动的。2021年8月,台湾文化部门联合“客家委员会”、“原住民族委员会”、教育部门等,召开首次所谓“国家语言发展会议”。为了进一步从语言标识层面加速“台独”,台湾文化部门准备把金曲奖“国语奖项”更改为“华语”,“台语”(闽南语)、客家话、原住民书面语将冠名“台湾”。2021年1月,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李永得声称,为尊重台湾各族群语言,初步规划将书面语正式名称改为“台湾台语、台湾客语、台湾原住民族语、马祖语、台湾手语”。

  (三)制造“国文浩劫”

  为以“文化台独”为过渡向“事实台独”不断逼近,民进党当局费尽心机,多措并举。一是生硬编造所谓“台语文”,妄图借此与“国语”区隔,进一步凸显“台湾独立主体”假象。为了政策接轨,民进党当局还专门设立“台语文”电视台,并将“台语”与“母语”画上等号,举行所谓“母语日”活动,并通过各种比赛推广“台语文”。二是弱化“国文”位阶。2017年9月,台湾当局教育部门“课审大会”决议,将高中语文课程文言文比例调整为35%到45%,较之前45%至55%下修10个百分点。韩愈《师说》、诸葛亮《出师表》等将淡出台湾中学生课堂。台湾考试部门宣布,2023年起,岛内公务员普通、高等考试等不再考古文。民进党籍民意代表郑运鹏称,“年轻人不应该把青春浪费在古文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媚日”情节驱动下,民进党当局将日本人写的文言文变成必修,意图通过“灭其文”磨灭台湾年轻人心中的中华文化痕迹,让台湾年轻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三是加速“去汉语化”进程。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移民台湾的“新住民”逾54万,超过台湾原住民人数,并孕育了41万名后代,“新住民”总数已占台湾总人口3%以上。2019年8月起,民进党当局新增泰语、印度尼西亚语等7国东南亚语为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从这7种语言及所谓本土语言(“台语”(闽南语)、客家话或原住民语)中选一门必修。四是将“台语”(闽南语)打造为“台独语”。为达到割裂两岸险恶用心,岛内“台独”势力把一些词汇粗暴扭曲为政治道具,无视祖国大陆仍有1600万人使用闽南语,刻意将两岸都讲的闽南语视为独有的“台语”,并强行让所谓“台语”与血脉相通的闽南语脱钩,将“台语”打造为“台独语”。

  二、深层危害

  在民进党当局塑造的政治语境中,传承“国语”就是“卖台”,“本土语言”“台人就要会讲台语”成为“政治正确”。绿营前民意代表陈柏惟质询官员时坚持讲闽南语,搞成两人对答必须用“翻译”的闹剧,在岛内沦为笑柄。以“学术自由”自居的台湾师范大学则给用闽南语授课的老师加薪,号称“双语教学”,让岛内民众觉得匪夷所思。一系列闹剧愈演愈烈,长此以往势必产生严重危害。

  (一)培养“天然独”,洗脑青年人

  台湾教育部门加速在台湾大中小学的渗透,将“本土语言”列为基础教育阶段“必修课”和“部定课程”,并奖励台湾大专院校与研究机构开设“本土语言”相关课程。设置“表扬推展本土语言杰出贡献奖”,鼓励学者从事台湾“本土语言”研究和推广工作,带动全民提振本土语言传承。台湾“中华语文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指出,民进党当局此举是打着“本土多元”旗号将“台语”进行政治化操弄,是对语言教育的政治践踏,更会对岛内青年群体产生严重误导效应。

  (二)台湾民众汉语言文化素养大幅下滑

  民进党当局不断删减文言文比例,稀释中华传统文化,势必降低台湾社会文化底蕴,台湾学子从过去小学生张口就是“讲信修睦”到现在初中生写出“劣祖劣宗”,语言水平明显下滑。这在民进党当局官员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陈水扁称赞台湾志工的贡献是“罄竹难书”。蔡英文手写“点亮台湾”时,4个字中有3个字写错,而在春节期间为民众手书的对联“自自冉冉、欢喜新春”中,错字连连,文法不通,语意不明。台湾行政部门前负责人苏贞昌、卫生和福利事务部门前负责人陈时中等,也经常爆出错别字丑闻。台湾当局如此表现,必将产生负面示范效应,导致台湾民众对于语言文化重视程度下降,未来台湾将遭遇社会迷失、价值沉沦和文化无根漂泊困境,台湾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也将大幅衰退。

  (三)在关涉“家国认同”表述上出现严重错位

  民进党当局将语言作为“国族”建构工具,利用推行“本土语文教育”异化民众国家认同,鼓吹“台湾与对岸不是一个国家”。在民进党当局“台独”意识形态洗脑之下,岛内民众对于“我国”“国家”等内涵和外延认知出现严重错乱,呈现出“台湾国家化”态势,少有“大中国认知”,眼界和认知仅限于“台澎金马地区”。这种错误认知加剧岛内民众身份认同异化,助推台湾当局强化“台湾主体意识”甚至“台独意识”。

  总而言之,民进党当局不断以法律、政治等各种方式操弄“语言台独”,险恶用心就是通过“语言”方式凸显台湾所谓“主体性”,放大两岸之间的文化差异,借此扭曲和异化岛内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身份认同,为两岸关系发展和两岸迈向统一设置障碍。未来两岸各界应该充分认清民进党当局险恶用心,推动两岸各项交流,在交流与互动中破解民进党当局“语言台独”图谋,使得广大台湾同胞充分认识到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客观事实,主动携起手来,与祖国大陆同胞携起手来,共同为传承中华文化和实现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