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当局对外政策走向及应对
2024年台湾选举赖清德以微弱优势获胜,民进党进入第三个执政期。综合赖清德“5?20”就职讲话及其之前的言行,未来民进党当局将强化台湾与国际的联系和利益绑定,通过打“民主牌”“芯片牌”及“和平牌”等,推进台湾问题国际化,“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祖国大陆反“台独”和反外部势力干涉将更为艰巨。
赖清德就职讲话中的对外政策主张
在当前复杂而危险的台海局势下,赖清德就职讲话内容备受各方关注,赖清德基于之前“四大支柱论”基础,从政治、经济和安全三个方向强化台湾与国际的联系和利益绑定。
以民主、和平为幌子,推动“价值外交”。2023年,赖清德党内初选登记时就表示要打价值观牌,要“让台湾成为民主世界的MVP”,在就职讲话中提到“民主”“自由”33次,宣称台湾已经成为“世界民主链”亮点,是“世界和平第一关的守卫”,提出要推动“价值外交”,与全球民主国家形成“民主共同体”,“跟全球民主国家肩并肩,形成和平共同体,来发挥威慑力量”。其目的就是要与美国等西方的“民主价值伙伴”站在一起,共同围堵中国大陆,同时通过渲染和构建“民主台湾”与“专制大陆”的对抗,呼应美国的“民主阵营”与“专制阵营”叙事,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介入台湾问题提供借口。
以半导体、人工智能(AI)为契机,加快“行销世界”。赖清德讲话宣称现在的台湾掌握半导体先进制程技术,是“全球民主供应链的关键”“AI革命的中心”,未来将把握三大方向,以经济为抓手,加快“让台湾走向世界”。其一是发展量子电脑、元宇宙、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其二是竞逐太空和海洋,使台湾的经济与产业“往更多面向发展”;其三是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区域经济整合,与其他民主国家签订投资保障协定。近年来,由于民进党当局“倒行逆施”,两岸贸易依存度不断降低,2023年台湾对祖国大陆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28.75%,10年来最低。未来,赖清德当局将会打着“把握地缘政治变化所带来的商机”口号,进一步推动与祖国大陆在经济上“脱钩断链”,转而“布局全球,行销全世界”。
在国际上推动“一中一台”,加速“去中国化”。赖清德讲话不仅首次提到“中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讲到“台湾”的次数几乎是前两次蔡英文就职讲话之和,显示其进一步突出台湾“政治独立性”,将“台湾”和“中国”进行切割,“自证”两岸为“互不隶属”的“国与国”关系。参与赖清德“国政希望工程”的学者周奕成认为,赖清德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说法,“是台湾领导人首次‘完全’以‘中华民国宪法’作为台湾‘主权独立’之法理依据的论述”。相较而言,2000年陈水扁上任时,提出不宣布“台独”、不更改“国号”等“四不一没有”,祖国大陆“听其言观其行”;2016年蔡英文承诺按照“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大陆事务,祖国大陆认为是“未完成的答卷”。此次赖清德非但大幅缩减“两岸”“对岸”“中国大陆”等表述,还直接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台湾”三个概念边界模糊化,称此三者皆是“国家名称”,几乎没有给自己留下余地,直接将两岸推向对抗境地,祖国大陆对赖清德便也没有了观察期。有了就职讲话的铺垫,未来赖清德必然在国际上推动“一中一台”表述,在文化、民族、国族方面进一步推动“去中国化”。
国际社会对赖清德就职讲话的认知与反应
2024年1月13日至赖清德就职,73个访问团、687人赴台向赖清德及萧美琴表达所谓“祝贺”,其中22团179人在赖清德就职前“祝贺”,51团508人参加赖清德就职相关活动,既有来自伯利兹、危地马拉、海地、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等台湾所谓“邦交国”,也有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所谓“非邦交国”。赖清德就职后,许多国家针对就职讲话内容表态。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绝大部分国家明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独”。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赖清德的就职典礼是不尊重他国主权和其外交政策文件中国际义务的行为,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是“蓄意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阻碍中国的和平统一”,表示不与台湾发展任何官方关系。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在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础上,与台湾保持和发展民间关系和非官方关系,不与台湾发展任何官方关系。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接受采访明确表示,将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国家代表着国际社会的主流声音和正义声音,体现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的鲜明立场,是符合历史大势的正确之举。
而以美国为首的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一小撮国家则表面上宣称坚持“一中政策”,但实质上支持赖清德当局,打政治“擦边球”。这些国家声称台湾是所谓“民主政体”,希望进一步深化与台湾合作与交流,表示赖清德可以“引领台湾持续维持和平、繁荣与进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祝贺”赖清德成为“第五位民选领导人”,并期待与赖清德当局“促进共享利益和价值观,深化美台长期的非官方关系,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欢迎”赖清德在就职及胜选讲话所做的承诺,若北京以就职典礼为由,选择升级局势或施压台湾,就会被视为挑衅者;美国敦促中国克制,重申不应伺机采取挑衅或胁迫作为。可见,美国政府不仅支持赖清德所谓“民主论”“和平论”,还公开为赖清德当局背书,充分体现出台湾问题国际化背后推手就是美国。日本也表达“祝贺”。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表示,台湾与日本有着共同的基本价值观,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关系和人文交流,是日本“极其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朋友”,日本将努力扩大与台湾的“非政府合作”。就职仪式后,以自民党议员古屋圭司、前首相安倍晋三遗孀安倍昭惠为首的31人跨党派代表团在台北与赖清德会面,创人数新高。古屋圭司向赖清德表示,在来自中国大陆“威胁”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日台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并呼吁与美国和其他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加强合作,以防台湾出现紧急状态。此外,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参与就职典礼的国会议员纷纷公开表示对赖清德的支持。这些美国等西方反华政客不仅仅是象征性地“祝贺”,更是对赖清德当局实质性的政治背书和行动配合,严重背离一个中国原则。
祖国大陆面临赖清德“国际台独路线”的挑战
从对外政策内容看,赖清德当局在“台独”政治思维下继续谋求拓展国际空间,意图凭借所谓“民主身份”紧随西方国家对华价值对抗、经济“去中国化”和军事威慑。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赖清德“国际台独路线”的认知和反应则助长其“台独”野心。从赖清德对外政策主张看,中国大陆在国际层面将面临三个主要“台独”挑战:“民主台独”“经济台独”和“和平台独”。
台湾在国际上的“民主台独”。赖清德对外政策重要部分是将台湾与国际通过“民主价值”进行连结。赖清德就职讲话反复提及“民主”,企图用“民主”为台湾走向世界铺平道路,将台湾塑造成“民主”世界重要一员,认为守护台湾的民主就是守护世界的民主。这种用“民主”将台湾与国际绑定的方式不仅能获得其他国家支持和认可,成为台湾加强与国际合作重要纽带,也欺骗台湾岛内民众,强化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错误认知。实质上,赖清德所强调的“民主”是向其他国家攫取援助和与祖国大陆撇清关系的借口,以“民主”之名获得国际社会同情,为“台湾独立”创造国际氛围,使统一更加困难。
台湾在国际上的“经济台独”。赖清德未来的经济政策仍旧是寻求和祖国大陆“经济脱钩”,加深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合作。赖清德就职讲话说:“跟世界民主国家签订双边投资保障协定,深化贸易伙伴关系”“我们要走对的路,产业要大展身手,做世界繁荣的推手,让台湾每前进一步,世界就向前一步!”台湾芯片产业已经开始行动。2024年4月,全球最大计算机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宣布,将把在美国的投资扩大至650亿美元。此前,拜登政府承诺采取66亿美元激励措施,帮助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2030年之前生产出全球约五分之一最先进芯片。台湾当局妄图依靠半导体优势加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绑定,进而寻求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台湾的国际支持,实现“经济抗中”政策目标。
台湾在国际上的“和平台独”。赖清德未来施政势必侧重“和平台独”,所谓“和平台独”实际上是“武力台独”和“军事台独”。赖清德一面反复强调维护和支持和平,一面加大对台湾的武装。赖清德的荒唐逻辑是提升台湾军事实力才能威慑大陆,使大陆不敢进攻台湾,以达到所谓“和平”。赖清德的“和平台独”依赖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援助(或军售),辅之以大力发展台湾军事力量。例如支持建造“海鲲军舰”,支持义务役兵役恢复为一年等。赖清德试图将整个台湾进一步“武装化”,以此展现台湾所谓“国防实力”,并借此与国际形成“伙伴”和“联盟”,通过联合军演等方式一起维系所谓“和平”,以达到“和平台独”目的。
祖国大陆的应对与反制措施
首先,面对“民主台独”,需要破除民进党当局在台湾问题上的“民主”叙事,加强国际交流与一个中国原则政治传播。蔡英文上台以来,积极在国际社会营建台湾的“民主形象”和强调所谓“台湾价值”,并将民主作为拓展国际合作的政治基础。赖清德执政,更加强调“价值外交”,将“民主台独”作为对外政策一个重要手段。事实上,民进党当局在岛内是以“民主”之名行“专制”之实,因此要加强对民进党当局“假民主”的批判。另外,祖国大陆还需加大国际交流,以多种途径向国际社会表明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立场,同时加强台湾问题国际叙事和传播,掌握台湾问题话语权,在国际社会构建正确台湾问题认知。
其次,面对“经济台独”,台湾和美国联合以半导体产业制衡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应大力支援芯片制造厂及设备厂。尽管台湾和美国掌握一些高端技术,限制对中国大陆出口会短期限制中国芯片产业,但从长远看,美国对中国的限制不仅不会使中国陷入绝境,反而推动中国加快本土产业发展,最终建立独立于西方的本土高端芯片产业体系。只要中国不断在实践中寻求独立自主发展的机遇,努力探索美国和台湾产品替代品,完全摆脱“卡脖子”是未来的必然。
最后,面对“和平台独”,对和台湾有较为亲密官方往来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给予严厉外交制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国家如何统一、何时统一不容任何外国势力置喙。台湾当局所有以“主权国家”名义对外开展的合作都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挑衅,任何国家和地区与台湾的官方往来和对台湾任何形式的军事援助都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因此对于国际上挑衅一中原则和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中国需要采取有力手段反击。在当前台湾问题日益复杂背景下,中国的反制措施需要更加多元化、综合化。
(陈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俞婧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