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多措并举为两岸融合发展寻找新动能

日期:2024-12-30 15:04:00 来源: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自从2018年2月国务院台办与国家发改委等共同公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来,祖国大陆各地各级政府在“两岸一家亲”和“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积极研究出台相关措施,着力为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创造便利条件,扫清了诸多制约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堵点和现实障碍,两岸融合在新冠疫情和民进党当局阻挠的双重夹击下,仍然取得亮眼的成绩。但随着“台独工作者”赖清德上台采取更为极端的“抗中”政策,两岸融合在新阶段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两岸交流现状

  祖国大陆稳居台湾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但两岸贸易额连续两年下滑。台湾数据显示,2022年两岸贸易总额2051.2亿美元,较2021年减少1.6%,其中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1211.3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3.8%,进口839.8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8%。2022年,台湾对祖国大陆贸易占台湾外贸比重22.6%,与2021年平均25.2%相比,减少2.6个百分点。2023年,两岸贸易总额1659.5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9.1%,其中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957.3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20.9%,进口702.2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6.4%。2023年,台湾对祖国大陆贸易占台湾外贸比重21.2%,与2022年平均22.6%相比,减少1.4个百分点。另据台湾经济部门“投资审议委员会”统计,2022年经核准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372件(含补办),较2021年同期减少12.1%,总金额50.5亿美元(含补办),较2021年减少13.9%。2023年,经核准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328件(含补办),较2022年同期减少11.8%,总金额30.4亿美元(含补办),较2022年同期减少39.8%。可见,虽然祖国大陆仍稳居台湾最大贸易伙伴、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但两岸贸易额近两年呈现下滑趋势。

  台湾民众赴陆人数快速恢复,但仍未及疫情前水平。受疫情影响,2021年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以飞航到达首站统计)锐减至12.8637万人,2022年缓慢增长至16.5895万人,2023年祖国大陆实行最新防疫和出入境政策后,剧增至176.1134万人,但与疫情前每年400多万相差甚远。

  另据台湾当局“主计总处”数据显示,2021年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工作锐减至16.3万人,2022年增长至17.7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幅小于前往美国(4.9万人)、东南亚(3.1万人)和日本韩国(1.7万人)等目的地工作人数,也远低于疫情前每年40余万人赴祖国大陆工作,赴台湾境外工作人数占比,祖国大陆已从最高峰62.2%(2011年)降至2022年37.5%。

  两岸婚姻数量自2016年民进党执政以来呈现逐年减少态势,但台湾女性与祖国大陆男性结婚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据台湾内务部门统计,疫情之前2016、2017、2018、2019年,在台湾登记的两岸婚姻数量分别为8673、7634、6944、6698对。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2021、2022年,两岸婚姻数量下降至2363、2067、2935对。随着2023年两岸实行疫情常态化防控以及疫情三年累计的结婚需求,两岸婚姻激增至7530对。但从总体看,自蔡英文2016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两岸婚姻数量大体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具体分析两岸婚姻构成,自2016年起,祖国大陆男性与台湾女性结婚所占两岸婚姻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5%、10.8%、12%、14.8%、13.8%、14.6%、18.6%、20%、21.6%(2024年1-6月数据),基本呈现逐年增高的态势,并且远高于马英九第一任期的约4%和第二任期的约7%。依据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女性愿意嫁给祖国大陆男性,一定程度上代表祖国大陆对于台湾社会的吸引力明显提高。

  祖国大陆台生数量相对稳定,非家庭背景因素台生约占2成。据两岸数据统计,近年祖国大陆台生数量维持在1.2万人左右,每年约有3000名台生选择赴祖国大陆读大学。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数据显示,每年数千名赴祖国大陆大专院校就读台生,近80%是在祖国大陆长大的台商台干二代以及陆配子女,由于生活圈、人际网络与祖国大陆有联系,祖国大陆大专院校就成为优选。非家庭背景因素前往祖国大陆就学台生仅约20%,近5年均未达到400人。因而,吸引更多非家庭因素台生赴陆求学是未来促进两岸融合的重要方向。

  赖清德执政后两岸融合面临的困境

  赖清德的狂妄和激进使两岸关系空前紧张。民进党当局执政以来,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持续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不断推高台海紧张局势。以疫谋“独”、佩洛西窜台、金门撞船事件等都使两岸关系一步步恶化。自称“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上台,一改蔡英文时期的“隐性台独”“渐进式台独”策略,不仅在就职演说等多个场合宣称“两国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更不断配合美国试图重新诠释联合国2758号决议、加入“反华”组织“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企图在法理上摆脱两岸框架,为日后搞“法理台独”铺路。甚至官方投资拍摄台海战争剧集“零日攻击”企图散播对陆仇恨。赖清德的激进和狂妄已经把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境地。为了惩罚台湾当局对祖国大陆实施的贸易壁垒,祖国大陆宣布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并于6月推出《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严峻的两岸形势显然严重影响两岸融合发展的大环境。有台生在岛内媒体发文表示,两岸关系不佳使其处境尴尬,台生就像夹心饼干,常隐藏台湾人的身份以避免任何政治上的争辩。随着赖清德歇斯底里式的在“台独”道路上狂奔,两岸恶意螺旋势必持续上升,这将使许多台胞心存担忧而对赴祖国大陆发展望而却步。

  台湾当局不断升级对民众赴陆的恐吓与阻挠。由于不利于“台独”政策的推进和自身长期执政,民进党不仅经济上意图摆脱对祖国大陆依赖,在其他领域亦对两岸交流加以诸多限制和阻挠。对于台生赴陆,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在官网设置专区,诋毁赴陆就读存在校园思想审查、因言获罪、就业困难等风险;对于台湾居民在祖国大陆担任哪怕是社区助理之类的基层职务,台湾当局也声称违法,以罚款、取消健保、除籍等手段相威胁;在岛内2024年选举期间,台湾当局接连以违反“反渗透法”约谈、侦办赴陆交流的里长;农历春节刚过,又以旅行安全为名,暂停旅行社招揽赴陆旅行团。近日,赖清德甚至跳上第一线宣传“抗中”,劝阻基层民众赴陆交流,呼吁宫庙人士拒绝大陆招待的宗教旅游。寒蝉效应之下,岛内许多学校老师也不敢像过去在寒暑假带团到祖国大陆交流。未来,传言中的抖音、小红书禁令等都有可能变为现实,而台湾民众长期在此“绿色恐怖”环境下,只会对两岸交流畏首畏尾,这显然不利于两岸融合发展。

  赖清德的司法追杀使岛内主要政党已无精力支持两岸交流。正式上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仅仅2个月,赖清德不仅对祖国大陆屡屡放出挑衅的言论,对内也按捺不住政治清算的报复心理,祭出司法手段将矛头对准了党内外政治对手。

  7月初,民进党籍台湾海基会董事长郑文灿因桃园市市长任内土地开发案涉贪,遭桃园地检署声请羁押,并且被法庭拒绝保释。郑文灿被认为在民进党党内代表中间路线,在两岸政策上较为弹性务实,被认为明显区别于赖清德。而郑文灿遭羁押也代表赖清德当局对于郑文灿路线的否定,赖清德旨在宣示,其本人在台湾要走的道路选择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不容民进党内其他派系挑战。打垮党内主要政治对手后,赖清德又将整肃对象对准了2028年选举的主要竞争者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7月24日,民众党籍新竹市市长高虹安因在2020年担任民意代表期间诈领助理费,被台北地方法院重判7年4个月,民进党失去县市执政滩头堡。随后,台湾民众党被爆出政治献金争议,柯文哲宣称的“清廉”形象崩塌,几乎丧失2028年选举的参与权。

  柯文哲面临空前政治危机,国民党当然也没有幸灾乐祸的本钱。不仅党籍民意代表、县市长也面临司法案件,绿营发起的针对蓝营县市长、民意代表的罢免案也不断延烧,其中针对基隆市市长谢国梁的罢免已成案并定于10月13日投票。在赖清德持续不断的司法追杀之下,岛内主要政党和政治人物面临的是政治生命的危机,早已无心支持两岸交流。

  在绿营官员及媒体对祖国大陆经济的抹黑宣传下,台湾民众对赴陆发展的信心不足。近两年,中国大陆经济处于疫后恢复期、产业结构调整期以及发展战略转变期,由追求量的快速增长转变为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阶段。受制于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外部需求疲软以及经济转型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阵痛,中国大陆的经济数据不如以往亮眼,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青年就业等也面临一定的风险。这在追求台商回流、经济“去中国化”的台湾当局和长期对祖国大陆存在意识形态偏见的绿营官员和媒体看来,显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闻素材。他们不断渲染夸大“大陆经济低迷、风光不再”,甚至将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爆红等污蔑为祖国大陆民众变穷,在长此以往的宣传语境下,岛内民众极易对祖国大陆当前的经济形势产生误解。加之美国对中国大陆发动贸易战和持续的科技封锁打压,众多台商台胞赴陆发展的信心产生动摇。

  台湾社会对于祖国大陆惠台政策产生一定的钝感与审美疲劳。自2018年惠台31条政策公布以来,祖国大陆各省市陆续跟进,公布地方版含金量和含情量十足的惠台举措。由于基本做到了应通尽通和最大化让利,因而继续在政策层面惠台的可突破性和可操作空间已经相对不足,近期推出的部分政策甚至是早已实施的措施再次条文化,因而也就难以产生足够的回响。况且,与惠台政策乍一推出的震撼性和话题性相比,各级各部门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的惠台政策,一定程度上已经让台湾社会习以为常,产生相应的钝性和审美疲劳。以2021年颁布的《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为例,岛内各类型媒体相关的报导和讨论都极为冷淡,显然未能引起岛内各界的大量关注。靠政策发布吸引台胞台企赴陆发展的边际效用已经逐渐递减。

  多措并举,坚定台湾同胞赴祖国大陆发展信心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升台湾同胞民族向心力,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重要内容。面对两岸交流面临的人为阻挠,以及台胞台企赴祖国大陆发展信心停滞,祖国大陆各级政府应多措并举,化解台胞台企疑虑。

  部分台胞台企在赴祖国大陆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既实现个人抱负和企业发展,又融入当地、带动就业、带领致富、与当地民众心灵契合的成功案例,应当注重典型案例宣传,以台胞台企自己的视角,讲述自己在祖国大陆的经历,才能更易引发台湾民众同理心,增加赴祖国大陆发展的信心。如利用台湾在祖国大陆发展的艺人刘畊宏在抖音平台引领的全民居家健身热潮,以及众多台湾青年参与祖国大陆乡村建设、乡村创业,不仅实现自己的设计和创意梦想,还带动祖国大陆乡村振兴,绘就祖国大陆新时代乡村美好画卷等等案例,通过展示祖国大陆蕴藏的无与伦比发展机会,强化台湾同胞赴祖国大陆发展意愿。

  在宣传媒介上,台湾年轻人使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新媒体已经成为习惯,据统计,台湾的抖音用户已近600万,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自去年开设抖音账户至今,迅速累积超过250万粉丝,抖音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因而,利用抖音等新媒体精准化推介祖国大陆的政策、成就、艺术、美食以及风景名胜等,有助于击溃民进党当局构筑的信息茧房,让台湾民众看到真实的祖国大陆。如“科目三”的流行以及不久前政治色彩亲绿的台湾网红钟明轩到祖国大陆旅行后发声表示“真的很喜欢这个地方”“热爱中华文化”“他们人民真的没有像新闻上说的一样那么没有素质”等等现象表明,与实际生活贴合度高的日常内容比政治人物间的推介更易引起台湾社会共情,也对民进党产生更大的杀伤力。因而,祖国大陆可邀请部分在岛内具有相当粉丝数量的网红赴陆,鼓励他们介绍最鲜活真实和平常的祖国大陆,改变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刻板印象;甚至邀请网红走进台胞创业园区、走入台生校园生活等,通过他们的视角,跟踪展示台企台生在祖国大陆的生活,回击民进党当局的抹黑指控,从而化解部分台湾人民前往祖国大陆的疑虑。

  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站在新征程新的起点上,只要站稳和平交流发展的主流民意,台湾社会必能感知祖国大陆的温情和担当,两岸融合发展就能被注入新的动能。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