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侨华人的政治倾向和政治参与
在美国,华侨华人群体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族群,其中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省籍华侨华人是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华人虽然同根同源,但因历史背景、文化差异和政治立场不同,在美国政治行为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当前美国华侨华人主要情况
美国华侨华人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淘金热时期,当时大量广东和福建华人劳工为了淘金和建设美国西部铁路漂洋过海。这一时期,华人移民主要以男性为主,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平等。1882年,《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开始实施,在美华人移民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法律限制,直到1965年《移民与国籍法》修订,对华人的移民限制才逐步解除,华人移民再次增加。随后,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华人开始大规模进入美国,形成了今天多元化的美国华人社区。与此同时,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接纳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根据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美国华侨华人总数超过500万,从1980年的约80万增至2020年的近500万,是美国最大的亚洲裔群体之一。其中台湾省籍华侨华人约50万,占华人总人口10%左右;中国大陆籍华侨华人约为450万。华侨华人在美国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东西海岸大城市。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是华人移民最为集中的州,尤其洛杉矶和旧金山湾区,汇聚了大量华人。东海岸的纽约市和大波士顿地区是重要的华人聚居地。此外,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华盛顿特区、新泽西州等地也有相当数量的华人社区。台湾籍华人主要集中在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等地,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湾籍华人社区。例如,洛杉矶的“小台北”和纽约的法拉盛地区。
进入21世纪,美国华侨华人社会地位显著提升。许多华人在美国的教育、科技、医学、商业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上升成为社会中产阶层。华侨华人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选举,逐渐在美国社会获得更大话语权和影响力。然而,华人社区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种族歧视等问题。
美国华侨华人的政治参与
近年来,美国华侨华人政治参与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华人参与地方和联邦政治活动,通过投票、竞选公职和组织社区活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声音。同时,美国华侨华人的政治倾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
在美华侨华人的政治倾向。受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美国政治生态的影响,美国的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侨华人在政治倾向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对共和党和民主党支持度有所不同。传统上,台湾籍华侨华人倾向于支持共和党,中国大陆籍华侨华人更倾向于支持民主党。不过,这种倾向并非绝对,随着融入美国社会程度及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变化,政治倾向的分化也不再明显。越来越多华侨华人的政治倾向与个人价值观和利益相关,祖籍背景的影响逐渐减弱。特别是在2020年和2024年选举中转变立场的人很多,尤其年轻一代,政治倾向更加多样化。正因为这种差异,华人族群也成为共和党和民主党争取选票的对象。特朗普外孙女在中国新年时着汉装说中文拜年,哈里斯的中文名字“贺锦丽”,都是在争取华人族群好感。
虽然政治倾向上有差异,但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侨华人的交流还是呈现增长态势,一些社区也在努力促进双方的对话,社区融合互动在不断加强,这有助于双方更好地相互了解,减少误解,以寻求共同利益和目标。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侨华人在美国的政治倾向虽然存在差异,但并非不可调和。通过社区融合和对话,可以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找到合作的可能。
新一代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的教育和文化环境中成长,政治观点可能更加独立,不受父母辈影响,这将对未来中美关系和解决台湾问题产生深远影响。
在美华侨华人参与美国选举情况。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侨华人在选民登记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台湾籍华侨华人选民登记率相对较高,尤其在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德克萨斯州等华人聚居较多的州。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籍华侨华人选民登记率略低,但近年也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可能与新一代移民更加注重政治参与,以及社区组织在选民登记方面做出了更多努力相关。投票方面,台湾籍华侨华人更乐于参与选举投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台湾籍华侨华人投票率达到70%以上,中国大陆籍华侨华人投票率为50%左右。2024年总体投票率高于上一届。这一差异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文化背景和政治教育差异。
在美华侨华人的政治活动参与。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侨华人政治活动参与方面也存在差异。台湾籍华侨华人更倾向于参与在社区政治活动,如选民教育、候选人辩论会和政策研讨会,还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政治集会,为支持的候选人和政策发声。中国大陆籍华侨华人虽然在政治活动参与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涉及华人利益问题上表现尤为积极。例如,针对种族歧视和公平教育政策的抗议活动,中国大陆籍华侨华人参与度显著提高。
在美华侨华人社团的作用与社会影响力
在美国,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侨华人社团形式多样,规模各异,在促进族裔内部团结、文化传承及社会融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团大致可以分为:文化教育类社团、商协会、专业协会、同乡会以及宗教团体。其中,文化教育类社团如中文学校、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等,致力于保持和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商协会如全美华人工商总会,帮助华裔企业在美国发展,促进中美经贸交流;专业协会则汇聚某一领域专业人士,如全美华人科学家工程师学会,推动科技创新与合作;同乡会根据籍贯或出生地建立,增进同乡情感,提供互助支持;宗教团体则为信徒提供精神寄托,弘扬宗教文化。社团不仅为华侨华人提供丰富社交平台,也为维护和提升华人群体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
华人社团政治动员能力。华人社团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通过有效组织和动员,社团能够影响华裔选民政治决策,从而在地方乃至全国层面发挥一定政治影响力。许多社团定期举办政治论坛、选民教育活动,邀请候选人与选民面对面交流,增进选民对政策的了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选举投票。此外,一些社团还会在选举期间组织竞选支持活动,如电话动员、挨家挨户宣传、网络联络等,帮助特定候选人或政策提案获得更多选民支持。政治动员能力不仅提升了华人社区政治参与度,也为华人在美国争取更多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人社团在反“独”促统中的作用。涉及中国统一与台湾问题,美国华人社团立场各异,但大多数社团倾向于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些社团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普及两岸关系历史背景和当前形势,增强华人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感。此外,社团还积极与中国驻美国使领馆联络,与美国政府和媒体沟通,通过发表声明、组织示威等方式,反对任何破坏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言行。然而,也有少数社团支持“台独”,通过组织集会、发表公开信等方式,表达对“台独”的支持,反映了华人社区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整体而言,多数华人社团致力于维护两岸和平统一大局,为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和发展作贡献。
支持统一的华侨华人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籍华侨华人社区,包括部分台籍人士,主要是一些统派人士。他们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强调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根基和血脉相连,认为统一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也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融合发展。此外,一些统一支持者还认为,两岸统一可以为台湾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促进长远发展。
“台独”华人社团影响力。在美国,台湾籍华人社团和社区组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涵盖文化教育到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一些较为知名的组织包括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FAPA)、全美台湾人权协会(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FHR)、台美商会(Taiwan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TACC)以及美国台湾人联合会(Formosan Federation,FF)等,这些组织不仅为台湾籍华人提供交流和互助平台,还积极参与美国社会活动,更暗中助推“台独”发展。这些社团采取多样的形式,参与美国政治生活,意在提高自身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如美国台湾同乡会和美国台湾人公共事务会通过游说、请愿和公共宣传,为“台独”分裂势力争取政治权益和“国际地位”。这些社团与美国政客和国会议员关系紧密。通过建立专门政策研究团队和游说团队,定期与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沟通和交流。团队不仅关注美国立法动态,还会定期与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会面,为“台独”势力争取政策支持,推动美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中更加支持台湾。简而言之,与美国国会的紧密关系为他们争取到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资源,进一步推升了“台独”势力在国际社会的见光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在美华侨华人政治倾向的深层影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植根于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美国的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侨华人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差异化加深了他们在政治立场上的分化。对于中国大陆籍华侨华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常根深蒂固,因为他们在中国大陆长大,从小接受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而对于台湾籍华侨华人,老一辈同样有着深厚中华情怀,但是年轻一代由于台湾独特政治环境和社会变迁,这种意识可能相对较弱,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其他身份认同所取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华侨华人的政治倾向有着重要影响,尤其表现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大陆籍华人普遍支持两岸统一。这一立场主要基于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和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中国大陆籍华人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可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台湾籍华侨华人更倾向于“台独”立场,更强调台湾的独特性和自我决定权,认为“台湾独立”可以更好保护和发展台湾的文化和民主制度。
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侨华人政治立场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的观点冲突。例如,在涉及台湾国际地位、两岸关系和涉台政策等问题上,双方往往持截然不同看法。观点的对立有时会导致美国华侨华人族群内部的紧张冲突。
文化认同是影响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人政治立场重要因素之一。台湾籍华人往往更认同台湾文化和历史,认为台湾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性。而中国大陆籍华人则更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调两岸同根同源历史渊源。文化认同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和支持的立场。
历史认知也是影响双方政治立场重要因素。老一代台湾籍华人对台湾历史的认知往往更加重视日本殖民时期和国民党迁台后历史,年轻一代更受“去中国化”的影响。1996年起,李登辉当局强化“台湾地区主体性”教育,开启“去中国化”。民进党当局推动“台独史观”,删除两岸早期历史连接,将“中华民国”与荷兰、西班牙、清朝、日本一同称为压迫台湾人的“外来政权”,推行教育“去中国化”。在“台独史观”基础上,赖清德上台后把两岸之间的历史脉络完全去除,直接提出“两国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认为台湾有着不同于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而中国大陆籍华人则更倾向于从中华民族整体历史视角看待台湾问题,强调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同的历史认知导致了双方在许多历史问题上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
族裔认同是另一个影响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人政治立场的因素。台湾籍华人往往更认同台湾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认为这些族裔共同构成了台湾社会的主体。而中国大陆籍华人则更倾向于认同中华民族整体概念,认为两岸人民都是中华民族一部分。族裔认同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政治问题的态度和支持的立场。
教育背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人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台湾籍华人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台湾历史和文化,强调台湾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支持“台独”观点。而中国大陆籍华人接受的教育则更多强调中华民族整体历史和发展,强调两岸同根同源。中国大陆籍华人通常生活在更加注重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社会环境中,政治氛围倾向统一和稳定。社会环境使得他们更加支持两岸统一,认为这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教育背景差异导致了双方政治立场的不同。
综上,中国大陆籍和台湾籍华侨华人在美国的政治倾向与政治参与正在经历重要变化。政治参与趋势增强,政治倾向多样化,社会融入前景广阔,这些变化为华侨华人在美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心中有着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华侨华人就是促进中美关系良性发展和推动祖国统一遏制“台独”的重要力量。(曾晓栩,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