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相关新闻  > 正文

曝邓丽君曾欲回大陆寻根 台当局阻止

日期:2013-05-10 07:53 来源:光明网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交谈中,有位华侨的话引起我的注意,他说内地的改革开放,在海外的广大游子中,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寻根”热,邓丽君也是其中一个。她的祖籍在内地,很想回老家看看。同时她也知道内地有不少她的歌迷,如果有演唱的机会,同歌迷们见见面,那就更好了。

  当时在香港这个特殊环境下,开展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有很多有利条件。听到邓丽君有回内地“寻根”的愿望后,我产生了促成她早日实现回内地开演唱会的想法。

  沙田马场再见邓丽君

  1986年秋季的一天下午,惠风和畅,晚霞渐染。我同新华分社副社长陈伯坚同志和他的夫人、资深编辑胡修亚大姐,应香港朋友吴多泰先生及夫人朱莲芬女士(他们两位都是全国政协委员,朱莲芬女士还是香港作家协会会长)的邀请,到沙田马场看赛马。我们乘车沿着海堤绕过狮子山脚下,直向马场驶去。吴先生和朱大姐在门口迎接我们,吴先生说:赛马是我们香港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你们几位来香港有多年了,平时难得有机会看赛马,今天请你们来一块儿玩玩儿。邓小平先生不是说香港回归后马照跑、舞照跳嘛。我们表示只看看就行了。朱女士说:光是看不行,不下赌注就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赛马。大家哈哈大笑。

  离开赛还有一段时间,朱莲芬向旁边的大厅走去,不一会儿工夫她便回来了,对我说:“今天真巧,邓丽君也来了,你是负责文化工作的,要不要同她认识一下?”因当时台湾对内地奉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仍处于对立状态,所以我说:“只要她不介意,当然可以。”我们走进大厅时,只见邓丽君同几个年轻人在聊天说笑。朱女士把邓丽君叫了过来,只和她说了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韩先生,你们聊聊。”便走开了。邓丽君的着装打扮让我很意外,她身着牛仔服,还有些褪色。不施粉黛,俏丽大方,充满活力。不知什么原因,她随意地向我问道:“你是从台北来的吗?”我有些诧异,难道朱女士没有向她介绍我的身份?我便直截了当地对她说:“不,我是从北京来的,我叫韩力,今天在这里认识邓小姐很高兴。”并递给她一张名片。她看后愣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为了缓和气氛,我接着问:“听说你想回内地去看看,是真的吗?”她很坦然地回答:“内地是我的老家,我早就盼望回去看看,如有可能我还想举办个人演唱会,同我的歌迷们见见面,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关怀。只是不知道怎么去法?”邓丽君好像还有话要说,这时开赛的铃声响起,我只好向她表示:“你的想法很好,赛马开始了,以后我们还有机会见面,那时再详谈。”我们便匆匆告别了。

  请邓丽君看电影

  我把在沙田马场与邓丽君谈话的情况向分社领导汇报之后,经分社研究,决定由我和我部文艺处彭燕燕同志进一步同邓丽君接触。

  一天下午,我们在南方电影发行公司(专门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发行中国电影的公司)请邓丽君和她的秘书看电影。片子很多,我们拿出中国电影名录请她挑选,她一页一页地翻看,看得很仔细、认真,最后她选了两部反映上世纪30年代内地生活的电影:《骆驼祥子》和《雷雨》。在一间能容纳二三十人的小型放映室里,只有我们四个人看,谈话也很方便。我们准备了一些茶点,两部电影足足看了一个下午。

  邓丽君看得很入神,但情绪似乎有些凝重。看完之后,她感慨地说:“我很喜欢这两部电影,作为一个台湾艺人,可以说是当头一棒。”我当时对她说的“当头一棒”不太理解。接着她又说:“我原以为内地的电影都是搞宣传的,没有想到会拍出这样好的艺术片,有些镜头使我感动得要掉下眼泪。”

  听完这番话,我才明白了她所说的“当头一棒”的意思。我相信她说的不是客气话。我在工作中曾接触过一些台湾文艺界人士,他们对内地的感受和邓丽君有些类似。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