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相关新闻  > 正文

残羹里萃出的环保大商机

日期:2014-07-08 08:44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朱青、陈键兴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现在一个月要回台湾好几趟,以前每年不过两三次。”担任合肥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后,黄宏洲更忙了。今年5月,他又专程返台,因为“宝顺书记(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去访问,特意到了我大哥家里”。

   “我侄儿娶了安徽媳妇,书记就像来走亲戚,很亲切,我们全家都非常感动!”黄宏洲说。

   黄宏洲来大陆打拼已经19年,是一位“老台商”,但他“新”在几年前其担任董事长的台湾阜利生化科技公司毅然进入大陆中部腹地,投资1.5亿元兴建了安徽省第一家专业餐厨垃圾处理厂。

   记者第一次见到黄宏洲时,他身着普通西服,没系领带,因为老跑工地,皮鞋上蒙着尘灰,手拿一台小屏幕HTC旧手机,一点看不出老板派头。直到他布置起工作来,运筹帷幄的企业家气质才“暴露无遗”。

   朴实、踏实、务实,在黄宏洲的身上可以看到台商吃苦耐劳、执着坚持和锐意开拓的性格特质。

   早在1995年,黄宏洲就来到大陆,首站选择了广东东莞,最初从事的是机电行业。之后,黄家企业一路北上,从福建厦门到江苏昆山,事业版图不断扩大。在大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后,他们果断决策在2008年进驻中部大省安徽。

   企业发展需要应时而变、与时俱进,黄宏洲深知这一点,而且他心里早有一个梦想。台湾的环保产业发展多年,相关技术与管理较为成熟,阜利生化科技公司在岛内经营餐厨垃圾处理事业就相当成功。黄宏洲说,自己在大陆生活的时间越长,投资大陆环保产业的想法就愈加强烈。

   2011年,大陆有关部门确定了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区),这让黄宏洲看到了崭新的机遇。“我们看到大陆跳跃式的发展,更看到大陆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一系列政策让我们坚定了信心。”他说。

   在合肥市的邀请下,黄宏洲选择在这个中部省会城市开始自己的大陆环保产业梦。他在合肥建设的这家工厂日均处理餐厨垃圾可达400吨,用微生物高温发酵技术使其成为有机肥,并能实现对周边环境的零排放。

   “我们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建成一个资源循环利用的‘基地’。”黄宏洲说,该项目采BOT模式,25年特许权期满后,基础设施将无偿移交合肥市政府。这只是第一步,他未来将以合肥“基地”为范本,向大陆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推进产业布局。

   梦想在大陆,黄宏洲也成为“新大陆人”。早在创业之初,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就来到大陆生活。“我爸妈在昆山安家也都14年啦!”他说,“刚来时,他们和当地老人聊天常常要用手比划,现在已经交了好多大陆朋友。我妈除了不会跳广场舞,其他和大陆老太太一样!”

   在大陆同仁眼中,黄宏洲是个充满人情味的老板。“他做的一手好菜,经常像对自家晚辈一样,喊我们去他家品尝他做的菜。”合肥员工徐勇对记者说。

   经商之余,黄宏洲常常思考如何为两岸交流合作更多地出力。今春台北爆发反服贸学运期间,他曾飞回台北,到青年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我和他们交谈,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两岸服贸协议到底是怎样的。”他痛心地说。

   近年来,大陆中部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在担任合肥台协会长后,为徽台交流合作搭桥成了黄宏洲“无薪却无比上心”的一项工作。他说,投入更多精力,既是为了加强台胞们的感情联络,帮助台资企业与政府沟通,也为了更好地团结大家协力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